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基强的松龙免疫抑制在活动期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治疗中的作用的。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内登收的70例活动期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进行静脉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并探取效果。结果:在使用宋龙免疫抑制之后,患者明显得到有效治疗,与治疗前的血糖、心率、畏光情况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发现,强化健康指导对患者的病情控制有十分突出的效果,值得应用推广。甲基强的松龙免疫抑制能够对TAO有明显治疗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甲基强的松龙 TAO治疗 作用
  • 简介:摘要:原发性小血管炎称为局灶节段坏死性肾炎,其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会发现多动脉炎以及韦格内肉芽肿,中老年人属于该疾病的多发群体,患者会出现体重下降、发热等非特异性症状。免疫抑制剂属于该疾病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经多年研究,学术界累积了众多研究成果,本文针对原发性小血管炎免疫抑制剂治疗做出综述,具体如下。

  • 标签: 原发性小血管炎 免疫抑制剂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艾曲泊帕联合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强化免疫抑制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艾曲泊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端粒长度及DyskerinmRNA表达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常规组有效率为73.33%,试验组有效率为93.33%,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高于本组治疗前,IL-8、IFN-γ、TNF-α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端粒长度,DyskerinmRNA表达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试验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曲泊帕联合强化免疫抑制治疗AA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血常规指标、外周血T细胞和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强化免疫抑制治疗。

  • 标签: 艾曲泊帕 强化免疫抑制 再生障碍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类型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 2014年 3月至 2016年 11月接收的 48例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治疗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4例对照组采用环孢素进行治疗, 24例治疗组采用 CD20单抗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远近期有效率相比无明显差异性 (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P<0.05)。结论 :两种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环孢素不良反应较高, CD20单抗有效率高且不良反应较少,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 标签: 免疫抑制剂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小儿肾脏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儿肾脏疾病患儿中筛选出1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患儿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对两组患儿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血清胱抑素C含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也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对小儿肾脏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促进患儿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小儿肾脏疾病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了解免疫抑制法测定深圳地区5个月~13岁不同年龄健康儿童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的含量水平,并分析其与方法学提供的参考区间的差异性,为本地区建立健康儿童CK-MB参考区间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3~6月来医院保健科体检的健康儿童1062例,依据年龄分为3组:5个月~3岁的学龄前组、4~6岁的幼儿组和7~13岁的小学组,并选择同期健康成人390例,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血清CK-MB含量,与方法学提供的参考区间比较,对含量超出范围的标本同时进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和心电图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62例健康儿童检出CK-MB含量异常率为66.20%(703/1062),其中学龄前组、幼儿组和小学组CK-MB含量异常率分别为81.02%(239/295)、66.23%(251/379)和54.90%(213/388),各组CK-MB含量异常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15.95,P〈0.01~0.05),而390例健康成人血清CK-MB含量均〈24U/L;703例CK-MB含量异常标本中cTnI含量均〈0.034ng/ml,有3例标本MYO结果稍有增高〉61.5ng/ml,但随后的心电图跟踪检查均未见异常;学龄前组、幼儿组及小学组儿童血清CK-MB含量(U/L)分别为41.52±19.38、35.09±14.37及28.15±7.86,不同年龄段儿童血清CK-MB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4.13,P〈0.05);健康儿童血清CK-MB含量为34.97±10.64U/L,与健康成人血清CK-MB含量(16.05±7.13U/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3,P〈0.01)。结论免疫抑制法检测深圳地区5个月~13岁健康儿童血清CK-MB含量异常率较高,临床上不能直接引用方法学提供的参考区间,应及时建立本地区健康儿童CK-MB免疫抑制法的正常参考区间,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服务,降低误诊和不必要的确诊项目检查。

  • 标签: 免疫抑制法 儿童 肌酸肌酶MB同工酶
  • 简介:摘要CK-MB测定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指标,已广为临床和检验界认为是一个“金标准”。CK同功酶的分离和定量方法包括电泳、离子交换层析、酶免疫抑制和放射免疫测定,现在较为常用的方法是电泳和酶免疫抑制。但巨CK对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有干扰,平时工作中应及时发现巨CK的干扰并鉴别之。

  • 标签: CK CK-MB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免疫抑制患者罹患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以及对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8年10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二科病房收治的68例非HIV免疫抑制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病情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临床资料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罹患肾脏疾病、风湿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并接受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容易发生巨细胞病毒肺炎。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中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最小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高(P值均<0.05),淋巴细胞计数、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较低(P值均<0.05);长疗程(≥3个月)糖皮质激素以及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在死亡组更为多见(P值均<0.05);死亡组中基础疾病为皮肤疾病、合并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血流感染、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较多(P值均<0.05)。结论长疗程糖皮质激素以及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合并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血流感染、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死亡率较高。

  • 标签: 巨细胞病毒肺炎 呼吸功能不全 T淋巴细胞亚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免疫抑制剂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救治的46例急性间质性肾炎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而实验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给予免疫抑制剂泼尼松治疗,比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在血肌酐,血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以及血尿酸四项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5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9.08%,而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时,给予患者免疫抑制剂泼尼松治疗会使效果会大大提高,在治疗同时也会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推荐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和使用1。

  • 标签: 急性间质性肾炎 免疫抑制剂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难治/复发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二次免疫抑制治疗(IS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IST难治或复发SAA患者应用二次IST[包括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ALG)+环孢素A或大剂量环磷酰胺(HD-CTX)方案]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共23例患者纳入研究,男11例,女12例,进行二次IST时的年龄为21(11~62)岁。难治SAA共10例,两次IST间隔时间为7(6~12)月。复发SAA患者13例,初次IST至复发时间为36(9~50)个月,复发至二次IST时间为1(0.5~24)个月,两次IST间隔时间为39(14~51)个月。6个月总体血液学反应率为69.5%(16/23);二次IST开始1周内早期死亡2例,均为两次IST应用相同剂型ATG/ALG患者。分组疗效:难治SAA 60%(6/10),复发SAA 77%(10/13);二次IST药物选择ATG/ALG组64%(7/11),HD-CTX组75%(9/12)。获得血液学反应的患者中2例患者再次复发,均为复发组患者,第三次应用IST再次获得治疗反应。结论二次IST是难治与复发SAA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应用相同剂型ATG/ALG进行二次IST时应注意早期血清病反应,更换ATG/ALG剂型或换用其他IST方案可减少相关风险;二次复发患者应用第三次IST仍有机会获得治疗反应。

  • 标签: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难治 复发 免疫抑制治疗 挽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配合要点及效果。方法:将我院血液科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2月接诊的 78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39例。对照组接受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进而对两组治疗护理的疗效加以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92.31%高于对照组 69.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接受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造血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三联免疫抑制剂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6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用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华法林+黄芪进行治疗;治疗组治疗前、24小时尿蛋白(P<0.01)、血胆固醇(P<0.05)、血浆白蛋白(P<0.0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免疫抑制剂联合华法林、黄芪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实施便捷,值得临床应用与探讨。

  • 标签: 免疫抑制剂 华法林 黄芪 肾病综合征
  • 简介:终末期肝病患者采用内科治疗效果不佳,通过肝移植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然而,肝移植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能会引发感染,不仅影响疗效,也会增加死亡率,是肝移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此,肝移植抗感染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抗感染治疗 免疫抑制剂 肝移植 感染患者 治疗效果 移植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揭示针对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实施免疫抑制剂药物治疗的临床效能。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2月,将我院38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19例,参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免疫抑制剂药物治疗,测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衡量项目,以及接受治疗干预前后的SDS衡量项目、SAS衡量项目和生活质量衡量项目。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衡量项目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SDS衡量项目,以及SAS衡量项目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研究组的SDS衡量项目,以及SAS衡量项目均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角色功能衡量项目、情感功能衡量项目、社会功能衡量项目、躯体功能衡量项目,以及认知功能衡量项目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研究组的角色功能衡量项目、情感功能衡量项目、社会功能衡量项目、躯体功能衡量项目,以及认知功能衡量项目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实施免疫抑制剂药物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 常规药物治疗 免疫抑制剂药物治疗 临床效果 测算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免疫抑制剂联合激素治疗紫癜性肾炎(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限截至2021年1月。纳入行免疫抑制剂联合激素治疗HSPN的相关原始研究。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STATA 1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0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包含443例患者,其中试验组245例,对照组198例。经分析,试验组的完全缓解率(OR=1.95,95%CI 1.19~3.22,P=0.009)、整体缓解率(OR=2.92,95%CI 1.74~4.88,P<0.001)、治疗前后尿蛋白下降水平(SMD=0.35,95%CI 0.09~0.61,P=0.008)、血白蛋白上升水平(SMD=1.27,95%CI 0.43~2.11,P=0.003)及肾小球滤过率上升水平(SMD=0.48,95%CI 0.21~0.76,P=0.001)均优于对照组,复发率(OR=0.19,95%CI 0.05~0.72,P=0.015)和病死率(OR=0.19,95%CI 0.04~0.78,P=0.021)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免疫抑制剂联合激素治疗可以提高HSPN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整体缓解率、治疗前后尿蛋白下降水平、血白蛋白上升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上升水平,减少HSPN的复发率及病死率。

  • 标签: 免疫抑制剂 紫癜性肾炎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免疫抑制剂联合激素治疗紫癜性肾炎(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限截至2021年1月。纳入行免疫抑制剂联合激素治疗HSPN的相关原始研究。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STATA 1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0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包含443例患者,其中试验组245例,对照组198例。经分析,试验组的完全缓解率(OR=1.95,95%CI 1.19~3.22,P=0.009)、整体缓解率(OR=2.92,95%CI 1.74~4.88,P<0.001)、治疗前后尿蛋白下降水平(SMD=0.35,95%CI 0.09~0.61,P=0.008)、血白蛋白上升水平(SMD=1.27,95%CI 0.43~2.11,P=0.003)及肾小球滤过率上升水平(SMD=0.48,95%CI 0.21~0.76,P=0.001)均优于对照组,复发率(OR=0.19,95%CI 0.05~0.72,P=0.015)和病死率(OR=0.19,95%CI 0.04~0.78,P=0.021)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免疫抑制剂联合激素治疗可以提高HSPN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整体缓解率、治疗前后尿蛋白下降水平、血白蛋白上升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上升水平,减少HSPN的复发率及病死率。

  • 标签: 免疫抑制剂 紫癜性肾炎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抑制治疗(IST)应用于儿童获得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的疗效及对其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收治的采取IST的35例SAA和15例VSAA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为33例,女性为17例,中位年龄为9岁(2~14岁)。对患儿均采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的IST。回顾性收集患儿接受IST的疗效,以及IST前,治疗3、6、12个月时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的T细胞亚群比例。对SAA与VSAA患儿T细胞亚群比例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Wilcoxon秩和检验,达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与未缓解患儿T细胞亚群比例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或者Kruskal-Wallis H检验;达CR患儿IST前与治疗12个月时T细胞亚群比例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者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血液学缓解与未缓解患儿IST前、治疗3、6、12个月时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对血液学缓解患儿IST前、治疗3、6、12个月时Treg比例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征得受试者及其监护人知情同意。结果①全部SAA/VSAA患儿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10.5个月,24.0个月)。截至末次随访时间,2例患者失访,其余48例患者中,39例(81.3%)经IST达血液学缓解,其中CR为28例,PR为11例;9例(18.8%)未缓解。② SAA与VSAA患儿IST前各T细胞亚群比例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达CR(n=28)、PR(n=11)和未缓解(n=9)的SAA/VSAA患儿治疗前各T细胞亚群比例分别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IST前相比较,治疗12个月时达CR(n=22)的SAA/VSAA患儿CD3+ T细胞[74.5%(63.4%,78.6%)比62.0%(50.8%,72.9%),Z=-2.197,P=0.028],CD3+ CD4+ T细胞[(48.1±3.2)%比(41.2±1.8)%,t=2.240,P=0.034]及Treg比例均显著下降[6.8%(4.8%,7.9%)比3.3%(2.6%,5.4%),Z=-3.340,P=0.001]。达PR(n=17)患儿Treg比例亦显著降低[(5.2±0.6)%比(3.6±0.4)%,t=2.636,P=0.023]。④IST前与治疗,不同疗效SAA/VSAA患儿的Treg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07,P=0.750)。治疗不同时间Treg比例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0.328,P=0.805)。IST疗效与时间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3.394,P=0.028)。治疗达血液学缓解患儿不同时间点Treg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410,P<0.001)。达血液学缓解患儿在IST前Treg比例较低,治疗3个月时Treg比例上升,然后在治疗6、12个月时下降。结论SAA/VSAA患儿接受IST前、T细胞亚群的变化,可反映IST对患儿T细胞免疫抑制主要为针对CD3+ CD4+ T细胞,尤其是Treg,推测Treg比例变化可能影响IST早期的治疗反应。

  • 标签: T淋巴细胞,调节性 T淋巴细胞,辅助诱导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抑制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ersistent inflammation, immunosuppression and catabolism syndrome, PICS)的早期警示因子,以期加深对严重创伤慢性危重症病理变化的认识。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于同济医院创伤外科严重多发伤患者276例。入选标准: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27分,年龄≥18岁,住院时间>15 d。排除标准:既往有恶性肿瘤、免疫性、消耗性、代谢性疾病史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序贯器官衰竭评分、APACHE Ⅱ评分,以及伤第3天的营养及免疫指标等资料,通过t检验、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间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PICS的早期警示因子。结果并发PICS患者为PICS组(102例),不伴PICS的患者为N-PICS组(174例)。PICS组与N-PICS组相比,年龄偏大,伴发颅脑与胸部损伤多。在伤第3天,PICS组IL-6、IL-10水平更高,Treg细胞比率更高,NK细胞计数和分类以及活化T淋巴细胞比率更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65岁(OR=2.375,95%CI: 1.442~4.531)、同时伴有颅脑及胸部创伤(OR=2.846,95%CI: 1.522~5.361)、GCS≤8分(OR=3.431,95%CI: 1.843~8.512)、伤早期IL-10>10 pg/mL(OR=2.173,95%CI: 1.751~5.614)、Treg细胞比率>7%(OR=3.871,95%CI: 1.723~6.312)是严重多发伤并发PICS的早期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5岁、同时伴有颅脑及胸部创伤、GCS评分、伤早期IL-10和Treg细胞比率可作为多发伤并发PICS的早期警示因子。早期警示因子的发现将为早期甄别严重多发伤潜在并发PICS的高危患者及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创造可能。

  • 标签: 多发伤 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 早期警示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联合免疫抑制疗法治疗小儿难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5月~2014年6月,选取我院收治的难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共9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入院编号进行排序,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分为对照组(n=46)与联合组(n=46),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疗法,给予联合组患者联合免疫抑制疗法,对两组患者近期外周血常规指标和远期疗效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联合组近期外周血常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远期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难治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联合免疫抑制疗法可尽早阻断患儿体内免疫系统紊乱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损害,显著提高远期疗效,临床意义显著。

  • 标签: 联合免疫抑制疗法 小儿难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疗效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