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bcl-2基因是目前已知的抑制细胞凋亡的最重要的一种基因,Bax基因作为bcl-2家庭成员则具有相反的作用,可促进细胞的凋亡。大量的研究表明,凋亡的失控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bcl-2基因在乳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大肠癌、宫颈癌、卵巢癌和恶性淋巴瘤等研究中的应用。

  • 标签: BCL-2基因 凋亡 恶性肿瘤 BAX基因 肝癌 胰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JAK2、MPL和CALR驱动基因突变情况与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3种疾病类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选择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靶向检测156例BCR-ABL阴性MPN患者的32种MPN相关基因,分析患者一般情况、驱动基因及伴随基因突变特点等因素与MPN疾病类型的关系。结果患者疾病类型与年龄关系的分析显示,在JAK2 V617F阳性状态下,PMF患者中60岁以上者的比例较高。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在46例JAK2、MPL或CALR突变患者中检出22种伴随异常基因,其中PV 4例(8.3%),ET 20例(29.4%),PMF 22例(55.0%)。PV仅检出DNMT3A突变,而剪接因子相关基因SF3B1、SRSF2和U2AF1突变仅出现在PMF患者。根据JAK2 V617F突变的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PV相关的VAF值最高(68.15%),其次为PMF(37.7%)和ET(23.0%),而MPN的3种疾病类型间JAK2 V617F纯合状态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在JAK2突变阳性状态下,PV和ET患者基因突变个数均明显低于PMF。结论MPN患者的年龄、驱动基因(JAK2、MPL和CALR)的突变特点(VAF值、纯合状态)以及伴随异常基因的种类和突变个数等因素,与驱动基因突变状态下MPN疾病类型的选择密切相关,其相关性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MPN和早期评估疾病风险。

  • 标签: 骨髓增殖性肿瘤 临床表型 高通量测序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结直肠肿瘤(CR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异质性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断升高。结直肠肿瘤发病率与经济发展有着一定关系,发达国家最高,我国亦不断攀升。现有技术可短期内改善患者预后,但对于病死率与后期转移比例并无明确效果。随着近年来对肿瘤发病机制、分子及亚分子的深入研究,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对结直肠肿瘤的理解与认知不断提高。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结直肠肿瘤的基本情况、原癌基因、抑癌基因、靶向药物治疗及联合用药等方面对结直肠肿瘤已有研究进行梳理总结,旨在为现阶段结直肠肿瘤基因研究、靶向药物研发与推广提供研究基础,为进一步开展结直肠癌发病机制的研究打下基石,以及在靶向治疗方面提供借鉴方案。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靶向药物 相关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Livin基因在NSCLC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意义。方法RT-PCR技术检测45例NSCLC组织中Livin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45例NSCLC组织中LivinmRNA阳性表达阳性率为71.1%。Livin基因表达与细胞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无相关(P>0.05)。结论LivinmRNA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Livin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的表达水平与肺癌的转移及预后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46例人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肺癌中nm2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肺组织和正常肺组织(P<0.05),肺癌中nm23表达水平与肺癌细胞分化程度,是否存在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癌旁组织与正常肺组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m2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起转移抑制基因的作用,它们的表达水平降低可能是肺癌转移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肺癌 NM23 转移 预后
  • 简介:为了探索CML的治疗新思路研究了siRNA(smallinterferingRNA)对K562细胞株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制备特异性对应bcr-abl融合基因的siRNA,转染K562细胞株,采用RT-PCR法测定bcr-abl融合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siRNA对bcr-abl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0.2μgsiRNA能使bcr-abl融合基因mRNA的表达在24和48小时分别降低至对照组的19.9%和26.6%,但72小时时恢复到原水平,同时转染siRNA后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结论:siRNA可以有效的抑制K562细胞株中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

  • 标签: SIRNA BCR-ABL融合基因 K562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TRAIL抑制胃癌多药耐药基因MDR1/P-gp表达情况。方法:把各浓度TRAIL和SCC-7901 /VCR细胞株进行处理,时间为48h。对于每个小组的胃癌细胞株之内的多药耐药MDR1 mRNA表达情况使用RT-PCR加以测定,与此同时利用ELISA法测定胃恶性肿瘤的细胞株内P-gp表达水平。结果:各浓度的TRAIL作用在细胞中以后,胃恶性肿瘤耐药细胞株SGC-7901/VCR之中MDR1/P-gp 表达呈现出程度不一抑制情况,相较于对照组,P<0.05;200 μg/L组以及400 μg/L组相比,MDRI /P-gp抑制水平不显著,剩余小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AIL对于SCC-901 /VCR MDRI /P-gp表达呈抑制作用,表现为量效关系。其能经减少耐药基因MDRI表达的方式,体现出逆转胃恶性肿瘤多药耐药的效果。

  • 标签: []TRAIL 胃癌 多药耐药基因 MDR1/P-gp表达 抑制情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德国肿瘤研究中心最新开发出一种抑制剂,可对不同肿瘤细胞中的甲基转移酶活动产生抑制作用。研究人员把抑制剂命名为RG108,它在实验中可以对不同肿瘤细胞中甲基转移酶活动产生抑制作用,尤其在肠癌细胞的实验中,甲基化程度大大减少,保护性基因由此重新活跃。而且,正常细胞并不会受到RG108的影响。研究人员相信,这种抑制荆将有助于未来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抑制剂 抑制作用 甲基化
  • 简介:人类脑肿瘤研究证实.变异的致癌前体不仅能决定神经干细胞特性还能引发脑肿瘤。研究报道骨形成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s。BMPs)中的骨形成蛋白4(BMP4)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脑恶性胶质瘤(glioblastomas,GBMs)的干细胞样肿瘤起始细胞。移植的胶质瘤细胞在体外短暂性接触BMP4将失去其发展为脑GBMs的能力。更重要地是,在移植了人胶质瘤细胞的小鼠大脑内接种BMP4,其脑内的肿瘤生长被有效地阻断了,小鼠也未再出现死亡;而单纯植入人胶质瘤细胞的小鼠则100%死亡。研究人员证实BMPs激活了其同源受体(BMPRs),并触发了从人类GBMs分离出的细胞Smad信号级联放大反应的发生,从而减少了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并上调了神经分化标记物的表达,但细胞活性未受影响。

  • 标签: 骨形成蛋白 起始细胞 脑肿瘤 人类 人胶质瘤细胞 人脑恶性胶质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癌行肝移植患者术后肿瘤复发与免疫抑制剂使用种类及剂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2007年9月至2019年1月因肝癌行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按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与否将患者分为病例组及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病因、甲胎蛋白水平、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癌结节的数目、最大癌结节直径、微血管浸润(MVI)、大血管浸润、肿瘤分化Edmondson分级以及术后免疫抑制方案、他克莫司或环孢素血药谷浓度等。比较两组患者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暴露情况对肿瘤复发的影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Cox回归分析。按肝癌巴塞罗那(BCLC)分期标准对所有研究对象分层,进一步分析CNI暴露情况对肿瘤复发的影响。结果共纳入50例患者,病例组15例,年龄(45.8±8.2)岁,男性13例(86.7%)。对照组35例,年龄(45.4±12.0)岁,男性31例(88.6%)。病例组最大癌结节直径大于对照组[(5.9±3.0)cm比(3.5±1.8)cm,t=2.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术后14 d[(11.7±7.7)ng/ml比(5.9±3.0)ng/ml,t=2.48]、术后1个月[(12.2±4.5) ng/ml比(7.8±4.3) ng/ml,t=2.82]、术后9个月[(6.9±4.0) ng/ml比(4.7±2.0) ng/ml,t=2.21]及术后1年曲线下面积[(100.1±21.1)比(74.4±19.2),t=3.66]的他克莫司暴露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CNI高暴露组的累积无瘤生存率低于CNI低暴露组(52.2%比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最大癌结节直径(RR=1.23,95%CI:1.01~1.60)、CNI高暴露(RR=4.02,95%CI:1.10~14.74)为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显示,BCLC B期患者共17例,CNI高暴露下肿瘤复发6例(66.7%),CNI低暴露时肿瘤复发1例(12.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CNI高暴露患者累积无瘤生存率低于CNI低暴露(33.3%比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4,P<0.05);BCLC C期患者8例,CNI高暴露下肿瘤复发4例(100.0%),CNI低暴露时无肿瘤复发,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CNI高暴露累积无瘤生存率低于CNI低暴露(0比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0,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与免疫抑制剂使用种类无明显相关,CNI高暴露为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肝移植 肿瘤复发 免疫抑制剂
  • 简介:基础免疫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使生物制剂治疗一些免疫性皮肤病成为可能。与传统的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相比,生物制剂最大的优点为它们能选择性地抑制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而对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无明显损害,其副作用明显降低,因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前景。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
  • 简介:摘要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是一种能够调节免疫反应的未成熟髓样细胞的异质群体,它们在肿瘤的形成和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感染和炎性疾病中可抑制免疫反应。近年MDSC在肿瘤免疫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实体肿瘤中,但MDSC在血液系统肿瘤中的研究知之甚少。文章就MDSC在血液系统肿瘤,包括多发性骨髓瘤(MM)、淋巴瘤、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中的特性、功能和相关临床研究进行总结,为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血液肿瘤 骨髓源性抑制细胞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恶性肿瘤者化疗后骨髓抑制阶段预防感染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0例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预防感染护理。 对两组的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骨髓抑制缓解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1.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5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观察组住院时间、骨髓抑制缓解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者化疗后骨髓抑制阶段行预防感染护理,有利于减少感染,减少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骨髓抑制缓解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恶性肿瘤 化疗 骨髓抑制 预防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骨髓抑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3月我科住院病人90例,全部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根治术+放化疗的方式给予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中医药扶正抑瘤汤加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SAS、SDS代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恶性肿瘤放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的患者,采取中医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骨髓抑制情况,帮助患者顺利渡过放化疗期,有利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药 恶性肿瘤 放化疗 骨髓抑制
  • 简介:摘要:本文对我院肿瘤内科在近两个星期内应用抑肽酶出现的两例较为典型的副反应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对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临床上应用时应特别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为临床上更好地指导患者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因此,在应用抑制肽药物前,最好对其进行过敏实验,以防止出现严重的副作用。

  • 标签: 抑肽酶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