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微型种植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3月~2017年5月50例口腔正畸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接受微型种植支抗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50例患者经过9个月的治疗,患者耐受了微型种植,矫治结束后,正畸患者上中切牙倾斜差为(27.6±7.1)°,上中切牙凸距离为(4.01±1.60)mm,磨牙移位(3.71±0.32)mm,均达到正常的覆牙合、覆盖,面形良好,无感染,无明显不适感。结论采用微型种植对口腔正畸实施治疗,实现对该类病症临床疗效的保障,很好的解决了在以往治疗中需患者极短配合等问题,且具备操作简单、稳定性好等特点。

  • 标签: 微型种植体 口腔正畸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正畸治疗中支抗能够在其作用力下实现稳定发挥,微种植属于新型支抗材料,整体具备可靠性高,操作简单的特点。正畸治疗当中应用前景广阔,口腔正畸术中微种植的稳定性以及疗效、品质之间具备密切关系,其中植入失败会为患者带来一定疼痛,使整体医疗费用增加。因此,应对其影响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展开分析,减小有害因素,积极保证植入的成功率,使正畸治疗效果提升。

  • 标签: 微型种植体 支抗 口腔 正畸
  • 作者: 岳兆国 刘琦 杨静文 侯建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03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北京泰康拜博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北京 100062,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由于牙膏成分残留于12种植周导致12种植周炎及其治疗方法,并分析种植菌斑控制的特殊性。对该例患者进行累加阻断性支持治疗“A+B+C”方案,拆除12上部修复后发现种植周沟内存在异物,清除异物并行机械除菌、局部应用氯己定及全身应用抗生素,同时建议患者进行短间隔(<6周)维护治疗。治疗后1个月,12种植周炎得到良好控制,黏膜色粉质地韧,探诊深度恢复至3~4 mm。经比对治疗中取出的异物与患者常用牙膏内摩擦剂成分形貌特征高度一致。随访6个月患者未诉牙龈肿痛、溢脓,12种植周黏膜健康,锥形束CT示种植周边缘骨位置稳定。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微型种植支抗治疗青少年口腔正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82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口腔正畸治疗,研究组则采取微型种植支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进一步的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而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39%。结论对于口腔正畸患者而言,采取微信种植支抗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青少年 空腔正畸 微型种植体支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评价微种植在矫治微笑露龈病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15例于武汉协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进行正畸治疗并伴有露龈笑的患者,在前牙区及后牙区的牙槽骨中植入种植,术后即刻加力,每侧前牙垂直向加力100 g,后牙水平向加力200 g。临床观察露龈笑改善后,取出前牙种植钉,继续利用后牙区种植钉关闭剩余间隙。结果15例患者牙龈暴露量减少(1.59±0.88) mm。头影测量分析显示上中切牙切端至上唇下缘的垂直高度平均减小(2.46±0.90) mm,中切牙临床牙冠长度减少(0.55±0.43) mm、侧切牙临床牙冠长度减少(0.37±0.27) mm、尖牙临床牙冠长度减少(0.50±0.51) mm,且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面断层X线片显示治疗后牙根未见明显吸收。结论前牙区微种植支抗可有效压低上前牙,改善露龈笑,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微种植体 种植体支抗 露龈笑 压低上前牙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微种植支抗治疗上前牙槽骨垂直向发育过度的露龈笑患者,改善牙龈显露的程度。方法选取16例因上前牙槽骨垂直向发育过度导致露龈笑的患者,在侧切牙与尖牙间植入种植支抗,施加100g力压低上前牙。治疗前后分别收集头颅定位侧位片、上前牙的根尖片、牙[牙合]模型、微笑时面下1/3照片及上前牙的龈沟深度: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压低时间为(6.7±1.2)个月。(1)牙龈显露减少(2.3±0.5)mm;(2)头影测量分析显示,上中切牙阻力中心点压低(2.6±0.3)mm,覆[牙合]减少(2.8±0.6)mm,切缘与腭平面的距离减少(3.1±0.7)mm.鼻唇角增加(5.4±2.9)°,P〈0.05;(3)压低结束时,上前牙的临床牙冠变短,未见明显牙根吸收。结论应用微种植支抗可以有效地压低上前牙,改善露龈笑,但牙龈的改建速度比牙齿的压低速度慢。

  • 标签: 露龈笑 微种植体支抗 压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种植周围感染病症的诱发因素和临床护理策略。方法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进行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中选出109例,根据是否发生感染病症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其中共39例患者种植发生周围感染病症,作为研究组;另外70例患者种植周围组织均健康恢复,作为对比组。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其年龄、性别、学历、牙周炎病史、吸烟史、糖尿病史、口腔清洁习惯、种植护理产品使用情况以及种植上部修复方式等,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根据对患者临床资料的研究,其年龄、性别对种植周围感染病症影响不大,两组数据没有较大差异(P>0.05)。但学历、牙周炎病史、吸烟史、糖尿病史、口腔清洁习惯、种植护理产品使用情况以及种植上部修复方式的数据均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影响种植周围感染病症的诱因有很多种,大多数均与患者自身情况有关,在治疗时必须对高发生率人群进行重点护理干预,加强宣教力度,注意口腔清洁知识的传播,降低并发症几率。

  • 标签: 种植体 周围感染 诱发因素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型种植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口腔正畸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3月口腔正畸患者81例,按照患者所选口腔正畸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1),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支抗进行口腔正畸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弓外口腔正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口腔正畸治疗后的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倾角差和凸距差、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型种植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口弓外口腔正畸 微型种植体支抗口腔正畸 疗效
  • 简介:传统的埋入式和非埋入式分别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提出,并经多中心的调查报道均有满意的成功率,而且在种植负重后都有相似的种植周围牙槽骨的吸收(0.5-1.5mm)。近年来,引入了一次手术的埋入式种植种植植入后立即安放愈合基台。一些研究报告了这种种植方式的短期内的良好效果。最后,又提出了将埋入式种植颈部置入牙槽嵴水平上的方式,来修复后牙缺损。这种方式有利于二期手术以及修复的制作,并使骨的吸收减少。

  • 标签: 种植体 冠根向位置 埋入式种植体
  • 简介:摘要正畸微种植能够提供可靠的正畸支抗,有赖于微种植良好的稳定性。影响正畸微种植稳定性的因素有植入区骨量骨质、植入角度、植入深度、植入方式、及口腔卫生维护等因素。

  • 标签: 微种植体 初始稳定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种植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牙科诊所2012年7月—2013年10月78例口腔正畸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实施横腭杆治疗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微型种植支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等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支抗在口腔正畸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提高正畸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 口腔正畸 横腭杆
  • 简介:摘要目的微型种植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作用分析。方法以我院接收的80例颌畸形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口外弓加强支抗,治疗组采用正畸治疗微型种植支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磨牙位移小于对照组(P<0.05),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型种植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成功率比较高,不会有过多的不良影响,对牙移位能起到缓解的作用,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口腔正畸 错颌畸形 微型种植体支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种植在牙周病缺失牙修复中的应用,旨在为临床上对牙周病患者的缺失牙修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具体手术方法采用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式为植牙手术、牙周翻瓣术、牙半切术、截根术、冠延长术,手术完毕采取种植修复义齿,然后才有磁性附连体覆盖式义齿、K?nus双重冠、植支持式覆盖式义齿等方式对可摘式义齿进行固定。治疗过程主要包括病因期、手术期、修复期、维护期;治疗完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上述病例经过种植牙辅助修复,在患者牙周炎缺失牙修复过程中,能够更有效的减少缺失牙周围对邻牙的破坏。并且可以明显的增加可摘式覆盖义齿的固持力。无种植后排斥、无牙龈萎缩的状况发生,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后追踪发现,患者的牙槽骨也几乎没有被吸收,种植没有发生松动,在修复后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种植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修复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种植体 牙周病 缺失牙修复
  • 简介:研究目的:钛种植有较高的成功率。然而,仍需要对其表面进行改性。本文章的目的在于系统评价现体内体外的研究中不同种类的种植表面涂层以及所使用的涂层技术。材料和方法:本文自动搜索了考科蓝图书馆(CochraneLibrary)、联机医学文献分析和检索系统(Medline)、医学图书馆(PubMed)等数据库及手动搜索关于种植表面及涂层技术的文章。自动搜索结果显示共有320篇文章,其中52篇符合纳入标准(40篇关于种植表面涂层.12篇关于涂层技术)。另有30篇文献手动搜寻纳入本文。结果:许多材料被认为可作为种植表面涂层材料.包括碳、双膦酸盐、骨刺激因子(BoneStimulatingFactors.BSF)、生物活性玻璃、双活性陶瓷、氟、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磷酸钙、钛和氮化钛。尽管新型的生物活性玻璃提示良好结果.但HA涂层仍被是生物相容性最好的材料。最常见的涂层技术是等离子喷涂技术及固相化学偶联技术。结论:很多种植涂层被提出,而有部分提示了更好的临床结果.其性能较其他更优异。然而还需要更多的关于其长期效应的临床试验来提供更强的证据。

  • 标签: 涂层材料 钛种植体 检索系统 生物活性玻璃 固相化学偶联技术 医学图书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口腔正畸治疗当中,应用微型种植支抗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口腔正畸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非种植支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支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出现并发症状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优于对照组患者,在不适应症状上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治疗当中,应用微型种植支抗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患者并发症状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微型种植体支抗 口腔正畸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口腔正畸中运用微型种植作为支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本文筛选病例为20183-20205月期间我院口腔科接收的口腔正畸治疗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进行治疗,组别主要包括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治疗分别运用微型种植支抗、传统口腔正畸;详细比对两组最终获得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最终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患者的牙齿咀嚼能力得到良好恢复,牙齿美观程度也明显提高,最终发生的牙齿松动现象较少,两组之间数据差值明显P0.05)。结论:对口腔正畸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作为支抗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的咀嚼功能以及牙齿美观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 标签: 微型种植体 支抗 口腔正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微型种植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76例口腔正畸患者,随机将其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9例与37例。其中为对照组实施非种植强支抗治疗,实验组实施专用微型种植支抗治疗。结果与非种植强支抗治疗后的效果比较,种植支抗治疗后的磨牙位移、上中切牙倾角与凸距显著减少,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型种植能够提供较好的支抗以及正畸治疗,同时便于操作,可靠性较高等,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口腔正畸 微型种植体支抗 强支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型种植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的接受口腔正畸治疗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的口腔正畸治疗方法,观察组50例采用微型种植支抗治疗方法,分析和比较两种不同正畸方法的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出现了症状的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型种植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可以有效稳固牙齿,降低并發症发生率。

  • 标签: 微型种植体支抗 正畸治疗 口腔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使用骨内牙种植的患者总100例,检验在牙缺失修复中骨内牙种植作用效果及相关适应症。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于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50名使骨内牙种植的患者,共120个骨内牙种植进行为期1年随访调查,统计种植初期稳定性与种植成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初期稳定性大于20N.cm种植成功58例,种植失败2例,稳定性在10-20N.cm之间,种植成功36例,失败4例,稳定性小于10N.cm,种植成功8例,失败12例。结论牙缺失修复中骨内牙种植的应用是修补牙缺失的较好手段,有着易操作,成功率高等特点,初期种植稳定性与骨内牙种植成功率有相关性,提高稳定性可以增加修补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骨内牙种植体 牙缺损修复 牙修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