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9月21—24日在兰州大学召开,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现象专业委员会主办,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承办,兰州大学萃英学院协办。来自全国各地30名学者,围绕“现象与中国思想”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与讨论。在提交论文中,有三个主要趋向值得注意:一是关于现象与中国思想讨论,不似以往那样更多地从海德格尔与道家思想比较研究人手,学者们开始关注现象与儒家思想关系;二是对现象内部概念及专名翻译问题,学者们展开了积极对话,青年一辈学者对此作出了新贡献;三是关于胡塞尔研究有了新进展。

  • 标签: 专业委员会 中国现代 哲学学会 现象学 思想主题 外国
  • 简介:"自然乐论"是道家音乐美学思想核心。针对音乐学界对此理解某些窄化,本文从现象"意向性"视域,把"自然乐论"中"自然"分解为三种不同层递:即认知心理意义上意向性"物象自然"、情感审美意义上意向性"意象自然"、精神境界意义上意向性"道象自然",及其不同意向性"自然"音乐呈现。力求从生命本体意识去理解并回到"自然"或现象意义上"事情本身"。

  • 标签: 道家 自然乐论 自然 现象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者疾病获益感情况,以期为脑瘫患儿临床诊治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研究方法,于2020年10月—2021年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及住院病房12名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患儿确诊脑瘫时主要照顾者感受、照顾过程中心路历程、采取了哪些应对方式等。采用Colaizzi 7步内容分析法对收集文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者疾病获益感主要体现在自我成长(养成健康行为方式;学会面对并接受现实;情绪调节能力增强)、对未来生活正面展望(珍惜当下且重新规划生活;以积极角度看待事物;增强信念,重拾希望)、人际关系改善(夫妻关系更亲密;家庭成员关系更和谐;感受到医护人员关爱;来自同伴支持和理解)和多元化社会支持(社会公益项目提供众筹平台;政府补助)4个方面。结论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者疾病获益感主要表现为自我成长、生活态度改变、人际关系改善以及社会支持4个方面,医护人员可从以上4个方面进行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者心理干预,缓解其负面情绪,提高其心理调适能力,以增强其疾病获益感。

  • 标签: 脑性瘫痪 质性研究 主要照顾者 疾病获益感 现象学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在职腹膜透析患者主要心理压力源,帮助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护理干预。方法采用现象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3—4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行腹膜透析在职患者20例,以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收集资料,运用Nvivo7.0定性资料辅助分析软件及Colaizzi现象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在职腹膜透析患者压力源主要包括疾病对回归工作影响;个人角色冲突与失衡;职业发展与现实存在矛盾;期盼社会支持和心理认同感。结论在职腹膜透析患者在多方面承受着巨大精神压力,存在生理、心理双重不良体验。护士应根据患者压力来源,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其压力。

  • 标签: 腹膜透析 在职患者 心理压力源 半结构式访谈 质性研究
  • 简介:现象形态和现象运动、国内现象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回顾与国内现象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反思三个层面的思考表明现象与马克思主义确实有着思想关联。因此,20世纪末期开始,国内学者基于现象理解视角,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美学、价值和文学问题、马克思"人学现象"问题、马克思"历史现象"问题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自觉地在现象与马克思主义之间进行了一定比对或交融性研究。但是,相关研究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待发展,即在理论解释力和研究理论类型上尚有拓展空间。这样,国内现象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和马克思文本解读就为马克思思想实践现象研究范式提供了一种理路。

  • 标签: 现象学马克思主义 回顾与反思 实践现象学
  • 简介:胡塞尔先验自我总伴随着一个内在"本我"边缘,它决定了先验自我意识具有"作为事实存在"存在论结构,这种结构暗含着一种先验存在论可能。这种可能被海德格尔和萨特敏锐地捕捉到了。海德格尔通过"此在"意向性结构揭示了存在时间性,揭示了此在具有"先验存在"时间发生。萨特通过寻求胡塞尔面向世界、面向他人意向性超越性,把胡塞尔绝对自我意识改造成了一种对他人、对世界焦虑意识,这种焦虑意识反过来说明了先验自我是有"孔洞"失败意识。自我意识早已被"为他意识"所超越。总之,通过对胡塞尔先验自我意识中"本我"维度存在论解读,可以更好地认识海德格尔和萨特将胡塞尔先验自我意识现象如何发展为一种先验存在论现象

  • 标签: 先验自我 本我 此在 意向性结构 先验存在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养老机构护理员照顾痴呆老人过程中照顾体验。方法采用现象研究方法,于2020年9月,通过目的抽样法选取北京市3家不同养老机构13名养老护理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整理访谈资料。结果共提炼出7个主题:自身成长、团队归属感、成就感、被信任与被需要感、亲友不认同、社会地位低、负性情绪。其中前4个主题是正向因素,后3个主题是负向因素,二者共同影响痴呆老人护理员照顾体验。结论养老机构护理员同时存在着正向和负向痴呆老人照顾体验,政府和机构管理者应该给予护理员更多政策及社会支持,逐渐改善其社会地位、工作待遇和社会支持系统,拓宽其职业发展空间,不断提高养老机构护理员职业获益感和照顾质量。

  • 标签: 痴呆 老年人 护理员 养老机构 照顾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教育现象,以对教育现象反思为根本目的,在反思过程中获得在教育实践中行动机智。该研究以一个教育现象文本为个案,经过文本写作、反思效力研究及对反思反思三个研究阶段,展示出文本能够有效地把读者拉入到对某一教育现象关注之中,继而催动读者对该教育现象进行反思,以期在教育实践中获得实际经验和机智增长。

  • 标签: 研究方法 教育现象学 反思
  • 简介:本文运用哲学现象方法,考察了三个翻译于不同时期有影响力《中庸》英译本。经比较分析发现,尽管译者由于时代、个人文风以及翻译动机差异,使得译文间差异显著,引起学术界不小争议,但在现象解读思路和观照下,这些译本都是与原作原文相融相洽之作。不同译本各有侧重,立体地呈现出原作丰富内涵。

  • 标签: 《中庸》 英译本 哲学现象学
  • 简介: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问题一直是教育理论研究热点问题。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在生活世界中实现着教育意义,同时生活世界对我们是不可或缺。教育理论回到教育实践中来,正是要回到生活着事情本身,即回到最原本事情本身,用心去体验、去感悟教育生活价值和意义。

  • 标签: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现象学
  • 简介:摘要: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持续完善,是在传统建筑空间结构布局同时,利用多维视角下空间视觉化导向进行空间优化,从而满足人们不断提高审美要求,营造更加多元化室内空间形态。基于空间视觉化导向建筑空间设计,强调室内空间结构布局与装饰设计元素协调一致,对不同装饰设计风格选择与装饰设计元素组合应用需要强调其一致性、整体性,避免对建筑空间视觉效果统一性破坏。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空间现象主导下体验式建筑设计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空间现象学主导下 体验式 建筑设计
  • 简介:摘要:宗教体验与宗教经验是宗教经历中不同情感获得。总体说来,宗教经验包含宗教体验,宗教体验是宗教经验核心。换句话说,从现象角度理解,宗教经验为宗教体验奠基,宗教体验奠基于宗教经验。现象由埃德蒙德·胡塞尔创立,是现代西方哲学一个重要代表,以一种新方法和路径,为哲学思考提供了新可能性和有效性。本文从现象三个基本形式结构(即部分与整体结构,多样性中同一性结构及在场与缺席结构)入手,以佛教宗教体验为例,钩稽宗教体验现实呈现,揭橥宗教体验内在特质。

  • 标签: 宗教体验 宗教经验 佛教 现象学
  • 简介:摘要:本文以彼得·卒姆托建筑哲学为研究对象,从现象角度对其进行深入探讨。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现象和建筑现象概念及发展历程,然后详细分析了卒姆托设计实践中所体现现象思想和方法。通过从建筑材料、建造过程、室内与自然、元素与五感四个维度出发,本文深入探讨了卒姆托如何影响人们对建筑体验,并阐述了其设计理念和价值。最后,本文总结了彼得·卒姆托建筑哲学对于建筑和设计启示和影响,指出其对于人类感知和体验重视以及对于建筑艺术追求。

  • 标签: 彼得·卒姆托,建筑哲学,现象学,建筑设计,感知体验
  • 简介:马克斯·范梅南(MaxvanManen),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育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院主任、国际质性方法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世界著名教育专家、教育哲学家、课程论专家,“现象教育开创者之一,世界第一本目前也是唯一一本《现象教育》杂志主编,北美和欧洲六种教育与人文科学研究国际学术杂志顾问或国际编委。

  • 标签: 教育学 现象学 开创者 范梅南 马克斯 人文科学研究
  • 简介:本文从现象角度出发,提出了运用现象方法构筑空间,以及在场所、空间要素、存在三要素中体现出环境空间本质。通过三个典型案例分析,揭示出空间与存在世界整体结构关系,指出空间是存在者体验世界方式,也是构筑与创造有诗意的人类聚居环境根本方式。人们都希望有自己独特诗意栖居,这种诗意生存结构就是场所空间诗学。

  • 标签: 空间 现象学 环境设计 诗意的构筑
  • 简介:舒茨现象始于对社会世界探索,在现象运动中以社会现象为其标识。在舒茨那里,社会世界具有首要理论关联性,分析和研究它对社会科学具有根本理论意义。社会世界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处常识世界,其内涵与胡塞尔生活世界基本上相同。

  • 标签: 社会现象学 社会世界 科学基础 舒茨 现象学运动 日常生活
  • 简介:文章主要针对从现象角度谈环境设计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当下环境设计发展状况为根据,从环境空间实质、现象角度谈环境设计方法构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主要目的在于更好推动现象角度谈环境设计方法发展与进步.

  • 标签: 现象学 环境设计 空间诗意
  • 简介:梅洛-庞蒂基于知觉,发现了身体和空间意义。对于意识哲学来说,身体永远都是次要和卑贱,但梅洛-庞蒂不仅解放了“身体”,而且还将它置放在更为显著位置上。传统空间也在经验主义和理智主义窠臼下,难有新作为和新理解、体验。借助于身体,梅洛-庞蒂进一步发现和证明了深度空间价值和意义。借助于这样两个中介和迂回策略,梅洛-庞蒂将他美学还原到一个与自我、世界、他人相互交织而广阔境域之中。可以说,梅洛-庞蒂美学是以空间和身体作为起点

  • 标签: 梅洛-庞蒂 空间 身体 交织 镜像 互逆性
  • 简介:著者在该书《中译本前言》中写道:“这一系列讲座主题是后现象和技术科学。我先从后现象问题开始,描述了现象和实用主义融合如何适用于分析科学和技术。然后我简单回顾了科学和技术变化历程,我将两者融合称为技术科学。在第三讲中我以成像技术(imagingtechnologies)作为具体例子,表明了这些技术是如何转化了知识生产。

  • 标签: 技术科学 现象学 “说话” 事物 实用主义 成像技术
  • 简介:人情是一个中国文化中使用广泛概念,其内涵较为复杂,其中有情,但又无情,其中有公正,但也会制造不公正。人情有两面性,需要克服人情局限性,发展健康的人情关系。

  • 标签: 人情 公平 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