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贫血对PT和APTT检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贫血患者,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并对此次研究所有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比例采血法,观察组采用抗凝公式法采血,均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最后得出相应的PT数据和APTT数据。结果当HCT≥0.25时,观察组和对照组PT、APTT数据无差异(P>0.05),而当HCT<0.25,观察组患者PT数据和APTT数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凝公式法采血适用于各种程度贫血患者,且不会对PT数据和APTT数据造成任何影响。

  • 标签: 贫血 PT APTT 检测 影响
  • 简介:摘要抗凝剂对APTT检测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下降,检测结果显著缩短,这是由于枸橼酸钠属于碱性抗凝剂,适当的抗凝剂比例使得血浆的ph值更有利于凝血的活性升高。

  • 标签: APTT检测 意义 抗凝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抗凝血III(AT-III)活性的测定在脓毒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脓毒症患者的医疗记录,住院患者共126例,其中脓毒症患者78例定为A组,普通感染者48例定为B组,另选取未感染疾病的健康志愿者50人定为对照C组,检测并记录各组受检者血浆抗凝血III(AT-III)活性,比较各组AT-III活性。结果与B、C两组相比较,A组AT-III活性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AT-III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有脓毒症的患者存在凝血纤溶功能紊乱,血浆抗凝血III活性明显降低,AT-III活性的检测对于脓毒症的早起诊断与治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抗凝血酶II 脓毒症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经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局部注入凝血对中等量以下咯血患者的止血效果。方法将70例中等量以下咯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凝血组)及对照组(肾上腺素组),通过纤支镜器械孔分别注入凝血及肾上腺素到出血创面。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7%,对照组有效率55.9%,治疗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凝血为局部止血药,它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而止血,并能刺激纤维母细胞的生长,有利于创面的修复,病灶的纤维化,从而起到良好的止血作用。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局部注入 凝血酶 药物治疗 咯血 肾上腺素
  • 简介: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胃镜下喷洒凝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2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取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1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胃镜下喷洒凝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5%,低于对照组的13.85%,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为(9.1±3.2)d,短于对照组的(16.3±4.2)d,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镜下喷洒凝血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止血效果,同时还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止血 胃镜 凝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喷洒凝血(胃镜下)对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100例,时间在 2016.4-2018.4,其中对照组: 50例,基础治疗;观察组: 50例。基础治疗 +胃镜下喷洒凝血,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0%,明显高于对照组 82.0%的治疗总有效率( 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时间以及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基础治疗同时实施胃镜下喷洒凝血,有利于提高止血成功率,加速患者康复,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胃镜下喷洒凝血酶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灿胃出血患者采用凝血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4例残胃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尾号的奇数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奥美拉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凝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以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7%,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残胃出血患者采用凝血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疗效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残胃出血 凝血酶 奥美拉唑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凝血在前置胎盘剥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治疗中能够起到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施术的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患者46例,其中把运用凝血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分为实验组23例,把没有运用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共23例,试验组中手术采用肾上腺素稀释液喷洒出血面后,在患者出血的部位快速的敷上放置了凝血的明胶海棉,随后加上热盐水垫压迫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宫腔填塞纱布条止血。手术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出血量、出血时间、术后病率和止血效果的检查,得出实验结果。结果运用凝血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小组出血时间为(28.5±8.12)S,平均出血量为(76±9.65)ml,止血效果100.0%,术后病率为31.5%。未运用凝血治疗前置胎盘剥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小组,出血时间为(75.61±13.85)S,平均出血量为(165±39)ml,止血效果77.7%,术后病率28.5%。两组的出血时间、出血量、止血效果、术后病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大出血的手术中,凝血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和治愈效果,是值得临床使用的药物,可以进行推广。

  • 标签: 凝血酶 前置胎盘剥宫产术 产后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凝血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残胃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残胃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单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凝血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61%和92.68%,复发率分别为17.07%和2.44%,组间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32%和12.20%,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残胃出血采用凝血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凝血酶 奥美拉唑 残胃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intracerebralhemorrhage,HICH)是指在高血压情况下所发生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出血,并且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患病率三高。一般认为脑出血后损伤主要为血肿占位效应,但经过临床上予以脱水降颅压等治疗,效果较差,尤其无法改善远期神经功能损伤。脑出血病理机制包括脑出血后血肿占位效应、血肿分解产物和脑组织损伤后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等所致的局部脑血流量改变、血肿周围半暗带形成、颅内高压及凝血纤溶系统改变等1。近年来研究发现凝血对神经组织有损伤作用,并且通过使用凝血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凝血作用及其对远期神经损伤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有效地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已将凝血在脑出血病中的作用作为研究重点,本文将把凝血在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能更加系统的了解凝血在HICH后对神经组织的损伤作用。

  • 标签: 脑出血 凝血酶 神经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采用凝血联合奥美拉唑针对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阶段内我院接治的大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随机抽选90名患者作为本课题研讨样本,平均分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联合用药法治疗。比对两种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比较,治疗组患者经治疗的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常规组有效率(80.0%);治疗组患者经治疗不良反应得到明显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2.2%)显著低于常规组(8.9%)。两组不良反应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奥美拉唑 凝血酶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为上消化道出血病例治疗时联合使用奥美拉唑与凝血的药物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2年2月58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对2011年11月以前治疗的30例病例给予奥美拉唑,将其归为常用组,对此时期以后治疗的28例病例给予奥美拉唑和凝血,将其归为分析组,比较用药疗效、止血耗时和用药反应。结果常用组的收效占比为86.7%(26/30),有效占比为56.7%(17/30),显效占比30.0%(9/30),分析组的收效占比为96.4%(27/28),有效占比为39.3%(11/28),显效占比57.1%(16/28),分析组用药疗效较常用组高(P<0.05);分析组的止血耗时较常用组短(P<0.05);分析组1例病例(3.6%)出现轻微的肠胃不适,自行缓解。结论在为上消化道出血病例治疗时联合使用奥美拉唑与凝血是一种安全疗法,疗效显著无严重用药不适。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奥美拉唑凝血酶
  • 简介:[摘要 ] 目的:研究、 分析凝血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于

  • 标签:
  • 简介:目的:根据血栓的形成机制,对凝血的直接抑制而成为对抗静脉血栓和心血管事件的一线抉择,受到临床和患者的关注。本文总结直接凝血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与临床评价。方法: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在大量临床研究中,直接凝血抑制剂显示出良好的效果。相对华法林而言,其更特异地抑制血栓的形成,抗凝作用快,抗凝效果与剂量有良好的相关性,不与血浆蛋白结合,无需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标志一个新颖抗凝治疗里程的开始。

  • 标签: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静脉血栓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抗凝血Ⅲ(AT-Ⅲ)活性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8月期间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的72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症33例;稳定性心绞痛39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各组AT-Ⅲ活性水平。结果三组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6.79,P=0.000);两两比较,急性冠脉综合症组显著低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4)。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T-Ⅲ活性水平明显降低,检测AT-Ⅲ可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高凝状态,有益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抗凝血酶Ⅲ 冠心病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小剂量凝血治疗介入术后假性动脉瘤的效果。方法介入治疗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指引下注射小剂量凝血法。结果5例假性动脉瘤全部治疗成功。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注射凝血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安全、耐受性好、疗效高、费用低廉、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未见明显副作用等优点,是治疗股动脉PSA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介入 超声引导 凝血酶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凝血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接治的76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讨样本,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8名。参照组予以奥美拉唑,试验组予以凝血联合奥美拉唑。将两种方法的临床使用情况展开对比,并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出血量、止血时间较参照组明显好转。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凝血酶 奥美拉唑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凝血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出血效果。方法 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开展研究,将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胃出血患者以计算机分组法,对照组(42例)实施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43例)结合凝血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胃出血 凝血酶 奥美拉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