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上世纪初,沉睡千年的敦煌石窟藏经洞意外地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于是在全世界形成一门显学——敦煌学。在为数众多的敦煌遗书中,人们惊喜地发现了一份唐五代时期的乐谱,这份乐谱随着1938年日本学者林谦三氏与平出久雄的论文《琵琶古谱之研究》的发表,逐渐引起了全世界众多学者的关注。在这片神奇而又充满魅力的园地里,一大批学者孜孜不倦地耕耘探索着,皓首穷经,从青丝直至白发。上海音乐学院陈应时教授就是诸多从事敦煌乐谱研究的著名学者之一。

  • 标签: 敦煌乐谱 陈应时 辨证 日本学者 上海音乐学院 唐五代时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巫文化是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物。巫作为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研究原始舞蹈的活化石。中国的巫文化主要分为两大体系,一个是北方萨满文化,另一个是南方傩文化。南北巫文化对于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与审美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以历史文化学的视角出发,以巫为切入点,对南北巫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探索南北巫文化各自的特点以及相互的影响,使我们更加清晰明确地找到巫发生、发展的脉络。

  • 标签: 巫文化 巫舞 原始舞蹈 萨满
  • 简介:民族来自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人们日常活动的一种抽象表达形式,它具有比较稳定的风格,适合人们在生活中自娱自乐。这种舞蹈流传于民间,不同地区的民族的风格和特点不同,这与各民族的习俗文化、宗教信仰息息相关。

  • 标签: 民族舞 现代舞 《邵多丽》
  • 简介:芭蕾作为欧洲的一种古典舞蹈,诞生于意大利,发展于法国的宫廷,兴盛于俄罗斯。从它的发生和发展来看,一开始就有非常明显的宫廷贵族的印记,尤其是法国皇帝路易十四,亲自参与芭蕾的表演并确定了芭蕾的基本手、脚的位置和基本规范。在后来数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芭蕾的“开、绷、直、立”的审美特征。这些都使得芭蕾代表着它产生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阶层的审美取向和文化特征。它那挺直的躯干,绷紧的脚背,外开的下肢,直立的双膝,无不透射出那高贵的宫廷贵族的气质和对完美人体的向往。从许多古典芭蕾的经典剧目中也可看出,人们对理想化的社会、生活、

  • 标签: 芭蕾舞 现代舞 古典舞蹈 路易十四 审美特征 文化特征
  • 简介:摘要:中国古典是起源于中国古代,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国家的大力扶持,挖掘古代舞蹈结合当代舞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舞蹈形式,经过无数舞蹈艺术家的辛苦工作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中国古典主要包括三大流派,即新古典、汉唐敦煌。本文通过参考各古书文献和笔者亲身实践对汉唐进行深入探析,让更多的舞蹈工作者能够清楚全面的了解中国古典,寄希望于本论文可以为舞蹈的教学带来参考意义,希望可以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路上,让其发扬光大。

  • 标签: 中国古典舞 三大流派 汉唐
  • 简介:文章联系变文语境,运用各种文献材料,就《敦煌变文校注》中的“写、喻、货求、转转、在、仿便、称算、次第、隔事、忙然”等词语提出了不同的校注意见。

  • 标签: 敦煌变文校注 献疑
  • 简介:    一、敦煌壁画传神写照的造型艺术    敦煌壁画中所表现的世界是古代艺术家和广大劳动人民以及其丰富的想象力开辟出的一个,敦煌壁画也离不开造型这一艺术手段,敦煌壁画中的各类造型超凡脱俗

  • 标签: 壁画拾零 敦煌壁画 解读敦煌
  • 简介:步琴敦煌本《舜子变》:“儿忆阿耶肠断.步琴席上安置。舜子抚琴中间.门前有一老人立地。”(《敦煌变文集》129)席是膝之音借。“步琴”即抱琴。其说如下:

  • 标签: 敦煌变文 字词 文字 札记 敦煌本 老人
  • 简介:敦煌莫高窟与音乐有关的洞窟220个;西千佛洞7个;安西榆林窟20个;东千佛洞3个;水峡口1个;肃北五个庙2个。共计250多个,约占整个洞窟的一半。这么多与音乐有关的洞窟,充分表明了音乐在石窟艺术中的地位重要。佛教活动需要音乐,佛教石窟壁画也需要音乐,...

  • 标签: 敦煌壁画 八字形 观无量寿经变 复合式 排列形式 乐伎
  • 简介:叶昌炽是清未民初的著名学者和金石家,知识渊博,国学深厚,尤长金石、版本及方志,著述甚多,学术地位和名望很高。光绪28年他53岁的时候,被朝廷委任为甘肃学台,其后在甘肃呆了4年。在任期间,叶昌炽在教育和文化方面政绩显著。同时孜孜不倦于自己所喜欢的国学和金石文物收集研究,是研究敦煌文化最早的人。

  • 标签: 叶昌炽 敦煌艺术 中国 艺术史 考证研究 李丁陇
  • 简介:上海有四十五条公交夜宵线,四条以汉字命名,其他的都是阿拉伯数字,都是三位数,都以数字“3”打头。从“301”到“341”,这三个规矩沿用至今,雷打不动。在开夜宵车之前,老龚开的是“110”。熟悉宝山闸北一带的都拎得清,但是,总有些乘客怀疑他开的是警车“110”。“喂,司机,还勿开啊?”

  • 标签: 敦煌 阿拉伯数字 三位数
  • 简介:一、海市蜃楼饭后之余,便喜欢独自一人在莫高窟的沙漠中撩步行走,大口大口地呼吸着这干枯而燥热的空气。在这一系阵阵拂面而来的燥热空气的旋流中不时会莫名其妙地吹出一股阴冷透骨的风,

  • 标签: 灵魂 人类 敦煌 鬼神 海市蜃楼 热空气
  • 简介:<正>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是一座佛教艺术宝库.由于战乱频仍州到近代,那里早没有佛徒活动了。上个世纪后期(确切年份已难考订),佛窟住进了一位道士。这道士,名叫王国(?),湖北麻城人。有一年大旱,民不聊生,王氏离乡入西北肃州巡防营当兵。退役后,即在酒泉出家做了道士。不久,他到敦煌莫高窟,接管了这个本是佛教活动的场所,并准备将之改为道教场所。一八九九(一说一九00)年,他无意之中发现一处被密封的小洞(因其中

  • 标签: 敦煌文书 敦煌莫高窟 佛教 王道士 道教 大旱
  • 简介:<正>莫高窟现在存洞492个,在位置分布上,各时代洞窟有相对集中的明显趋势。最早的一组北凉窟(第268窟、272、275窟)聚集在崖面中段,踞现今地表约十几米。(据考古材料证明,时代越早的,居地面越低。)这组窟视野开阔,阳光充足,是崖面的“黄金区域。”以后的北魏、西魏窟基本上是紧挨这组窟向南、北横向发展。北周、隋、唐时代也大至按此规律开凿洞窟。五代以后的洞窟主要集中于崖面下层及南、北两头。此外,由于崖面有限,有部分窟是“见缝插针”。因此,各时代洞窟交错分布,按时代编号检索不便,所以,各种编号皆按现存各窟分布位置,南北、上下方向为序编号。

  • 标签: 敦煌莫高窟 伯希和 敦煌文物 崖面 敦煌石窟 千佛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