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 (CHD)的临床对比效果。方法:选定本院 2017.09-2020.02收诊的 154例 CHD患者,依照诊断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动态心电图)与对照组(常规心电图) 2组,比较组间短阵房颤、短阵房速、房性早搏二 /三联、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 /三联及室性早搏成对的诊断率。结果:研究组诊断后 CHD患者的短阵房颤诊断率( 48.70%)、短阵房速诊断率( 40.91%)、房性早搏二 /三联诊断率( 49.35%)、房性早搏成对诊断率( 46.75%)、室性早搏二 /三联诊断率( 52.60%)、室性早搏成对诊断率( 48.05%),均较对照组高( 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全面反映 CHD患者的心肌缺血状况,其诊断效果较常规心电图更佳,值得使用。

  • 标签: 冠心病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与心电图表现。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7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根据不同临床症状将其分为甲组(n=37例,具有典型心绞痛症状)和乙组(n=35,无典型心绞痛症状),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心电图和运动平板试验,评定检查结果。结果甲组诊断阳性率高于乙组,其诊断阴性率低于乙组,两组之间出现的差异经统计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诊断中,心电图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但诊断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冠心病高危因素、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并需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表现,必要时联合运动平板试验,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冠心病 心电图诊断 心电图表现
  • 简介:临床中诊断冠心病方法很多,但每种方法均有其局限性,如费用高、有创伤性等。频谱心电图(FrequencySpectrumelectrocardiogram,FCG)自1987年作为心脏病检查的一项新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在心脏疾病特别是冠心病的诊断中有肯定的价值。为进一步探讨其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我们对78例患者的FCG及心电图(ECG)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频谱心电图 心电图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常规心电图检测ST-T改变与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86例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病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测,观察组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T-T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V1-V6波直立V1T>V5T、V4-V6波低平或倒置、ST段缺血性压低比例41.86%、58.14%、62.79%,对照组比例18.60%、30.23%、27.91%,由此可见,观察组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ST-T改变进行检测,有利于对心肌缺血性心脏病进行诊断,在这一过程中还需与临床资料相结合进行诊断,有利于取得理想的诊断效果。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ST-T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高频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诊治的隐匿型冠心病患者100例,将其按照诊断方式分为两组,采用高频心电图进行诊断的患者60例,为观察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高频心电图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结果采取高频心电图诊断的观察组患者的隐匿型冠心病临床诊断敏感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采取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的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的特异度,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高频切迹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冠心病进行临床诊断时,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特征,掌握适应证,选取合适的诊断方式,或者是采取联合诊断的方式,才能够切实的提高隐匿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和诊断结果的可靠性。

  • 标签: 高频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隐匿型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9年4月-2021年8月收治的4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效果。结果:动态心电图诊断阳性率(95.0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75.00%),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结果。方法:心律失常患者70例为我院2019年11月至2021年5月收治,按照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例数相同的观察组。应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比较心律失常检出率以及患者的检查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检出率、心电图检查评价均高结论:对为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心律失常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信发送心电图对提高护士识别STEMI心电图的效果。 方法以40例心血管内科教学学生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0年4月-2020年11月,分为参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小儿心律失常的价值进行研究和对比。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了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我院当中进行了小儿心律失常治疗的45例患者为对象,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患者异常检出概率以及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关系。结果 动态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比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异常检出率更高,数据进行对比后有意义(P<0.05)。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非室性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对比之后存在显著的差异,数据进行对比后有意义(P<0.05)。结论 在对小儿心律失常患者实施诊断期间,对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方式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科学的诊断依据,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诊断 小儿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 心脏病变检测的主要手段为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且已被医学界广泛应用,为了给临床更好的应用奠定基础,相关笔者查阅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脏变化的文献,并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与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将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针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分析调选其中60名心房颤动患者。分别采用动态心电监测与常规心电图,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诊断,针对患者的诊断准确度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应用常规心电图对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检测,诊断准确率为18(60.00%),而在研究结果中发现应用动态心电监测准确性明显优于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测,各数据进行分析,差异对比显著存在(P<0.05)。结论:将动态心电监测应用于患者的病情分析中,能够有效避免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弥补了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测中存在的不足,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度。

  • 标签: 动态心电监测 心房颤动 心电图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临床诊断中应用常规心电图(ECG)与动态心电图(DCG)的价值。方法:本次入组共140例心脏病作为受试者,试验以2023.01~2024.01为期限。所有受试者均实施ECG与DCG诊断。比较诊断结果及异常检出率。结果:与ECG诊断相比,DCG诊断的阳性率更高,而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均更低(P<0.05)。与ECG诊断相比,DCG诊断的异常检出率均更高(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中应用DCG的价值更高,可有效提升阳性病例及异常检出率,可广泛借鉴和推广。

  • 标签: 临床诊断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 简介:一般心电图机主要由导联输入部分、前置放大器、电压放大器(又称中间放大器)、功率放大器、记录器、1mV标压发生器、电源供给电路、热笔加热电路、走纸部分等构成。现将各部分做一个简单介绍。

  • 标签: 心电图机 前置放大器 维修 检测 功率放大器 记录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李亚林新近提出:传统心电图导联系统在测试状态时,正负电极的数目多于二个以上,实际上构成了一种逻辑不同电压源并联测试电路,其电压源支路数等于正负电极数目的乘积,所测电压,实际上是一种相应的并联等效电压。

  • 标签: 常规心电图 合成 测试状态 导联系统 电压 电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农药—乐果中毒20分钟来我院急诊,经洗经洗胃、阿托品化后入院。入院后每日用阿托品静滴。间歇静注维持阿托品化心律增快110~120次/分,律齐。第5天静滴阿托品减量,并停静注,第6天早晨患者感心悸、胸闷、头昏和全身乏力心率70次/分,律不齐,心电图检查示双文氏现象,继续静滴阿托品3天。心率维持在90~100次/分,心电图复查正常,停阿托品观察2天,康复出院。共用阿托品236mg.双文氏现象发生于乐果中毒阿托品减量治疗的过程中,增用阿托品治疗阻滞消失,显然是乐果中毒乙酰胆碱积聚所造成。阿托品是胆碱能M受体阻滞剂,可阻断迷走神经合乙酰胆碱对心脏的抑制作用,缩短窦性节律周期和窦房、房室传导时间,提高窦房结自律性,加速兴奋传导,从而解除乙酰胆碱对心脏的抑制作用。

  • 标签: 急性农药中毒 心电图检查 双文氏现象 阿托品 心电图阻滞消失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