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9年全国刑法术年会于8月19日至21日在昆明举行。本届刑法术年会的总议题为“新中国刑法建设60年”,具体议题又分为“新中国刑法建设60年:回顾与展望”、“死缓制度适用与完善研究”、“刑事和解制度的刑法研讨”和“《刑法修正案(七)》的理解与适用”。来自全国刑法理论界及实务界的三百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本届年会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 标签: 中国刑法 学术年会 历史传承 综述 实践 刑事和解制度
  • 简介:2004年9月12日-19日,第17届国际刑法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这是国际刑法协会成立100多年来首次在亚洲国家召开大会,也是国际刑法界在本世纪召开的第一次盛会。国际刑法协会是在1889年成立的国际刑事科学协会基础上,于1924年重新组建而成的。其宗旨是促进各国立法及司法机权的发展,实行更人道更有效的司法制度;

  • 标签: 国际刑法学 刑事法学 犯罪对策 论坛 综述 科学协会
  • 简介:<正>积极的一般预防论和法益论有理由被视为德国刑法的基础。前一个理论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处罚,而另一个理论则回答处罚什么。美国刑法没有涉及到上述理论,因此必然会产生出一个疑问:就这两点而言,德国刑法对美国刑法的进一步发

  • 标签: 德国刑法学 法益 刑罚理论 耶塞克 宾丁 模范刑法典
  • 简介:山东省法学刑法研究会理事会暨2005年度学术年会于7月30日在邹平县召开.会议由山东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主题是"刑事法治中的人权保障".与会专家学者从刑事法律一体化的立场就刑事法治领域中的人权保障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具体观点分述如下:

  • 标签: 刑法学研究会 人权保障 刑事法治 学术年会 山东省 法学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准备工作随着20世纪的开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很有必要的德国刑法立法的变革即将开始。刑法内部的两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均已声明,暂时放弃学派之争,共同致力于刑法改革这一重大任务的完成。④对德国刑法改革问题只是附带的、且非从统一的观点出发来探讨的德国法学家大会,

  • 标签: 刑法改革 德国 20世纪 刑法立法 代表人物 刑法学
  • 简介:斯蒂芬在《自由·平等·博爱》一书中对民主社会这三大信条进行了严词批驳。在他看来,自由是有秩序的自由,平等是法律之下的平等,而博爱则是一种与自由社会不相容的价值。穆勒式的自我防卫自由观太过简化,可能物极必反走向奴役;自由依赖于合理的强制,过分地取消对自由的限制不是促进自由,而是扼杀自由;自由只具有工具性价值,本身并不具有内在的价值。平等的实际意义只是法律之下的平等。这种平等要求法本身是正义的。如果法律没有超验的权威,那么法治就是一句空话,自由也无法得到保障。博爱不容于自由,穆勒的观点在人性观、历史观、实践上都是错误的。斯蒂芬并非崇拜权力的威权主义,其保守主义立场也不是因循守旧的代名词。作为刑法者,斯蒂芬的理论值得中国刑法界倾听,它可以让我们反思犯罪论中法益理论和刑罚论中的人道主义。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人造的体系都是有缺陷的,理论的不完美是必然的,总有一些知识在体系之外。

  • 标签: 自由 平等 博爱 法益 人道主义
  • 简介:行为结构与犯罪构成体系———兼谈行为科学与刑法的区别张明楷一行为法学“是以行为科学为中介,联结传统法学与社会科学多学科、边缘(交叉)学科乃至自然科学门类的一些学科,独立于社会科学领域内的一个崭新学科。……它既属于行为科学的范畴,但又区别于行为科学...

  • 标签: 行为科学 犯罪构成 刑法学 行为结构 构成体系 犯罪主体
  • 简介:一、基本案情被告人陈某出生于1930年,是上海某机械厂退休工人。陈某因长期(十几年)照顾瘫痪在床的妻子谢某而对其心生怨恨。于2010年6月某日中午在护理妻子谢某时,因不忍辛劳而情绪失控,遂持1把木榔头猛击躺在床上的谢某头部数下,并在被害人谢某呼救时用双手猛掐其颈部,致使被害人谢某机械性窒息合并失血性休克死亡。

  • 标签: 老年人犯罪 刑法学 社会学 考量 二维 刑罚
  • 简介:中国大陆刑法派的形成是中国大陆刑法“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大陆刑法派形成的学术意义正在于中国大陆刑法的“可持续发展”本身,而其实践价值则在于促建和谐社会。在中国大陆刑法派形成过程中,“喜新厌旧”和“自娱、自乐、自封”这两种学术心态须予以诊治。中国大陆刑法派须确立一套机制才能最终得以形成,而此机制即“一个照应、一个关键、一个杠杆和一个基点”。

  • 标签: 刑法学派 可持续发展 创新 理论体系 基础研究
  • 简介:毕业论文选题是否合适,往往直接决定毕业论文写作的成功与否。法科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主要存在选题陈旧、选题过大、选题过难以及论题不够规范等问题。为此,在决定具体选题时,就需要结合自身能力,以自主选题、基于问题意识选题、选题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选题宜小不宜大、选题要切实可行等几点作为决定选题的基本原则。

  • 标签: 法科毕业生 论文选题 刑法学
  • 简介:中国刑法体系为犯罪论-刑事责任论-刑罚论,在四要件的中国刑法体系中,中国刑法体系应当是刑事责任论-犯罪论-刑罚论

  • 标签: 中国刑法学 体系坚持 刑法学体系
  • 简介:<正>《法学》1983年第四、五期连载了李光灿同志为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而写的长篇文章《马克思主义与刑法》。编辑部在按语中把它作为马克思主义刑法的重要论文郑重地向广大读者推荐。但是,当我认真读了该文之后,对其中一些理论观点是否真正符合马克思主义却不禁产生了疑问。特提出来与李光灿同志商榷。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刑法学 马克思恩格斯 犯罪 社会秩序 施蒂纳
  • 简介:21世纪德国法学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加快培养过程的现代化和授课形式的多样化;通过优化录取和优化培养,提高学生质量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学者建议:授予法学士学位(前提:修满6个学期的课程),以此取代到目前为止所实行的定向和中期考试;可提前用笔试和口试的形式进行第一次国家考试中的主科考试(如刑法或公法);从第5学期开始,深化通选课的学习;将第一次国家考试的校内考核比例确定为40%(5%为基础课,35%为重点课);将部分教学管理的决策权下放到院系;引入硕士学位课,以补充.

  • 标签: 德国 法学教育 改革 课程 考试
  • 简介:<正>一、共犯学说的基本问题(一)德国刑法中的共犯概念共犯(Teilnahme)是指,通过对故意实施的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的构成要件行为(Tat)进行非正犯性质的故意参与,由此而对法益构成独立的侵犯。这要求事先作一个简短的阐释,在之后的论述中,这种阐释将会进一步具体化。

  • 标签: 帮助犯 可罚性 法益 刑罚处罚 联邦最高法院 共犯理论
  • 简介:[摘要]当前, 提高刑法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改进案例教学法, 探索适合专科层次公安院 校刑法课程的案例教学法, 全方位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刑法课程的热情, 进而达到培养适

  • 标签: []  公安院校 刑法学 案例教学法
  • 简介:围绕“为什么处罚要处罚未遂行为”问题的讨论,在德国刑法界已经有了两百年以上的历史。实际上,这个问题与刑罚目的理论、不法理论的基本问题有着紧密的关联,在这样的关联中清晰地展现未遂理论过去和现在的历史变化,有助于了解未遂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当今的研讨状况,由此,推测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和空间。

  • 标签: 未遂理论的历史 客观未遂理论 主观未遂理论 不能未遂
  • 简介:<正>德国刑法上的“保安处分”制度,更为确切完整的提法应该是“矫正保安措施“(MaBregelnderBesserungundSicherung),因为这种措施旨在预防行为人继续实施危险行为和妨碍公众安全。矫正保安措施不汉存在于联邦德国,在奥地利和瑞士等国的刑法上也有。

  • 标签: 保安措施 德国刑法 保安性 刑罚 刑法典 行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