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泌尿道感染菌群及耐药的分布情况,为预防及控制临床泌尿道感染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至2012年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的泌尿道感染菌群及耐药的分布进行分析,将患者的尿液标本分离培养,鉴定出致病的菌株;然后做菌株的耐药敏感性测试。结果阴性的革兰氏球菌与阳性的革兰氏球菌的分离检出率较高,是导致感染的主要菌群;其中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最低的药物是头孢哌酮,其次分别为头孢三嗪、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唑林的耐药性较高。结论致使恶性肿瘤患者泌尿道发生感染的病原菌群的组成与其耐药性分布在不断发生改变,医护人员应重视对感染菌群及耐药分布的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泌尿道感染 菌群 耐药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及护理。方法回顾性研究1072例泌尿系结石患者行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手术及护理配合过程。结果除5例病人因输尿管狭窄中途转开腹手术,其余手术在医护的共同努力及配和下均顺利完成。结论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方法,掌握手术步骤、方法及配合,掌握仪器的性能与操作,是保证护理质量、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 标签: 输尿管镜 气压弹道碎石 手术配合及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肿瘤经尿道电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实施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7~34min,平均(16.4±4.5)min。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电切综合征和继发性大出血等并发症。创面基底和创缘病理检查,无肿瘤残留。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3~8d,平均(5.3±1.1)d。随访12~29个月,平均(18.6±3.5)个月,肿瘤复发4例(11.43%)。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对组织损伤小、可重复治疗和安全性高等优势,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可靠方法之一。

  • 标签: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浅表性膀胱肿瘤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80岁以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临床资料。结果电切综合征3例;出血需输血2例;排尿困难尿潴留4例;暂时性尿失禁3例;尿道狭窄3例;附睾炎1例。以上并发症经妥善处理,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并发症的原因有多种因素,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规范的手术操作,及时有效的处理是减少并发症避免出现严重后果的关键。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并发症 高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双镜微创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2月间入我院进行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实施开腹手术和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双镜微创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和并发生发生情况。结果双镜联合治疗组出血量和住院天数均少于开腹手术组,手术时间大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联合手术组残余结石和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组,高淀粉酶血症、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双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双镜联合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开腹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芪防己汤加味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疗效。方法对87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给予黄芪防己汤加味口服治疗。结果结石排除70例,明显下降15例,无变化2例。结论黄芪防己汤加味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显著。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黄芪 防己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超声诊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确诊为胆囊结石的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回归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经超声治疗后78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化指标正常者77例,经影像学检查正常者77例,其中治愈者70例,好转者8例,无效者2例。对患者随访12个月,有3例患者出现复发,临床复发率为3.75%,患者手术时间为20~40min,平均手术时间为(35.5±4.8)min,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5~45ml,平均出血量为(32.5±4.3)ml。结论对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超声诊断治疗具有安全有效、出血量较少,临床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胆囊结石 结石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胆结石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胆结石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结石的残留和复发仍制约其发展。近年来中医药在胆结石的研究中飞速发展,且充分弥补了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不足。本文主要从胆结石的发病机制、预防与治疗等方面总述目前胆结石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 标签: 中医学 胆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PL)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我院收治的30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UPL组153例,ESWL组147例,比较两组的碎石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UPL组一次碎石成功率为91.33%,显著高于ESWL组(P<0.05)。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ESWL组明显优于UPL组;中段结石两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下段结石UPL组明显优于ESPL组。UPL组的血尿发病率显著高于ESWL组(P<0.05);发热、腰痛、恶心、呕吐明显低于ESWL组(P<0.05)。结论相比较而言,UPL组更可靠,特别是对中小型结石和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并发症少,血尿以外的并发症比较少。

  • 标签: 体外冲击波碎石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 输尿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结石外科术后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到2012年10月间100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肝胆结石术后患者主要出现疼痛、引流管护理及腹腔感染等问题。结论加强肝胆结石术后的整体护理,提高肝胆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

  • 标签: 肝胆结石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患有胆结石的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一般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胆结石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住院观察时间和手术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胆结石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患有胆结石的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全面护理 胆结石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胆道取石术后残余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残余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总的胆道残余结石率为10.9%;经T管胆道造影和B超检出残余结石28例(92.0%,28/30),25例(83.3%,25/30);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尽结石2例,经内窥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取尽结石仅3例(10.0%);患者需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应该重视术后残余结石的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经T管窦道取石及EST是治疗残余结石的重要方法,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 标签: 残余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 胆道镜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再次手术治疗胆道结石患者的相关性问题以及展开手术的原因和方式。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胆道结石再手术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对80例患者进行再次手术治疗,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残留结石,4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经过半个月非手术性治疗痊愈)。结论只有找到最为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胆道结石残留的机率以及提高手术安全性。

  • 标签: 胆道结石 再次手术 感染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多发性上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多发性上尿路结石在临床上较难处理,既难以将结石取净,治疗后结石又易复发,在治疗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行保守排石治疗、单独ESWL治疗、ESWL和PCNL联合治疗、开放性手术或开放性手术结合ESWL或PCNL治疗。

  • 标签: 多发性上尿路结石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超在胆囊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社区中心检查的60例经B超诊断为胆囊结石的声像图特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随访跟踪,结果60例患者中,典型的胆囊结石患者有28例,占46.67%;经术后统计,术前诊断胆囊结石的符合率为90%,一共54例,出现漏误诊的患者有6例,漏误诊率为10%。B超声像图特征胆囊腔内不会出现回声区内的强回声;胆囊后方伴会有较为干净的声影;声像具体表现会随着患者体位的改变而发生移动现象等。结论B超声像图在胆囊结石诊断中的应用,准确率高,同时能够清晰诊断出胆囊结石内部现象,为临床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 标签: B超 胆囊结石 声像图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切除术后形成胆道结石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抽取我院63例胃切除术后并发胆结石患者设为观察组,抽取26例正常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进行观察、比较胆囊指标变化并进行因果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胆囊空腹容积明显增大,胃切除手术后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者占78.9%,胆囊收缩功能不良者占68.6%。胆结石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1,与对照组比较存有明显差异。结论胃切除术后胆结石发病率高,主要原因是由于胃切除手术导致胆道动力学的改变,引起胆囊收缩功能不良,是术后胆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胃切除术 胆结石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胆结石病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住院的40例老年胆结石病患者经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全部治愈,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3例,给予对症处理后患者均全部康复。结论老年胆结石患者的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手术方式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十二指肠侧吻合术、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为主,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胆结石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