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提出一种基于DCT系数值排序预测的加密域JPEG图像可逆信息隐藏方案,该方案能够抵抗针对JPEG图像加密的轮廓攻击方法。区别于现有加密域JPEG图像信息隐藏方法,文章利用混沌加密方法置乱JPEG图像标识符,掩盖了加密域JPEG图像中的分块信息,利用基于DCT系数值排序预测的方法将秘密信息可逆嵌入加密JPEG图像中。在进行信息嵌入和提取的过程中,基于DCT系数值排序预测的可逆信息隐藏方法无需利用JPEG图像的分块信息,且信息嵌入的效率高,提取准确。实验结果显示,文章方案的安全性和嵌入容量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含密图像图像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 标签: 密文图像 信息隐藏 JPEG 可逆信息隐藏
  • 简介:摘要此篇文章介绍了计算机应用的研究方向、背景历程、图形系统的构成、作用和应用以及如何完成真实感图形技术,简要介绍了图形学,使大家对于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形图像处理有更好的掌握。

  • 标签: 计算机图形学图形图像处理
  • 简介: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活动中的应用也相当的广泛。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图像测量技术的特点和作用,然后具体论述了数字图像测量技术在岩土工程试验中的的应用。

  • 标签: 岩土工程 数字图像测量技术 地质信息
  • 简介:通过对基于投票机制的特征匹配算法的分析与仿真,选用矢量投票方式获得的匹配结果,实现了SAR(合成孔径成像)图像匹配。

  • 标签: SAR 图像匹配 矢量投票
  • 简介:在信息化技术革新的时代,获取信息的手段的多样性以及便捷性等特点,使得信息获取速度极大提高,也促使了新型犯罪及反侦查手法层出不穷。将数据进行系统化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对于时间跨度较大、甚至跨流域的案件有重要的侦查意义。动态行为的稳定性与特殊性,使得动态行为能够像指纹等生物信息一样存在比对意义。目前视频监控的广泛应用为视频图像系统提供充足且丰富的资源,将视频图像与信息化系统相融合,是侦查工作必然的发展趋势。

  • 标签: 视频图像 数据采集 系统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R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38例宫颈分泌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38例受检宫颈分泌物检测,其中检测出HPV阳性34例,其中低危亚型10株,高危亚型24株。其中高危亚型HPV16型16例,HPV18型2例,HPV33型2例,HPV58型2例,HPV52型1例,HPV66型1例。低危亚型主要以HPV6和HPV11型为主。结论PCR技术操作简便、出结果快、灵敏度高及特异性强,已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在卫生检验中主要用于病原体的快速检验或不易培养的微生物的检测

  • 标签: PCR检测 人乳头瘤病毒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颈外动脉造影DSA成像质量的因数。方法回顾11例严重鼻出血、经颈外动脉造影充分显示动脉走行并栓塞成功的病例,比较并分析成像质量。结果11例行颈外动脉及其分支血管造影9例一次成功,DSA图像背景噪声较小,血管显示清晰,兴趣区血管诊断信息量大,影像密度、对比度好,动态分辨率高。2例重复造影,为患者配合不当、头部摆动和吞咽动作引起移动伪影,DSA图像模糊,无法诊断。11例患者在供血血管栓塞后均成功止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1)颈外动脉栓塞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2)良好的术前准备和恰当的成像参敷设置,可以提高DSA的图像质量,提高造影阳性检出率。

  • 标签: 鼻出血 血管栓塞术 颈外动脉 DSA图像 质量控制
  • 简介:20世纪初,西方思想史上的语言学转向使研究对象由言语转向语言,不仅实现了现代语言学由外部研究转向内部研究的革命性转型,而且也使人文学科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呈现出内转趋势。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催生了西方思想史上图像转向的生成,并使当代文化的重心从语言转向了图像。揭示语言学转向到图像转向的转型生成逻辑,可以明确和反思当下诗学话语转型的机制和情境。

  • 标签: 语言学转向 图像转向 文论转型 反思
  • 简介:本文以分离式套印标记为研究目标,研究其各色套印标记的提取方法:将套印图像RGB模式转化为CMYK模式,进行分离,以便于对印刷各色的的标记提取。

  • 标签: 图像处理 套印 分离
  • 简介:具体的现实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渐渐地模糊、抽象,甚至忘却。艺术家用视觉形象记录、再现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的人民军队、革命军人之目的在于展现历史、留住历史,他们用承载历史的视觉形象传达出对团结奋进、无私奉献的革命先烈的无限敬意和缅怀;

  • 标签: 人民军队 图像描述 军队形象 美术作品 历时性 历史进程
  • 简介:家蚕雌、雄蛹鉴别和分离是家蚕杂交种生产的必须环节。目前雌雄蛹鉴别、分离主要依靠熟练技术工人通过肉眼和手工进行。为了将来开发一种可以自动识别和分离雌雄蚕蛹的装置,选取6个品种的雌、雄蚕蛹各约20粒,建立了蚕蛹体形图像数据库。结果表明:从该数据库可以获得用以区分雌雄蚕蛹的体形数据。对蚕蛹体形图像数据库的初步应用显示:从数据库中获取的蛹体重、体长、体宽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于识别和区分不同品种的雌雄蛹体。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雌雄蛹体形特征,开发雌雄蛹分离装置提供了基础数据。

  • 标签: 家蚕蛹 雌雄鉴别 图像 数据库
  • 简介:磁共振成像(MRI)系统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保证MRI设备图像质量,确保MRI图像的真实可靠,以满足临床诊断对图像质量的需求。依据国家医药行业标准以及医疗诊断对MRI技术的要求,采用周期性图像性能测试方法,对图像信噪比、均匀性、伪影、几何畸变、层厚及空间分辨力等性能参数进行周期性测试;按照数据偏差的严重性将检测周期规定为3~6个月。将测试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判断设备各项系统性能是否达到质量评价标准和稳定性质量保证,确保医学影像符合诊断标准,保证影像质量,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发现更优的测试方法。通过对MRI影像检查的图像质量进行控制,为临床诊断提供优质的MR图像

  • 标签: 质量控制 图像性能测试 质量参数 测试模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儿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41例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行螺旋CT诊断,并与临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做参考,分析41例患儿的CT诊断结果。结果MPR、CTVE、SSD、MinP对气管、支气管的异物显示率为97.56%、95.12%、85.37%、73.17%。结论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小儿气管 异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6年4月临床怀疑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者56例,均采用64层螺旋CT行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CT仿真内窥镜(CTVE)、容积再现(VR)、表面阴影显示(SSD)。以内窥镜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评估64层螺旋CT检查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56例患者中,男41例,女15例,CT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44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1例。64层螺旋CT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准确度为94.6%,敏感度97.7%,特异度84.6%,阳性预测值95.5%,阴性预测值91.7%。结论64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度较高,并能清晰显示异物的位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气管 支气管 异物 多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
  • 简介:在处理高维图像信号时,Contourlet变换比小波变换拥有更好的逼近精度、方向性以及系数表达能力,因此将Contourlet变换应用到图像处理领域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总结了Contourlet变换的尺度内和尺度之间的依赖性,提出了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图像去噪算法和图像融合算法,其算法能够较为有效地保留原图像的边缘细节,拥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 标签: CONTOURLET变换 图像去噪 图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