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2016年中国电影所呈现的美学倾向,其中包括叙事符号、时间表现、空间构想等。

  • 标签: 叙事符号 时间呈现 空间构想
  • 简介:一个有着英雄祖先的民族是一个骄傲的民族亘古传承的英雄崇拜与远古图腾崇拜同样流淌在一个民族记忆的深层结构里,潜蕴在每一个族群亘古传承的血脉中,凝结成一种被诸多历史学者称为“英雄情结”的民族心理积淀。对当下华语谍战片进行审视,人们重拾了关于“英雄”、关于“英雄情结”的多重体认;寻觅到在谍战英雄身上寄寓的“英雄情结”所呈现出的潜隐和张扬的两种影像状态。

  • 标签: 华语谍战 张扬当下 当下华语
  • 简介: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以文化资源开发为主体的文化产业是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竞争的重要支柱与战略支点,而电影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层不仅具有重要的市场经济价值,而且颇具文化感召力与文化影响力,对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极具影响和贡献。新时期以来,作为国家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华语电影产业,在经济指标、文化形象等诸多方面都对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标签: 电影品牌 国家文化产业 影响与贡献
  • 简介: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新诗代·全球华语诗歌联展”正式启动。此次截稿日期为2009年10月1日,优秀作品将结集公开出版发行。届时,《新诗代》还将举行诗集首发式。大型诗歌朗诵及研讨会等系列活动。《新诗代》面向全球所有汉语诗歌写作者,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诗歌征集活动。

  • 标签: 诗歌朗诵 公开出版 优秀作品 新诗 华语 新中国成立
  • 简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专任助理教授许维贤的新著《华语电影在后马来西亚:土腔风格、华夷风与作者论》已于2018年4月由联经出版社出版。该书共392页,收录了作者走访多位导演和欧洲影展选片人的第一手资料,对华语电影在马来西亚内外的生产、消费和传播进行田野调查,从而更深入理解华语电影在后马来西亚的崛起.

  • 标签: 马来西亚 华语电影 作者论 出版社 风格 南洋理工大学
  • 简介:即将于2月底拉开帷幕的2018年上海文化广场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季上,将有5部作品亮相。《麦琪的礼物》改编自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夫妻,舍弃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为爱人准备一件圣诞礼物的故事。来自宝岛台湾的《隔壁亲家》.以上世纪五六+年代为背景,描写了海边贫穷农村的两个小男孩各自长大成家后,因不同的人生际遇.在友情、爱情与亲情的冲突与矛盾下逐渐改变的故事。《秋裤和擀面杖"讲述的是“北漂”的经历.

  • 标签: 文化广场 音乐剧 上海 华语 原创 《麦琪的礼物》
  • 简介:第十一届世界华语文教学研讨会将于2014年12月25—29日在台北举办,竭诚欢迎华语文学者及教师们共襄盛举。会议主题:共创华语文新纪元。

  • 标签: 教学研讨会 语文 世界 会通 教师
  • 简介: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国电影出版社主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理论研究部、《电影艺术》编辑部承办的"《唐人街·探案》:华语喜剧探案片的类型探索"主题研讨会于2016年2月2日在京举行。该片导演陈思诚与多位业界专家、学者就影片的艺术表达、商业诉求等问题展开探讨,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副主任李倩主持会议。《唐人街·探案》编剧、

  • 标签: 主题研讨会 电影艺术 中国文联 艺术表达 电影理论 《电影艺术》
  • 简介:第十一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颁奖礼在广州市罗岗体育馆举行.陈奕迅、汪峰、万芳、何韵诗、张亚东、’钟欣桐;谭维维、徐佳莹、刘美君、RubberBand等来自内地港台的近三十组艺人出席了这次盛会.当晚共揭晓了37个奖项,陈奕迅再度蝉联“最佳粤语男歌手”.更以四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而香港人气嘻啥组合农夫和内地民谣艺人马条,则分别拿下两项大奖仅居其后。

  • 标签: 华语音乐 陈奕迅 传媒 体育馆 广州市 艺人
  • 简介:2003年是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创办十周年,为了纪念这一国际文化盛会的创办,这届大专辩论会以思考求创新,以改革求发展,从辩题、模式、规则上进行了空前的大调整,使辩论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时代,更加激烈,更具观赏性。

  • 标签: 语言 国际大专辩论会 口才 辩题
  • 简介:华语语系文学中,马华文学与中华性(广义的,包括政治、文化、美学、习俗等)的纠葛相信是历史最悠久而又极端的个案。马华文学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中国性经营,大致上可分成政治中华、文化中华与美学中华这三个重要取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特殊的形成背景与变化过程。主观与客观因素经常制约着马华族裔的文学书写与文化观念,主观上要建构文学的自主性/独特性,以及客观上又面对来自官方的文化霸权与同质化压抑,使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的心态与认同总是欲理还乱、若即若离,不时在依附/拥抱与稀释/离弃中摆荡。本文尝试从历史的宏观视角,运用具体的文学文本与论述作为例证,探讨马华族裔在文学的建构上与中华性的微妙互动以及这种互动中所孕育的积极意义。

  • 标签: 马华文学 文学史 政治中华 文化中华 美学中华
  • 简介:模仿电影,尤其是以幽默、诙谐、讽刺手法对原作加以批评、调侃的作品本来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尤其当家庭录像机流行以后,或取材单一作品,或取材多部作品,以重编、混编的形式制作模仿作品,也随之在既是观众又是业余录像编辑者中与日俱增。近年,由于电脑视频编辑程式广为普及,以数字影音素材为蓝本的作品更为普遍。另一类同样来自民间,却是利用磁带、数字媒体廉价普及之便,另组演员模仿制作拍摄的作品不同,混编"恶搞"作品从一出现就要面对"盗用他人受版权保护影像资源"的法律挑战。本文着眼这些作品所带来的独特文化内涵,其本身就是网络文化对于西式商业法规和经营手段带来的挑战。然而,更深层文化的意义,往往是这些作品对于原本是国际大片的本土化诠释,这些在中国电影国际化产品上冒起的"副产品"往往是一种比原作更具有民族电影本质的影视作品。

  • 标签: 模仿电影 华语电影 工业 民族电影
  • 简介:摘 要:“厝”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极具闽方言特色的词,本文通过对古代汉语“厝” 的音形义分析,探究了现代汉语和闽方言中“厝”的语义演变,分析了“厝”在闽方言中组成的常用词汇,以及独具特色的“姓氏+厝”的村落命名方式,根据独特用法看闽方言“厝”字在东南亚华人地区的传播。

  • 标签: 闽方言 华语文化 传播
  • 简介:在香港电影研究中,香港的文化身份始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一直以来,人们喜欢从中国大陆、香港本土和殖民英国构成的三角关系中探询香港的身份和前途问题。在讨论香港和大陆的关系时,后殖民理论曾是一种流行的理论视角。香港回归后的复苏与繁荣,已经彻底粉碎后殖民观察家对香港前途的悲观预测。本文根据“互文性”关系来探讨回归十年来香港电影和文化元素在“华语电影”这一文化场域中的呈现,旨在超越主体和主体权力关系的二元对立视角的局限,并对后殖民理论的有效性进行反思。

  • 标签: 香港电影 华语电影 后殖民理论
  • 简介: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北京电影计划融资会”(YGIFMBeijingFilmFinancingDiscussion),简称“北京计划”(BFD),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艺术杂志社主办,致力于扶持华语青年影像创作者,促进有市场潜力的电影项目和业内有实力的电影投资人、投资公司互动交流的电影计划融资、推广平台。

  • 标签: 北京 影像 青年 华语 论坛 中国电影
  • 简介:6月11日,由广东省青少年文化促进中心主办的“首届广东省中学生华语辩论挑战赛”在广东省团校(广东青年职业学院)落下帷幕。挑战赛以“精英荟萃,论剑羊城”为主题,来自全省16支中学生辩论队。

  • 标签: 学生辩论 广东省 挑战赛 中学生 精英 华语
  • 简介:本刊发表周老这篇短文章,是让读者能够了解这位106岁老人就20世纪重大事件所作的深刻分析和对未来世界的殷切希望。

  • 标签: 20世纪 21世纪 周有光 前言 华文 华语
  • 简介:马来西亚华语是汉语的海外分支,语言架构与汉语大致相同但却有着自身特色.作者以观察语用、搜集语料、面访驻广州马来西亚留学生等方式,对“厉害”“书记”“土豆”三组词语做出客观分析,希望把两国词语异同比较研究引向深入,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帮助.

  • 标签: 马来西亚华语 汉语 同义异形词 调查研究法
  • 简介:在2016年度豆瓣十佳华语电影的评选中,电影《驴得水》以8.4分排名第一。作为一部名副其实的小成本电影——没有明星大腕的加盟,朴素的电影语言,《驴得水》在口碑上的成功离不开话剧舞台多年的打磨。该片以标准的三段式戏剧结构展开情节,配合话剧演员扎实的表演功底,幽默戏谑的外表下是关于丑恶人性的探讨,发人深省。

  • 标签: 戏剧冲突 荒诞喜剧 人性 电影市场
  • 简介:<正>为繁荣华语文化市场,推动华语文学创作,呼唤关注人类命运和人类精神的文学作品,淮安嘉诚高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妙手文化推广有限公司、国学精华编著中心、21世纪华夏经典文库编著中心、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第三届'嘉诚高新化工杯'华语

  • 标签: 华语文学 人类命运 文学艺术家 文学作品 通讯地址 获奖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