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因挖耳勺刺入过深导致镫骨前庭脱位的患者,女,48岁,因鼓膜穿透伤后眩晕伴恶心呕吐1 d入院,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外伤性镫骨前庭内脱位(左侧),予以减轻水肿及抗眩晕、止吐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随访3个月无异常。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伴甲状腺功能异常的BPPV患者前庭功能状态研究。探讨与BPPV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符合入组标准46例,随机分为甲状腺功能异常合并BPPV组18例,无甲状腺功能异常的BPPV者18例,正常对照组10例。结论:伴甲状腺功能异常的BPPV患者前庭功能异常率增高。

  • 标签: BPPV 甲状腺功能异常 前庭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庭大腺囊肿术后采取追踪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7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前庭大腺囊肿患者为例,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随机分为2组,分成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两组患者均通过前庭大腺囊肿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通过追踪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5.0%(34/4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5.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5%(1/40),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5.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大腺囊肿术治疗的患者,采用追踪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有效控制疾病复发,可以得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前庭大腺囊肿术 追踪护理 复发率 护理效果
  • 简介:她,文雅、平和、带着书生气,以育人之心诠释审判真谛,有着“法庭上特殊园丁”的雅号。她用慈母般的爱心令无数少年迷途知返,少年犯们称她为“法官妈妈”;她为失足少年的父母擦干眼中的泪水,被誉为拯救孩子的“良医”;

  • 标签: 少年犯 园丁 法庭 江阴市 江苏省 庭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会阴区选择性神经阻滞在前庭大腺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丽水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行前庭大腺切除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前来诊治的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盲探法行神经阻滞,予以观察组超声引导下会阴区选择性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效果、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麻醉前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疼痛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麻醉后收缩压[(124.37±8.12)mmHg]、舒张压[(91.68±5.44)mmHg]和心率[(74.62±3.56)次/min]均低于对照组[(128.62±9.27)mmHg、(95.24±6.17)mmHg、(76.12±3.32)次/min](t=2.248、2.903、2.067,均P<0.05)。术后2 h疼痛评分[(3.06±0.25)分]和术后24 h疼痛评分[(4.21±0.52)分]与对照组[(3.28±0.24)分、(4.54±0.48)分]相比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18、3.128,均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869、4.285、4.864、3.920,均P<0.05)。结论在前庭大腺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会阴区选择性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好,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镇痛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神经肌肉阻滞 前庭大腺切除术 血压 心率 麻醉 疼痛 镇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眩晕在耳鼻喉科、神经科以及急诊室是很常见的病症,但是通常很难鉴别眩晕是外周性还是中枢性的。作了一个回顾性研究,这些患者都是经过神经科检查发现是外周前庭性眩晕而到了其他科室,然后又被最后确诊为脑梗死。分析11例被误诊患者,均进行神经科查体以及头颅CT扫描未发现异常病灶。但均有眼震,2例患者伴有听力损害症状。平均延误诊断时间为(4.0±2.3)天,所以,严格的耳科学查体及神经科查体是必须的,因为,缺血性脑梗死在早期不易被头颅CT所识别,建议当眩晕治疗效果不佳时,头颅磁共振检查必须在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完成。

  • 标签: 周围性前庭病 脑梗死 水平头部运动试验 眼震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直接皮层电刺激(DES)在定位前庭功能相关皮层中的应用价值及前庭功能皮层区域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20日收治的17例已置入立体定向电极(SEEG)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资料。根据患者DES功能定位结果,将引起前庭症状的刺激位点在MNI标准空间中进行重建并对其解剖位置进行精准定位,从而在群组中获得精准的前庭功能皮层图。结果引起17例患者前庭症状的DES位点共有33个,其中9个(28%)位于缘上回,6个(18%)位于楔前叶,6个(18%)位于后岛,1个(3%)位于前岛,4个(12%)位于颞上回,2个(6%)位于颞中回,4个(12%)位于中央前回,1个(3%)位于扣带回。位于岛叶皮层的电刺激强度最小(平均强度2.43 mA),其中6个位于岛后的刺激位点的平均刺激强度为2.17 mA。结论本研究采用DES技术进一步证实了人类存在涉及前庭信息处理的特异性皮层区域,该区域集中位于岛叶皮层、颞上回、颞中回、缘上回、楔前叶、中央前回及扣带皮层。

  • 标签: 前庭症状 直接皮层电刺激 前庭功能皮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庭康复移动互联网远程指导平台在前庭康复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经线下门诊确诊且需要进行前庭康复治疗的成年前庭疾病患者,根据其症状、诊断及前庭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基线评估,制定前庭康复方案。患者下载并安装前庭康复移动互联网远程指导平台app,注册并上传病历资料,平台根据临床医师为患者制定的前庭康复方案推送相应的锻炼指导视频,指导患者居家完成4周的前庭康复锻炼。康复锻炼前后平台对患者进行眩晕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平衡信心量表(Activities-specific Balance Confidence,ABC)、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以及焦虑自测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采用SigmaStat 4.0软件统计分析其康复效果。结果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共233例眩晕患者完成前庭康复指导平台注册,其中187例坚持4周康复训练并完成量表评测。187例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122例;年龄(49.8±16.0)岁;病史1~192个月,中位病史8个月。与康复锻炼前比较,170例患者眩晕主观感觉改善,总体有效率为90.9%(170/187)。单侧前庭功能减退、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聋伴眩晕、Hunt综合征、听神经瘤术后患者康复训练后眩晕主观症状基本全部获得改善,康复锻炼前后ABC、DHI、SAS评分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梅尼埃病间歇期及梅尼埃病术后患者中,超过90%的患者康复训练后眩晕主观症状改善,且ABC、DHI、SAS评分前庭康复锻炼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中,36.7%(11/30)的患者前庭康复锻炼后眩晕主观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但康复锻炼后DHI评分较锻炼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前庭功能减退患者,虽然大部分(6/8)主观症状评分较锻炼前改善,但ABC、DHI、SAS评分康复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于单侧前庭病变患者,借助于前庭康复移动互联网远程指导平台的前庭康复锻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眩晕主观症状、平衡能力和焦虑情绪。

  • 标签: 眩晕 前庭康复 移动互联网 远程指导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鼻前庭囊肿等离子切除术临床优势。方法 选择 2013 年 2 月— 2015 年 2 月接收的 70 例鼻前庭囊肿患者随机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35 例。研究组接受鼻前庭囊肿鼻内揭盖等离子消融手术,对照组接受唇龈进路鼻前庭囊肿手术方式。就两个组别的临床疗效展开观察对比,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 P < 0.05 ); 两组治愈率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0 ,相比对照组 17.1% 明显更低( P < 0.05 )。结论 鼻前庭囊肿鼻内揭盖等离子消融术手术时间短,痛苦轻、并发症少,无复发。具备推广借鉴价值。

  • 标签: [ ]等离子 消融 鼻前庭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前庭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的实施及意义评估。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的40例前庭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进行了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人数;治疗依从性评分;护理前后眩晕问卷自评表UCLA-QO评分以及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结果康复护理组满意人数、眩晕问卷自评表UCLA-QO评分以及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对比常规护理组有优势,P<0.05。结论前庭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获得良好效果,可提高依从性,加速前庭功能恢复,缓解眩晕,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前庭功能障碍患者 康复护理 实施及意义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3年-2013年98例鼻前庭囊肿患者治疗过程行回顾性分析,9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8例行鼻内镜下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50例行经唇龈沟鼻前庭囊肿切除术。分析术中操作、术中损伤、手术时间、术后反应、出血情况、住院时间6项指标。结果鼻内镜下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较传统术式操作简单、术中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结论鼻内镜下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优于传统手术方式,适用于大部分鼻前庭囊肿患者,值得推广。

  • 标签: 鼻前庭囊肿 揭盖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造口引流术治疗前庭大腺脓肿的效果。方法对36例前庭大腺脓肿进行引流造口术,术后进行随访。结果治愈率100%。结论其方法简便,容易掌握,疗效较好,无明显不适感及后遗症,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瘘口前会阴入路治疗先天性无肛并前庭瘘的手术方式和效果。方法设计经瘘口前会阴手术径路,对36例先天性无肛并前庭瘘的患儿均采用该入路行直肠肛门成形术,对手术后效果及排便功能进行分析。结果36例未出现感染、大便失禁以及直肠回缩和脱垂,2例肛门狭窄扩肛后缓解。18例随访超过3岁患儿中,15例排便功能临床评分均为优,3例为良。结论该手术方式对会阴体的创伤较小,术中显露好,能够恢复肌肉和直肠肛门的正常解剖关系,术后可获得较满意的排便功能。

  • 标签: 肛门直肠畸形 前庭瘘 前会阴入路 经瘘口 直肠肛门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鼻前庭囊肿患者采取经鼻内镜改良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评析。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鼻前庭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18例)和对比组(12例);对比组采用传统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鼻内镜改良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填塞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率,并用视觉模拟法(VAS)评测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5±1.7)min、术中出血量为(4.1±0.8)mL、术后填塞时间为0、术后VAS评分为(1.0±0.3)分,分别别与对比组的(31.7±3.8)min、(19.4±3.2)mL、(30.5±2.1)h、(5.2±0.8)分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经鼻内镜改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操作便捷,创伤小,术后不需填塞,且术后疼痛小,优于传统术式,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鼻前庭囊肿 鼻内镜 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挂线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囊肿(脓肿)的疗效。方法将60例前庭大腺脓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行挂线造口术,对照组30例,行传统造口术或切开引流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中、术后疼痛及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前庭大腺囊肿(脓肿)挂线造口术优于传统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前庭大腺脓肿 挂线造口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球不同注视方向对眼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的影响,以及各方向oVEMP的眼外肌起源。方法用500Hz短纯音刺激,当受试者眼球向外上方、正上方、內上方、正前方、外下方、正下方及内下方注视时分别诱发oVEMP,比较其潜伏期和振幅改变。结果眼球上视时oVEMP振幅明显增大,以正上方时最大,向正前方和下方注视时,oVEMP振幅减低,潜伏期延长。结论眼球不同注视方向对oVEMP振幅及潜伏期均有显著影响。

  • 标签: 注视方向 下斜肌 下直肌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
  • 简介:眩晕症是临床的常见病,涉及临床多学科,该症的诊断与治疗一直是令许多医生困惑。导致这种现状主要有三个因素:1、前庭器官是高度分化的器官,许多神经通路及发病机理不明,目前限于动物试验和推理阶段,病因研究不够深入;2、前庭疾病的检查手段间接,依靠第二器官眼动、脊髓反射反映前庭功能状态,不能像听力学的诊断手段那样直接;3、因病因、发病机制不清,前庭疾病治疗多限于对症。由于这些原因很多眩晕患者得不到适当的诊断与治疗。

  • 标签: 前庭系疾病 临床 诊断手段 疾病治疗 前庭器官 高度分化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