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内镜辅助咽旁间隙肿瘤切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1年1月份至2022年12月份收治的40例咽旁间隙肿瘤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该例患者提供内镜辅助咽旁间隙肿瘤切除的效果。结果 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肿瘤残留,良性肿瘤患者的数量为32例,恶性肿瘤的患者为8例未出现伸舌偏斜,无伤口感染或者大出血。结论 为咽旁间隙肿瘤的患者提供内镜辅助切除,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 标签: 内镜辅助 咽旁间隙 肿瘤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腮腺区域切除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对腮腺区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20年3月~2022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66例腮腺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治疗,B组腮腺区域切除治疗,对比其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B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显著更优,P<0.05。结论:腮腺区域切除相较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而言,治疗腮腺区良性肿瘤的效果更好。

  • 标签: 腮腺区良性肿瘤 腮腺区域切除术 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 面神经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肾上腺功能的腹腔镜双侧嗜铬细胞瘤切除的手术适应证、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9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2例,平均年龄40(22-58)岁。CT提示双侧肾上腺肿瘤。结果9例均行保留肾上腺功能的腹腔镜双侧嗜铬细胞瘤切除。随访4个月-6年,中位随访时间3.2年。9例均存活,肾上腺功能正常,无需长期激素替代治疗。结论双侧嗜铬细胞瘤临床少见,治疗难度大,行保留肾上腺功能的腹腔镜双侧嗜铬细胞瘤切除,既可完整切除双侧肾上腺肿瘤,又避免患者长期激素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双侧 腹腔镜 保留肾上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肾肿瘤切除的围期护理。方法对66例实施腹腔镜下肾肿瘤切除患者进行术前、中、术后护理。结果对手术患者采取围期护理,66例患者中有50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无效,有效率达97%。结论对腹腔镜下肾肿瘤切除患者采取围期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利于恢复患者身体康复。

  • 标签: 腹腔镜 肾肿瘤切除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切除病人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胆囊切除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后护经验。结果胆囊切除病人的护理包括术前予以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疼痛的评估,观察伤口渗液、渗血情况,做好引流管护理,饮食护理等。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有效术后护理,能促进胆囊切除病人尽早康复。

  • 标签: 胆囊切除治疗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腔和经腹膜后腔两种途径的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我院采用腹腔镜治疗的2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采用不同的手术法,随机均分为经腹膜后腔组和经腹腔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功能恢复时间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在中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经腹腔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与经腹膜后腔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腔组和经腹膜后腔组的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8,P=0.016)。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经腹膜后腔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治疗肾上腺肿瘤,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及住院时间短等可靠的优点,经腹腔相对经腹膜后腔而言,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经腹腔 经腹膜后腔 腹腔镜 肾上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室护理配合对手术结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到2019年1月在荣成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5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手术室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下床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分数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D分数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配合,缩短患者下床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手术结局 不良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腹腔和经腹膜后腔两种途径的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我院采用腹腔镜治疗肾上腺肿瘤的90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采用不同的手术法,随机均分为经腹膜后腔组和经腹腔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功能恢复时间进行比较,并对两组中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经腹腔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与经腹膜后腔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腔组和经腹膜后腔组的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8,P=0.016)。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经腹膜后腔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腹腔 经腹膜后腔 腹腔镜 肾上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后腹腔镜行肾上腺肿瘤切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后腹腔镜行肾上腺肿瘤切除的12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观察其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6.7%,中中转开放手术率为3.3%;手术平均时间为(124.6±39.7)分钟,中平均出血量(104.2±35.4)毫升,术后拔除引流管平均时间(55.2±2.8)小时,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5±1.2)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术后随访电解质及血压均恢复正常,且无肿瘤组织转移或复发案例。结论经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治疗有效率高,安全度高,可作为治疗肾上腺肿瘤病症的金标准予以推广。

  • 标签: 后腹腔镜 肾上腺肿瘤 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皮质的肾上腺切除(CSA)治疗双侧嗜铬细胞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20例双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女各10例。平均发病年龄32.5(8~51)岁。3例有嗜铬细胞瘤家族史。双侧同步发病、异时发病患者分别为14例、6例。20例术前尿香草扁桃酸(VMA)平均值为(106.4±60.0)μmol/24h。术前增强CT检查示肾上腺区不均匀强化的软组织肿块,肿块内部呈低密度坏死灶,考虑嗜铬细胞瘤。20例均全麻下行CSA。14例双侧同步发病者中,9例行同期手术,5例行分期手术;6例异时发病者均先后切除双侧肿瘤。腹腔镜手术18例,开放手术2例。经腹或腹膜后途径,打开肾上极周围脂肪囊,游离肾上极内侧缘,显露肾上腺肿瘤,完整切除肿瘤及包膜,保证肾上腺组织距肿瘤切缘3~5 mm,保留的皮质大小至少为同侧肾上腺的1/3。中尽量保留肾上腺中央静脉,减少对肾上腺血管床的破坏。记录手术相关数据、中监护记录、术后相关并发症及远期随访结果。结果本组2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中无肿瘤破裂。同期手术和分期手术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42.3±61.0)min和(137.9±60.3)min,术后入住ICU例数分别为7例和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出血量分别为(528.6±355.7)ml和(277.8±264.7)ml,输血例数分别为5例和2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4±2.0)d和(7.8±3.3)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术后口服糖皮质激素(泼尼松5 mg,每12小时1次),无明显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表现及艾迪生病危象,于术后2周至1个月逐步停用激素。平均随访5.4(1.0~16.0)年,3例复发,无转移病例。术后对10例进行基因检测,7例携带嗜铬细胞瘤RET、VHL致病基因突变(RET 2例,VHL 5例)。结论CSA治疗双侧嗜铬细胞瘤尽管具有一定的复发风险,但避免了激素替代且不会增加转移与死亡风险,可在遗传性嗜铬细胞瘤尤其是双侧嗜铬细胞瘤的治疗中探索应用。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双侧 手术 保留肾上腺皮质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经腹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疗效。方法用经腹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7例。结果16例均手术均成功。其余1例因大出血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0~150分钟(平均100分钟),中出血量30~320m1(平均130m1)。住院时间范围7~12天(平均8天),随访5~30个月(平均16个月),除1例需口服降压药外,血压均恢复正常,B超复查无肿瘤残留和复发。结论经腹腔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中解剖标志清楚,手术安全性高,效果满意,可作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腹腔镜 肾上腺肿瘤 嗜铬细胞瘤
  • 简介:嗜铬细胞瘤起源于嗜铬细胞,90%位于肾上腺,发病突然,病情凶险,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康复快等优点。我院自2003年8月~2007年8月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8例,通过加强术前、术后护理,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腹腔镜术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行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37例病例资料。肿瘤位于左侧14例,右侧22例,双侧1例。肿瘤直径0.8-8.9cm,平均4.1±2.2cm。4例(13.2%)血压正常,33例(86.8%)血压升高,以头晕、头痛、心悸、恶心、呕吐、腹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典型三征症患者5例。术前将红细胞比容控制在45%以下,心率90次/min,血压在正常范围后,连续监测3d血压无明显波动后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结果36例手术成功,1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43±16min,中估计出血量96±34ml。术后住院时间5±2d。中术后未发生重大并发症,肿瘤局部无复发。结论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中操作是取得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切除术 腹腔镜 后腹膜腔
  • 简介:患者男,52岁。因发现颈前部肿块1年余。于2006年2月27日入院。体检:颈前区偏右下方隆起,可触及5cm×4cm的包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随吞咽活动上下移动。B超检查提示甲状腺右叶中下部腺瘤伴液化。临床诊断右甲状腺腺瘤囊性变。2006年3月1日在气管插管全身吸入麻醉下进行手术:患者取仰卧位,在上胸和颈前部皮下注射膨胀液(50ml生理盐水加肾上腺素1mg)。于双侧乳头连线中点横形切开皮肤约1.2,插入无损伤分离棒,在深筋膜和颈阔肌下钝性分离面积约为18cm×12cm的腔隙。

  • 标签: 内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 甲状腺腺瘤囊性变 无瘢痕 颈部 甲状腺右叶 吞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