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维对持性血液透析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9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症候。并给以相应护理。结果经过我们为期半年的临床治疗及护理,79例显效,8例有效,3例效果不明显。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后,采取相应的辨证施护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中医证候 辨证 护理Dialectical Nursing of Hemodialysis Patient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来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失眠患者35例,进行耳穴贴压治疗。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量表作为评定睡眠的量化指标,经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结果:35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睡眠障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耳穴贴压治疗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眠有显著性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失眠 耳穴贴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探讨相关防治措施,以期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50例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50例患者的死亡原因心血管疾病24例(48%),脑出血8例(16%),感染7例(14%),高钾血症5例(10%),恶性肿瘤3例(6%),消化道出血1例(2%),主动脉夹层破裂1例(2%),敌敌畏自杀1例(2%)。结论心血管疾病、脑出血、严重感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死亡病例的主要原发病是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疾病和多囊肾。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普查掌握全国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实际运行状况,为促进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科学可持续性发展提出建议。方法对全国已经批准开业的365家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门诊基本情况以调查问卷方式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隶属机构,门诊人员、财务、工作量、治疗脱失率、药品管理情况等。结果美沙酮门诊75.1%的工资奖金能够按时足额发放,但加班补贴较少;79.7%的门诊实行收支两条线;在职称晋升方面,69.0%认为医务人员职称晋升机会与其他单位相比容易或差不多;门诊收支情况:82.2%的门诊处于基本平衡或者亏损状态,17.8%的门诊整体运行状况为有节余。美沙酮门诊管理情况:绝大多数门诊药品管理严格,虽然95.7%的门诊对药品管理严格,但调查中仍发现有3.7%的门诊(12家)存在药品流失的现象;门诊脱失率高,偷吸现象存在:门诊目前总体脱失率平均为35.2%;部门间政策协调和沟通:传统的禁毒法律法规与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的政策有冲突;卫生部门在美沙酮维持治疗实际工作中沟通协调存在障碍。结论加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管理;理顺现行法律法规关系,加强部门间沟通与合作;加强美沙酮门诊医护人员准人与岗位培训的监管;明确相关财务政策,加大对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的政府投入;扩大美沙酮维持治疗覆盖面,提高门诊服务的可及性。

  • 标签: 美沙酮 维持治疗门诊 可持续性发展
  • 简介:摘要:随着维持性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成熟,在基层医院中被普遍使用在肾功能障碍患者的疾病干预中。其自身护理措施直接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价值,决定患者的血管通路通畅度。文章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进展开展相关研究讨论,为后期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向。

  • 标签: 护理措施 血管通路 维持性血液透析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尿毒症患者行维持性血透析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高龄尿毒症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的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出现并发症的机率也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并发症机率为11.63%,对照组患者为27.9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高龄尿毒症患者在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时给予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高龄尿毒症 维持性血液透析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作为尿毒症患者的一种治疗手段需要长期不间断地进行,血液透析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给尿毒症患者带来了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护患双方相互信任、相互配合,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其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理护理
  • 简介:静脉维持输液在内科是一种常见的输液方式,即24h不间断地持续静脉输入一种药物,直至患者病情平稳或更换其他药物。在输液过程中,需要随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输液速度。为了加强输液管理,减少医疗缺陷,我科于2004年设计出一种输液泵维持输液单。经临床应用558例,效果良好。

  • 标签: 临床应用 输液单 输液泵 设计 持续静脉输入 病情变化
  • 简介: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死亡原因,为临床诊治提供防范措施,从而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死亡患者中心血管事件34例(56.7%),其中心力衰竭18例,猝死12例,心律失常4例;脑血管意外9例(15%),严重感染6例(10%),全身衰竭5例(8.3%),消化道出血3例(5%),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2例(3.3%),严重代谢性酸中毒1例(1.7%)。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心脑血管并发症和各种感染,降低透析患者死亡率,需采取综合的措施,包括积极控制血压、充分血液透析、加强营养、纠正贫血、纠正电解质紊乱及脂代谢紊乱、限制水分的摄入、预防感染、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疾病本身的认识等。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死亡原因终未期肾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 MHD病患的院感高危因素研究。方法 对本院 MHD病患( 200例)进行研究,观察出现院感的病患,并采取单因素和多因素研究来探讨病患院感的高危因素。结果 200例 MHD病患里有 75例出现院感情况,感染部位有呼吸道、泌尿道和肠胃道、 PICC感染,单因素研究后发现,病患年龄、贫血情况、 DN情况、透析时间、 HF情况、是否使用 PICC以及低蛋白血症等都为院感的高危因素,多因素研究后发现,病患年龄、贫血情况、 DN情况、是否使用 PICC以及低蛋白血症都为院感的独立性因素。结论 临床应该重视 MHD病患的院感高危因素,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院感的发生率。

  • 标签: MHD 院感 高危因素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家庭支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8年6月期间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给予家庭支持优质护理方案,进一步对护理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护理后,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心理功能、生活环境状况这4个生存质量维度上的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支持能够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抵抗病魔的勇气,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家庭支持 维持性血液透析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相应护理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至2017年间我科室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皮肤瘙痒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皮肤瘙痒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皮肤瘙痒的变化程度。结果针对性护理后患者瘙痒VA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皮肤瘙痒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减轻瘙痒程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维持性血透 针对性护理 皮肤瘙痒症
  • 简介:摘要肺癌已逐渐成为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治疗仍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难题。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差,生存时间短,对于接受一线治疗后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的患者,我们希望通过给予维持治疗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同时又不增加毒副反应。本文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总结了维持治疗的研究现状。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IV 维持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对177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并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实验室数据。将患者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结果177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患病率为27.68%(49/177),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X^2=4.731,P=-0.030)、教育程度(X^2=10.767,P=0.001)、血红蛋白(t=-2.255,P=0.02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躯体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OR5.625,95%CI2.69511.740,P〈0.001)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OR4.950,95%CI2.447~10.009,P〈0.001)、步态平衡(OR4.950,95%CI2.447~10.009,P〈0.001)、视力(OR0.160,95%CI0.059~0.431,P〈0.001)、便秘(OR2.913,95%CI1.463-5.798,P=-0.002)、营养状况包括营养不良风险(OR8.261,95%CI1.865-36.582,P〈0.001)和营养不良(OR24.117,95%CI5.069~114.733,P〈0.001)、社会支持况状包括客观支持(t=-2.876,P=0.005),主观支持(t=-2.419,P=-0.017)及支持利用度(t=--3.505,P=-0.001),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教育程度低(OR0.178,95%CI0.071~0.444,P〈0.001)、躯体性日常生活能力受损(OR2.644,95%CI1.026-6.815,P=0.044)、营养状况下降包括营养不良风险(OR11.475,95%CI2.247-58.609,P=0.003)和营养不良(OR11.920,95%CI2.141~66.348,P=-0.005)、社会支持利用度低(OR0.740,95%CI0.611~0.895,p=-0.002)及便秘(OR2.729,95%CI1.102-6.758,P=0.030)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抑郁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发生率较高,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应采取有效�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老年综合评估 抑郁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老年尿毒症患者引入血液透析后的护理工作进行探索;方法 自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老年尿毒症患者中任意抽取102人进行分析;结果 护理工作取得了突出效果,大量病人顺利渡过了透析期; 结论 在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后引入合理的护理方法异常关键,能够有效保障老年尿毒症病人的身体健康。

  • 标签: 老年尿毒症 维持性血液透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血液净化中心HIV感染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和管理要点。方法对首次进入血液净化中心进患者行血液进行严格的术前检查,体格检查,病情评估,根据传染病病种进行严格的分区分室治疗,严格执行护理操作流程,建立患者档案,把控质量管理,做好标准预防,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结果15例患者共行1084次血液净化治疗,无一例发生交叉感染,也无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结论严格按照血液净化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进行有效的护理管理,可避免HIV感染者行血液透析治疗的交叉感染,降低血透操作中的职业暴露。

  • 标签: 透析 HIV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给予的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有患者 40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额外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 SAS、 SDS评分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前 SAS、 SDS评分无差异( P>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5%,显著高于对照组 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消除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效果,同时可获得更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理护理 S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用于麻醉诱导插管对心血管手术麻醉维持处理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9月,我院接受心血管手术手术患者24例,分析临床手术麻醉药物诱导维持方式,总结分析。结果麻醉诱导维持均达到理想的效果,术中患者生命体征正常,术中麻醉效果好,患者短期清醒,临床效果满意度高。结论麻醉处理应注意术前准备,维持各项指标为理想范围,瑞芬太尼复合用于麻醉诱导插管,达到适宜的麻醉浓度,又不影响血液循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血管手术 瑞芬太尼 麻醉处理
  • 简介:摘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规肾替代治疗手段,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延长生存年限、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医疗手段。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加强血管通路护理,降低感染、血栓、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对于保障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有着积极作用,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护理、穿刺护理、置管护理及并发症护理。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血管通路 护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