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基因敲除是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可通过一定途径使机体某种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是目前在生物医药领域对某一具体基因功能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及方法,并对其在药学领域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基因 敲除 基因同源重组 ES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治疗腹部切口感染创面性创面的效果。方法60例腹部术后感染创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VSD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换药治疗方法,VSD组在清创后采用VSD技术。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创面一周后细菌培养转阴、创面肉芽生长情况的差异、切口愈合时间。结果VSD组有28例(93.33%),对照组有10例(33.33%)细菌培养转阴;VSD组有29例(96.67%),对照组有13例(43.33%)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切口平均愈合时间VSD组平均15天,对照组平均46天。两组比较,均P<O.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SD技术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难愈性创面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腹部感染切口
  • 简介:【本刊讯】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急救医学装备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3急救医学技术及装备大会”干2013年8月31口在浙江杭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白知朋、国家药监总局药品评价中心医疗器械监测与评价处处长董放、美国ECRI研究院(EmergencyCareResearchInstitute)副总裁Jinlor等莅临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急救医学、护理和医学工程专家出席本次会议。大会由解放军总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周丹主持,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白知朋代表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致辞,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 标签: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急救医学 医学技术 杭州 浙江 中国工程院院士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中药鉴定技术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对新的教学方法进行尝试。方法在中药鉴定技术教学中引入PBL的教学模式。结果PBL教学模式明显提高学生的成绩,学生既掌握了课程的重点、又能突破难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结论有必要在中药鉴定技术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

  • 标签: PBL 中药鉴定技术 教学模式
  • 简介:胆囊癌是胆管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50~70岁,女性多见,胆囊癌无明确病因,胆囊癌的发生与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关系密切[1];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以右上腹痛、黄疸及消瘦等为主要表现,该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起病隐匿,早期诊断率低,多数患者失去早期手术治疗机会。随着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开发和进步,胆囊癌的诊断水平和准确率也相应得到很大提高。

  • 标签: 影像学诊断技术 胆囊癌 早期诊断率 影像学检查技术 慢性胆囊炎 手术治疗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骨盆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探讨骨盆低剂量螺旋CT扫描时合理剂量选择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20例需行骨盆CT检查患者,在常规剂量(200mA)螺旋CT扫描后,其它参数不变,仅改变管电流(100mA50mA和30mA)进行螺旋CT扫描,根据不同mA值共分成4组,分析比较常规剂量与低剂量图像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①低剂量(100mA50mA和30mA)的CTDIvol值为常规剂量(200mA)的50%、25%和15%。②图像质量评价结果100mA与50mA的可诊断图像进行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满足诊断要求;30mA可诊断图像t检验,P<0.01,提示图像质量差,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合理选择低剂量骨盆螺旋CT扫描技术,有利于降低患者所接受的射线剂量,也能取得与常规CT扫描相同的图像质量,同时减少性腺辐射剂量,延长昂贵球管寿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多排螺旋CT 低剂量 图像质量 骨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技术在急腹症患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急诊科收入的急腹症患者中采用腹腔镜技术诊治的病例62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总结腹腔镜技术在诊治急腹症中的应用。结果此62例患者中59例通过腹腔镜技术明确诊断,另3例由于情况复杂,中转开腹术。腹腔镜手术成功率达到96.8%,术后出现腹腔脓肿1例,胆漏1例,胆管损伤1例,腹部切口感染2例,均经再次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技术在临床的运用有效的提高了急腹症的诊断率,降低了手术所造成的损伤,减轻患者痛苦,减少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急腹症 应用
  • 简介:影像学检查是肿瘤检查的重要方法,但传统的检查方法已难以满足临床需要。随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及PET/MRI的研制成功,实现了解剖显像与代谢显像结合,大大提高了肿瘤的诊断效能。因此,多模态影像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标签: SPECT/CT PET/CT PET/MRI 图像融合 分子影像
  • 简介:产前诊断是预防出生缺陷的有效手段。几十年来,对产前筛查高风险人群进行产前样本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从而检测胎儿的染色体异常是最主要的产前诊断手段。近年来发展的高分辨率的基因芯片技术逐渐被应用于产前诊断并显示了更高的诊断能力。基因芯片的固有设计原理使得该技术在产前基因组变异检测中存在着优势和不足,检出的大量基因组结构变异数据也带来临床意义解读与遗传咨询等挑战。本文概述了基因芯片技术对于产前染色体结构变异检测的优缺点,并着重探讨了基因芯片在产前诊断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 标签: 产前诊断 基因芯片 拷贝数变异 平衡性变异 不平衡变异 嵌合体
  • 简介:据PandhalJ(BiotechBioeng,2013Apr8.doi:10.1002/bit.24920)报道,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廉价高效的技术——利用细菌来获得复杂的蛋白质药物。研究者使用大肠杆菌来进行研究,从而就可以增加其细胞产生特殊修饰蛋白质的产量及改善其稳定性。蛋白质的修饰目前在三分之二的人类治疗性药物中使用,而且包括将特殊的糖类基团添加到蛋白质上,也就是糖基化的过程。

  • 标签: 蛋白质药物 细菌 谢菲尔德 大肠杆菌 APR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检验模式的改变,开发出来的各种检验型号的自动化生化分析仪已渐渐投入使用并得到了推广。而对于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发展趋势来讲,作为检验工作人员应该对其有深入的了解。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国外在临床检验中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历程、其发展过程以及其发展趋势,从而总结出自动生化技术的发展。结果临床检验中自动生化分析仪在医学界上产生巨大的深远影响,而且临床检验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经验的积累得到更高的发展且不断的更新。同时,生化分析仪作为临床检验的重要分支,其灵敏度以及自动化程度也得到突飞猛进的提升,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其效率得到了提高。结论生化自动分析仪相应的提高了临床检验的质量以及速度。

  • 标签: 自动生化 生化分析仪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腹腔镜技术在腹部穿刺伤患者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54例腹部穿刺伤的急诊患者按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剖腹探查组31例,腹腔镜探查组2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剖腹探查组与腹腔镜探查组比较,确诊率、并发症、围术期死亡率方面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阴性剖腹率、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技术对腹部穿刺伤的诊断和治疗是安全和可行的,可明显减少阴性剖腹率和住院时间。

  • 标签: 腹腔镜 腹部穿刺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采血是门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条形码技术在门诊采血过程越来越普及,为了发挥条形码技术的的作用,我院结合临床实践,不断提升医院信息系统(HIS)和检验信息系统(LIS),检验条形码系统将检验项目自动分类、汇总生成条形码,完善条形码标签的信息,配合使用条形码扫描技术,简化了采血流程,标本的采集、收取、送达和检测更加准确、快捷、清晰,提高了工作效率,差错降低,缩短就诊时间,患者满意。

  • 标签: 条形码标签信息 采血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骨科临床治疗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56例骨科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所有的56例患者全部治愈,并没有发生并发症,出院后随访,所有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没有出现复发的迹象。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骨科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

  • 标签: 骨科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4节气艾灸调理技术在临床常见慢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根据患者病情轻重选定治疗时间为节气前后1-5天不等,治疗方法为采用温灸方法灸神阙、足三里、涌泉三个基本穴位和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1-2个配穴,神阙穴内填敷特制中药,其它每个穴位涂自配通经活络药剂以增强效果,每次温灸40-80分钟,(夏至节气时间最短,冬至时间最长),以局部皮肤潮红,微微出汗为度。治疗结束后以无菌敷贴敷神阙穴12小时。视情况另以自制节气贴敷涌泉穴和针对病情的特效穴12小时。结果临床治疗次数超过12个节气的患者统计结果慢性支气管炎患者9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47例,风湿性、骨性关节炎患者159例,月经不调、痛经、经期综合症等患者107例,哮喘患者3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42例,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患者79例,糖尿病患者56例,高血压患者77例,其他杂病计36例,共735例,其中痊愈171人,显效375人,有效178人,无效11人,总有效率98.5%。讨论24节气艾灸调理技术是以中医运气学说、经络理论和中医外治方法为基础,精选一年24节气作为治疗时间节点,选取神阙穴、足三里、涌泉等保健穴位,配合其他特效穴位,针对不同病情患者、不同体质亚健康人群,在特定时间进行的特殊艾灸治疗方法,不但具有艾灸温肾补阳、温通经络的效果,更加以脐疗、药贴的针对性药力作用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治疗效果,并在治疗的同时,把副作用降到了最低水平。该技术主要是针对艾灸对象的身体状况进行定期的调理,促进其经络气血运行通畅,使其脏腑机能得到增强,体质得以改变,从而恢复其健康,使其疾病得以治疗,症状得以改善,甚至痊愈。本方法临床可操作性强,疗效显著,如结合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的九种体质分类方法,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体质和病情加以个性化配制灸疗贴敷药物,相信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 标签: 24节气 艾灸 脐疗 药物贴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了无痛护理技术的应用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择期手术的50例患者,并将这5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是以常规方法进行操作,观察组则是采取无痛护理技术进行手术室操作。然后对两组患者对手术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对手术护理的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无痛护理技术,可以明显的降低患者在术中的痛苦,能够促进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的提高,从而使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 标签: 手术室 无痛护理技术 质量
  • 简介:摘要法医DNA分析技术近30年的应用和发展,其可提供的信息量显著增加,为了最大限度的打击犯罪和侦破案件,侦查人员有必要充分挖掘法医DNA分析技术的科学内涵,借助DNA的分析结果,推广相关案件的侦查思路的延伸,为破获案件贡献力量。

  • 标签: 法医DNA 侦破案件 应用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