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针刺伤及血液污染使护理职业成为高风险职业,使用安全型留置针可有效杜绝针刺伤及血液污染的发生.方法5400例使用留置针的患者分为普通组3000例和对照组2400例,将安全留置针与普通留置针安全性作以比较.结果普通留置针针刺伤发生率共为95例,安全留置针无针刺伤发生.结论应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后,避免了针刺伤的发生,增加了护士职业安全性,降低了职业暴露风险系数.

  • 标签: 安全留置针 针刺伤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文章对燃气电厂的特点进行介绍,分析燃气电厂管理的安全风险内容以及现状,针对燃气电厂中的安全风险以及安全风险管理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风险管理策略,以供参考。

  • 标签: 安全风险管理 燃气电厂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文章对燃气电厂的特点进行介绍,分析燃气电厂管理的安全风险内容以及现状,针对燃气电厂中的安全风险以及安全风险管理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风险管理策略,以供参考。

  • 标签: 安全风险管理 燃气电厂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儿科护理过程中相关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和实践案例研究,提出相应的安全护理建议。方法选择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儿科患者共计1382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情况进行监督和分析,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来充分研究儿科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影响因素。结果在对这1382位儿科患者进行监督研究的过程中,一共发现存在的可能导致或者已经导致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问题共计有732件次。在这其中,以护患之间的交流关系出障碍和隐患最为显著,占据了总体比例的30.6%;儿科护理人员专业性不强、能力不足和技术问题的缺陷分别占据了总体比例的19.8%、14.6%、11.6%;而患者极其家属可能会出现的影响因素也会对儿科护理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影响,比例不大,仅仅只有9.5%比例。结论通过对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容易造成严重影响的因素有以下几点,分别是儿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责任心不强、相应的技术能力不充足、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程度不够等。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些影响因素带来的问题,不仅仅需要通过科学化的手段来促进护理人员和患者、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在充分取得其信任的基础上,更好地深入了解患者的内心环境和病情,帮助其尽快痊愈,而且还需要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减少可能会初夏难度安全隐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

  • 标签: 儿科护理安全 影响因素 安全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标: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预防护理安全中的作用。方法: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800名入院患者被选定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400人。对照组提供日常护理,观察组提供护理安全管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安全风险的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7.78%和对照组77.78%的差异在统计上很大,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大大低于对照组(P < 0.05),差异在统计上很大。结论:内镜患者安全管理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成果,提高了护士对预防和控制不安全因素的认识,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减少了风险事件,并促进了临床应用。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内镜护理 安全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强化安全教育的价值,分析强化安全教育对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界定在2020年2月-2020年11月,研究对象是本院神经内科在研究时间内收治的患者共70例,对研究对象实施对照试验,分组原则:数字随机分组。两组组名依次设定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实施常会护理安全管理和强化安全教育的护理安全管理两种方法,针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和安全知识掌握程度实施对比,以此来判定常规护理安全管理以及强化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实施的效果。结果: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以对照组更高,研究组患者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强化安全教育的护理安全管理者在神经内科患者中有积极的影响,能降低安全事件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安全知识掌握量。

  • 标签: 强化安全教育 神经内科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在医疗信息化不断推进的同时,医院的日常运转等多方面也逐渐的发生了变换,比如说在系统和建设和应用方面,已经由开始的单机、单用户模式转换为以部门级、或全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渠道。而且从一开始的财务、药品为管理中心,也开始逐渐的转向了以患者信息为中心的临床业务支撑和电子病历的推广。而且现如今微信、及支付宝的快捷支付方式也渗透到大家的日常生活当中,医疗信息化系统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开始逐渐的转向开放的互联网之中。本文就现如今医院网络信息安全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相应的改造方案和设计,综述如下。

  • 标签: 网络安全 医院信息 安全设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并基于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儿科收入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参照组,每组30例。为参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模式;为研究组患儿应用安全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儿情绪评分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护理后的情绪评与参照组相比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相比于参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应用安全护理模式获得效果极为显著,不仅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的心理状况吗,还能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度,促使儿科护理安全性得到保障。

  • 标签: 儿科护理 护理安全 护理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安全管理与安全隐患防范在影像科的应用效果。 方法 便利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在某三甲医院影像科就诊的12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安全管理与安全隐患防范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5%(3/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 (15/6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护理安全管理与安全隐患防范运用在影像科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影像科 护理安全管理 安全隐患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2011版ISMP医院用药安全自我评估标准(中文版)》(中文版ISMP标准)的用药安全自我评估在提升医院用药安全水平中的作用。方法比较分析北京医院2018和2020年采用中文版ISMP标准进行用药安全自我评估的主要结果。该评估由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专业委员会药品风险管理学组组织,纳入比较分析的项目为中文版ISMP标准中的10个关键元素、20个核心指标、161个测评项目。每个测评项目依据Likert五级评分法评分,A~E级对应分值分别为0、0、2、3、4分。比较2次评估中的测评项目实际得分和各关键元素百分得分情况,确定2020年评估中获得最大改善(2018年得分为0分、2020年得分为4分)和未得到改善(2020年得分不高于2018年得分)的项目。结果2020年161个测评项目实际得分明显高于20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 4)比3(2, 4)分,P<0.001]。2020年关键元素Ⅰ(患者信息)、Ⅱ(药品信息)、Ⅴ(药品标准化、储存和分发)项下测评项目的中位百分得分均明显高于2018年[75.5%(50.0%,100%)比100%(100%,100%),P=0.002;25.0%(0,75.0%)比100%(75.0%,100%),P<0.001;50.0%(50.0%,100%)比100%(100%,100%),P=0.003]。2020年评估中,关键元素Ⅳ(药品标签、包装和命名)百分得分与2018年相同,均为100%;其他9个关键元素百分得分均高于2018年,其中关键元素Ⅶ(环境因素、工作流程及人员配备模式)百分得分提高至100%(2018年为94.2%),其他8个关键元素的百分得分为74.3%~97.2%。获得最大改善的测评项目有14个,关键元素Ⅰ、Ⅱ、Ⅴ、Ⅵ(药物治疗设备的采购、使用和监控维护)和Ⅷ(员工能力与教育)项下分别有1、7、3、2、1个;未得到改善的测评项目24个,关键元素Ⅰ、Ⅱ、Ⅴ、Ⅷ、Ⅸ(患者教育)和Ⅹ(质量流程和风险管理)项下分别有2、4、2、4、1、11个。结论采用中文版ISMP标准进行医院用药安全自我评估,有助于提升医院用药安全水平。

  • 标签: 患者安全 安全管理 用药体系 自我评价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每日护理安全巡查员在护理输血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 2016年 1月— 2019年 6月输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500例,对照组按输血护理常规进行操作,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每日护理安全巡视员,对所有输血患者标本采集、取血、查对和输血等整个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全程督导。结果:护理缺陷发生总数,由对照组 2例低于实验组 33例, p< 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护理

  • 标签: 护理 安全巡视员 输血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为手术室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后接受手术的5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未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接受手术的5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医疗差错纠纷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疗差错纠纷发生率为0.18%(1/550),对照组发生率为1.28%(7/545),观察组医疗差错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引入护理安全干预机制,能有效降低安全风险,减少医疗差错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良好效益。

  • 标签: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 手术室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患者安全问题是医务人员关注的焦点和努力保障的目标。产房是医院高风险科室,产妇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要。从患者安全目标着手,提出护理管理对策,旨在杜绝产房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母婴安康。

  • 标签: 产房 护理安全 护理管理
  • 简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医疗机构管理者就对药物不良反应和用药错误造成的患者安全问题和经济损失进行了大量的统计研究.有关用药安全的文献在2000年后呈井喷式发表,2005年开始越来越多用药安全细则相继出台,大型医院(一般有400张床位)开始把用药安全管理任务放到有关管理人员的职能中.2010年美国中西部的大型医院开始有全职的用药安全总监.医疗集团旗下的大型医院一般有由药师领导的用药安全部.截至2013年,大型医院均有用药安全总监或者类似的岗位设置.本文对美国设立用药安全总监岗位的背景、资质要求、职责等做简要介绍.

  • 标签: 用药安全管理 大型医院 岗位设置 美国 药物不良反应 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