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立方碳化物Cr3C2、VC以及稀土La添加剂对WC-Co合金中WC晶粒形貌以及合金硬度与韧性的影响。为了强化烧结过程中WC晶粒生长的驱动力,采用具有高烧结活性的纳米W和纳米C为原料。为了获得合金中WC晶粒的三维形貌,采用扫描电镜直接观察合金烧结体的自然表面。结果表明,合金添加剂对WC晶粒形貌及其粒度分布特征以及合金的硬度与韧性有较大影响。由于均质三角棱柱形板状WC晶粒的形成,WC-10Co-0.6Cr3C2-0.06La2O3合金具有极佳的硬度与韧性组合。讨论了合金中WC晶粒形貌的调控机制以及合金中WC晶粒形貌特征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 标签: 硬质合金稀土晶粒生长板状晶WC硬度韧性
  • 简介:对二元合金快速凝固过程中的局部非平衡扩散模型(LNDM)进行改进。改进的模型考虑了熔体中溶质浓度和溶质通量流场与局部平衡的偏差。采用双曲函数扩散方程求得了熔体中溶质浓度和通量的准确解。结果表明,对任何固-液界面的动力学,当有效扩散系数和在v→vDb发生完全溶质截留KLNDM(v)→1时,凝固过程将由扩散控制转变为完全的热控制。非扩散凝固和完全溶质截留的临界参数为在溶体中的扩散速度vDb,考察了不同界面动力学途径的溶质截留模型。

  • 标签: 二元合金 溶质截留 快速凝固 局部非平衡扩散 双曲扩散方程 溶质浓度
  • 简介:铜加工材是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科技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材料,同时也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铜加工材产量、消费量迅速增长,并形成了中国现代铜加工材生产、消费特点。本文通过对中国铜加工材的生产、消费和市场分析,阐述了我国铜加工材生产、消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标签: 铜加工材 市场分析 消费量 生产 中国 国民经济
  • 简介:为了分析单个晶粒变形行为对微成形的影响,将自由表面的晶粒看作单晶体构建晶体塑性模型。基于率相关晶体塑性理论,考虑试样尺寸、初始晶体取向及其分布,分析微圆柱体墩粗变形中尺寸效应机理。结果表明,流动应力随着试样尺寸的减小而明显减小,晶体取向的分布对试样流动应力具有显著影响,并随着塑性变形的进行而减小。由于单晶体的各向异性,在试样表层发生了明显的非均匀变形,这将导致表面粗糙度的增加,小尺寸试样则更加明显。过渡晶粒的存在使得晶粒各向异性对表面形貌的影响减小。模拟结果得到了实验验证,这表明所建立的模型适合于以尺寸依赖性、流动应力分散性和非均匀变形为特点的微成形工艺分析

  • 标签: 微成形 尺寸效应 晶体塑性 晶体取向
  • 简介:某发动机外场试车后分解,经荧光检查发现其轴流压气机双排整流器叶片进气边叶根R位置存在裂纹。对开裂叶片进行外观检查、断口观察、金相检测、硬度测试,并对叶片工作状态进行分析,探讨裂纹成因。结果表明:叶片裂纹性质为疲劳裂纹,发动机工作时叶片固有频率与尾流激振频率发生重叠,产生共振,致使叶片叶根处裂纹萌生扩展。

  • 标签: 静子叶片 尾流激振 共振 失效分析
  • 简介:提出了一种亚微米深度的纯位相型玻璃衍射光栅制作工艺,采用光刻制栅方法对要制作的光栅结构进行了分析;用AUTOCAD绘图软件绘制光栅的排列布局以及MATLAB软件对设计出的图案进行衍射图样模拟,在基于数字微镜的光刻机上进行曝光,由涂覆光刻胶的铬玻璃上得到缩微图案;观察了单色激光的夫琅禾费光栅衍射图样,以确定最终的设计图案;用电子束刻蚀方法得到的铬掩膜板进行常规光刻工艺处理,得到纯位相型的衍射光栅,最后通过对衍射光栅的衍射图案的失效性分析确定最佳的光刻工艺。结果表明:利用光刻制栅方法不仅可以在玻璃上制得纯位相型光栅,同样也可以在硅片、金属等其他基底上制得光栅或其他光学重复单元,方法可行,且材料成本不高。

  • 标签: 亚微米 位相型 衍射光栅 失效分析
  • 简介:某型号用TB3钛合金螺栓与TB3钛合金自锁螺母在拆卸过程中发现相互咬死,取故障批螺栓与故障批自锁螺母进行重复装配试验,均发生咬死故障。通过对故障影响因素排查与验证试验,对故障螺栓进行了形貌观察及金相分析,并对比研究了3种不同工艺生产的螺栓。结果表明:螺栓涂覆MoS2之前缺失喷砂处理,使螺栓基体表面MoS2涂层的厚度减小、附着力显著降低,从而严重降低了MoS2涂层的润滑作用,导致螺栓螺齿基体与螺母螺齿基体裸露并发生粘着磨损,致使螺齿发生塑性变形,出现咬死故障。

  • 标签: 钛合金螺栓 咬死 喷砂 MoS2涂层 附着力
  • 简介:某大断面H13铝型材挤压模具经过短期服役后,模具分流桥根部发生断裂,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组织、化学成分进行了测试分析,并观察了失效断口形貌。结果表明:模具失效原因是由于热处理制度不符合要求,H13钢的硬度偏低、屈强比小、模具的使用温度高、分流桥位置应力集中等因素造成的;建议控制模具使用环境,其最佳使用温度为500~550℃。

  • 标签: H13钢 分流桥 挤压模具 脆性断裂 受力分析
  • 简介:带垫卡箍由金属卡箍和衬垫组成,是一类将各类管路、线缆卡紧或固定在相应结构上的通用零件。带橡胶衬垫卡箍的表面包有橡胶层,可防止卡箍磨破或磨损管路和电线电缆,且防松、防振能力好;但是,由于橡胶材料不耐高温、不耐老化,衬垫易失效。通过大量实验从材料符合性、受热分析、受力分析3个方面分析了某型发动机滑油弯管卡箍衬垫撕裂的原阂,提出了2个改进措施:将衬垫材料由氟橡胶F275橡胶改为氟硅橡胶FS161;确定最优装配力矩。有效解决了该垫卡箍橡胶衬垫易失效的缺点,满足了发动机的使用需求。

  • 标签: 卡箍 衬垫 氟橡胶F275 装配力矩
  • 简介:介绍了某型加速度计在静态电阻测试时悬丝断裂的失效情况。通过分析工作原理,计算测试过程中悬丝所受的电应力和机械应力,结果表明:采用恒流原理万用表测试静态电阻时,加速度计摆线圈发生满偏打摆现象,导致悬丝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是悬丝断裂的原因。通过采用恒压原理万用表测试静态电阻,消除了线圈满偏打摆现象,有效地避免了悬丝的过载断裂失效。

  • 标签: 加速度计 静态电阻测试 悬丝 失效分析 工艺控制
  • 简介:最近,江铜子公司江铜国贸发表声明称:中国大型铜冶炼和贸易公司已达成共识,将在未来两个月内加大向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注册仓库交仓力度,出口"足够"数量的电解铜。上述铜冶炼公司包括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小组(CSPT)主要成员企业和祥光铜业等,期望通过此举调剂国内外市场供求。这则消息被众多媒体及市场人士解读为中国铜企被某国际现货企业(传言为嘉能可)软逼仓,也有人拿2003-2005年国储铜事件与此次逼仓相比较,认为有可能导致另一轮逼仓行情出现。如何解读江西铜业这次与公司多年来从国外"只进不出"行为背道而驰的举动?据了解,江西铜业大部分的铜料需要通过进口解决,加上国内销售旺盛和出口关税较高,理论上电解铜不存在出口的条件。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制造业不断扩张,中国的铜尤其精炼铜资源短缺越发明显,因此中国的铜一旦"反常出口"将具有特别含义。为此,本刊特邀金瑞期货策略分析师黄宏军对此进行深度解析。黄宏军认为,身为江铜子公司的分析师,应站在中立的角度来分析此次事件,并且将通过对比2003~2005年国储铜逼仓事件与本次逼仓的不同之处来判断其成功的可能性。

  • 标签: 铜冶炼 出口 反常 成员企业 市场供求 资源短缺
  • 简介:研究了扭转挤压做为一种大塑性变形加工技术的可行性,并将其与普通的正挤压进行比较。在室温下对AA1050铝合金成功进行了扭转挤压和正挤压。采用商用有限元软件ABAQUS/Explicit模拟挤压过程。结果表明,在扭转挤压中,所需的载荷要比正挤压所需的小。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在扭转挤压中,试样承受了较高的等效塑性应变,在挤压的最后阶段扭转挤压试样中的应变分布较之正挤压更为平滑,均匀。

  • 标签: AA1050铝合金 大塑性变形 扭转挤压 等效塑性应变 应变分布 变形能
  • 简介:使用SiC网络陶瓷骨架增强的6061铝合金复合材料(SiCn/Al)制动盘可以减少高速列车的质量。采用有限元(FE)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计算在300km/h速度下实施紧急制动过程中考虑气流冷却条件下SiCn/Al制动盘的热和应力。分析制动器总成及其界面的设计特点时考虑了传导、对流和辐射这三种传热的模式。结果表明,具有较高对流系数的气流冷却不仅降低制动中的最高温度,也降低了温度梯度,因为气流加速了制动盘上较热部分的热量散失。有效的气流冷却可以减少制动盘上热斑的形成和盘体的热变形。有无考虑气流冷却时,实施紧急制动后,制动盘最高温度分别为461℃和359℃。有无考虑气流冷却时,制动盘的等效压力可分别达到269和164MPa。然而,在实施紧急制动时,制动盘表面的最大应力可能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这可能导致在不带冷却时制动盘的塑性损伤累积。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 标签: 有限元法 制动盘 共连续SiC/6061复合材料 热分析 气流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