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对RDH(快速置换加热)硫酸盐法和常规KP法蒸煮过程蒸煮液组成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在RDH硫酸盐法和常规KP法蒸煮过程,蒸煮液NaOH和Na2S含量均下降,但蒸煮液硫化度升高.与常规KP法相比,在整个脱木素反应过程,RDH蒸煮液的有效碱浓度分布较均匀,蒸煮液Na2S浓度较高,尤其在大量脱木素的开始阶段(此时蒸煮液Na2S浓度是常规KP法蒸煮时的2.88倍),因而RDH法蒸煮能够深度脱除木素.与常规KP法蒸煮废液相比,在废液粘度相近的条件下,RDH法蒸煮废液有较高的固含量,有利于黑液的碱回收.在RDH硫酸盐法蒸煮经过一次完整的循环置换蒸煮周期后,温黑液槽和热黑液槽内的黑液组成基本保持稳定,可为后续进行的连续置换加热蒸煮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 标签: RDH法蒸煮 常规KP法蒸煮 蒸煮液组成 纸浆 制浆
  • 简介:以丁二酸酐为酰化剂,制备了Ⅳ-琥珀酰化壳聚糖,并研究了将其钠盐(N-琥珀酰化壳聚糖钠)溶液与淀粉复配作为卷烟纸表面施胶剂对卷烟纸表面强度和抗菌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Ⅳ-琥珀酰化壳聚糖钠/淀粉表面施胶剂用量为0.6%时,纸张抗张指数、耐破指数、撕裂指数和耐折度分别提高26.1%、79.0%、48.6%和18.8%;N-琥珀酰化壳聚糖钠与淀粉的质量比介于5:2~1:3时,抑菌效率可达93.3%~98.1%。

  • 标签: 卷烟纸 N-琥珀酰化壳聚糖钠 表面施胶 表面强度 抗菌性
  • 简介:在硫酸盐桉木浆的ECF漂白过程引入03漂白段,可有效减少Cl02用量。不同的ECF漂序,加入的03量有所不同。采用ZDED漂序时,lg03可取代2.5-3.5gCl02,而可取代Cl02的理论量为1.7g,这表明采用ZDED漂序漂白时发生的无效反应较少。相比于DEDD漂序,采用ZDED漂序漂白后纸浆保水值较低、扭结纤维含量较高且更易打浆。当03用量为0.4%时,纸

  • 标签: 桉木浆 Cl02 ECF漂白 O3 漂白过程 理论量
  • 简介:电位扫描极化曲线研究了硫酸盐制浆的阴离子对304不锈钢孔蚀的影响。结果表明,介质的氯离子和硫离子具有侵蚀性,可以破坏不锈钢上的钝化膜,促进蚀孔的形成和生长;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可抑制不锈钢的腐蚀和蚀孔的形成,当碳酸根离子浓度达到0.094mol/L、硫酸根离子浓度超过0.014mol/L时,孔蚀可被明显抑制;随着温度的升高,在模拟蒸煮液,304不锈钢的孔蚀更易发生。

  • 标签: 硫酸盐制浆 不锈钢 孔蚀 阴离子
  • 简介:研究了乙酸-乙酸钠缓冲体系对杨木木片进行预水解过程半纤维素的溶出规律。结果表明,缓冲溶液浓度(50-150mmol/L)对半纤维素溶出的影响较小,而体系pH值(3.0-4.2)影响显著。随着预水解体系pH值的降低,水解液总糖和单糖含量逐渐增加,pH值为3.4时低聚糖含量达最大值。与以水为介质的热水预水解相比,乙酸-乙酸钠缓冲体系可促进半纤维素溶出,抑制糖类物质(尤其是单糖)的进一步降解,可获得更多的低聚糖和单糖。在缓冲溶液浓度100mmol/L、pH值3.4的优化条件下,乙酸-乙酸钠缓冲体系预水解液中低聚糖和单糖含量分别为6.47g/L和2.47g/L,降解产物乙酸和糠醛的含量分别比热水预水解减少了46%和47%。

  • 标签: 杨木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预水解 单糖 低聚糖
  • 简介:以含氟丙烯酸酯为主要单体制备了纸张防油剂,利用红外光谱和激光粒度仪对防油剂进行表征。研究了防油剂、阳离子淀粉、聚乙烯醇对表面施胶纸张防油性能的影响,并对纸张进行SEM电镜分析。采用OilKitTest-TAPPI557国际通用测试法检测表明,当防油剂用量0.6%、阳离子淀粉用量1.0%、聚乙烯醇用量0.8%时,纸张防油等级可达9级。纸张表面强度、抗张强度、耐折度和耐破指数分别提高45.2%、9.3%、22.2%和7.8%。

  • 标签: 防油剂 拒油 表面施胶
  • 简介:针对多纸种造纸机纸页定量控制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泛布尔代数的自整定PID控制方法.该方法舍弃寻求被控制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根据不同时刻的偏差及偏差变化率,对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在线整定.利用此方法对纸页定量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试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整定参数简单、工程实现容易.

  • 标签: 泛布尔代数 造纸机 纸页定量控制系统 自整定PID控制方法 参数整定
  • 简介:研究了木聚糖酶处理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及对木素溶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聚糖酶处理纤维表面、纸浆半纤维素被降解溶出,LCC结构被降解.木聚糖酶处理也溶出蜜二糖和塔罗糖.木聚糖酶预处理能加强后续碱抽提中大分子质量木素的溶出.

  • 标签: 木聚糖酶 碳水化合物 木素溶出性能
  • 简介:在介绍置换蒸煮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对置换蒸煮控制系统的控制要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针对蒸煮过程蒸煮立锅顶部药液温度和底部药液温度的差值的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PSO(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PID控制器参数的温度-流量串级控制策略。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具有算法简单、搜索能力快、效率高等优点,能够有效地解决PID参数优化问题;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案非常有效。

  • 标签: 粒子群优化算法 PID参数优化 置换蒸煮立锅 温差控制系统
  • 简介:重金属形态研究是评价重金属污染风险度的方法之一。本研究测试分析了添加堆肥前后和种植作物前后土壤重金属的5种形态。结果表明:添加污泥堆肥前后的土壤Cu、Ni、Cr、Pb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Zn主要以Fe-Mn氧化态形式存在,这两种形态的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都很小,而Cd主要以可交换态和碳酸结合态存在,生物有效性较大;添加堆肥后土壤的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有所降低,当在添加堆肥的土壤上种植作物后,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将进一步降低。

  • 标签: 造纸污泥堆肥 农用 重金属形态
  • 简介:以三倍体毛白杨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常规和深度脱木素蒸煮,并对纸浆进行OQP漂序的全无氯漂白.分别从原料、KP纸浆、EMCC纸浆、以及其氧脱木素后的半漂浆和全漂浆中分离出原料木素和纸浆残余木素.木素分离采用酶-弱酸解的两段法.采用酸析法从蒸煮黑液中分离出溶出木素样品,经过弱酸水解得到纯的木素试样.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对所有试样分别进行了分子质量的检测,得出各种木素样品的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分析了木素溶出过程中分子质量的变化,并且对KP和EMCC两种纸浆残余木素的平均分子质量、黑液溶出木素的平均分子质量进行了对比.

  • 标签: 木素分子质量 三倍体毛白杨 KP EMCC OQP漂白
  • 简介:选取造纸污泥堆肥作为菜园土肥源进行盆栽实验,通过种植油菜和芦荟,着重研究了施加造纸污泥堆肥后作物和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分布。盆栽实验显示施加堆肥可以增加作物的生物量,提高土壤肥力;重金属测定结果表明,添加造纸污泥堆肥的土壤,其重金属含量符合标准规定,且作物的重金属含量远远低于我国蔬菜质量标准规定值。在一定时期内农田施用造纸污泥堆肥不会造成重金属污染。

  • 标签: 造纸污泥堆肥 农用 重金属
  • 简介:本文以四川慈竹为原料.对碱性亚硫酸钠半化学浆蒸煮慈醌(AQ)与乙二胺(EDA)的协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Q与EDA的协同作用是明显的.

  • 标签: 化学浆 蒸煮 助剂 AQ 亚硫酸钠 乙二胺
  • 简介:研究了蔗渣、芦苇和荻在烧碱-蒽醌法蒸煮过程中产生甲醇的历程.实验结果表明,3种原料的甲醇产生历程明显不同.蔗渣和芦苇在蒸煮开始时甲醇产生速率较慢;随着蒸煮的进行和温度的升高(蔗渣高于90℃、芦苇高于105℃),甲醇的产生速率迅速增大;蒸煮最高温度下保温时,甲醇产生速率又变慢.荻在烧碱-蒽醌法蒸煮,甲醇产生历程可分为甲醇快速产生段和甲醇慢速产生段,当温度由50℃升至160℃时,甲醇产生量呈线性增大;之后,甲醇产生速率减慢.3种原料在105℃时的甲醇产生量均为总甲醇产生量的40%~50%.

  • 标签: 甲醇 蔗渣 芦苇 烧碱-蒽醌法蒸煮
  • 简介: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检测表明:苇浆CEH漂白的氯化段和碱处理段废液均含有氯代酚和氯代愈创木酚,氯化段废液的氯代酚相对含量高于氯代愈创木酚,碱处理段废液两类氯代酚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接近。次氯酸盐漂白段废液的氯代酚类化合物含量极少。经过载体吸附法固定的白腐菌处理之后,苇浆CEH漂白混合废液的氯代酚类化合物含量大为降低。

  • 标签: 白腐菌 漂白废液 氯代酚类化合物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 简介: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检测表明:苇辈CEH漂白的氯化段和碱处理段废液均含有氯代酚和氯代愈创木酚,氯化段废液的氯代酚相对含量高于氯代愈创木酚,碱处理段废液两类氯代酚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接近。次氯酸盐漂白段废液的氯代酚类化合物含量极少。经过载体吸附法固定的白腐菌处理之后,苇辈CEH漂白混合废液的氯代酚类化合物含量大为降低。

  • 标签: 氯代酚 废液 白腐菌 酚类化合物 吸附法 碱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