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植物内细菌在各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促进植物生长、抗病虫害、生物固氮、降解有毒害化合物等方面都引人关注。本文概述了内细菌侵染定殖规律及其定殖的检测方法,内细菌研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内细菌的应用过程。

  • 标签: 植物内生细菌 存在问题 应用前景
  • 简介:植物内菌能产生多种活性物质,成为了巨大且宝贵的微生物资源库,在生物防治,医药卫生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现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植物内菌的分布,生物多样性,分离与定殖以及在农业,医药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 标签: 植物内生菌 分布 应用
  • 简介:果园草栽培是一种常见的果园管理技术。在我国,开始此项研究较晚,由于研究滞后,使得果园草栽培实践活动缺乏有效指导。果园草栽培对果实、果树、果园等都会产生不同影响。若此项技术能够得到充分应用,则势必会增强果实的品质,促进果树的生长,改良果园的土壤。基于当前研究现状,本文就草种选择、草对果园土壤的影响和草栽培对果树生长发育及果实的影响进行了归纳总结。由此提出了今后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我国果园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果园生草 草种 果树 土壤特性
  • 简介:本研究以山丹新麦草为材料,通过秋水仙素处理萌动种子、胚芽、二倍植株幼苗染色加倍研究,探讨了不同诱变材料的适宜处理浓度和时间,从而比较出最适宜的染色加倍方法。结果显示:最好的加倍方法是用0.1%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二倍幼苗24h诱变率最高,为62.5%。

  • 标签: 山丹新麦草 秋水仙素 染色体加倍
  • 简介:在碳源含量为1%、氮源含量为0.2%的培养基上,采用PDA平板固体培养方法,研究了黄伞对碳源、氮源的利用。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的碳源为葡萄糖,最适宜的氮源为蛋白胨、牛肉膏。黄伞菌丝营养对双糖、多糖的利用比单糖差,黄伞菌丝营养对有机氮的利用比无机氮强。

  • 标签: 黄伞 PDA平板培养 碳素营养 氮素营养
  • 简介:植物内真菌通常与宿主植物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其利用价值越来越受重视.本文综述了禾本科植物内真菌的种类资源、生物学作用及应用现状,并探讨了禾草内真菌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应用潜力,以期为禾草内真菌的进一步探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禾本科植物 内生真菌 资源 应用潜力
  • 简介:木地肤是木地肤新变种,为木地肤的沙地“生态型”,具有抗寒性强、耐盐碱、耐沙埋等特性。其草质柔和,适口性好,营养丰富,各类牲畜四季喜食,沙木地肤种子为短命种子,入冬前播种或早春播种为宜;种子成熟时容易脱落,注意及时收获,沙木地肤自然寿命长达20~30年,很适合用来兴建永久性人工草地,也可与西伯利亚冰草、毛沙芦草混作,提高产量及适口性。

  • 标签: 沙生木地肤 栽培技术
  • 简介:植物内固氮菌是一类重要的固氮微生物资源,其潜在的可开发利用价值越来越受重视。本文综述了禾草内固氮菌的研究动态、种质资源多样性、侵染途径、定殖方式、作用机理及发展前景,以期为内固氮菌的进一步开发探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禾本科牧草 内生固氮菌 生物学作用
  • 简介: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生长在青海湖畔盐碱湿地上的两种盐植物,即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bifurca)和鹅绒委陵菜(P.anserina)叶片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并以生长于西宁地区的非盐同种植物为对照.结果发现高海拔地区盐环境中植物的叶绿体内存在较多的淀粉粒,并被大量的线粒体包围.叶绿体的类囊体和线粒体的嵴具有膨大现象.部分叶绿体的类囊体排列紊乱、扭曲、松散.认为两种盐植物的超微结构特征与其抗盐性具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青海湖畔 盐生植物 叶片 超微结构
  • 简介:采用常规染色体制片方法对雏蝗属的褐色雏蝗(Chorthippusbrunneus(Thunb.)),异色雏蝗(C.biguttulus(D.)),小翅雏蝗(C.fallax(Zub.))的染色核型进行分析,结果:染色数目均为2n(♂)=17=16+XO;常染色类型为两类,近中着丝点染色(m,6条)和近端着丝点染色(T,10条),性染色类型为近端着丝点。褐色雏蝗和异色雏蝗的核型公式和染色的相对长度组成:K(2n,♂)=17=6m+11T=6L+6M+4S+XO,K(2n,♀)=18=6m+12T=6L+6M+4S+XX;小翅雏蝗的为:K(2n,♂)=17=6m+11T=6L+4M+6S+XO,K(2n,♀)=18=6m+12T=6L+4M+6S+XX。褐色雏蝗性染色中部有次缢痕,染色臂数NF=23(♂)、24(♀)。

  • 标签: 雏蝗属 染色体 核型
  • 简介:为了解高寒沙化草地土壤团聚组成及其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对若尔盖四种不同沙化程度的高寒草地土壤团聚有机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川西北高寒草地中,随着草地沙化程度加剧,土壤中团聚组成变化明显。当高寒草地从中度沙化向重度沙化转变阶段,≤0.25mm粒级团聚的增加及0.5-2mm粒级团聚的减少都较为显著。随着草地沙化程度的增加,土壤各粒级团聚有机碳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并且土壤团聚有机碳含量的显著下降发生在草地从中度沙化向重度沙化转变阶段。

  • 标签: 高寒草地 沙化土壤 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 简介:白茎盐草,是广泛分布于西北内陆荒漠或半荒漠地区的一种耐盐植物,植株粗灰分含量高达36.48%。可在土壤全盐含量0.5%~1.0%的盐碱地或遭受人为破坏的盐碱荒漠上旺盛生长,盖度大,生物量高,植株体内积聚大量盐分,烧灰制成生物碱可作为食品添加剂进行利用,是被人们利用最早的盐植物。白茎盐草的聚盐特性在盐碱地治理和防治次生盐渍化方面有重要作用,通过种植白茎盐草,植株对盐碱的吸收和外携,达到拔盐抽碱的治理目的,植株处理所获得的盐分制成生物碱加以利用,是盐碱地治理的重要生物措施之一。

  • 标签: 白茎盐生草 盐碱地 拔盐抽碱 生物治理措施
  • 简介:本文叙述了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在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中,落实草原规章制度,结合国家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出台惠牧政策,促使牧民增收,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与做法。

  • 标签: 草原 生态 建设 经验
  • 简介:本文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和不同处理时间对山丹新麦草幼苗进行染色加倍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处理浓度和时间是0.10%的秋水仙素处理24h的四倍诱变率最高,达62.5%。

  • 标签: 山丹新麦草 幼苗 秋水仙素 染色体加倍
  • 简介:通过对我国乡土草种资源与利用的实际和对目前牧草种子生产现状以及育繁体系分析,结合在旱牧草乡土草种中育繁的实际经验,提出内蒙古乡土草种研究与利用的“源库圃繁”建设体系。“源”是种质资源的采集、整理,“库”包括种子库和基因数据库建设,“圃”是建立种质资源囿,“繁”是对优异的材料进行及时扩繁。通过对乡土草种的种源收集、栽培驯化选育,逐步实现由“源”到“库”、从“圃”到“繁”这一过程的工作,实现优良乡土草种资源的生产推广利用工作,达到为生产推广提供种源的目的,进而实现“繁”和“库”到生产的示范推广和利用。

  • 标签: 乡土草种 育繁 “源库圃繁”体系 生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