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推拿疗法在早期干预运动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学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筛选70例我院2016年8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运动发育迟缓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推拿疗法加强早期干预。随访1年后分析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和Gesel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早期干预采用推拿疗法临床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运动功能,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推拿疗法 运动发育迟缓 患儿 早期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健脾温中方联合莫沙必利对小鼠胃肠运动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在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剂科进行实验的昆明种SPF级小鼠28只,随机取10只,设为正常对照组。30只昆明种SPF级小鼠采用Atropine致胃肠运动功能抑制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将小鼠分为模型组(n=7只)、模型+莫沙比利组(n=7只)和模型+联合用药组(n=7只)。模型组不采取任何措施处理干预,模型+莫沙比利组建模成功后小鼠禁食12h后,灌胃20mL/kg莫沙必利,模型+联合用药组建模成功后小鼠禁食12h后,灌胃20mL/kg健脾温中方联合莫沙必利,连续进行14d处理,计算各组大鼠胃排空百分率、小肠推进率指标,分析健脾温中方联合莫沙必利对小鼠胃肠运动的作用。结果:模型+联合用药组与正常对照组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联合用药组胃排空率,高于模型+莫沙比利组和模型组(P<0.05);模型+联合用药组小肠推进率,低于模型+莫沙比利组和模型组(P<0.05);模型+莫沙必利组胃排空率,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莫沙比利组小肠推进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将健脾温中方联合莫沙必利用于小鼠胃肠运动功能抑制中效果理想,有助于促进小鼠胃肠运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健脾温中方 莫沙必利 小鼠胃肠运动功能抑制 胃排空百分率 小肠推进率
  • 简介:[摘要] 目的:评析运动康复护理对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76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予以常规护理、B组在A组基础上予以运动康复护理,就组间心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两组经过积极护理后,其心功能各指标较护理前均有改善,组间比对,B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P

  • 标签: [] 运动康复护理 慢性心衰 心脏功能
  • 简介:目的调查北京宣武医院门诊处方中帕金森病合并非运动症状患者的用药趋势,为帕金森患者多重用药管理及风险防范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4—5月于北京宣武医院门诊神经科就诊的1443例帕金森病确诊患者的处方,随机抽取721份,分别统计帕金森病患者与帕金森病合并非运动症状患者的用药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诊断、用药种类及频率。从审方药师的角度分析合并用药处方中存在的潜在问题以及合理性。结果191例患者处方中具有帕金森病合并非运动性症状的相关诊断,主要包括焦虑/失眠(38.7%),抑郁/神经症(37.6%)等。59例患者(30.8%)处方用药至少包括1种或多种安定类药物,98例患者(51.3%)处方中开具了抗抑郁及抗焦虑药物。多数处方的药物应用合理,仍有部分处方中存在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或用药风险。结论帕金森病合并非运动症状患者普遍存在多重用药,该人群的药物治疗管理需要通过神经科医师、审方药师和临床药师团队的共同努力,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多重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运动试验测定多项指标联合常规ST段标准诊断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2001年11月至2003年12月成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29例患者,在术后3~6个月进行随访,测量心电图运动试验ST/HR指数、QT离散度(QTd)及常规ST段阳性标准三者联合诊断再狭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有无再狭窄,评价其诊断再狭窄的价值。结果三者联合应用诊断再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5%、80.2%,高于传统ST段标准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53.3%、66.7%,P〈0.05)。结论QTd联合应用ST/HR指数及常规ST段标准可作为诊断再狭窄的无创手段。

  • 标签: 介入治疗 再狭窄 运动试验 ST/HR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 实验将 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治疗疗法来进行病情控制,进一步改善血糖水平。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1 9 年 6 月~ 20 20 年 5 月 收治的糖尿病患者 作为研究的对象。 在患者选取中可采用数字随机 分 组法,并对 128 例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运动治疗法,分析护理成果。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的血糖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 组,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3.8% ( 60/64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84.4% ( 54/6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 运动疗法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并可改善血糖水平,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运动治疗法 糖尿病患者 血糖 健身气功八段锦
  • 简介: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体重的影响。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运动疗法。结果治疗组四周后血糖及体重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合适的运动疗法是Ⅱ型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减轻体重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运动疗法 Ⅱ型糖尿病 血糖 体重 饮食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运动疗法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及对心室重构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者共9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测定个体运动负荷,确定个体化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BP)、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运动疗法治疗高血压病是有效和安全的。

  • 标签: 高血压病 运动疗法 心室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临床中治疗肺结核患者采用呼吸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自护能力影响。方法:甄选我院接受肺结核治疗患者60例,依据数字随机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常规组(30例):实施基础护理方法干预;实验组(30例):实施呼吸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常规组,实验组自护能力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肺结核患者采用呼吸运动康复护理干预,提升患者自护能力,提升患者满意度,符合临床需求,值得推广。

  • 标签: 呼吸运动康复护理 肺结核 自护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可行性展开评估。方法:选择82例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随机分组后观察组采取关节镜治疗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放手术治疗,对临床疗效展开评价。结果:两种手术治疗方案的总有效率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在踝关节运动损伤临床治疗中,采用关节镜治疗方法科学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踝关节 运动损伤 关节镜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临床偏瘫患者肌肉运动功能进行康复治疗,研究此疗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0月在我院进行偏瘫康复治疗的50名患者,年龄在45-75岁之间。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稳定病情后,进行肢体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同时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分对照。 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常规药物治疗后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可改善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但配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的疗效更显著。

  • 标签: 肌肉运动功能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运动疗法、早期认知语言康复治疗联合用于发育迟缓患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发育迟缓患儿,随机分配法分组,对照组(n=40)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n=40)行运动疗法+早期认知语言康复治疗,分析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神经心理发育状况比对照组更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比对照组77.50%更高(P<0.05)。结论:对发育迟缓患儿行运动疗法+早期认知语言康复治疗效果突出,有助于改善患儿神经心理发育状况。

  • 标签: 小儿发育迟缓 运动疗法 早期认知语言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慢阻肺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本文分析对此病患者康复治疗中实施运动并呼吸训练的效果。方法:抽取2021年5月-202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100例,以随机信封法分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并呼吸训练的50例患者为干预组。对比指标:肺功能(PEF、FVC、FEV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量表(CAT)评分、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对比指标对比结果显示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各肺功能指标值均更高,CAT量表及MMRC量表评分均更低(P<0.05)。结论:在慢阻肺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用运动并呼吸训练可显著提升患者肺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运动并呼吸训练 慢阻肺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X线平片及CT诊断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效果。方法 时间: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对象: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102例,予以102例患者X线平片以及CT诊断,以最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明确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结果 CT诊断优于X线平片诊断,P<0.05。结论 应用CT诊断可及时明确踝关节损伤患者的实际情况,可协助医师及时明确患者病情状态。

  • 标签: X线平片 CT 踝关节运动损伤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强制性运动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2年09月至2023年09月接收脑梗塞患者126例,按随机数表法纳入常规组(n=63,辅以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n=63,辅以强制性运动)。比较两组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FMA)评分、预后优良率。结果:干预前两组NIHSS量表总分、FMA量表总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NIHSS量表总分降低,FMA量表总分升高并且研究组患者NIHSS量表总分比常规组低,FMA量表总分比常规组低(P<0.05)。研究组预后优良率90.48%,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能够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脑梗塞患者肢体活动功能,提高预后质量。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康复护理 强制性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运动损伤患者康复中实施康复训练与生物疗法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运动损伤80例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模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生物疗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生物疗法实施在运动损伤患者康复中,患者满意度极高。

  • 标签: 康复训练 生物疗法 运动损伤
  • 简介: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这一时间段内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取54例,通过电脑随机分组的办法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指数进行评分。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 运动功能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紫苏梗对正常及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结肠环形肌条收缩波平均振幅的影响。方法利用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制备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取大鼠结肠环形肌条,置于恒温灌流肌槽内,通过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紫苏梗在结肠环形肌条收缩活动中的效应。结果紫苏梗能升高模型鼠结肠环形肌条收缩波平均振幅,对正常鼠则无明显影响。结论紫苏梗对胃肠动力障碍模型鼠结肠环形肌条收缩运动具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而对正常鼠结肠收缩运动无兴奋作用。

  • 标签: 紫苏梗 胃肠动力 收缩运动 结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