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抗干预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HepG2肝癌细胞并给予抗人TNF-α单克隆抗体.以流式细胞术和AnnexinV—FITC/PI双色标记法分别检测细胞周期时相和细胞凋亡的变化: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分析用药前后细胞培养液中TNF-α和核蛋白NF-κB的变化。结果单抗(5mg/L)作用后,肝癌细胞凋亡率为21.5%±4.1%明显高于对照5.6%±0.9%,q=10.07,P〈0.01。G0/G1为66.2%±1.3%明显高于对照59.0%±1.0%,q=10.98,P〈0.01,而S期细胞比例无明显改变。用药后细胞株NF-κB水平为(59.0±1.02)ng/mg核蛋白,明显低于对照(73.9±7.4)ng/mg核蛋白,q=18.92,P〈O.01,与培养液中明显降低的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9,P〈0.01),抑制效应呈浓度依赖性,高浓度时作用最明显(P〈0.01)。结论以TNF-α单体干预肝癌细胞中NF-κB活化,可使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肝癌细胞增殖明显抑制.

  • 标签: 肝肿瘤 肿瘤坏死因子-Α 核因子-ΚB 细胞凋亡 HEPG2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抗抑郁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致大脑中动脉闭塞制备脑卒中模型结合束缚应激和孤养法复制了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depression,PSD)大鼠模型。观察PSD大鼠模型行为学改变和下丘脑室旁c-fos表达,及盐酸帕罗西汀对PSD的干预作用。结果:PSD模型大鼠蔗糖水消耗量降低、Open-Field测定直立评分和水平评分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组糖水消耗量增加、Open-Field测定水平得分和直立得分增加,与PS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D组下丘脑室旁c-fos蛋白的表达较卒中组或抑郁组有所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SD组比较药物组下丘脑室旁c-fos蛋白的表达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帕罗西汀可以改善PSD大鼠抑郁行为,其抗抑郁作用可能与下调下丘脑室旁c-fos基因表达有关。

  • 标签: 卒中后抑郁 室旁核 早期即刻基因 盐酸帕罗西汀
  • 简介:现代临床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涉及的内容较多,而因子就是其中的关键。在本次研究中,将会结合因子-κB抑制蛋白,详细分析了该物质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并阐述了其中医药研究的机制,希望为未来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核因子-&kappa B抑制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基牙折断烤瓷牙患者应用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树脂桩修复的效果。方法:于2018年10月--2022年3月在淄川口腔门诊部进行修复治疗的44例基牙折断烤瓷牙患者作为临床对象,根据患者口腔修复治疗方法而设为金属组(予以金属桩修复)、玻璃组(予以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树脂桩修复),两组分别22例。结果:玻璃组修复疗效、修复满意度较金属组更高(P

  • 标签: 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树脂桩核 口腔修复 烤瓷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基牙折断烤瓷牙患者应用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树脂桩修复的效果。方法:于2018年10月--2022年3月在淄川口腔门诊部进行修复治疗的44例基牙折断烤瓷牙患者作为临床对象,根据患者口腔修复治疗方法而设为金属组(予以金属桩修复)、玻璃组(予以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树脂桩修复),两组分别22例。结果:玻璃组修复疗效、修复满意度较金属组更高(P

  • 标签: 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树脂桩核 口腔修复 烤瓷牙
  • 简介: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保护素(OPG)及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48只,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单纯卵巢切除组(OVX)、17β-雌二醇组(ERT,0.1mg·kg^-1·d^-1)。低、中、高剂量白藜芦醇组(RL、RM、RH,每天分别给予10、20、40mg/kg白藜芦醇)。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切除双侧卵巢。术后1周开始给药,给药8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测定股骨骨密度(BMD)及骨生物力学性能:弹性模量(ELASTIC)、刚度(STIFFNESS)、最大应力(M-STRESS)最大承载力(M-LORD)。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股骨OPG、RANKL的表达。结果:与OVX组比较,20、40mg·kg^-1·d^-1白藜芦醇均能上调股骨OPG表达(P〈0.05)。与OVX组比较,20、40mg·kg^-1·d^-1白藜芦醇均下调RANKL的表达,改善股骨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性能(P〈0.05)。结论:白藜芦醇在体内可上调骨组织中OPG的表达,下调RANKL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改善股骨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性能的作用机制。

  • 标签: 白藜芦醇 骨质疏松症 骨保护素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
  • 简介:目的:研究苦参碱是否具有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活性,探讨苦参碱对RPMI8226细胞Bcl-2及增殖细胞抗原(PC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一定浓度的苦参碱对RPMI8226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PI单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改变;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cl-2及PCNA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苦参碱对RPMI8226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量效和时效关系;苦参碱能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呈量效关系;细胞周期分析,G0/G1期细胞相对增多、S期相对减少、G2/M期无明显变化。苦参碱处理组RPMI8226细胞中Bcl-2及PCNA蛋白的表达跟未加药组相比阳性表达率均降低。结论:苦参碱对RPMI8226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主要通过诱导RPMI8226细胞产生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降低PCNA的表达。苦参碱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过程中,Bcl-2蛋白表达下调对调控细胞凋亡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苦参碱 RPMI8226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BCL-2
  • 简介:目的研究淋巴瘤患者三氧化二砷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的变化以及可能的机制。目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目的检测22例患者,比较hTERT的相对值NhTERT(NhTERT=100×hTERT拷贝数/GAPDH拷贝数)的差异,并与正常组20例进行比较。结果三氧化二砷治疗前后淋巴瘤外周血单个细胞hTERT基因表达均高于正常组,治疗后外周血hTERT基因表达有一定的下降。结论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单个细胞hTERT基因表达对于诊断有一定的意义,诱发hTERT基因表达下降,降低端粒酶活性可能是As203治疗淋巴瘤的机制之一。

  • 标签: 淋巴瘤 三氧化二砷 端粒酶逆转录酶 单个核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以研究不同麻醉下经皮椎间孔镜髓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为目的,分析其麻醉效果及影响价值体现。方法 时间择取在我院2019.1月-2020.10月间,择取60例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对照双盲研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纳入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腰硬联合)、参照组(全麻),对两小组实施不同麻醉方案,以术后疼痛评分、认知功能评分作为此次研究价值体现,将明确的记录数据为标准予以表格形式统计并做总结性报告。结果 实验组麻醉方案术后疼痛评分相对较低且认知功能评分略显优势,较参照组各数据,引用统计学计算,差异性较大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佳且安全性高,可在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不适感的同时,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也相对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此项麻醉的安全性,对其预后恢复发挥积极作用,可提倡临床大规模推广,建议广泛应用此麻醉方案。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全麻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麻醉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骨关节炎大鼠丘脑腹后外侧(VPL)痛敏神经元(PSN)放电频率变化规律及其与运动评分、站立评分、关节曲升评分和软骨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探讨VPLPSN放电频率变化规律在关节炎疼痛评估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采用高浓度弗氏佐剂制备单发弗氏佐剂关节炎动物模型,分别于3、4、6、8、12周随机选择6只行功能评分后采用MRI扫描关节软骨厚度,并监测大鼠VPL内PSN放电频率变化规律。结果骨关节炎大鼠随造模时间延长软骨逐渐变薄;运动评分、站立评分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关节曲升评分则逐渐升高,而VPL内PSN的放电频率则随造模时间延长逐渐升高,6周时达高峰(81±5)Hz,随后逐渐降低,12周时降低为(39±4)Hz。经相关分析显示VPL内PSN的放电频率与运动评分、站立评分呈负相关,与关节曲升评分呈正相关,而与软骨厚度无明确相关性。结论VPL内PSN放电频率变化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骨关节炎疼痛程度,未来有望可以作为骨关节炎疼痛评估的重要指标。

  • 标签: 骨关节炎 疼痛 滑膜 核痛敏神经元 放电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与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软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6月的医院治疗的软白内障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39例)和对照组(n=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治疗,治疗后,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平均超声能量、有效超声时间、灌注液流量及手术时间等较对照组低(P

  • 标签: 飞秒激光辅助 白内障手术 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软核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与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软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6月的医院治疗的软白内障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39例)和对照组(n=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治疗,治疗后,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平均超声能量、有效超声时间、灌注液流量及手术时间等较对照组低(P

  • 标签: 飞秒激光辅助 白内障手术 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软核白内障
  • 简介: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大鼠吗啡奖赏效应表达的作用及其与伏隔海马内CREB以及磷酸化CREB的关系。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吗啡依赖组,吗啡依赖组大鼠s.c.给予吗啡5mg/kg,每天1次,连续6天以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CPP),对照组则s.c.等体积生理盐水:丁最后一次s.c.给予吗啡后24h,吗啡依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褪黑素高、低剂量组,分别i.p.褪黑素配药液、褪黑素50和25mg/kg,

  • 标签: 磷酸化CREB 吗啡依赖大鼠 吗啡奖赏效应 褪黑素 伏隔核 药物依赖性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法医学相关的DYS549、DYS527和DYS459基因座缺失与重复与男性不育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期间院内的50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对所有患者进行基因检测,观察患者DYS549、DYS527和DYS459基因座缺失情况。结果:对50例患者进行6个STS位点检测发现,AZF缺失有20例(40%),其中包括AZFa缺失有3例(6%)、AZFb缺失有3例(6%)、AZFc缺失有12例(24%)、AZFb+c缺失有2例(4%)。其中先天性输精管缺失14例患者中AZFa缺失有1例(2%)、AZFb缺失有1例(2%)、AZFc缺失有5例(10%)、无AZFb+c缺失;非梗阻性无精症17例中AZFb缺失有1例(2%)、AZFc缺失有6例(%12);严重少精子症19例AZFb缺失有1例(2%)、AZFc缺失有1例(2%)。50例患者中DYS549等位基因缺失有18例(36%),DYS459与DYS527等位基因缺失有18例(36%),DYS549、DYS527和DYS459等位基因缺失有14例(28%)。另有8例患者存在AZFc部分复制患者,包括先天性输精管缺失1例,严重少精子症6例,非梗阻性无精症1例。50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存在STR位点缺失情况。AZFc缺失类型中存在DYS527缺失、DYS459缺失;AZFb+c缺失类型中存在DYS549缺失、DYS459缺失、DYS527缺失。AZFb缺失部分中,存在DYS549缺失2例,AZFa缺失1例。未发现先天性输精管缺失患者存在STR位点缺失情况。结论:男性不育症人群存在DYS549、DYS527和DYS459基因座缺失或者重复情况,男性不育症人群中的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有着较高异质性。

  • 标签: DYS549 DYS527 DYS459 男性不育症
  • 简介:目的探讨转录因子-κB(NF-κB)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mRNA在CCl4致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姜黄素(CUR)对它们的影响。方法建立CCl4致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比较正常组、模型组以及CUR组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用RT—PCR法比较各组肝组织NF-κB以及ERK-1mRNA的表达。结果NF-κBmRNA及ERK—1mRNA的表达:正常组分别为0.317±0.035和0.434±0.067,模型组分别为1.219±0.158和0.944±0.151,CUR组分别为0.912±0.274和0.736±0.293,CUR组与模型组比较,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SMA的表达:CUR组为4.327±2.064,模型组为6.784±2.158,正常组为0.943±0.371,CUR组与模型组比较.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UR可能通过抑制α—SMA的表达,减弱NF-κB诱导的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以及抑制ERK-1的促肝星状细胞的增殖,从而起到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 标签: 肝纤维化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类 核因子ΚB 姜黄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摘除术(PTED)术后康复治疗中实施系统化康复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70 例LDH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PTED术进行治疗,35 例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护理,作为对照组,35 例患者接受系统化康复功能锻炼,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和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 观察组康复优良率为94.29 %,对照组为77.14 %,P

  • 标签: 系统化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髓核摘除术
  • 简介:目的分析肺癌组织不同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水平在接受含铂化疗方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以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0例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含铂化疗方案,分析Nrf2及ERCC1表达水平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肺癌组织的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分别高于癌旁组织的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P<0.05)。有胸腔积液的患者Nrf2阳性率高于无胸腔积液患者,TNM分期为Ⅳ期的患者Nrf2阳性率高于Ⅲ期患者,转移病灶数≥2个、原发肿瘤直径≥5cm和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均高于对立条件下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均P<0.05)。ERCC1阳性患者和Nrf2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均短于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均P<0.05)。转移病灶数、淋巴结转移、ERCC1表达和Nrf2表达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结论ERCC1表达和Nrf2表达水平可作为晚期NSCLC患者进行含铂化疗方案在预后方面的参考性预测因素。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含铂化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