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替比夫定(LDT)序贯疗法对干扰素-α(IFN-α)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耐药性及其对血清转换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经IFN-α治疗24周的HBV-DNA水平下降〈10~2U/mL、HBeAg持续阳性CHB患者43例资料(观察组),给予LDT序贯治疗120周;另选同期HBeAg阳性CHB患者43例资料(对照组),给予初始单用LDT治疗120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或血清转换率及耐药率的差异,并分析HBsAg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0周时ALT复常率、HBV-DNA及HBeAg阴转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eAg阴转率和转换率的总发生率为62.79%高于对照组为34.88%(P〈0.05);两组HBeAg血清转换患者(观察组20例,对照组10例)治疗不同疗程后HBsAg水平与基线比较,HBsAg水平随着疗程延长逐渐下降;治疗48周与基线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周与基线比较其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患者在治疗96周后出现HBsAg阴转;两组患者中44例HBeAg持续阳性患者耐药10例(其耐药率为22.73%),其中对照组7例占16.28%,观察组3例占18.75%,经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FN-α疗效不佳患者,采用LDT序贯治疗120周的总有效率优于初始LDT单药治疗,HBeAg血清转换者长期抗病毒治疗有获得HBeAg阴转的可能;但对HBeAg持续阳性者,在后续LDT单药治疗中仍有发生耐药的风险,需考虑进一步优化治疗。

  • 标签: 替比夫定 序贯疗法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应答不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不同病毒载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住院分娩的合并HBV感染孕妇419例临床资料,按HBV-DNA病毒载量的高低将其分成3组,即HBV-DNA≥1×10~6U/mL的165例为高病毒载量组;HBV-DNA≤5.0×10~2U/mL的119例为低病毒载量组;HBV-DNA介于5.0×10~2U/mL和1×10~6U/mL之间的135例为中病毒载量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孕妇在妊娠并发症(早产、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妊娠期高血压病、胎膜早破)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出生缺陷等方面的差异。结果:HBV-DNA≥1×10~6U/mL的高病毒载量组在早产、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病、胎膜早破的发生率高于中、低病毒载量组(P〈0.05);胎儿窘迫、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出生缺陷等方面各组间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HBV感染对母-婴结局易造成不良影响,尤其高病毒载量对母-婴的危害较大,因此,要重视产前检查和围生期监测,以改善母-婴结局。

  • 标签: 妊娠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载量 母-婴结局
  • 简介:目的探析无偿献血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表面抗原突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中心血站2011年3月至2015年7月对常规血液实施血清学联合核酸检测的筛选结果,以二对半检测方法进行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通过综合检测结果,对标本感染状况+献血者HBVDNA予以判断,从中选择隐匿性HBV感染标本+部分HBsAg-HBVDNA作克隆测序及S区巢式PCR,分析基因突变与分型。结果在无偿献血者250480份标本中,共筛查出HBsAg-DNA+196例,其中有171例OBI;在171例OBI中,46例作巢式PCR扩增,扩增出S区有16例,其中,C亚型有13例,发生突变5例;B亚型有3例,发生突变1例。结论在无偿献血者中,OBI具有较高的存在概率,基因突变和分型在各个地区都存在差异性。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无偿献血者 隐匿性 抗原突变
  • 简介:1例61岁男性患者,既往有乙肝小三阳病史,规律服用拉米夫定(100mg,qd)控制尚可,因“结肠滤泡性淋巴瘤Ⅲ期”入院。入院后行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500mg,d1+环磷酰胺1g,d1+表柔比星100mg,d1+长春新碱2mg,d1+泼尼松100mg,d1-5,po)化疗,之后患者出现HBVDNA被激活。临床药师结合诊治指南并与医生积极讨论,分析患者可能产生拉米夫定耐药,后调整为恩替卡韦,密切关注其化疗前后生化指标,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后持续监护、随访后续化疗过程,患者未再出现乙肝再激活。

  • 标签: 淋巴瘤 拉米夫定 HBVDNA再激活 药学监护
  • 简介:目的:探讨注射卡介苗素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无、弱应答婴儿血清IL-12和IL-10表达的作用。方法:放免法定量检测按0、1、6方案(每次10腭)标准全程接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后婴儿表面抗体(Anti.HBs)的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meantiter,GMT),筛选无或弱应答者(GMT〈100UL)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进行疫苗复种,其中一组同时肌内注射卡介苗素。用ELISA法检测复种前后血清中IL-12、IL-10的浓度。结果:注射卡介苗素能诱导无、弱应答婴儿产生较高水平的IL-12、IL-10,并呈疗程依赖性,卡介苗注射组的抗体应答水平较对照组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介苗素能有效诱导无、弱应答婴儿机体产生细胞因子IL-12、IL-10,为卡介苗素有望作为一种较好的乙肝疫苗佐剂提供了实验基础。

  • 标签: 卡介苗素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IL-10 IL-12
  • 简介:目的:比较恩替卡韦(ETV)与阿德福韦酯(ADV)在抑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效价的差异。方法:收集3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ETV及ADV组,分别给予口服ETV0.5mgq.d.及ADV10mgq.d.;治疗48周,分别于第12、24、36及48周采血检测Treg的含量,使用定量PCR检测其功能因子叉头蛋白p3(Foxp3)mRNA含量,用ELISA检测其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并检测乙肝病毒定量(HBVDNA)、肝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第24、36及48周ETV组Treg含量均显著低于ADV组(P〈0.05);ETV组第12、36及48周的Foxp3均低于ADV组;ETV组第48周的IL-10含量低于ADV;ETV组第36及48周的TGF-β1含量低于ADV组(P〈0.05);ETV组第12及36周的HBVDNA低于ADV组,且第48周两组的HBVDNA均已降至1000copies/mL的参考值以内;第12周ETV组的ALT显著低于ADV组,ETV组其余时间点的ALT以及总胆红素均与ADV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Treg与HBVDNA呈显著正相关性(r=0.785,P=0.016)。结论:在抗HBV效价相当的情况下,ETV抑制调节性T细胞的效价优于ADV。

  • 标签: 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调节性T细胞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异甘草酸镁联合血浆置换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HBV-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内科治疗及血浆置换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异甘草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病死率、血浆置换治疗次数,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ALT、TBIL水平均明显降低,AL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ALT、TBIL水平降低显著,ALB水平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死亡率及血浆置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能够显著改善HBV-ACLF患者的肝脏功能,减少血浆置换次数及病死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肝功能衰竭 异甘草酸镁 血浆置换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于研究替诺福韦酯与拉米夫定两种药物联合用于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择2013年至2020年间在我院接受替诺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的艾滋病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10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病人情况,将其分在两组,研究组由艾滋病合并乙肝患者组成,治疗方法为替诺福韦酯配合拉米夫定治疗,参照组中只有乙肝病人,治疗方法为恩替卡韦治疗。结果 用药治疗后,血清HBV-DNA含量变化,变化较明显为研究组,较治疗前血清HBV-DNA含量变化显著降低,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有效地药物治疗能够很好地抑制HIV、 HBV两种病毒合并感染,替诺福韦酯配合拉米夫定用于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临床可行性高,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替诺福韦酯 拉米夫定 艾滋病 乙型肝炎 联合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恩替卡韦初始单药与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用对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CHB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两组,每组35例;A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B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24周、36周及48周时,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乙肝病毒基因(HBV-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和耐药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2周、24周及48周时的ALT复常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周时A组患者ALT复常率明显高于B组(P〈0.05);治疗12周和48周时,两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和36周时,A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12周、24周、36周及48周时的HBeAg转阴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耐药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恩替卡韦初始单药与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用治疗对HBeAg阳性CHB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佳,恩替卡韦初始单药治疗早期患者可出现ALT复常和HBV-DNA转阴。

  • 标签: 慢性乙肝 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乙肝病毒感染患者通过采用PDCA循环模式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模式护理。结果:施护前服药依从性评分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服药依从性评分为观察组更高P<0.05;施护前生活质量评分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生活质量评分为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对于乙肝病毒感染患者采用PDCA循环模式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治疗依从性。

  • 标签: 乙肝病毒感染 PDCA循环模式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品临床治疗有效性。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9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例随机地分成对照组49例和研究组49例。对照组临床治疗病例用拉米夫定治疗,而研究组临床治疗病例用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性显然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孕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结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孕妇共80例作为观察对象,80例孕妇均接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敏感度95.24%,特异度97.56%。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敏感度93.02%,特异度95.24%。结论 两种检测方法均可以在孕妇乙型肝炎的筛查中取得理想的效果,临床可结合实际情况应用,必要时可以将两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以提高检出率。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孕妇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实施两种免疫检验的价值作用。方法:将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期间院内的30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电化学发光法检验,观察并比较两种检验方式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率。结果:电化学发光法检验结果中各项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率明显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结果,P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法 电化学发光法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学标志物
  • 简介:【 摘要】 目的: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炎患者实行优质护理所起到的干预效果进行深入探究。 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7.07-2019.07 期间所接纳治疗的乙型病毒肝炎患者 30 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15 例,常规护理)以及观察组( 15 例,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最终护理效果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结果: 观察组 SDS 评分、 SAS 评、治疗依从率为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乙型病毒肝炎患者的恢复效果,值得临床进行推广运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乙型病毒肝炎 护理 效果
  • 简介:目前全球HBsAg携带者及HBV携带者约有2.15亿。我国约有1.2亿。在本病的流行播散中,母婴传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现有的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中绝大多数是由母婴传播感染。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传播途径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野毒株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使α-2b干扰素(安福隆)300万U,每日1次肌注,连用15天,然后改用300万U,隔日1次,疗程为半年,治疗组在干扰素应用15天时加用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疗程为1年,在治疗过程中通过来诊或通讯方式随访患者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症状,体征,肝功能变化,病毒复制指标的变化及出现的副作用。结果:两组均出现1例严重的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而被迫停药,治疗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1例。从治疗开始到1年时,治疗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44.4%,85.1%,14.8%。对照组相应指标为17.8%,50%,50%。两组对应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差异,P<0.05。同时在治疗中发现2例HBsAg阴转者。结论:拉米夫定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野毒株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能迅速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并有效抑制HBV-DNA的复制,促进HBeAg和抗-HBe的转换。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干扰素组。

  • 标签: 拉米夫定 联合 干扰素 治疗 野毒株 慢性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和探究肝功能检查联合血生化检验方法在针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临床诊断中的具体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本研究所选择的案例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所接诊的1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并且选用在我院参与体检的100例健康人设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查以及血生化检验之后的相关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中的100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等指标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血清胆碱酯酶、血清总蛋白等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 标签: 肝功能检查联合血生化检验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临床 应用
  • 简介:目的:探究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2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各指标即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测得值与Child-Pugh评分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病毒学指标即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HBV-DNA)及纤维化指标即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ⅢP)、层黏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酶(HA)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hild-Pugh评分值、Alb、PTA、ALT、TBIL、HBV-DNA、Ⅳ-C、PⅢP、LN和HA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Child-Pugh评分值、ALT、TBIL、HBV-DNA、Ⅳ-C、PⅢP、LN和HA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Alb、PTA水平测得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hild-Pugh评分值、ALT、TBIL、HBV-DNA、Ⅳ-C、PⅢP、LN和HA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Alb、PTA水平测得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用于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肝功能与纤维化指标水平,降低了其病毒载量。

  • 标签: 乙型肝炎肝硬化 恩替卡韦 常规疗法 肝功能 肝纤维化 病毒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