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关节镜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的意义。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我院为31例膝(33个膝1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行单髁置换中的常规关节镜探查清理。对比其术前查体、影像学检查、术中情况及术后结果,分析关节镜在单髁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通过镜检发现所有患者病变主要位于内侧室,内侧室关节面软骨呈现OuterbrigeⅢ~Ⅳ度退变,外侧室关节面软骨正常或退变〈OuterbrigeⅡ度(5个膝关节外侧室关节面软骨退变OuterbrigeⅠ~Ⅱ度)。24个膝关节存在不同程度的内侧半月板损伤及退变,10个膝关节合并OuterbrigeⅠ~Ⅱ度髌股软骨退变,6个膝关节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及退变,1个膝合并前交叉韧带后外束部分断裂,患者改行全膝置换术。HSS评分:术前平均(67.56±2.929)分,术后平均(90.22±3.8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92,P〈0.05);膝关节屈曲度:术前平均(103.16±6.802)°,术后平均(114.75±4.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66,P〈0.05);负重位膝内翻角:术前平均(12.16±2.102)°,术后平均(8.75±2.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46,P〈0.05);屈曲挛缩:术前平均(11.36±1.902)°,术后平均(6.75±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36,P〈0.05);关节镜探查清理时间平均(9.54±2.019)min。结论(1)尽管关节镜探查延长了手术时间,但在筛选手术适应证方面具有更严谨的作用;f2)对于选择单髁置换合并其它间室病变的患者,关节镜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f3)对于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查体提示合并其它间室病变的患者,关节镜探查清理应是单髁置换前的常规步骤。

  • 标签: 关节镜 膝关节 人工膝关节
  • 简介: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五大癌症之一,死亡率排第三位。根治性切除术虽是目前唯一可治愈胃癌的方法,但进展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23%。研究表明,多数患者死于术后复发和转移,主要原因是术前腹腔内微小转移灶或游离癌细胞导致的腹腔种植转移。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如何改善胃癌患者预后做了大量研究,进展期胃癌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性治疗。腹腔热灌注化疗是将热疗、腹腔化疗及腹腔灌洗三者有机结合的一种新技术,在预防与治疗多种腹腔恶性肿瘤及腹膜种植转移、恶性腹水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作者对近年来腹腔热灌注化疗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胃肿瘤 治疗应用 化学疗法 局部灌注 透热疗法 腹腔化疗
  • 简介:双磷酸盐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的药物。体外实验表明双磷酸盐对乳腺癌、肺癌、肾癌、黑色素瘤、结肠癌、胰腺癌有直接或间接抗肿瘤作用。临床研究显示双磷酸盐联合内分泌治疗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可对乳腺癌起协同抗肿瘤作用,但对绝经期女性使用双磷酸盐预防乳腺癌尚存在争议。去势抵抗前列腺癌患者使用双磷酸盐可减少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events,SRE)发生风险,但在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预防中未能显示出优势。双磷酸盐能够减少肺癌患者SRE发生概率,但其对患者总生存期无明显改善。对肾癌、膀胱癌骨转移患者使用双磷酸盐治疗可减少SRE发生风险,双磷酸盐可延长膀胱癌延长患者生存期。肾癌患者在双磷酸盐联合靶向药物治疗中获益与否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双磷酸盐 肿瘤 骨相关事件
  • 简介:转化医学是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之间双向转化的体系,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融合理念。本文通过介绍转化医学理念的内涵及发展趋势,阐述其在肿瘤影像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 标签: 转化医学 肿瘤影像学 教学 应用
  • 简介:放射治疗是胸部肿瘤治疗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但胸部肿瘤的放射治疗由于受呼吸、心博因素的影响,在常规放疗时代难以确保射线的精确投射,进而带来明显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发展。以螺旋断层放疗系统(TOMO)为代表的最新一代精确放疗系统,可通过螺旋照射、图像引导放疗(IGRT)及自适应放疗(ART)等新技术的应用,在提高放疗精确性的同时,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从而突破了放射治疗在胸部肿瘤治疗中的“瓶颈”,为胸部肿瘤的放疗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 标签: 螺旋断层放疗系统 放射治疗 胸部肿瘤
  • 简介:目前,MRI因软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及多平面成像等优势已成为脑肿瘤疾病的一种常规检查手段。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及磁场强度的增加,一些新的MR功能成像技术已开始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如磁共振波谱、脑功能成像、灌注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弥散张量成像等,主要用于脑肿瘤之间及脑肿瘤与非肿瘤性疾病的鉴别、肿瘤的分级、指导外科术式的选择、放疗方案的制订等。

  • 标签: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功能成像
  • 简介:bcl-2基因是目前已知的抑制细胞凋亡的最重要的一种基因,Bax基因作为bcl-2家庭成员则具有相反的作用,可促进细胞的凋亡。大量的研究表明,凋亡的失控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bcl-2基因在乳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大肠癌、宫颈癌、卵巢癌和恶性淋巴瘤等研究中的应用

  • 标签: BCL-2基因 凋亡 恶性肿瘤 BAX基因 肝癌 胰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0例胃癌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研究组按胃癌手术的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肛门通气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肛门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及非常满意比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胃癌围手术期护理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胃癌手术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满意度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胶质瘤的局部缓释化疗是全新的治疗方法,国外已制成3.85%的BCNU缓释剂用于临床。目前BC-NU缓释剂间质内化疗的临床效果仍存在争议。多数临床研究表明恶性胶质瘤植入BCNU缓释剂是安全的,至少在部分病人是有效的,但最近有人对这一方法的有效性提出了怀疑,并指出BCNU缓释剂可引起并发症。综合目前研究的证据,我们认为,应用BCNU缓释剂间质内化疗是治疗恶性胶质瘤的一种有效辅助治疗手段、

  • 标签: 脑胶质瘤 缓释剂 间质内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挽救性放疗在局部晚期胃癌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6月到2016年6月在舞阳县人民医院诊治的局部晚期胃癌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XELOX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挽救性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89%,高于对照组的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05%)与对照组(184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挽救性放疗可能是局部晚期胃癌有效治疗手段,且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积极的治疗可使一部分患者获益。

  • 标签: 局部晚期胃癌 挽救性放疗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导航系统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手术切除颅内肿瘤58例。并对神经导航系统的术中准确性和术后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手术切除58例颅内肿瘤的过程中寻找病变成功率为100%,导航手术的病变总全切率达到82.41%(48/58)。术后患者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可靠、准确,提高了颅内肿瘤的手术全切率。同时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 标签: 神经导航 颅内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胰腺及壶腹部周围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术式。手术切除包括胰腺病变部分、部分胃及十二指肠、部分空肠、胆囊和胆总管在内的器官组织,而后再将胰腺、胆总管和胃与空肠吻合重建。决定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胰肠吻合。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胰肠吻合术式也经过不断改良,各种不同的手术方式相继出现,特点分明。该文就胰肠吻合的历史变迁、各种术式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腺肿瘤 壶腹部肿瘤
  • 简介:目前,对于早期表浅、局限于肠壁的直肠癌(T1、T2期),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而对进展期或不能手术切除的直肠癌(T3、T4期),近年来采用新辅助放化疗(CRT),降期或病理完全缓解后手术治疗。手术前提是需要对原发病灶局部扩散、边缘累及、区域淋巴结转移及邻近器官受累情况,以及T分期、环周切缘、直肠系膜筋膜进行准确判断。MRI以其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多参数、多方位等特点在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及分期方面发挥了独特优势。该文就磁共振弥散加权、高分辨率成像和增强MRI在直肠癌术前分期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 标签: 直肠肿瘤 肿瘤分期 应用
  • 简介: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技术近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临床疗效仍然无法令医生和患者满意,恶性原发和继发骨与软组织肿瘤的复发、转移仍是巨大的挑战。在肿瘤的综合治疗手段中,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最有效的措施,但通常会在术区残留肿瘤细胞,可能导致术后复发。

  • 标签: 冷冻外科手术 软组织肿瘤 肿瘤 消融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高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肝癌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2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25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肝功能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对照组为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促进肝癌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肿瘤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围手术期 并发症
  • 简介:目的结合临床应用阐述完全植入式输液港使用技巧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过去3年接受完全植入式输液港放置的389例肿瘤化疗患者临床手术及应用随访资料,分析该设备留置过程相关并发症.结果389例患者全部穿刺置管成功,其中经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者162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者227例.手术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误穿刺动脉(锁骨下静脉组:3/162,1.9%;颈内静脉组:5/227,2.2%);应用随访过程中最常见的非感染性并发症是深静脉血栓(锁骨下静脉组:7/162,4.3%;颈内静脉组:5/227,2.2%)和导管堵塞(锁骨下静脉组:4/162,2.5%;颈内静脉组:3/227,1.3%),感染性并发症主要是菌血症或败血症(锁骨下静脉组:5/162,3.1%;颈内静脉组:4/227,1.8%)和输液港位置感染(锁骨下静脉组:1/162,0.6%;颈内静脉组:4/227,1.8%),1.2%(2/162)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出现夹闭综合征(pinch-offsyndrome).结论完全植入式输液港对于肿瘤化疗患者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用药通道,手术植入和临床应用过程中伴随的并发症需要更加细心的临床维护工作,为患者谋求最大的获益.

  • 标签: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 恶性肿瘤 化疗 夹闭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间置空肠储袋代胃术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面的优点,以减少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总结自2008年3月至2012年10月,抚顺市中心医院76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传统的Roux-en-Y消化道重建及Roux-en-Y+空肠储袋消化道重建术式的并发症、Visick分级指数及营养指标等。结果应用连续间置空肠储袋代胃术行术后消化道重建的32例病例术后恢复良好,与另外两组消化患者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术后1年的Visick分级指数及营养指标较好。结论全胃切除术后连续空肠储袋代胃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 标签: 胃癌全胃切除 消化道重建 连续间置空肠储袋代胃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在乳腺外科精准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例女性患者例行体检,超声检查发现右侧乳腺有占位性病变,为进一步诊断,行多排CT胸部平扫、乳腺3.0TMR平扫+增强检查,获得CT和MRIDICOM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后进行立体三维模型重构,而后运用混合现实技术显示。结果基于CT、MRI影像学原始数据的高清混合现实显示技术能清晰显示乳腺解剖结构,标记肿瘤,明确诊断,使医患沟通简单、明了,手术路径清晰,在尽可能保全正常组织的同时完整切除肿瘤,手术时间缩短。结论混合现实技术为代表的医学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与医学有机融合,为临床诊疗模式带来了革命性地改变,降低了对经验与想象力的依赖,为医生每一刀提供了三维精准数字化的科学依据,在乳腺外科精准手术治疗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 标签: 乳腺肿瘤 混合现实 精准手术
  • 简介:复发或晚期乳腺癌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该病的治疗以化疗为主,化疗药物包括蒽环类、紫杉类、抗代谢类、烷化剂类等,可以单药、联合或序贯使用。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近30多年来临床上均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方案作为标准化疗方案[1]。虽该方案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由于阿霉素的毒性及累积剂量的限制性,仍需斟酌使用。近年来,紫杉类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已广泛应用,其具有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较轻的特点,因而促使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倾向于使用紫杉类药物。

  • 标签: 乳腺肿瘤 晚期乳腺癌 紫杉类药物 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自理理论构建的护理模式对减轻乳腺癌患者化疗疲乏的影响。方法将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自我护理理论评估病人的自理能力,建立自我护理措施并实施,对患者进行帮助、指导、教育和训练,对照组为常规护理。采用Piper疲乏评估量表(PFS)对两组在化疗前2d和化疗后7d进行疲乏的测量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化疗前2d均存在疲乏现象,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化疗后7d观察组患者疲乏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理理论构建的护理模式可减轻乳腺癌患者化疗的疲乏。

  • 标签: 乳腺癌 疲乏 自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