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对肝损伤小鼠模型肝损伤影响。方法:将40只清洁型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仅用生理盐水处理;LPS/D-galN组:仅用LPS/D-GalN处理(LPS50mg/ml,D-GalN500mg/ml);LPS/DgalN+复方甘草酸苷(CG)组:LPS/D-GalN诱导后2,4,8h腹腔注射5mg/mlCG注射液3次;LPS/DgalN+复方苷草酸苷血浆(CGPlamsa)组:LPS/D-GalN诱导后2,4,8h尾静脉注射150μl血浆3次,并腹腔注射CG注射液3次。12h后牺牲小鼠,收集血清和肝组织样本,利用ASTALT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中ASTALT水平,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IL-6、TNF-αNF-κB表达变化;肝组织进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LPS/D-GalN组对比,LPS/D-GalN+CG组LPS/D-GalN+CGPlasma组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ASTALT水平(P〈0.05);炎症相关因子IL-6TNF-α,转录因子NF-κB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浆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通过抑制炎症相关因子IL-6TNF-α,并降低转录因子NF-κB表达,改善LPS/D-GalN诱发小鼠肝损伤。

  • 标签: 肝损伤 复方甘草酸苷 血浆 肿瘤坏死因子-α NF-κB
  •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72-4(CA72-4)、癌胚抗原(CEA)水平,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探讨这几种肿瘤标志(TM)单独与联用时对胃癌诊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直接化学发光法测定65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38例胃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TM水平,计算各指标的平均水平并比较不同TM单独及联合使用时灵敏度特异度。结果:胃癌组CA125、CA19-9、CA72-4、CE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胃病组(P〈0.05);采用单项TM诊断胃癌,灵敏度最高为CA19-9,特异度最高为CEA,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CA19-9;采用不同TM组合诊断胃癌,灵敏度特异度均较好为CA19-9与CEA组成组合。结论:血清TM检测对胃癌诊断具有较高辅助价值,选择适当TM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灵敏度。

  • 标签: 胃癌 肿瘤标志物 性能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影响因素,以便监测控制,使能更好地为献血者服务。方法:对我站2013年3月330例献血者整个机采过程进行观察记录。结果:献血者采前血小板计数,血细胞比容等血液参数,以及性别,体重,血管,环境温湿度,采血技术等与机采采集过程产品质量密切相关。结论:加强采前宣教,认真筛选合适献血者;创造适宜环境;提高采血人员操作技术,提高全程服务质量。能使机采过程顺利进行,缩短机采时间,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巩固扩大机采献血者队伍。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采集 影响 因素
  • 简介:输血科工作人员每天要直接与血液接触,承担着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全院供血任务,其医院感染管理对医疗安全非常重要。虽然血站提供血液都经过了严格检验,运输条件也有严格规定。但患者血液标本大都属于生物危险品,各种病原菌,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都经血液传播.

  • 标签: 输血科 医院感染 管理 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症(PCP)患者病因,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积极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咸宁市第人民医院就诊71例PCP患者临床资料、外周血形态、骨髓细胞学检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总结引起PCP常见病因。结果:引起PCP病因较多,其中,造血系统疾病56例占78.9%,其中造血系统难治性恶性疾病33例占46.5%,包括AA占16.9%、MDS占12.7%、AL占9.9%、MM占2.8%、HL占2.8%、MF占1.4%;造血系统良性疾病23例占32.4%,包括MegA占19.9%、HPS占9.9%、IDA占2.8%;非造血系统疾病15例占21.1%,包括药物不良反应占9.9%、肝硬化占4.2%、脾功能亢进占4.2%、感染相关性疾病占2.8%。结论:对于全血减少疾病患者,诊断定要紧密联系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等,先考虑造血系统难治性恶性疾病,考虑造血系统良性疾病,然后考虑非造血系统疾病,做出正确诊断,力求避免误诊。

  • 标签: 全血细胞减少症 病因分析 外周血细胞形态 骨髓细胞学检查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临床合理用血状况,为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用文献计量法,对临床合理用血状况及管理文献进行分析。结果:74篇论文提到了临床用血存在不合理现象,研究地区覆盖我国东中西24省市。17篇定量研究,表明了我国临床用血合理性不同医院、科室、成分血之间存在差异。16篇临床用血管理论文中,加强临床用血制度建设被提及次数最多。结论: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加强医院输血管理重点在于提升临床医生自身专业素养,及医院管理层重视。

  • 标签: 临床用血 合理性 文献计量法
  • 简介:输血作为种特殊治疗手段,现代医学不可或缺拯救患者生命同时也可能会给受血者带来不良反应,有些终生甚至致命。充分认识输血治疗危险因素,规范输血科建设与管理,临床用血安全重要保证。

  • 标签: 输血科建设 临床输血 安全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输血后精神障碍相关因素。方法:分析8例老年患者输血后精神障碍临床资料。结果:多种因素可能与其发生有关,包括年龄、贫血、血细胞比容低、低蛋白血症、药物、大量输血、低氧血症、血源、酗酒等。结论:针对相关因素综合预防及处理老年患者输血后精神障碍重要治疗策略。

  • 标签: 老年人 输血 精神障碍
  • 简介:供血科血站工作中重要环节,血站所采血液通过供血科发放给用血单位,关乎血站发出血产品质量用血单位患者用血安全问题,也是保证血液质量最后关口。经过这些年工作中实践,我们找出了工作中容易疏忽些漏洞缺陷,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我们工作质量效率,

  • 标签: 供血科 血液发放 备血 盘库 出库 用血单位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指导对血比重异常献血人群影响。方法:指定专人负责资料收集,对102名低血比重献血者进行3~6月健康指导,测定干预后血比重。结果:干预3月后63名献血者测定合格,3~6月间18名献血者测定合格,共有21名献血者检测为不合格。81名合格献血者中72名参加了献血。结论:通过健康指导提高了低血比重人群对不良生活方式认知并且对扩大无偿献血人群积极效果。

  • 标签: 健康指导 血比重测定 不良生活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病房输血环节质量管理,降低输血风险,保证输血治疗安全有效。方法:细化血液病房输血管理组织制度,制定血液品种输注流程,加强薄弱环节风险控制。结果:通过加强对临床输血管理,最大程度地保证输血安全、有效。结论:要重视输血过程每环节安全管理,加强输血流程中风险控制,有助于保证输血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血液病房 输血安全 环节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3种碳青霉烯酶检测方法——改良hodge试验、CarbaNP试验、碳青霉烯类失活法(mCIM)筛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差异。方法:对23例待测菌株分别用3种方法进行检测并记录,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改良hodge试验17株阳性,阳性率为73.9%;CarbaNP试验19株阳性,阳性率为82.7%;mCIM试验20株阳性,阳性率为87.0%。结论:改良hodge试验步骤简单易行,结果稳定,阳性率高,但用时较长,可用于试验结果再次验证,也可用于大量临床住院标本。CarbaNP试验前期准备及步骤复杂,对操作技术要求高,但它最短30min内出现结果,颜色对比显著,可用于实验初期快速检验。mCIM试验操作简单,符合率特异性高,结果易于观察,可用于常规实验室碳青霉烯类检测。

  • 标签: 改良HODGE试验 CARBA NP试验 mCIM试验 碳青霉烯酶
  • 简介:目的:探讨红细胞抗原浓度对固相法ABO血型正定型及Rh(D)血型鉴定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康成人O型Rh(D)阴性AB型Rh(D)阳性个体各5例,采集静脉血3~5ml置于EDTA抗凝管中,将O型AB型血液配制成不同高低浓度红细胞悬液,并用固相法进行ABO血型正定型及Rh(D)血型鉴定,同时以10%浓度红细胞浓度作为对照参考,观察假阳性假阴性出现情况及假性结果出现时红细胞抗原浓度。结果:红细胞抗原浓度超过25%易出现假阳性;红细胞抗原浓度低于2%易出现假阴性;低浓度红细胞抗原对抗B、抗D影响更明显;高浓度红细胞抗原对抗A影响更明显。结论:红细胞浓度对对固相法ABO血型正定型及Rh(D)血型鉴定有影响,且高、低浓度对不同单克隆抗体结合抗原能力影响不尽相同。

  • 标签: 固相法 血型鉴定 红细胞浓度 单克隆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科学高效献血体检方法,保障献血者安全血液安全。方法:采用综合体检法,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并结合血液初筛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可行性判定,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挖掘出了部分隐藏病史,总献血不良反应率及重度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国内有关报道本单位数据,血液最终报废率低于国内同行水平。结论:综合体检法可科学、全面地保障血液献血者安全,减少血液浪费,值得推广

  • 标签: 无偿献血 体检 安全 综合
  • 简介:血液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但说起血液安全、血液质量,似乎觉得只要不输什么传染病血液就是安全、高质量。不可否认输血检验保障血液质量,安全输血核心,而采供血过程中所使用物料也是输血安全最基本保证,大家献血句“所用材料次性吗?”表达献血者对物料安全关心。

  • 标签: 关键物料 安全输血 质量管理
  • 简介:输血病历临床医师对患者输血治疗过程原始记录,从记录内容可以反映输血是否合理有效,安全输血重要管理手段之,也是医疗纠纷举证倒置重要依据。规范输血病历杜绝因受血者输血病历记录缺陷引发医疗纠纷关键。因此,规范输血病历保证临床输血安全、防范医疗纠纷重要措施。我院将输血科设定为环节科室,负责临床输血病历监管,通过2年管理,取得非常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输血病历 质量分析 体会
  • 简介: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无偿献血工作得到广泛宣传,人们对无偿献血认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街头献血车,无偿献血人数急骤增加,但献血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给献血工作带来困难,也有损献血者信心积极性,同时给献血者带来痛苦,甚至会造成献血者流失。为此,本课题对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相关性原因进行探讨,为推动无偿献血健康有序开展起到作用。

  • 标签: 无偿献血 不良反应 献血次数 献血量 预防
  • 简介:目的:通过统计分析不同献血者捐献机采血小板低钙反应发生率差异,对高危群体进行积极预防及处理。方法:对大连血液中心2015-01-12月机采血小板8542人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性别、献血次数及捐献量不同,分成3组进行χ~2检验。结果:3组数据经χ~2检验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女性,初次,捐献2治疗量献血者更易出现低钙反应,采血前做好充分宣教工作,并口服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采血中使用加热毯,覆盖穿刺手臂,可预防及减少低钙反应发生。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低钙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捐献单采血小板血液初筛过程中,最佳血小板检测时间。方法:运用瑞典进口CA620血细胞分析仪,分别于采集后1min、5min、10min及30min检测40例静脉血标本血小板(PLT)血小板体积(MPV)。结果:标本采集后1min、5min、10min及30min进行检测,PLT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MPV检测结果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最佳血小板检测时间为10min。既可以满足血小板检测准确性,又能缩短献血者等候时间,提高献血者献血体验。

  • 标签: 成分血 单采血小板 献血 血小板计数
  • 简介:目的:建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试剂评价参考系统,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献血员抗-HCV检测策略。方法:使用ChironRIBAHCV3.0试剂确认献血员中筛查出抗-HCV阳性阴性血清标本,建立抗-HCV参比血清,评价8种国内外抗-HCVEIA试剂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等指标。结果:构建了抗-HCV诊断试剂评价质控体系,分别包括24份抗-HCV阳性标本、24份抗-HCV阴性标本及8份用于灵敏度评价系列稀释标本;8种抗-HCVEIA试剂对参比血清检测结果Kappa值分别为0.67、0.71、0.75、0.75、0.88、0.79、0.58。结论:自制抗-HCV试剂评价体系更适合各地试剂评价工作,制定筛查策略,双抗原夹心法试剂优于间接法试剂。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免疫印迹 诊断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