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是治疗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的首选方法。多个研究表明,术前总胆红素水平是影响whipple术后并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比较不同年代在本中心行whipple手术治疗患者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对术后并发影响,探讨在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监护较过去都有很大提高的现在,术前血胆红素浓度是否仍然是影响whipple术后并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血胆红素浓度 术后并发症 WHIPPLE术 血清 独立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酸枣仁汤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心功能和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AMI合并抑郁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常规组)和酸枣仁汤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组(联合组)各48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心功能指标、血脂、心律失常及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3个月末,常规组患者的HAMD-24评分较入院时升高(P<0.05),而联合组患者HAMD-24评分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血脂和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均有改善,联合组患者的改善程度大于常规组患者(P<0.05).随访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再梗和心衰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酸枣仁汤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可改善AMI合并抑郁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减少心律失常和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酸枣仁汤 急性心肌梗死 抑郁症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1个凝血因子Ⅹ(FⅩ)缺陷家系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凝血、抗凝及纤溶功能筛查以及凝血因子活性及抗原含量检测进行表型诊断;以WesternBlotting检测血浆中FⅩ抗原含量和分子量大小;以中和试验检测FⅩ的抑制物。以PCR方法对F10基因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和5’端非翻译区进行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进行基因诊断;构建F10基因突变表达质粒,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测定表达产物的FⅩ促凝活性(FⅩ:C)和FⅩ抗原含量(FⅩ:Ag)。结果:先证者FⅩ:C和FⅩ:Ag分别为〈1%和53.36%,中和试验结果阴性,诊断为交叉反应物质阳性(CRM+)的FⅩ缺陷。F10基因分析发现2个杂合突变:IVS5+1G〉A和Asp368del。Asp368del体外表达显示FⅩ:C和FⅩ:Ag分别为(0.52±0.04)%和(85.9±5.0)%,为CRM+突变。结论:F10基因双重杂合突变IVS5+1G〉A和Asp368del导致该家系遗传性FⅩ缺陷。剪接位点突变IVS5+1G〉A导致内含子无法正常剪接,影响FⅩ正常表达。Asp368del突变蛋白能够正常表达,但功能降低。

  • 标签: 凝血因子Ⅹ 缺陷 基因突变 分子机制
  • 简介:目的比较腔镜和开放两种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采用双乳晕、左腋三孔法腔镜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ET组)和63例开放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OT组)治疗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术前甲状腺肿大程度、并发及L、T4、TSH水平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手术均获成功,ET组无中转。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T组失血量(88.2±67.3)ml明显少于OT组(122.2±62.8)ml,而ET组手术时间(115.2±24。6)min长于OT组(93.4±38.1)min,引流量(144.04±38.72)ml多于OT组(84.86±76.11)ml,ET组住院总费用(10596.1±1526.3)元多于OT组(66359.9±5885.9)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组发生一过性声音嘶哑6例,OT组3例,无其他严重并发。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48.6个月,ET组出现甲低3例和甲亢复发4例,OT组甲低4例和甲亢复发2例。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实施腔镜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安全、可行,具有美容、疼痛轻、出血少的优点。

  • 标签: 腔镜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大部切除术
  • 简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胰头部及壶腹周围肿瘤的首选方法,但操作复杂、切除范围广泛、手术并发及病死率较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10例资料,探讨空肠输入袢和输出袢之间布朗吻合对术后碱性反流性胃炎、输入袢梗阻、胆漏、胰漏、术后出血等并发发生率的影响。

  • 标签: 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 Braun氏吻合 并发症
  • 作者: 张月兰,周永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创建时间:2022-07-07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2年 第2期
  • 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安医院,宁夏 银川 750000
  • 简介:目的:研究远程交互式失眠认知行为对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慢性失眠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睡眠干预,观察组采取远程交互式失眠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情况。结果:在睡眠质量评分方面,两组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为(9.52±1.91)分、对照组为(14.39±2.32)分,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失眠患者的干预当中,采用远程交互式失眠认知行为的干预方法,能够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更为显著的提升,干预效果十分理想。

  • 标签: 远程交互式失眠认知行为;慢性失眠症;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筛查早早发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familialhypercholesterolemia,FH)发病率,FH各分型的临床特点,以及降脂治疗对FH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1107例因首次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早早发心肌梗死的年龄标准定义为≤35岁。采用荷兰临床脂质网络标准进行FH分型。冠状动脉病变通过Gensini评分评估。结果无论是否经过降脂治疗,肯定的/很可能的FH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否认的FH组(P<0.001)。在肯定的/很可能的FH组中,FH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P<0.05)。与否认的FH组比较,肯定的/很可能的FH组年龄更小,接受降脂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疾病家族史及极高危的比例更高,Gensini评分更高(P均<0.05)。在肯定的/很可能的FH组中,降脂药物治疗组的Gensini评分显著低于非降脂治疗组(P<0.05)。结论在早早发心肌梗死患者中肯定的/很可能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者比例更高。尽早开始降脂治疗,无论是否达标,均可减轻冠脉病变。

  • 标签: 早早发心肌梗死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表型 降脂治疗
  • 简介:<正>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持续操作测验(CPT)检查患者组50例及其健康同胞50例和正常对照组45例。结果:在WCMT中,患者组和同胞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在CPT中,患者组评分(28.4±4.0)低

  • 标签: 操作测验 WCST 功能障碍 注意缺陷 随机错误 工作记忆
  • 简介:目的比较冲击量与常规剂量甲强龙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ITP)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新诊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儿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药物以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剂量甲强龙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冲击量(大剂量)甲强龙治疗,疗程4~6周。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6周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患儿为76.9%,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皮肤黏膜出血消失时间、血小板计数(PLT)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2.3%)显著高于对照组(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常规剂量甲强龙治疗新诊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儿,可以明显提高患儿的血小板水平,改善其出血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使用冲击量治疗。

  • 标签: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甲强龙 冲击量 常规剂量 安全性
  • 简介:<正>39例患者已用氯丙嗪≥300mg/d治疗8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SNSS)评分>60分,随机分两组:研究组18例在氯丙嗪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氮平2.5mg/d,视病情可加至5mg/d,4周后渐减氯丙嗪量。对照组21例,奥氮平5mg/d始,视病情惭增加剂量,最大不超过20mg/d;氯丙嗪在第1周内渐减至完全停用。治疗8周。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PS)减分率分别为51.7%和55.1%,有效率50.0%和57.1%,肝功异常率11.1%和

  • 标签: 奥氮平 减分率 临床观察 肝功异常
  • 简介:目的研究血浆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的关系.方法100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未合并大血管并发组41例,合并大血管并发组59例.并设正常对照25例,检测血浆BH4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1)2型糖尿病组BH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血浆BH4水平明显低于未合并大血管病变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2)随着HBA1c水平的增高,血浆BH4水平呈下降趋势;(3)回归分析显示BH4水平与TC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CRP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浆BH4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明显降低,合并大血管病变者降低更为明显,提示血浆BH4水平降低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四氢生物蝶呤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
  • 简介:背景脑卒中是急性心肌梗塞的一个重要并发,但有关急性冠脉综合(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中脑卒中的发生率和结局的报道很少。本研究探讨了ACS患者发生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和结果研究对象为急性冠脉事件全球性登记研究(GlobalRegistryofAcuteCoronaryEvents,GRACE)入选的35,233名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脑卒中310例(0.9%),其中100例死亡(占32.6%)。ST段抬高的心肌梗塞患者住院期间的脑卒中发生率显著高于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塞患者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分别为1.3%,0.9%,0.5%;P〈0.001)。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症 危险因素研究 脑卒中 住院期间 患者 非出血性脑卒中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常规心电图(ECG)检查对老年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心血管并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2年11月15日至2013年01月15日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为研究对象。记录术前ECG检查结果、患者围术期相关资料和术后住院期间的并发。结果本研究有784名患者进入统计分析。术前ECG异常的整体发生率为35.1%。术后心血管并发发生率在ECG正常组与ECG异常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3.7%vs3.6%,P=0.946)。术前ECG异常预测术后心血管并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47(95%CI:0.447~0.581,P=0.35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3.164,95%CI:1.365~7.335,P=0.007)、年龄增加(OR=1.131,95%CI:1.068~1.198,P<0.00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增高(OR=3.067,95%CI:1.394~6.750,P=0.005)、手术时间延长(OR=1.284,95%CI=1.045~1.489,P=0.014)是术后心血管并发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ECG检查对老年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的术后心血管并发预测价值有限。

  • 标签: 心电图 老年人 非心脏手术 预测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子宫内膜异位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性激素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或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的E2、FSH、L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可明显降低患者的雌激素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高。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手术 亮丙瑞林 性激素
  • 简介:目的比较哌罗匹隆与阿立哌唑治疗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CCMD-3诊断的首发女性精神分裂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哌罗匹隆与阿立哌唑口服治疗,疗程8周。采用PANSS、TESS量表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哌罗匹隆组与阿立哌唑组治疗总有效率、PANSS评分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哌罗匹隆与阿立哌唑治疗首发女性分裂均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

  • 标签: 帕罗匹隆 阿立哌唑 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
  • 简介:患者女,30岁。因反复中上腹部胀痛伴呕吐10d入院。患者10d前饭后出现中上腹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放射至腰背部,伴呕吐胃内容物数次,并有口渴、多饮、多尿,无发热,无皮肤黄疸;体重下降2kg,按胃炎治疗无效。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差,神志清楚,巩膜无黄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正常。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急性胰腺炎 高钙危象 首发表现 入院体检 上腹部胀痛
  • 简介:自1969年,McCullyt首次报道了1例高半胱氨酸尿的儿童患者,因严重的动脉硬化而死亡。因其血浆中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显著增高而提出一个意外的发现,即认识到高半胱氨酸血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重要性。近年来,80%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心脑血管病的预后有关,即血浆HCY水平越高,远期生存率越低竭。

  • 标签: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缺血性脑血管病 高半胱氨酸血症 心脑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 独立危险因素
  • 简介:100例患者,对照周期单用化疗,治疗周期用相同化疗+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40μg/(kg·d),连续10d。可评价疗效89例。治疗后血小板≤75×10^9/L者,对照周期89例。治疗周期44例,P=0.00。血小板恢复至正常天数,对照周期中位数为9(1~47)d,治疗周期为5.5(1~18)d,P=0.00。

  • 标签: 重组人白介素-11 血小板降低 生物治疗 多中心临床研究 血小板减少症 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血液滤过(continuousveno-venoushemofiltration,CVVH)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abdominalcompartmentsyndrome,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seruminterleukin-6,IL-6)水平及腹内压(intra-abdominalpressure,IAP)的影响。方法SAP并发ACS共53例,其中41例在ICU进行常规治疗+血液滤过治疗,为观察组;余12例因经济等原因只进行常规治疗未行血液滤过及手术治疗,为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6d,IL-6及IAP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2组治疗前IAP和血清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治疗后观察组第1天IAP和IL-6水平即开始明显下降,对照组第3天才开始下降;治疗后1-6d,观察组的IAP和血清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均〈0.01)。治疗前后IL-6和IAP的变化趋势明显一致,相关分析显示IL-6与IAP呈明显正相关(R=0.48,P〈0.01),且治疗前后IL-6差值与IAP差值亦呈明显正相关(R=0.39,P〈0.05)。结论IL-6与ACS腹内压明显相关,在ACS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早期血液滤过能及时清除血清IL-6,显著降低ACS的腹内压,从而调节全身炎症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改善临床症状,从而避免多脏器功能衰竭,适用于SAP合并ACS的早期治疗。

  • 标签: SAP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腹内压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白介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