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期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骨科全麻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引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体温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麻醉复苏期不良事件包括躁动、非计划拔管、恶心呕吐,其中观察组患者总发生率2.50%,比照对照组的15.00%较低。结论 骨科全麻术后麻醉复苏期护理干预引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有效预防躁动等不良事件。

  • 标签: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骨科全麻手术 麻醉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优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4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为对象,根据急诊救治流程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用常规急诊救治流程,观察组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救治疗程。结果:观察组急诊救治流程中各环节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流程优化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救治过程中的各环节用时。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救治流程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罗森塔尔效应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情绪管理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治疗时间2019.4月至2022.3月的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对有关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以单双数为分组原则,c组50例,患者行罗森塔尔效应护理,r组5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比较c组与r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 护理前,c组与r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接近(P>0.05);与护理前相比,c组与r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有降低,而c组SAS评分与SDS评分更低,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相比,c组与r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有改善,而c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更高,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罗森塔尔效应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负面情绪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的有效应用。方法:将2022年4月~2023年4月医院6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模式)与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模式),比较各项症状好转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退热、惊厥消失、急救、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行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模式,促进患儿康复。

  • 标签: 针对性 急救护理模式 小儿 高热惊厥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的有效应用。方法:将2022年4月~2023年4月医院6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模式)与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模式),比较各项症状好转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退热、惊厥消失、急救、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行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模式,促进患儿康复。

  • 标签: 针对性 急救护理模式 小儿 高热惊厥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的有效应用。方法:将2022年4月~2023年4月医院6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模式)与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模式),比较各项症状好转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退热、惊厥消失、急救、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行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模式,促进患儿康复。

  • 标签: 针对性 急救护理模式 小儿 高热惊厥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的有效应用。方法:将2022年4月~2023年4月医院6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模式)与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模式),比较各项症状好转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退热、惊厥消失、急救、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行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模式,促进患儿康复。

  • 标签: 针对性 急救护理模式 小儿 高热惊厥 急诊护理
  • 简介:目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理论(failuremodeandeffectsanalysis,FMEA)提高三级医院细菌培养标本检验前的质量管理。方法成立院级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小组,对标本检验前质量控制中存在的失效模式进行风险评估,通过FMEA分析法确定5项影响质量的失效因子为高风险因子,制定改进措施,比较FMEA实施前后风险优先指数值(riskprioritynumber,RPN)及标本不合格率。结果FMEA实施后,标本检验前质量管理5项失效模式的RPN值均显著下降;标本不合格率由0.085%降低到0.046%。结论将FMEA应用于标本采集与收送流程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标本检验前合格率,确保检验分析质量,提高医院风险管理水平。

  • 标签: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三级医院 标本检验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罗森塔尔效应对急诊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及工作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急诊科52名急诊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罗森塔尔效应模式干预,对比开展罗森塔尔效应模式干预前后护士的职业倦怠、工作压力和护理质量。结果:实施罗森塔尔效应模式干预后护士在去人格化、低个人成就感和情感耗竭方面的职业倦怠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前( P

  • 标签: 罗森塔尔效应 急诊科 护理人员 职业倦怠 工作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以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联合开展FMEA护理及共情护理,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08例脑梗死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仍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4例,联合应用FMEA护理+共情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负性情绪。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更低,FMA评分更高,SAS评分、SDS评分更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应用FMEA护理+共情护理后可提高恢复效果,同时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实施效果良好。

  • 标签: 脑梗死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及研究自我效能感对养老护理员领导授权赋能行为与疏于照顾间的中介效应,并进行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我市某养老机构的60名养老护理员进行研究并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采用调查分析的方式进行相关内容的分析。结果 通过发放的调查问卷进行评分,了解这60名养老护理员的领导授权赋能行为评分在47.95±7.52分,其自我效能感评分在28.67±9.95分,疏于照顾的评分为73.05±8.81分,分析养老护理员在领导授权赋能行为和自我效能感以及疏于照顾之间存在正相关,P

  • 标签: 自我效能感 养老护理员 领导授权赋能行为 疏于照顾 中介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心血管专科老年患者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HFMEA)改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于2021年5月开始实施HFMEA,绘制心血管专科老年患者防压力性损伤流程图,分析压力性损伤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及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防压力性损伤策略。观察HFMEA模式应用前后各1年内155例心血管专科老年患者的压力性损伤护理的失效危机值(RPN)、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HFMEA模式后,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的 RPN显著低于实施前,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前后比较各种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HFMEA模式 心血管专科 老年患者 压力性损伤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及分析心理健康情况在医院女职工工作压力与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2023年1月到6月对我院619女职工进行调查研究。应用工作压力自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为所选对象进行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情况的测试分析。结果:医院女职工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情况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1);心理健康情况对工作压力与应对方式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小于0.01)。中介分析表明,心理健康情况对医院女职工工作压力与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结论:造成女职工工作压力过大有诸多因素。职工应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学会放松自己,尽量采用正确积极的应对方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去面

  • 标签: 医院 女职工 工作压力 应对方式 心理健康
  • 简介:目的规范3级及以上输液性静脉炎的管理,从而达到减少医疗护理的风险。方法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3级以上输液性静脉炎的管理流程进行分析,找出潜在失效模式并分析其原因,根据发生频度、失效检验难度及严重程度3个因子计算危急值,对危机值数值大,排在前7位的失效模式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结果3级输液性静脉炎在72h内治疗有效率由67.12%提高至95.65%;4级输液性静脉炎在72h内治疗有效率由63.33%提高至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能降低3级以上输液性静脉炎的风险。

  • 标签: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3级及以上输液性静脉炎 风险管理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联合鱼骨图在ICU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ICU住院患者,采用FMEA联合鱼骨图的方法,比较前后器械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预防医疗器械压力性损伤的评估能力和处理能力。结果:实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降低急诊患者浅静脉留置针堵管率中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效果。方法:本次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所有的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各5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取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堵塞与留置时间,比较失效模式下两组患者的留置安全质量风险优选指数(RPN)值。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堵管率为6.00%,低于常规组的20.00%(P<0.05),留置时间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RPN值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FMEA在降低急诊患者浅静脉留置针堵管率中通过系统性分析、团队协作、预防性措施等,为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性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 标签: 浅静脉留置针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堵管率 RPN值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准备度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关系,进一步考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自主学习准备度与问题解决能力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准备度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问题解决调查问卷对天津市某医科大学429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准备度得分为149.98分±15.73分,学业自我效能得分为76.26分±8.16分,问题解决能力得分为85.14分±10.08分。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准备度与学业自我效能感、问题解决能力呈正相关(P〈0.01),自主学习准备度对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有直接影响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在自主学习准备度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护理教育者在培养护生自主学习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同时,应注重自我效能感在护生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使他们在完成学业时更有信心。

  • 标签: 护理本科生 自主学习准备度 问题解决能力 学业自我效能感 相关性 中介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中,使用罗森塔尔效应护理干预方法对患者心理弹性和不良反应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全部82例患者均接受化疗治疗,治疗方案应用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1例使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41例采取罗森塔尔效应护理思想,比较不同护理方案下,患者心理弹性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心理弹性评分较高,对患者心理坚韧性、力量性和乐观性等维度进行评分,与对照组各项评分值进行对比,组间差异较为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骨髓抑制、胃肠道不适和肝肾功能损伤例数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临床护理中,基于罗森塔尔效应开展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能够提升患者心理弹性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治疗产生积极影响。鉴于罗森塔尔效应护理干预效果明显,护理人员应对此提高重视力度,通过护理保持心情愉悦。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心理弹性 不良反应 罗森塔尔效应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跌倒高危因素分析中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12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用常规管理,观察组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结果:观察组RPN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跌倒高危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降低患者跌倒风险。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老年患者 跌倒高危因素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