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性异常Q波在心脏彩超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经动态心电图监测到的28例短暂性异常Q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做心脏彩超检查及血清酶学检查。结果28例短暂性异常Q波中冠心病21例(75%)出现左室壁局限性运动减弱;组织多普勒出现程度不同的色彩低暗或缺失。21例中有16例(76%)出现左室收缩功能减退。28例短暂性异常Q波患者血清酶学检查全部正常。随访2例在1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其他7例左室壁运动及心功能正常。结论21例冠心病出现短暂性异常Q波与心肌缺血有关,并非心肌坏死。7例其他疾病出现短暂性异常Q波与心肌细胞代谢障碍、微小损伤或微小坏死灶有关。

  • 标签: 心电图 短暂性异常Q波 心脏彩超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病理性Q波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到2017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病患412例(对照组),其中108例心肌梗死病患(观察组),分析病患冠脉造影和心电图,评价病理性Q波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冠脉多支病变发生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70.9%),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GENSIN评分(58.7±16.5)明显高于对照组(38.9±10.4),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心肌梗死病患冠脉病变情况更为严重。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电图 病理性Q波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含有的5q-复杂核型骨髓病态及非病态造血细胞的克隆来源。方法:对1例含有5q-复杂核型的MDS患者及4例核型正常的缺铁性贫血者(对照组)的骨髓细胞涂片进行Wright-Giemsa染色,并行间期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统计其病态和非病态造血细胞的荧光信号。结果:MDS患者病态造血细胞中来源于异常克隆者占85.9%,在非病态造血细胞中源于异常克隆者占35.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MDS非病态造血细胞中,在原始红、早幼红、中幼红和晚幼红细胞中来源于异常克隆的比例依次为71.4%、53.3%、26.3%和11.8%;在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和杆状分叶核粒细胞中的比例依次为66.7%、46.2%、33.3%和15.8%。异常克隆在非病态造血细胞由幼稚至成熟各阶段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DS病态造血细胞中来源于异常克隆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病态造血细胞。在红系、粒系非病态细胞中,随着细胞分化成熟,异常克隆细胞的比例降低,提示异常克隆细胞成熟分化受阻。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克隆 病态造血 原位杂交 荧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进展与血清C1q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在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脑梗死患者90例,按照患者的疾病类型分组,包含TIA组(例)和脑梗死组(例)。然后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设置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C1q水平,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进展与血清C1q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各组患者的血清C1q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脑梗死组与TIA组患者的血清C1q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C1q水平明显高于TIA组;血清C1q水平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进展存在明显的正向相关性(r=0.318,P=0.000)。结论血清C1q水平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进展存在明显的正向相关性,有利于在临床中评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状况和预后,值得临床广泛推行。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C1q 相关性 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