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椎动脉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TMFV、PSV、PI、RI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颈椎病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流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针灸 推拿 椎动脉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2糖尿病患者在初诊时实施健康教育分层管理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所收治的初诊2糖尿病患者80例,采用奇偶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教育,试验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分层管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对比2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试验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等指标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2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分层管理,能够等会患者病情进行良好的控制,普及患者相关疾病知识,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管理能力。

  • 标签: 2型糖尿病 健康教育 分层管理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我科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62例老年桡骨远端C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桡骨远端C骨折复位后出现桡骨短缩>5mm(46例)者,优1例良17例,可27例,差1例,优良率39.1%;桡骨远端C骨折复位后桡骨短缩<5mm(16例)者,优10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87.5%。两者进行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桡骨远端C骨折手法复位后出现桡骨短缩>5mm时,应采取手术治疗,恢复维持桡骨长度。

  • 标签: 桡骨 骨折 手法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常规心电图诊断隐匿冠心病的准确率。方法65例疑似隐匿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65例疑似非隐匿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先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然后用高频心电图再次进行诊断。对照组和观察组诊断的两次结果分别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采用常规心电图对隐匿冠心病患者诊断的结果比采用高频心电图进行诊断的结果准确率要低,在准确率和诊断灵敏度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心电图要较常规心电图对隐匿冠心病进行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隐匿冠心病的诊断中心电图有一定局限性,需结合病情,采用合适的检查方式进行诊断,提高准确率。

  • 标签: 常规心电图 隐匿型冠心病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和分析针刺配合悬吊训练治疗痉挛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自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收治的 60例痉挛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30例,对照组采用悬吊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悬吊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平衡能力 (Berg)、 粗大运动功能 ( GMFM) 、 关节活动功能( Fugl-Meyer) 、肌张力 ( Ashworth) 评级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 Berg、 GMFM、 Fugl-Meyer、 Ashworth评级对比均无显著差异 (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 Berg、 GMFM、 Fugl-Meyer评分、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骨科疾病领域,颈椎病较为多发和常见,其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且近年随着公众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形式改变,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渐趋年轻化,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健康。本病以神经根颈椎病(CSR)最为多见,由颈椎不稳、颈椎间盘髓核突出至单或双侧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所致,临床以同神经根分布区一致的运动、感觉等神经功能出现障碍为主要表现,如何科学、有效治疗是确保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本次研究分别从针灸疗法、推拿疗法、针灸与推拿结合疗法对本病治疗的方法进行概括,以指导临床应用。

  • 标签: 针灸 推拿 神经根型颈椎病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六味地黄丸对肾阴亏虚老年2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肾阴亏虚老年2糖尿病患者94例,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4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六味地黄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总体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肾阴亏虚老年2糖尿病患者实施针灸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 标签: 针灸 六味地黄丸 肾阴亏虚型2型糖尿病 血糖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科护理人员掌握糖尿病知识的程度对糖尿病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本院骨科骨折合并糖尿病手术住院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以“一护一患”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通过问卷调查法对骨科护理人员掌握糖尿病知识的程度展开调查,并分掌握合格组、掌握不合格组。对比两组护理下患者术后感染率及满意度。结果掌握合格者95例,掌握不合格者33例。术后感染率掌握合格组低于掌握不合格组(P<0.05)。患者满意度掌握合格组(91.6%)高于掌握不合格组(78.8%),P<0.05。结论骨科护理人员提高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有助于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率的降低,进而还可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糖尿病知识 掌握程度 骨折 术后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方法抽取100例于2015年03月至2015年06月进入本院的患有慢性乙肝病例施予传统干预设为品管圈实施前组,抽取64例于2015年07月至2015年10月进入本院的患有慢性乙肝病例以QCC进行干预设为品管圈实施后组,并记录其健康知识临床知晓情况。结果品管圈实施前组病例健康知识知晓率46.00%(46/100),较品管圈实施后组的78.13%(50/64)低,(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的活动的开展能有效提高乙肝病例健康知识知晓率,促进疾病康复,预防疾病传播。

  • 标签: 慢性乙肝 传统干预 品管圈 健康知识 临床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加味温胆汤对痰瘀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痰瘀高血压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降压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给予加味温胆汤煎剂治疗,评价两组治疗方法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8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均有所改善,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加味温胆汤,可有效降低痰瘀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普及。

  • 标签: 高血压 加味温胆汤 痰瘀型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步行训练在2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144例2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和常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步行强化训练,训练10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结果干预后,仅观察组各指标有明显变化(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步行训练作为低强度有氧运动,能改善糖脂代谢,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步行训练 2型糖尿病 糖脂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椎动脉颈椎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椎动脉颈椎病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椎动脉颈椎病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椎动脉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动脉颈椎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值得推荐。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对推拿点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小儿脑瘫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110例痉挛小儿脑瘫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推拿点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粗大运动功能和MAS评分。结果试验组总体有效51(92.73%)高于对照组47(85.46%),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的粗大运动功能和M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粗大功能和M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推拿点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小儿脑瘫疗效显著,具有可行性。

  • 标签: 推拿点穴 康复训练 痉挛型小儿脑瘫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迁延性腹泻病(脾虚)应用运脾止泻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02-2018.02收治的80例迁延性脾虚腹泻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思密达治疗,研究组给予运脾止泻汤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的29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显效的19例,总有效率为77.5%,存在差异,P<0.05,=13.06;观察组患儿大便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症状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小儿迁延性脾虚腹泻病服用运脾止泻汤治疗可改善患儿的症状,缓解其病情,可广泛使用在临床治疗中。

  • 标签: 运脾止泻汤 小儿 迁延性腹泻病 脾虚型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针灸和胃痛消痞方加减治疗慢传输便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患者(慢传输便秘),收治时间为2014年3月7日至2016年3月8日,采用电脑软件随机抽签的方式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39例,分别采用胃痛消痞方加减(对照组)以及针灸+胃痛消痞方加减(观察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小于0.05)。结论针灸+胃痛消痞方加减治疗慢传输便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针灸 胃痛消痞方加减 慢传输型便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乙肝1号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内蕴的疗效方法拟用乙肝1号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内蕴。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乙肝1号方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症状、肝功能、HBeAg及乙肝病毒HBV-DNA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4个疗程后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清热利湿联合西药治疗,在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抑制病毒方面,较单用西药治疗更为有利。

  • 标签: 乙肝1号方 慢性乙肝 湿热内蕴型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心率失常性冠心病的诊断与监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至2018年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别进行常规的心电图检查与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检查率。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显著(p<0.05);且动态心电图在病变部位的检测率也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24h监测患者的心率以及冠脉缺血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依据,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gG与血压等级和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人为实验组,以同期的健康体检者30人为对照组,两组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其他免疫系统疾病。通过测定IgG,分析IgG在不同高血压等级、证(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gG水平显著增高(P<0.05);且随着高血压等级变化而变化。肝阳上亢。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着体液免疫功能异常,且与性别、年龄、病情的轻重、脉压差的大小及心脑血管并发症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体液免疫功能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治疗脾肾气虚慢性肾小球肾炎(CGN)采取中医加味二仙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4例脾肾气虚CGN患者,随机分对照组(n=47)例和研究组(n=4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疗法,对照组加用肾炎丹,研究组则加用加味二仙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中医症候评分。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总疗效是63.83%,研究组治疗的总疗效是78.72%,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的中医证候中相关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肾气虚CGN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加味二仙汤联同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脾肾气虚症,值得宣传使用。

  • 标签: 脾肾气虚型 慢性肾小球肾炎 中医论治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HCV基因分方法,研究HCV基因与肝病程度的关系,为丙肝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HCV基因组NS5区PCR扩增产物酶切分。结果酶切分证实,53例为HCVⅡ(1b),37例为HCVⅢ(2a)。未发现Ⅰ(1a)、Ⅳ(2b)以及其他基因。根据诊断标准,确诊为慢性丙肝46例,丙肝后肝硬化44例,未发现急性肝炎。HCV基因与不同肝病程度的,按预定治疗方案对所确定的病例进行治疗,疗程期满,其治疗效果为CR34例,PR24例,NR32例。结论HCV基因同肝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并对抗病毒治疗影响重大。HCV基因分对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HCV基因分型 丙肝 干扰素 聚合酶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