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其临床症状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1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85例)和对照组(n=8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西药降糖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药内服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血糖水平的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得到了改善,两组间对比,观察组的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能够有效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起到改善多饮、多尿、乏力、失眠、气短等临床症状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中西医结合 血糖水平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和对照组(单独使用美沙拉嗪治疗),各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s-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L-6、IL-8、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6、IL-8显著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内的炎症因子水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产生。

  • 标签: 培菲康 美沙拉嗪 溃疡性结肠炎 血清炎症因子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肠道菌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我院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60例和66例,对照组予以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予以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肠道菌群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肠道菌群数量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5.15±1.31mmol/L、1.51±0.41mmol/L、2.20±0.81mmol/L,对照组TC、TG、LDL-C分别为5.47±1.28mmol/L、1.76±0.31mmol/L、2.91±0.72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而双歧杆菌、乳杆菌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可提高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疗效,改善肠道微环境,能给患者带来更大获益。

  • 标签: 高脂血症 瑞舒伐他汀钙钙 复方嗜酸乳杆菌 血脂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研究血磷与血清白蛋白水平检测结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评估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80例患者进行先后两次的血磷和血清白蛋白的测量,分析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的临床指导意义。结果患者两次检测血磷水平比较。第一次检测60岁以上患者平均水平为(1.82±0.65)mmol,60岁以下(1.97±0.68)mmol;第二次检测60岁以上患者平均水平为(1.71±0.43)mmol,60岁以下(1.72±0.45)mmol。其中60岁以的患者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上下降不明显(p>0.05)。首次测量60岁以上(40.2±3.3)mmol,60岁以下为(41.2±3.2)mmol;第二次测量(39.8±2.7)mmol,60岁以下为(39.9±2.1)mmol。结论血磷及血清白蛋白变化检测有临床肾病透析患者的阶段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接受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干预中,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后其自我管理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12例冠心病患者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介入术治疗,将其均分成为基础组与分析组,基础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分析组患者则在上述基础上接受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情况、生活质量情况以及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的自我管理水平相差不大,但分析组患者护理后自我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且远高于基础组对象,分析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更好,对护理工作更为满意,相关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而言,给予其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介入术 冠心病 延续性护理 自我管理 效果 提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哌拉西林舒巴坦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11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8例和研究组58例。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研究组加用哌拉西林舒巴坦进行联合治疗。评价两组治疗效果、CRP、IL-6、TNF-α水平安全性。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研究组,CRP、IL-6、TNF-α水平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应用哌拉西林舒巴坦辅助进行治疗可有效增强治疗效果,改善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哌拉西林舒巴坦 治疗效果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结果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妊娠期糖尿病孕妇50例,均为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血糖正常的健康孕妇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经检测示,观察组孕产妇HbAlc为(10.4±0.3)%,对照组为(4.9±0.2)%,具统计差异(P<0.05)。观察组早产率、胎膜早破率、羊水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差异(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率、产后出血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胎膜早破、胎儿窘迫、早产等情况呈HbAlc检测结果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产妇体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妊娠结局具密切相关性,水平越高,母婴并发症发生风险越大,可将其作为重要的监测血糖控制的指标。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的表达水平与银屑病活动性的相关性,评估SCCA作为银屑病活动性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32例银屑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择同期非银屑病患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银屑病组阳性121例,SCCA平均浓度为(4.31±1.61)ng/mL;阴性11例,SCCA平均浓度为(0.82±0.43)ng/mL。对照组阳性11例,SCCA平均浓度为(2.77±1.52)ng/mL;阴性39例,SCCA平均浓度为(0.62±0.42)ng/mL。SCCA诊断银屑病的灵敏度为91.7%(121/132),特异性为78.0%(39/50)。SCCA浓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95%可信区间为0.791~0.923,P<0.05)。在不同分型的银屑病患者中,寻常性与关节病性银屑病患者血清SCCA水平低于红皮病性与脓疱性银屑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皮病性银屑病患者血清SCCA水平与脓疱性银屑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银屑病患者血清SCCA水平明显低于活动期银屑病患者(P<0.05)。结论血清SCCA与银屑病的活动性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估银屑病病情的指标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炎性因子、血乳酸水平及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16例,按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58例观察组(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血乳酸水平、炎性因子及循环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前血乳酸、炎性因子及循环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乳酸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脏指数(CI)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可有效抑制炎症因子、改善血乳酸和循环功能。

  • 标签: 参附注射液 感染性休克 炎性因子 血乳酸水平 循环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的防范对策及实践效果。方法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26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可行的护理安全干预对策。结果经过临床观察分析,提高了普外科护士的安全意识,消除护理不安全因素,减少和避免了差错的发生,普外科手术患者发生不安全因素由改善前6.2%降低到改善后3.7%,下降幅度2.5%,效果显著。结论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进行护理差错分析,找到根本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安全防范对策,从而维护患者安全,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标签: 安全护理 外科手术 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护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其自身包含着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科学性。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医疗工作中是不可替代的,其对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危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重症患者的护理意义更加重大,因此需要高度重视重症护理安全和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安全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内容包括护理无差错、无护理事故和无护理纠纷,即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一直被给予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没有医源性疾患发生,治疗效果较理想。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医疗意识的增强及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对医疗服务的相关要求也在提升,由此出现了很多医患矛盾和经济纠纷,产生了许多护理风险,护理风险指的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护理工作导致的所有不安全事件,因此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对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以实现对护理风险的有效控制。重症患者的病情都比较危急,且反复性强,从而产生风险的几率比较大,有效控制重症的护理风险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重症护理安全的定义出发,阐述了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以及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措施,从而为提高护理水平、改善医患关系和减少护理风险发生的几率提供参考,以有利于医疗事业的良性发展。

  • 标签: 护理安全 管理 风险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对策相关内容。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血透室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后接收患者83例作为研究组,选取83例实施安全管理之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后血透室护理出错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也有明显提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提高血透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等方式对血透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 标签: 血透室 护理安全管理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SAS、SDS、SES评分及血糖水平的回顾性分析。方法本研究选择80例2017年2月~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基于护理方法的差异性,将这些患者划分成延续性护理组(n=40)和常规护理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SAS、SDS、SES评分、血糖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结果发现,延续性护理组SDS与SAS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且SES评分明显比常规护理组患者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延续性护理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较常规护理更能有效降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SAS、SDS评分及血糖水平,提升患者的SES评分。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 SAS SDS SES评分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硫化氢(H2S)水平与偏头痛的相关性。方法根据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的H型高血压患者54例进行研究分析,将其作为高血压组,同期选取39例合并偏头痛患者作为高血压偏头痛组,并有4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患者的血浆Hcy、H2S水平。结果血浆Hcy、H2S水平在三组患者中具有差异性(P<0.01)。高血压合并偏头痛组患者的Hcy水平最高,H2S水平最低,高血压组的Hcy比对照组高,H2S比对照组低(P<0.05)。血浆Hcy和H2S水平和偏头痛的关联性紧密,临床中可以对其进行分析来判断患者的病情。结论血浆Hcy、H2S水平异常导致了H型高血压患者偏头痛症状,临床中监控两项指标能够有效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积极的进行防治。

  • 标签: H型高血压 偏头痛 同型半胱氨酸 硫化氢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讨外周血CD14+HLA-DR-髓源性抑制细胞及IgE在过敏性鼻炎(AR)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AR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行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中CD14+HLA-DR-髓源性抑制细胞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及IgE水平,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CD14+HLA-DR-髓源性抑制细胞及血清IgE水平在AR患者表达显著升高(P<0.05);Pe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AR患者外周血CD14+HLA-DR-髓源性抑制细胞水平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及血清IgE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AR患者外周血CD14+HLA-DR-髓源性抑制细胞水平高,提示髓源性抑制胞可能参与AR的免疫调节过程。

  • 标签: CD14+HLA-DR过敏性鼻炎 嗜酸性粒细胞 IgE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尤瑞克林治疗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所受到的影响情况。方法2010年9月至2013年2月对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进行了分组研究,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34例患者,两组使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增加苦碟子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尤瑞克林治疗,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以及治疗14天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比较,对比分析CRP、IL6及TNFα水平。结果两组接受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血清CRP、IL6、TNFα等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尤瑞克林和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应用能够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临床中对患者神经功能有修复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尤瑞克林 苦碟子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水平及与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相关性,为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CKD)心脑血管并发症提供预防和治疗建议。方法筛选符合条件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根据有无心脑血管并发症分为两组,慢性肾脏病(CKD)分期按照美国K/DOQI指南CKD3期GFR30~59ml/(min·1.73m2);CKD4期GFR15~29ml/(min·1.73m2);CKD5期GFR<15ml/(min·1.73m2)。记录各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值、肌酐值、心脑血管疾病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肾脏病有心脑血管并发症者与无心脑血管并发症者相比较,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分期组内比较,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慢性肾脏病进展,同型半胱氨酸逐渐升高,并且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概率增加。说明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肾脏病心脑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慢性肾脏病心脑血管并发症预测指标之一。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慢性肾脏病 心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手足口患儿(EV-71感染)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NSE)变化进行临床探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110例手足口患儿,并根据EV-71抗体检测结果进行阳性分组和阴性分组,与此同时,选取了6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探究。实验将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患儿的血清NSE进行测定,并探究其差异性。结果从手足口疾病的患儿与健康儿童比较方面看,且血清NSE水平较高,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阴性组和阳性组患儿相对比,阳性组血清NSE水平则高于阴性组。结论手足口患儿的血清NSE水平相对较高,且以阳性患儿更为突出。因此,我们认为手足口患儿更容易并发神经系统损伤疾病,其中,EV-71感染患儿损伤程度更重。在治疗方面,加强早期干预有利于提高患儿预后,保障患儿的生命健康。

  • 标签: 血清NSE水平 手足口病患儿 EV-71感染 阳性 阴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肌钙蛋白T(cTnT)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的AMI患者100例,同期血清cTnT升高的非AMI患者共100例,健康体检者100例,三组均在来院时抽血测定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AMI组与非AMI组血清cTnT水平。结果AMI组及非AMI组血清cTnT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MI组血清cTnT水平明显高于非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AMI患者也可以出现血清cTnT升高,但升高水平不如AMI患者显著;cTnT结合CK-MB、心电图,仍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良好手段。

  • 标签: 肌钙蛋白 急性心肌梗塞 非急性心肌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性激素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影响效果。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9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参与实验患者的选取时间为2016年6月到2018年3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患者的采用达那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性激素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性激素变化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良好,能够使患者的性激素得以改善,同时,能够使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得到降低,值得推广。

  • 标签: 米非司酮 子宫内膜异位症 性激素 血清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