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五环三萜在植物中广泛分布,因其结构多样性和广泛的生物活性而倍受关注。但是,这类化合物普遍存在着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缺陷,导致其临床试验和广泛应用屡屡受挫。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通过结构修饰改善其性质,但这类化合物的骨架上活泼基团较少,因此化学修饰的反应位点十分有限。生物转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结构修饰方法异军突起。生物转化,亦称为生物催化,是指利用生物体系(包括真菌、细菌、植物离体培养细胞、组织或器官和动物细胞等)对外源性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的生物化学过程。不同于化学合成中苛刻的反应条件,有限的活泼位点,生物催化可以在低污染、低能耗、高特异性的条件下进行,只通过一步催化反应就可以产生结构各异的化合物,尤其是非活泼 C-H 键的活化,反应位点众多,产物结构新颖,为五环三萜类药物开发提供了大量候选化合物。本文综述了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转化研究进展,为五环三萜的结构修饰和新药开发提供依据和参考。

  • 标签: 五环三萜,齐墩果烷型,生物转化,结构修饰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 2019年 7月 -2018年 7月在我院治疗冠心病的 100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 50例患者使用一般治疗方案,而研究组患者除了一般治疗方案外还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组患者的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均比对照组高,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8.00%,比对照组高 14.00%,数据差异对比显著,有统计学对比意义 P< 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以提升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冠心病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β受体阻滞剂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期间接收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以回顾性分析的形式,研究患者予以β受体阻滞剂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的结局。结果62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80.64%。6例因心动过于缓慢因此不予以倍他乐克治疗,2例因心衰严重同时伴有多脏器衰竭导致死亡。结论β受体阻滞剂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应用于慢性心衰中的效果可行。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beta 受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治疗效果 价值分析
  • 简介:前列腺癌在美国是最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在中国,其发病率也逐年飙升。前列腺癌病死率居高不下,一旦发病,生存率较低,这主要归因于其较高的转移率,主要转移到骨等部位。肿瘤转移是细胞内多种分子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肿瘤进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 标签: 间质细胞 肿瘤转移 细胞生长 存活时间 肿瘤进展 肿瘤干细胞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轻型、普通型向重型转化的可行性。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收治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56人;进行床旁肺超声检查及动态观察1周,根据超声声像图变化特征将56个新冠肺炎患者分成两组:稳定组和危急组;同时对入组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CT、血气分析、心肌酶等检测,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诊断标准,将56个患者分成轻型、普通型及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结果 超声结果稳定组47人、危急组9人;临床诊断轻型、普通型45人、重型11人; 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pa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向重型转化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肺部超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监测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治疗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7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冠心病的46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23例患者使用一般治疗方案,而研究组的23例患者除了一般治疗方案外还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组患者的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均比对照组高,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比对照组高约22.00%,数据差异对比显著,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以提升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冠心病 血管紧张素 转化酶抑制剂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从教学资源转化视角审视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教研教改研究成果。方法从教研教改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最终实施途径来研究如何通过教研教改,将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结果通过将教研教改与教学资源相联系,并通过必要性、可行性及转化途径研究发现,个人从业者与社会均对教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有较高要求,实施过程发现其符合教育与医疗发展规律,且转化途径多样,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路径。结论教学研究成果可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以此推动教育与医疗共同发展。

  • 标签: 教研教改 教学资源 医学院附属医院
  • 简介:重症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SCN)是一种罕见的骨髓衰竭性疾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明显减少,具有强烈的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转化的风险,目前发现与SCN相关的异常基因有14种,ELANE是SCN最常见的致病基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有CSF3R突变,可导致SCN转化为AML。深入研究SCN/AML转化机制有助于该疾病诊治。本文就SCN患者的遗传学及表型多样性,G-CSF对SCN的治疗作用及风险,SCN患者集落刺激因子3受体(CSF3R)突变影响G-CSF信号传导,CSF3R突变是SCN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的重要因素和了解SCN/AML转化机制有助于疾病诊治等问题作一综述。

  • 标签: 重症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基因突变 急性髓系白血病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究不同评估模型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01—2017-12期间行rt-PA治疗的254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头颅CT检查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无出血转化组(215例)和出血转化组(39例),对比两组GRASPS评分、MSS评分、HAT评分及STARTING-SICH评分的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价上述不同模型预测出血转化的效能。结果:出血转化组各模型评分显著高于无出血转化组(t=4.840,-3.290,-3.282,-10.062;P=0.000,0.001,0.001,0.000);ROC曲线显示,STARTING-SICH评分、GRASPS评分、MSS评分及HAT评分预测HT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从大到小分别为0.903、0.683、0.647、0.602,其中STARTING-SICH评分预测效能显著高于其他3个评分(Z=4.902,4.568,5.481;P=0.000,0.000,0.000),GRASPS、HAT与MSS评分预测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64,0.532,0.872;P=0.245,0.595,0.383),上述模型所得到最佳截点分别为34、78、1、2;MSS评分特异性显著优于STARTING-SICH、GRASPS及HAT评分(P<0.05);STARTING-SICH评分与GRASPS评分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优于HAT及MSS评分(P<0.05)。结论:STARTING-SICH评分、GRASPS评分、MSS评分及HAT评分均具有较好预测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效能,其中STARTING-SICH评分预测效能最高,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

  • 标签: 出血转化 脑梗死STARTING-SICH评分GRASPS评分 MSS评分 HAT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足患者采用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的效果及对患者恢复与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时点: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样本选取范围,使用随机法从中选取64例进行统计学研究,用不同的护理形式将64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采纳常规护理,基于此,实验组采纳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对比2组创面溃疡恢复情况、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自我管理能力。结果:护理2周、4周后,创面溃疡恢复效果评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糖尿病足 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 创面溃疡恢复情况 护理知识掌握程度 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IL-10基因T-819G位点与自发性早产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病例组样本包括569例SPTB新生儿,对照组包括673例足月新生儿。采用最新的SequenomMassARRAY?SNP检测技术对IL-10基因T-819C位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结果】与携带IL-10基因T-819C位点的TT基因型的个体相比,携带至少一个C等位基因型(TC+CC基因型)的个体发生极早产的风险显著升高。【结论】在中国人群中,IL-10基因T-819G位点与极早产患病风险的增加存在显著的遗传学关联。

  • 标签: 白介素10 自发性早产 胎膜早破 单核苷酸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早期胎儿地中海贫血基因型与血液表型和经产前诊断的孕妇在产前存在高危生产因素之间的遗传学关联,为普及孕早期进行胎儿地中海贫血基因型与血液学表型产前诊断提供借鉴。方法对800例孕产妇及丈夫的血液学表型进行分析,结合父母的地贫基因结果,得出产前诊断的指证,并分析胎儿地贫基因,得出地贫诊断结果与父母血液表型的联系。结果在800例夫妇的血液学表型检查中发现,地中海贫血的胎儿基因临床表现型有5种,且夫妇的产前诊断适应证中均存在易导致胎儿患病的高危因素,不同血液学表型互相作用会形成多种地中海贫血基因型。结论胎儿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型与孕早期夫妇血液学表型和产前诊断适应证有直接联系,夫妇风险高则胎儿患病风险高,临床上应当结合孕早期夫妇的血液学表型和产前诊断适应证存在的高风险因素综合分析判断,避免误诊和漏诊地中海贫血胎儿。

  • 标签: 孕早期 胎儿地中海贫血 基因型 血液学表型
  • 简介:摘要:脑梗死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和软化,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目前,静脉溶栓已被认为是改善急性脑梗死结局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大量研究表明静脉溶栓会增加脑出血转化的风险,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这篇综述将关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及静脉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的相关研究做出总结。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C反应蛋白 出血转化 超敏C反应蛋白 静脉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