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颈项透明增厚在胎儿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至本院接受产前检查的所有孕妇中,挑选出11-13+6周的98例实施腹部超声检查结果为胎儿NT增厚的孕妇作为实验对象,将其一般数据进行整理后,根据NT厚度分为4组,厚度2.5-3.5mm为甲组(22例);厚度3.6-4.5mm为乙组(31例);4.6-5.5mm为丙组(23例);超过5.5mm为丁组(22例),所有孕妇均实施脐带血或羊水穿刺对胎儿染色体进行分析,随后通过随访来观察最终分娩结局。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在所有NT增厚孕妇中,共有19例检测出染色体异常(19.39%),有11例数目异常(57.89%),8例结构异常(42.11%)。相比NT厚度为2.5-3.5mm的甲组以及其余两组,厚度超过5.5mm的丁组核型异常发生率更高,且NT越厚核型异常发生率就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厚度增加则说明胎儿染色体可能出现异常,所以在发现异常时需要进一步检查,并及时采取相应解决措施,降低先天畸形发生率,提高生育质量。

  • 标签: 超声检查 颈项透明层增厚 胎儿染色体异常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16CT冠状动脉造影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7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及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评价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CTCA检查显示MB-MCA共35例,共有41处病灶,诊断率为50.0%;CAG检查显示MB-MCA共16例,共有16处病灶,诊断率为22.9%,前者优势显著,且CTCA在病灶各处分布检出率上均高于CAG,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而言,CT冠状动脉造影可较好的显示其解剖位置、长度、形态等情况,诊断率高于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安全无创,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CT CTA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64螺旋CT与MRI应用于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选97例因存在隐匿性骨折,于2015年04月-2017年02月入院确诊患者,以不同诊断方法为依据分组49例A组施以64螺旋CT诊断,48例B组施以MRI诊断,分别统计、对比2组临床确诊率。结果A组检测后,发现隐匿性骨折病例40例(81.63%);B组检测后,发现47例隐匿性骨折病例(97.92%),(P<0.05)。结论当隐匿性骨折病例接受专业检查时,临床需按照病例实际病情选取适宜的检查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病例行MRI影像诊断,临床效果比64螺旋CT更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建议推荐应用。

  • 标签: 64层螺旋CT MRI 隐匿性骨折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HER2表达用于评估非肌浸润性膀胱癌(NMIBC)复发及进展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301例NMIBC患者肿瘤HER2的表达情况,并且对所有患者肿瘤复发及进展情况进行随访。结果肿瘤数目(单发、数目>1;[HR]:1.91,P=0.001)〗、肿瘤大小(<3cm、≥3cm;[HR]:2.20,P<0.0001)、肿瘤分期(Ta、T1;[HR]:2.08,P=0.001)、肿瘤分级(G1、G2、G3;[HR]:1.71,P=0.041)与膀胱癌复发相关;而肿瘤大小(<3cm、≥3cm;[HR]:2.50,P=0.015)、肿瘤分期(Ta、T1;[HR]:3.68,P=0.007)、肿瘤分级(G1、G2、G3;[HR]:2.72,P=0.018)、是否伴发原位癌([HR]:3.33,P=0.008)、HER2(阴性、阳性;[HR]:2.36,P=0.030)均可影响膀胱癌进展。HER2表达阴性的患者与HER2表达阳性患者相比,膀胱癌进展至肌浸润性的风险明显降低。结论HER2表达可作为预测NMIBC进展的指标,HER2阳性患者疾病进展风险更大。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64排128螺旋CT在冠状动脉与支架术后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与价值。方法选在院心内科诊断和治疗的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患者66例,对照组为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研究组为64排128螺旋CT检查结果,比较这不同的两种检查方式对冠状动脉与支架术后狭窄严重程度的详细诊断情况。结果64排128螺旋CT的实际检查结果与金标准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相似。结论64排128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后狭窄程度的诊断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冠状血管造影 支架内再狭窄 东芝64排128层螺旋CT
  • 简介:近年来,64螺旋CT(64-MDCT)冠状动脉成像(CA)已成为检查冠心病的最重要的影像学手段,由于CTCA检查具有较高的辐射剂量,与其伴发的辐射损伤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在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辐射危害已迫在眉睫。本文综述了有关64-MDCTCA个体化低剂量扫描的一些新近研究进展。

  • 标签: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辐射剂量 个体化低剂量扫描 辐射防护最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隐匿性肋骨骨折的CT和DR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共收治隐匿性肋骨骨折7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DR摄片和16螺旋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检出准确率。结果70例肋骨骨折患者中,共发现肋骨骨折172处,16螺旋CT对隐匿性肋骨骨折检出的准确率为(168例/97.67%),DR平片对隐匿性肋骨骨折检出率为(133例/77.3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16螺旋CT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漏诊率为(3例/1.74%),明显优于DR平片的(29例/16.8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DR平片相比,16螺旋CT在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中具有明显优越性,二者结合,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全面的诊断。

  • 标签: 隐匿性肋骨骨折 DR平片 16层螺旋CT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诊断的124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62例,采用数字血管减影检测。观察组62例,采用CT血管成像检测。对两组患者血管诊断结果和检查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轻度狭窄、重度狭窄和重度狭窄方面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闭塞方面诊断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64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临床诊断,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数字血管减影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 CT血管成像
  • 简介:对尿路上皮肿瘤生物特性及生物力学等知识的不断探索,使膀胱灌注在肌非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NMIBC)的治疗中有了长足的进展。例如,靶向治疗提高了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并降低了其副作用;纳米材料靶向转运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使得抗肿瘤药物转运到尿路上皮细胞肿瘤中的量明显增加;基因治疗在靶向治疗中也开启了新的邻域;生物工程技术应

  • 标签: 非浸润性膀胱癌 膀胱灌注 尿路上皮细胞 尿路上皮肿瘤 纳米材料 抗肿瘤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切口脂肪下放置引流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中心行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切口,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切口脂肪下放置引流。结果观察组行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手术后的甲级愈合、乙级愈合、丙级愈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行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手术后切口脂肪下放置引流,能有效促进患者切口愈合。

  • 标签: 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 化脓性阑尾炎手术 切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导致角膜后弹力脱离前房注气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1月于本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致角膜后弹力脱离通过前房注气术治疗的患者16例(16只眼),其中大于1/2角膜面积广泛后弹力脱离2例(伴有部分后弹力缺失),大于1/4并小于1/2角膜面积脱离4例,小于1/4角膜面积脱离1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毕前前房注入无菌空气,利用气泡顶压脱离的后弹力复位。复位不良或空气吸收仍未复位者,以同样方法再次注气。结果 前房内空气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孕期胎儿畸形筛查中胎儿颈项透明厚度超声检测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2月-2022年1月进行产前检查的60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方式进行胎儿颈项透明厚度(NT)检查,分析对比正常胎儿和畸形胎儿之间的NT差异,并且对比正常胎儿与畸形胎儿12周与14周之间NT值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对比NT值不同的数值对畸形胎儿的诊断效能。结果:根据数据分析对比显示,在60例孕妇体检中,4例为畸形胎儿,其中2例胎儿NT值高于2.5mm。对比胎儿NT值得灵敏度,特异性。并对不同NT值的胎儿进行诊断效能对比,数据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在进行因此早孕期胎儿畸形筛查期间,将NT值设定在2.5mm则诊断效能更加灵敏,且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因此,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早孕期胎儿畸形筛查 超声检测 颈项透明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64螺旋CT、超声及X线诊断肠梗阻的效果。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肠梗阻患者,分别予以64螺旋CT、超声及X线诊断,参照手术病理,落实对诊断价值的明确。结果:相较于X线及超声检查,64螺旋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经比较分析呈现的差异明显,满足了统计学条件(P<0.05)。结论:在肠梗阻的诊断中,64螺旋CT、超声及X线均发挥着明显的价值,尤其是64螺旋CT诊断,可作为此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64层螺旋CT 超声 X线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隐匿性肋骨骨折患者接受16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诊断后的效果。方法:82例隐匿性肋骨骨折均予以X线片检查和16螺旋CT三维重建,了解两种方法对隐匿性肋骨骨折检出率以及不同骨折部位检出率。结果:16螺旋CT三维重建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总检出率及不同部位的检出率均优于X线检查,P<0.05。结论:对隐匿性肋骨骨折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时应用16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准确性更高,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 标签: 隐匿性肋骨骨折 16层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对晚期瘢痕子宫再妊娠患者子宫肌厚度情况使用经阴道超声检查临床价值。方法 自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选取90例瘢痕子宫再妊娠产妇为研究组,同期选择90例非瘢痕子宫再妊娠产妇为参照组,并将研究组分为妊娠结局正常与妊娠结局不良组,均在孕28~37周、孕38~40周给予经阴道超声检查,观察各组子宫肌厚度情况。结果 对比参照组,研究组孕28~37周、孕38~40周子宫肌厚度均低(P<0.05);相比妊娠结局不良组,妊娠结局正常组孕28~37周、孕38~40周子宫肌厚度均高(P<0.05)。结论 对晚期瘢痕子宫再妊娠产妇给予经阴道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评估产妇子宫肌厚度,并预测产妇是否存在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值得借鉴。

  • 标签: 晚期瘢痕子宫再妊娠 子宫肌层厚度 阴道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超声检查颈项透明(NT)增厚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2022年1月选取120例11-13+6周孕妇,腹部超声发现胎儿NT增厚(NT≥2.5mm),分析胎儿染色体型。结果:染色体异常检出21例(17.50%),染色体正常检出99例(82.50%);NT厚度>5.5mm的共有30例(25.00%),核型异常检出率为40.00%(12/30),高于其他NT厚度组,(P<0.05);NT厚度值越大,核型异常检出率越高,二者成正比。结论:NT厚度增加则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可能性越大,在妊娠早期利用超声获知胎儿NT厚度情况,可对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诊断予以指导。

  • 标签: 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 超声检查 颈项透明层(NT)增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静脉高压症疾病诊断中采用128螺旋CT门静脉三维成像的检查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我院疑似门静脉高压患者52例(定义为疾病组)与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定义为对照组)作为案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128螺旋CT检查。回顾分析疾病组患者的手术诊断结果,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疾病组52例患者通过手术均确诊为门静脉高压。对照组患者超声图像表现静脉主干行走清晰、自然、光滑分支逐渐变细,无缺损、中断表现,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图像存在明显差异。结论:128螺旋CT门静脉三维成像在门静脉高压症疾病诊断中具备较高临床价值,能够实现对门静脉的准确展现,同时可以实现对周围器官病变、血管条件的客观评价,值得推广。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128层螺旋CT 门静脉三维成像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研究64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临床拟诊HIE行CT检查的新生儿200例,随机等分成2组,分别使用120kV,200mAs及120kV,75mAs各扫描100例。分别比较2组CT权重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总剂量(TDV)数值。两种扫描参数所得图像,由2名副高以上职称医师采用双盲法评价CT图像,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将优、良和合格归入符合诊断要求病例,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中,64螺旋CT低剂量组扫描的辐射剂量为常规组扫描辐射剂量的37.5%,两组符合诊断要求的影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0kV,75mAs低剂量扫描适用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检查,这也符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倡导的将辐射照射减至可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的原则。

  • 标签: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64层螺旋CT 低剂量扫描 辐射防护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