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对苯酚胶浆致大鼠慢性盆腔炎病理形态学的影响以及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妇炎康组(0.43g·kg-1)、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低、中、高(4.38、8.75、17.5g·kg-1)剂量组,苯酚胶浆致大鼠慢性盆腔炎模型,造模7d后,各治疗组直肠及灌胃给药21d检测子宫、卵巢病理变化;棉球致大鼠肉芽肿模型,评价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对慢性炎症的影响;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布洛芬组(0.20g·kg-1)、妇炎康组(0.86g·g-1)、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低、中、高(8.76、17.5、35.0g·kg-1)剂量组,小鼠热板实验,评价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对中枢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评价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对外周性疼痛的镇痛作用。结果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可以改善苯酚胶浆致大鼠盆腔炎子宫的肿胀和粘连,与模型组比较,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3个剂量组均能明显改善子宫和卵巢组织显微病理形态学的损伤分级程度;明显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减轻热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减少冰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结论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能改善苯酚胶浆致大鼠慢性盆腔炎子宫和卵巢的病理损伤,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 标签: 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剂 盆腔炎 抗炎 镇痛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β- 受体阻滞在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T增强扫描时对比渗漏的原因及渗漏特点,并制定合理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500例在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时对比渗漏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在约2-4天出现局部水肿、疼痛和水泡消失症状,未见组织坏死和无菌性炎症。结论CT增强扫描时为防止对比渗漏应做好预防工作,渗漏后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 标签: CT增强扫描 对比剂渗漏 预防和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高血压住院患者采用β受体阻滞治疗的临床优势。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高血压住院患者共100例,随机分组后分别实施常规饮食、睡眠控制以及家用β受体阻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治疗效果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均有所改善,对比之下应用了β受体阻滞的观察组SBP与DBP下降程度更为明显,且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对照组仅为82%。结论除了常规控制饮食,加强睡眠外,还需应用β受体阻滞相关药物实现对血压的更优控制。

  • 标签: 高血压 &beta 受体阻滞剂 血压状态
  • 简介:摘要所谓中药注射,是指综合运用中医药理论和现代萃取技术,提取中药或天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制成的可供人体注射用的药剂,有无菌粉末、悬浊液、溶液等多种形式。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药注射应用于临床治疗,有必要提高中药注射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用药的安全性。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可以了解药物效应的物质基础,从而实现中药注射的高效利用和工艺优化。本文分析了中药注射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从理论成果、物质基础和相互反应三个角度阐述了重要注射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进展,以推动中药注射的科学化应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药物代谢动力学 物质基础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118-01
  • 简介:摘 要 兴奋用于体育比赛的情况越来越引起关注,在比赛中,对运动员兴奋检验已成为惯例。服用兴奋对运动员身体有非常巨大的伤害,可以致残甚至致死。更为可怕的是兴奋对运动员身体的伤害往往是隐性的,在若干年后方可显现出来,且不可逆转。为了运动员的自身健康,本文就对利尿的认识 进行简要分析,帮助 人们对利尿 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避免伤害,远离兴奋,维护体育道德和自身的健康。

  • 标签: 体育运动 兴奋剂 利尿剂 不良反应 异化
  • 简介:摘要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号)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基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结合技术审评的要求及生产企业的研发经验对医用射线防护喷的原材料控制、生物相容性评价、技术要求、风险管理及临床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

  • 标签: 医用射线防护喷剂 技术审评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药注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我院上报共计中药注射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80例展开研究,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过敏史、药品、ADR临床表现、转归等不同项目,借助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经研究发现在80例中药注射不良反应患者中,包括36例45.00%男性,44例55.00%女性;其中存在15例18.75%家族史和过敏史患者;年龄超出60岁的老年患者ADR发生率达到31例38.75%;年龄低于10岁的年龄阶段群体占据1例1.25%;所涉药品中双黄连注射液ADR发生率为15例18.75%、再者为刺五加注射液ADR发生率为12例15.00%、心血管系统ADR发生率为9例11.25%;所有患者在出现中药注射不良反应后,均无并发严重并发症。结论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相对较多,临床医师应当合理全面掌握中药注射的适应症及禁忌症,临床给药中遵循用药原则,根据患者用药后的具体情况做出针对性选择,保证中药注射的合理运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糖尿病前期主要包括糖耐量异常和空腹血糖受损,处于向糖尿病过度的中间状态。与正常人相比具有更高的心血管等慢性并发症及全因死亡风险。大量研究发现,经相关干预治疗,部分患者可转为正常血糖状态,所以在过渡阶段采取措施至关重要。饮食、运动为最佳的干预措施,然而缺乏长期的其从性,患者难以严格遵循。而使用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干预具有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同时基于对自然疗法的追求,糖尿病前期患者使用膳食补充成为了不错的选择。其种类繁多,既往研究证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不尽相同,还需进一步综合研究和探讨。

  • 标签: 糖尿病前期 膳食补充剂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以小容量注射为例,从包装环境、生产环境、安瓿质量等多个方面分析其可见异物的形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旨在减少注射生产过程中的可见异物,保证注射质量,维护用药安全。

  • 标签: 小容量注射剂 可见异物 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注射作为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患者的相关病症,提升人体对药物吸收速率,增强治疗成效。为更好地发挥注射的临床价值,规避注射质量问题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医药生产企业,积极转变管理思路,在强调注射生产速率的同时,逐步强化生产质量的把控能力,形成完备的注射生产机制。基于这种现状,文章着眼于注射生产的相关环节,重点把握生产质量控制的关键节点,旨在形成完善的生产质量控制体系,为后续生产、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 标签: 注射剂 生产质量 质量管理 关键节点 控制举措
  • 简介:目的研究软肝消水巴布的体外透皮吸收。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建立HPLC法测定接受池中人参皂苷Rg1含量,计算累积渗透量Q,以此评价药物透过大鼠腹皮的能力,并筛选透皮促进的最佳配比。结果当氮酮浓度为3%,且氮酮-丙二醇-薄荷醇为1:1:2时,人参皂苷Rg1体外累计渗透量最高,渗透速率最大(0.430μg·cm^-2·h^-1),促透效果最佳。结论加入适宜透皮促进,可有效提高软肝消水巴布的透皮吸收。

  • 标签: 软肝消水巴布剂 体外经皮吸收 人参皂苷RG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锌联合叶酸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门诊部2014年03月~2015年04月收治的60例小儿腹泻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常规补液止泻治疗,观察组锌联合叶酸治疗。检测患者的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4/CD8),观察2组患者止泻时间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免疫指标CD3+(74.21±5.86)%、CD4+(45.34±5.43)%、CD4/CD8(1.84±0.23)%均高于对照组,止泻时间(2.14±0.61)天,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止泻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锌联合叶酸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锌剂 叶酸 小儿腹泻 临床价值
  • 简介:纤维蛋白密封(FS)是由含有因子ⅩⅢ、纤维结合蛋白的人纤维蛋白原,人凝血酶,牛抑肽酶和氯化钙所组成,通过注射器,喷雾技术和内窥镜传送等方法供药,模拟凝血过程的最后阶段。在凝血酶作用下,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同时它还有粘着,咬合,支持或药物缓释等作用,由于功能众多,故,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在心血管及胸外科手术止血及粘合,在肺外科自发性气胸的治疗和开胸术后众多,故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在心血管及胸外科手术止血及粘合;在肺外科自发性气胸的治疗和开胸术后空气漏的预防;在肝、脾损伤和肢体末端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的止血,在显微外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骨科,耳科的粘合及止血,腹腔术后粘连的预防和消化道瘘孔的封闭等都有成功的病例报导,目前,已积累140余篇文献,成为临床开发应用的热点。

  • 标签: 纤维蛋白密封剂 研制 临床应用 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更进一步对氯代水杨胺缓释颗粒对于钉螺的灭杀效果进行观察及评价,以达到防治血吸虫病的目的。方法选择氯代水杨胺缓释颗粒5%和10%两种药剂,以1.6g/m2的浓度喷洒于钉螺中,5%和10%每组中放置大约100只钉螺,并使用50%的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1.0g/m2作为对照组来和实验的氯代水杨胺缓释颗粒杀灭效果进行对比,分别在3d、7d、14d时对钉螺的死亡率进行检测并对比。将对比实验分为两种情况,于室内进行喷洒观察以及在现场进行喷洒观察,对两种环境下的灭杀钉螺效果及氯代水杨胺缓释颗粒和对照组的不同灭杀效果进行检测对比。结果在室内对钉螺进行喷洒实验发现,使得钉螺的灭杀率>95%的现象有5%氯代水杨胺缓释颗粒1.6g/m2喷洒后7d;10%氯代水杨胺缓释颗粒1.6g/m2喷洒后14d。且各时间取出的观察结果表明,使用氯代水杨胺缓释颗粒的钉螺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数值,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氯代水杨胺缓释颗粒对钉螺进行喷洒杀灭处理,其钉螺死亡率较高,完全符合了农药登记用对于灭杀钉螺药物效果的评价标准,值得推广。

  • 标签: 氯代水杨胺缓释颗粒剂 杀灭钉螺 血吸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