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住院血管性痴呆患者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探讨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住院血管性痴呆患者100例,均为该院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人分别展开对比。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PDCA循环护理模式,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ADL评分和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程度来评估对患者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的ADL评分为24.09±1.01,明显优于对照组(34.36±2.68),且住院时间(49.34±1.23)短于对照组(58.14±1.33)(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0%,而对照组满意度为88.0%,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住院血管性痴呆患者,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护理模式 血管性痴呆患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体外循环心脏病患者术中有创血压的监测与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80例心脏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对照组的90例患者采取一般的护理方式进行治疗,对观察组的90例患者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创血压的监测与护理。结果观察组中总的有效治疗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总有效治疗率74.5%;观察组中有87名患者满意,满意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6%。结论通过对体外循环心脏病患者围术期中采用有创血压的监测与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具有很大的医学价值,同时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 标签: 心脏病患者 有创血压 监测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胆管结石病人术后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胆管结石手术的患者选取60例进行研究,将其根据随机分组的办法分为对照组(n=30例,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和实验组(n=30例,术后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结果实验组护理后患者对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功能锻炼、自我监测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胆管结石患者在术后对其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使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模式 胆管结石 术后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透析液B液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中四个阶段,形成环环相扣,在不断的循环往复中对透析液B液的监测管理,每次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结果加强透析液细节管理后,规范了透析液的配制。结论通过规范化的PDCA循环管理,不仅能够规范透析液配置的质量,保证血液透析液的质量;而且还能够有效完善科室常规质检的标准,提升护理质量管理的水平。

  • 标签: PDCA循环 透析 B液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医院收治的的消化内镜检查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循环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机率,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机率为3.4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24%(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41%(P<0.05)。结论在消化内镜护理中,采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护理,能够对护理风险有效控制,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PDCA循环模式 消化内镜 护理风险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DCA循环管理对肢体外伤骨折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肢体外伤骨折手术患者134例进行临床研究,采用就诊序列号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统计两组疼痛评分、肿胀程度、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自术后12h开始,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自术后24h疼痛明显改善(P<0.05);术后48h,两组患肢肿胀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为2.9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94%(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01%,高于对照组的88.06%(P<0.05)。结论在肢体外伤骨折术围术期护理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缓解肢体疼痛,促使肿胀尽快消除,有利于降低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风险,改善护患关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骨折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对血透患者护理质量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进行血透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将这10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和B组,A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手段,B组患者给予PDCA循环管理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B组患者,无论是在患者基本的临床症状还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A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患者进行满意度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A组患者的满意度,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方式,可以提高护理的质量,降低血透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安全性,确保血透的效果,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血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老年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能力。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70例,将有脑缺血和神经功能障碍临床体征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无脑缺血和神经功能障碍临床体征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头颈部的侧支循环通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70例患者中65例(92.86)前交通动脉侧支开放,有36例(51.43)后交通通脉侧支开放,有18例(25.71)颈外动脉到颈内动脉侧支开放;70例患者中未发现侧支循环的有3例,建立了1个侧支循环通路的有27例,建立了2个侧支循环通路的有32例,建立了3个侧支循环通路的有8例。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可以直观的了解侧支循环是否建立充分,以及侧支循环通路的建立方式,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颈内动脉闭塞 侧支循环 代偿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PDCA循环法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管理中的实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这88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我们运用常规护理的方式予以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运用PDCA循环法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护理,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的肺功能以及临床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低,对照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比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差,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CA循环法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进行护理有显著的护理效果,这种护理方式能够很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运用。

  • 标签: PDCA循环法 小儿 支气管肺炎 护理管理 实用价值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200例手术室患者,按照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安全组,每组各100例,常规组应用常规管理,安全组应用PDCA循环安全管理,对比两种护理管理模式下的护理质量。结果常规组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8.0%,安全组为2.0%,安全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护患纠纷率、患者投诉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6.0%、5.0%、87.0%,安全组分别为1.0%、1.0%、98.0%,安全组的护患纠纷率、患者投诉率均低于常规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PDCA循环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率以及患者投诉率,且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行。

  • 标签: PDCA循环 手术室 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临床实习带教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我院2016年1月份至2017年7月份收纳的临床实习生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传统带教;实验组40例,予以PDCA循环管理模式。记录和观察两组实习生的实习情况,并予以比较。结果实验组的实习考核分数相比对照组要高,有显著的数据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考试合格率以及带教满意度均比对照组要,有显著的数据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临床实习生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带教水平,提高实习生的考核成绩。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模式 临床实习 带教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隧道透析导管的护理,降低导管感染风险,延长透析导管使用寿命。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采用隧道透析导管透析的患者32例,通过对这些病人的护理如护士操作规范化培训,居家护理指导等取得了良好效果。结果对患者和照顾者进行隧道透析导管护理教育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被应用于临床,收到良好效果。结论正确使用隧道透析导管对透析患者导管使用寿命及长期生存率十分重要。

  • 标签: 隧道式透析导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PDCA循环管理在提升中老年干部病房护理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2例中老年干部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所有患者根据自身不同的疾病配合相应的治疗方法予以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的护理干预策略进行干预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纳入PDCA循环管理策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护理人员干预指导前后相关理论知识的评分、操作技巧的评分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医院内中老年干部病房内,为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纳入PDCA循环管理策略,能够有效提升老年干预病房的服务质量,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因此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老年干部病房 服务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71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疗差异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常规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对比,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可知,乙组的各项系数明显低于甲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对甲组和乙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分析,乙组的并发几率低于甲组。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应用价值高,因此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心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神经内科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的各120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比较其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对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对提高其护理质量,促进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神经内科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与PBL教学模式应用心胸外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心胸外科实习的309名徐州医学院本科学生予PBL与PDCA循环相结合的临床带教。结论PDCA结合PBL培训模式能明显提高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 标签: PDCA PBL 心胸外科 临床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放及安全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是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门诊治疗的4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随机化分法,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丹参治疗,一组患者给予长春西汀治疗(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D-二聚体定量及纤维蛋白原情况。结果结果得知,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D-二聚体定量、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长春西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其血液流变学,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长春西汀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丹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我院ICU心脏体外循环术患者56例,随机分研究组(预见性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8例,评估两组术后拔管时间、转出ICU时间与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的术后拔管时间与转出ICU时间短,并发症率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ICU心脏体外循环术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能缩短其术后拔管时间与ICU转出时间,降低并发症率,改善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ICU心脏体外循环术 预见性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曾在2015年3月份-2017年3月份所接收的60例患有原发性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方式,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治疗方式,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矫正视力、眼压和前房角与对照组相对比均有更为显著的改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原发性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疾病中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矫正视力、眼压和前房角,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该种治疗方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泄肺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肺证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支原体肺炎治疗的86例痰热肺证患者,根据治疗法随机分为五虎汤组43例服用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泄肺汤,消炎药阿奇霉素注射液,同时使用雾化和化痰药;消炎药组43例使用雾化药物布地奈德,消炎药阿奇霉素,化痰药物氨溴索。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血小板指标变化明显且具有可比性,五虎汤组指标变化更优,P<0.05。(2)五虎汤组的中医症候群积分治疗前(17.11±1.14)分,治疗后(6.88±0.25)分。消炎药组治疗前(17.23±1.25)分,治疗后(12.14±2.11)分。(3)治疗7天后五虎汤组阴影小于25%的患者占62.1%,消炎药组患者占48.8%。结论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泄肺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肺证能提高患儿免疫能力,促进炎症吸收。

  • 标签: 五虎汤 葶苈大枣泄肺汤 肺炎支原体肺炎 痰热闭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