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注射剂是我们医疗中常用的医疗药品,通过注射进入我们人体血液循环从而进行治疗。目前,注射剂在使用前很容易被微生物感染,尤其是在生存过程中,受微生物感染的注射剂不仅药效降低,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影响。因此,我国GMP无菌附录要求在满足质量条件下进行注射剂生产时对各类微生物感染最大限度的降低。本文对注射剂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进行分析,以期降低生存过程中的微生物感染,保障药物疗效。

  • 标签: 注射剂 微生物感染 控制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我院应用微机网络化管理的工作经验,阐述了临床医嘱对药品管理和药品收费及治疗的影响。结论有了临床医嘱的规范,才能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 标签: 计算机网络 药品管理 临床医嘱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规范院内护理转运流程应用于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7年10月—2017年12月需要转运的危重症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转运流程分组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院内护理转运流程转运,规范组患者给予规范的院内护理转运流程转运,对比两组患者的转运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等。结果管道滑脱/阻塞、血压下降、意外拔管、氧气供应不足和坠床发生率规范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猝死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患者及家属对转运护理的满意度规范组为99.05%,常规组为90.48%,P<0.05。结论规范院内护理转运流程,掐灭安全隐患,保证转运的安全,在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中应用安全可靠。

  • 标签: 院内护理转运流程 规范化 急诊科 危重症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更新护理观念,探索护理管理模式,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更好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方法利用整体护理的模式,提出重点解决的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明确护理目标。结果当班护士了解患者的病情,掌握护理措施、护理重点,保证质量,责任明确,患者满意率明显提高。结论整体护理模式的交接班内容和形式是保证工作质量、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整体护理 交接班模式 优质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多重耐药菌防控管理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为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实施常规管理时住院患者送检的细菌培养标本,共30份。研究组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实施PDCA循环法时住院患者送检的细菌培养标本,共30份。两组均实施多重耐药菌目标性检测。结果研究组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多重耐药防控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的效果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基层医院 多重耐药防控管理 PDCA循环管理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接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干预,而研究组则采用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干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存在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采用规范三级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阶段的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规范三级康复治疗 脑卒中偏瘫患者 综合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饮片处方的规范性与用药合理性。方法在2017年1月11日至2017年6月11日期间收集1000张中药处方单为实验对象,且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临床诊断不规范、书写不规范等处方类型。结果从不合格饮片处方类型角度分析,22.00%是因处方脚注不规范引起的,4.00%是因修改处无医师签名引起的,18.00%是因字迹潦草引起的,2.50%是因服法错误引起的,3.00%是因煎法错误引起的,1.30%是因诊断无证型引起的,2.00%是因诊断与用药明显不符引起的,4.00%是因处方脚注不规范引起的,4.00%是因处方脚注不规范引起的,1.10%是因诊断病名不规范引起的,1.20%是因临床诊断缺失引起的;从中药饮片使用合理性角度分析,9.30%的处方单存在毒性饮片超剂量使用,23.30%的处方单正在使用毒性饮片,1.20%的处方单超出31g以上单味药物超量,0.50%的处方单单张处方饮片数量>21。结论加强中药饮片处方规范性管理,能够保证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

  • 标签: 中药 饮片处方 规范性 用药合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南京市六合区2016—2018年三年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各项工作指标,分析影响严重精神障碍管理规范性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南京市六合区所有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论六合区近三年来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工作的规范性逐步提升,得益于社区医院、精防医生、疾控中心以及精神专科医院共同发力,相互配合。

  • 标签: 严重精神障碍 管理 规范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手术间物品管理规范率。方法于2014年11月—2015年6月组圈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手术间物品归位、术中手术间整洁等的作用。结果有形成果手术间物品管理不规范的次数由47次降至23次,目标达标率114%,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患者满意度提高。方法圈员在QCC手法运用、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和责任荣誉等方面得到了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手术间物品管理规范率,提高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及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值得在手术室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手术间物品 管理规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设计使用《临床护理带教手册》,以推动临床护理教学档案格式化管理。结果选取医院16个病区作为使用对象,采用重新遴选带教组长和带教老师、建立护理教学档案等手段,确定《临床护理带教手册》模版。通过实施发现《临床护理带教手册》对提升医院护理带教水平、提高护生理论及操作水平具有积极作用。结论规范临床护理教学档案格式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带教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教学质量。

  • 标签: 临床护理带教手册 教学 格式化管理
  • 简介:摘要药品质量的安全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更重要的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也会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即使药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仍会受诸多因素影响产生质量问题,对患者造成伤害。通过对药品生产进行管控,并合理运用质量风险管理,可以显著提高药品的质量,保证药品安全。本文主要探究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管理之中的应用,具体内容如下。

  • 标签: 药品质量安全 医疗药品领域 质量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病区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合格率作用。方法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找出导致病区外周静脉留置针规范率低的主要因素,分阶段实施与改进静脉输液坊培训,制定静脉治疗维护手册,固定材料改良相应对策,分析比较对策实施前后病区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合格率。结果实施品管活动后,病区内外周静脉留置针规范使用合格率显著提高由54.7%提高至86.1%,对静脉输液安全提供了安全保障,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外周静脉留置针 正确使用
  • 简介:摘要根据JCI第5版标准中患者与家属教育的要求和可衡量要素,由医疗团队对患者及家属实施无缝隙健康教育,保障诊疗安全。通过我院医护人员共同协作实施标准化医患教育模式,达到健康教育同质化目的。

  • 标签: JCI 患者 家属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规范压力性损伤护理在年轻护士对患者皮肤损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58例入院带有Ⅰ~Ⅳ期皮肤压力性损伤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病例样本分析对象,将患者根据其接受护理方法的异同分成两组,以一组为观察组,则另一组为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治疗辅助的常规性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的护理措施为规范压力性损伤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所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皮肤损伤的治愈率为55.2%,护理满意度为72.41%;观察组患者皮肤损伤的治愈率为86.2%,护理满意度为96.55%,经比较计算可知,在此两项结果方面,观察组所得的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所得的结果,使用统计学方法将其数据结果做分析,可见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年轻护士对患者皮肤损伤的护理中应用规范压力性损伤护理可以减少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规范压力性损伤 年轻护士 皮肤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急诊危重患者科间交接规范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我科收治的进行急诊-ICU转运的危重患者33例为改善前组,选择2015年1~12月我科收治的进行急诊-ICU转运危重患者33例改善后组。比较活动前后两组急诊危重患者科间交接规范率及品管手法、团队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责任心及积极性6个方面的评分。结果改善前组急诊危重患者科间交接规范率为57.6%,改善后组急诊危重患者科间交接规范率为8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4333,P<0.05)。活动后各项评分均较活动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可提高急诊危重患者科间交接规范率,且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 标签: 品管圈 急诊危重患者 科间交接 规范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消化内科规范性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接收的8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则应用消化性内科规范性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黏膜病理表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胃黏膜病理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应用消化内科规范性方法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胃黏膜病理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 胃黏膜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屏风辛苍胶囊的生产工艺及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应用效果。方法按传统的制备工艺对屏风辛苍胶囊进行质量控制,对前来我院就诊的过敏性鼻炎患者2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30例,两组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屏风辛苍胶囊治疗,一次3粒,一日3次。对照组西药治疗。两组1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取得总有效率94.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7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该组方科学合理,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稳定可控,用于临床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好,而且效果稳定,复发率低。

  • 标签: 屏风辛苍胶囊 生产工艺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渴痹症中药汤剂沐足临床应用的护理要素及规范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消渴痹症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基础治疗组(n=30)和基础治疗联合中药汤剂沐足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3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症状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临床疗效。结果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较低(P<0.05),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较高(P<0.05);治疗后和基础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较低(P<0.05),生存质量评分显著较高(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7%(29/30)显著高于基础治疗组80.0%(24/30)(P<0.05)。结论消渴痹症中药汤剂沐足临床应用效果好。

  • 标签: 消渴痹症 中药汤剂沐足 护理要素 规范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规范管理在1期药物临床试验病房管理中应用效果进行研讨。方法随机将在我院1期药物临床试验病房住院的60例受试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普通病房管理,观察组在普通病房管理的基础上基于规范管理,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医护人员,观察组受试者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管理在1期药物临床试验病房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病房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规范管理 1期药物临床试验病房 管理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性护理告知在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进行分组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粒子植入治疗,对照组15例行常规宣教,观察组15例行规范性护理告知,对护理告知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护理告知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结论在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应用规范性护理告知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护理告知评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规范性护理告知 粒子植入 原发性肝癌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