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癌晚期疼痛治疗患者的人文关怀护理效果展开观察。方法择选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所收治的80例肝癌晚期疼痛治疗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探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探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人文关怀护理,对两组护理结果展开评析。结果经临床护理结果得出,探究组患者的疼痛疗效、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三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癌晚期疼痛治疗患者开展人文关怀护理能缓解临床疼痛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得到更优质的临床护理。

  • 标签: 肝癌 人文关怀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肿瘤晚期患者护理中应用姑息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64例实验对象均来自2016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本院接收的肿瘤晚期患者,经入院先后顺序均分为干预组(n=32)和常规组(n=32),常规组行普通护理,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姑息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后效果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在SAS评分、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轻生倾向发生率上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较大,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晚期患者护理中应用姑息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缓解患者痛苦,稳定患者情绪。

  • 标签: 姑息护理 肿瘤晚期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灵关怀对癌症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92例癌症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次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常规基础上由心灵关怀室工作人员及医护人员定期实施心灵关怀;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对两组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评。结果出院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实施心灵关怀可改善癌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 标签: 心灵关怀 晚期肿瘤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晚期癌症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癌症患者护理中,强化心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癌症 疼痛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论述了护士在临终癌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与患者共同面对死亡问题。强调在护理晚期癌症患者时临终关怀不仅是实现优死的良好形式,还要解除患者身体病疼,提高临终期生命质量。提出了护理过程中所应考虑到的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心理及个人宗教信仰,并且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解除他们对死亡的恐惧,坦然的有尊严的迎接必然到来的死亡。

  • 标签: 临终关怀 优死 癌症 疼痛 宗教信仰 坦然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晚期肺癌患者综合性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0例肺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n=15例)实行综合性干预治疗;对照组(n=15例)实行常规性性干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干预治疗效果,以及SAS评分和SDS评分情况。结果干预之后的组间比较,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疗效方面,观察组治疗有效率26.7%,明显高于对照组6.7%。经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干预治疗,肺癌晚期患者实行综合性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佳,能够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治疗,并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肺癌晚期 综合性干预治疗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晚期肺癌患者住院化疗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晚期肺癌住院化疗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晚期肺癌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晚期肺癌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晚期肺癌患者(P<0.05),统计学有意义;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出对照组33.33%,实验组焦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结论优质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住院化疗期间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晚期肺癌 住院化疗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维生素E治疗,并观察其对患者血脂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到我院进行治疗88例娠期糖尿病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44例,在此基础上使用维生素E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LU、2hPBG、TG、TC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胎儿窘迫、早产儿、新生儿窒息等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维生素E治疗,能够改善血糖及血脂水平,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血脂 维生素E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3年12月间60例GDM患者,根据简单随机方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根据简单随机方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护理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在疾病基础知识、血糖、用药知识、饮食知识、运动知识及总评分等方面显著跟高,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84、7.394、8.394、6.385、7.294、8.092,P<0.05),观察组患者在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早产、新生儿窒息、巨大儿方面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4、7.392、7.029、6.394、7.284,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明显增强GDM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还可减少GDM患者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系统性护理干预 妊娠糖尿病 疾病知识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连续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连续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剖宫产率为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6%;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1%,P<0.05;实验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9%,P<0.05;实验组患者产后一月复诊时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护理可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妊娠结局。

  • 标签: 连续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结局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剖宫产率的持续逐年上升,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发病率也呈现不断上升趋势,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很多步入高龄的女性开始考虑生育二胎的问题,剖宫产术后再妊娠的人数十分庞大,剖宫产瘢痕妊娠成为产科医生面临的一大问题,其风险性及安全性受到广大妇产科医生的关注,如果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不能得到及早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将会导致严重的出血、子宫破裂、切除子宫、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需要更加重视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防范、识别及治疗,避免发生不良后果,为广大孕产妇保驾护航。

  • 标签: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 剖宫产 异位妊娠
  • 简介:摘要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scarpregnancy,CSP)指有剖宫产史孕妇,胚胎着床于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是一种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为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初诊误诊率高,CSP可致子宫破裂、大出血,严重危害育龄期妇女的健康及生育能力。早期诊断、早期治疗CSP对保护育龄期妇女的生育能力及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诊治进展进行如下的详细阐述。

  • 标签: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 诊断 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异位妊娠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异位妊娠患者,按照异位妊娠的诊断标准确诊。对输卵管妊娠的患者行输卵管保守手术,对部分患者开展药物治疗。结果4例出现术后大出血,5例出现伤口感染,经治疗,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的平均时间为7d。结论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同时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对促进患者康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异位妊娠 治疗 手术 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讨论妊娠剧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例妊娠剧吐孕妇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剧吐同孕妇的年龄及孕周有明显关系,妊娠剧吐易导致孕妇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的酸中毒及碱中毒。结论妊娠剧吐的诊断与治疗需要及时更正孕妇的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防止恶性循环的产生。

  • 标签: 妊娠剧吐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细菌性阴道病(BV)是阴道中高浓度的特征性需氧和厌氧菌群替代了正常的乳酸杆菌而引起的一种混合性细菌感染。早在1894年,就有关于这一疾病的描述,因为对致病微生物认识上的不足,当时称之为“非特异性”阴道炎。随后又有嗜血杆菌阴道炎、棒状杆菌阴道炎、厌氧菌性阴道炎等命名。1984年正式提出了BV这一术语并被普遍接受。BV是引起阴道分泌物或异味的最常见原因。发病率为10%~41%。妊娠合并BV将增加母亲和胎儿的围生期发病率,自然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羊水感染,产后子宫内膜炎和剖腹产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均有增加,适当的进行筛查以及抗微生物治疗能够大大减少以上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妊娠 细菌性阴道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临床诊疗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3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医护人员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平均住院天数为7±2.5天,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通过细心观察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加强术后治疗和护理、预防并发症、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 标签: 异位妊娠 观察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