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08年8月~2011年8月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内镜治疗组根据出血情况采用套扎止血、药物喷洒、注射、金属钛夹等方法,对照组采用内科传统治疗法。结果内镜治疗组止血有效率95.65%,对照组为75.23%,内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内镜治疗组再出血率、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治疗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好,并发症相对较少。

  • 标签: 内镜 胃肠道 出血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内镜下消化道取异物术前后护理要点及防止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内窥镜室收治的43例患者均通过奥林巴斯电子纤维GIF-XQ-260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前后进行护理,术中重点进行咽喉部配合内镜术做吞咽动作,内镜进入胃内深呼吸,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和生命体征,对预防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护理、分析、总结。结果43例消化道异物患者在正确的护理、及时的内镜下消化道取异物术治疗,痊愈康复。结论对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此类手术成功率、对患者痊愈康复至关重要。

  • 标签: 奥林巴斯电子纤维胃镜 上消化道异物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奥美拉唑在治疗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5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4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差异性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22例患者。甲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乙组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甲组的有效人数13例,总有效率为63.6%,乙组的有效人数18例,总有效率为81.8%,81.8%>63.6%,乙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甲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中3例患者出现轻微的腹泻和恶心等不良症状,不良反应率为13.6%,乙组中1例患者出现腹泻不良症状,不良反应率为4.5%,乙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甲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止血平均时间为(2.9±0.1)d,乙组患者的止血平均时间为(1.8±0.1)d,乙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明显低于甲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能降低临床不良反应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奥美拉唑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7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回顾性分析17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及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172例患者中≥60岁患者102例,显著高于其他年龄例数(P<0.05);172例患者出现腹部隐痛129例,头晕97例,便血73例,贫血40例、失血性休克24例。172例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总有效率为88.95%,护理满意度为93.02%。结论消化道出血患者以中老年为主要发病人群,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的特点,护理人员要严格掌握消化道出血指征,及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控制患者出血症状,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特点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镜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消化道出血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去甲肾上腺素及云南白药治疗,实验组进行消化内镜下局部药物注射治疗。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无效患者为1例,所占比例4.0%,显效患者为10例,所占比例为40.0%,有效患者为14例,所占比例为56.0%。对照组患者无效患者为7例,所占比例28.0%,显效患者为9例,所占比例为3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较为理想,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消化内镜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不同时间的预后进行探析。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肾内科接治的87例急性肾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时间不同分成观察组(6~12h)和对比组(>12h),分别为47例和40例;两组均采取CRRT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Na+、HCO3-等指标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率为81.5%,与对比组的79.3%比较,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急性肾衰竭CRRT治疗中,不同治疗时间的临床效果和预后基本一致,但早期针对性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肾脏替代治疗 急性肾衰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时间护理模式在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以及生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脑外伤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分段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实验组则接受时间护理模式干预,对比2组脑外伤患者护理后的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性。结果2组脑外伤患者经护理后的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接受时间护理模式干预的效果较好,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时间护理模式 脑外伤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运用于腹泻患儿中的对其呕吐停止时间的影响。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我院就医的腹泻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进行分组,即为第一组40例和第二组40例。患儿均接受药物治疗,除此之外第一组行常规护理,第二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和呕吐停止时间。结果第二组患儿的呕吐停止时间分别为(2.3±1.5)d和(2.0±1.3)d,第一组患儿的呕吐停止时间分别为(3.6±1.2)d和(2.9±1.1)d,对比两组患儿呕吐停止时间,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5%;第一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2.5%,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对于腹泻患儿而言,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有效的减轻患儿的心理压力,缩短患儿呕吐停止时间,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 标签: 腹泻 护理干预 呕吐 停止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不同时间对产后妇女进行康复护理,探讨其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产科进行生产的产妇作为受试对象,随机选取135例,按照康复护理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每组45例的甲组(产后一个月)、乙组(产后两个月)及丙组(产后三个月),将产妇康复护理后的盆底功能进行对比。结果甲组产妇的盆底肌压力分级及盆底肌力均显著优于其他两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产妇发生尿失禁的概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妇产后康复训练应尽早开始,能够改善盆底肌肉损伤的情况,提高盆底肌的收缩能力,显著改善产妇盆底功能,还能显著降低产妇尿失禁发生的概率,优势明显,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康复护理 产后妇女 盆底功能
  • 简介: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几乎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但是和同龄人相比,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没有走读高中考大学的道路,感觉受到社会的歧视,心理压力较大,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1]。

  • 标签: 心理健康 团体辅导 中等职业教育 教育招生规模 人际相互作用 人际敏感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腹部轮换注射不同按压时间对ACS患者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ACS患者153例,将其随机分成3组进行腹壁低分子肝素钙轮换部位注射,注射后分别进行0分钟(不按压)、3分钟及15分钟的棉球按压。注射后每12小时,观察皮下出血的情况,测量皮下出血面积。结果三组出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出血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三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轮换注射后不同按压时间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 标签: ACS 低分子肝素钙 腹壁轮换注射 不同按压时间 皮下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奇霉素治疗时间的长度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实际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8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62例,A组患者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时长小于5天,B组患者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时长为6天,C组患者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时长为7天。观察A、B、C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住院时间为12.32±5.94,退热时间为3.10±2.57,咳嗽消失时间为9.88±5.41,啰音消失时间为6.68±4.33;B组住院时间为10.12±6.26,退热时间为2.59±2.20,咳嗽消失时间为10.03±7.61,啰音消失时间为7.19±8.87;C组住院时间为9.03±3.35退热时间为2.65±2.64,咳嗽消失时间为8.08±2.12,啰音消失时间为4.29±3.34。结论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7天后患者用药安全,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咳嗽时长,适合临床使用。

  • 标签: 阿奇霉素 治疗时间 小儿肺炎 支原体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间的选择对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在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期间接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患者中抽取129例,平均分为A、B、C三组。A组手术时间在发病后6小时以内,B组在6~24小时之间,C组在24小时以后。比较三组患者临床效果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与C组(P<0.05),B组与C组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治疗前,三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后,A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B组与C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最佳手术治疗时间为发病后6个小时之内,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 治疗时间 患者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的护理对策。方法将2012年1月到2016年12月进入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61例患者作为本文对象,按照住院号排序后,前31例为观察组,后3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为35.03±3.57(月),对照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为22.24±2.02(月);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原地区对动静脉内瘘使用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能够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并降低使用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高原地区 动静脉内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替米沙坦给药时间的不同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抽选法从本院近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服用药物的时间不同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在晚间给予用药,对照组在早晨给予用药,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当(P>0.05),但治疗组中杓型血压患者比例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结果临床治疗高血压替米沙坦给药时间不同其效果的程度亦不同,晚间给药比早晨给药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替米沙坦 给药时间 高血压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痔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痔的发生机制主要为静脉曲张学说和肛垫学说,在重度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手术治疗,PPH术结合传统“缠缚疗法”能更有效固定脱垂痔,进一步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临床疗效明显。

  • 标签: 重度混合痔 肛垫学说 PPH术 缠缚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并对其相关因素实施分析处理。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我院接收诊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未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0例作为对照处理,即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状况、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形发生的可能性、血钙水平、血小板水平、血浆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血清胃泌素水平、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凝血酶原时间、每周透析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在肾功能状况、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形发生的可能性血钙水平、血浆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血清胃泌素水平、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凝血酶原时间、每周透析时间等方面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在肾功能状况、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形发生的可能性血钙水平、血浆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血清胃泌素水平、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凝血酶原时间、每周透析时间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血小板水平方面对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因素包含肾功能受损、血钙水平下降、血清胃泌素水平提升、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形、透析处理过程充分性较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营养状况较低等,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开展相关处理工作时,应对上述因素实施干预处理,以便有效避免消化道出血情形发生。

  • 标签: 维持性血透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诊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选取86例作研究对象,并依据护理模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n=43)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n=43)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结果(1)研究组患者护理舒适度是93.02%,与对照组患者护理舒适度74.43%相比较高(P<0.05);(2)研究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是(23.16±5.11)h,与对照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41.38±6.92)h相比较短(P<0.05)。结论消化道出血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显著提升患者护理舒适度,并快速止血,值得推广。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常规护理 舒适护理 舒适度 止血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的配合技巧与经验。方法对内镜取出上消化道异物的配合与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医护密切配合下共开展368例异物的内镜治疗,成功取除异物361例,成功率98.1%。无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消化道异物内镜取出术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患者可免受外科手术之苦,是一种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内镜 上消化道异物 配合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