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创内固定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对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外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内固定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腕关节的恢复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3、6个月的掌倾角和尺偏角均好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预后6个月的总优良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对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微创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更佳,但是手术创伤大安全性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对于腕关节恢复要求不高的患者可以推荐使用。

  • 标签: 微创内固定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Gamma钉和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高龄病人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11月,我院应用PFNA(PFNA组,n=36)、Gamma钉(Gamma钉组,n=30)和LCP((LCP组,n=32)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98例。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方面的差异。结果9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各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FNA组优于Gamma钉组和LCP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PFNA组平均92.36分,优良率94.45%,Gamma钉组平均91.28分,优良率90.00%,LCP组平均90.21分,优良率90.62%,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好,与其它两组相比较,在高龄病人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早期治疗方面具有优势。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PFNA Gamma钉 LCP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的关系。方法在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接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进行分组,50例有不稳定斑块的为A组,50例有稳定斑块的为B组,50例无斑块的为C组。比较三组各项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相关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结果A组和B组的血清Fib、SUA、LDL-C、hs-CRP、HbAlc检测水平明显高于C组;A组的血清Fib、SUA、LDL-C、hs-CRP、HbAlc检测水平明显高于B组,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可能促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并具有较高的不稳定

  • 标签: 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外侧两枚平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30例患有不稳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III型)的患者,分别分两组进行治疗。根据治疗方法不同,第一组20人,进行切开复位外侧两枚平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二组,10人。使用在C型臂透视机下行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方式。分析两组安利人员年龄、病位分布、性别、肿胀程度等等各项进行比较,确保均无明显差异,使得具有较准确的可比性。在进行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记录,在骨折再移位、肘内翻、医源性尺神经损伤、携带角和肘关节屈伸活动功能等方面以及总体疗效方面进行比较。综合对比评价切开复位外侧两枚平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第一组无一例发生骨折再移位、肘内翻以及医源性尺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第二组。结论切开复位外侧两枚平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更好。

  • 标签: 切开复位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外侧针 克氏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评价对患者机体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6月—2018年11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基于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以及血小板活化功能变化。结果(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CD63、CD426、血小板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应用于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治疗中具有较好效果,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机体血小板活化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疗效 血小板活化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分析。方法对临床2012年以来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0例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显效23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3.3%。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最初目标是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对其短期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风险进行分级。危险分级后的处理目标包括消除缺血发作、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肌梗死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伐沙班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血运重建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不稳定型心绞痛血运重建患者40例,收治时间为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期间,并将不稳定型心绞痛血运重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利伐沙班治疗。结果观察组不稳定型心绞痛血运重建患者治疗后的心肌缺血总负荷、缺血最长持续时间、缺血性ST段改变发生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血运重建患者,疗效确切并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非血运重建 利伐沙班 常规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参芪平喘颗粒的定性鉴别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参芪平喘颗粒中黄芪、甘草、丹参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专属性强,斑点清晰,且阴性无干扰。结论本质量标准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参芪平喘颗粒的定性鉴别。

  • 标签: 参芪平喘颗粒 薄层鉴别 黄芪 甘草 丹参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特征及治疗。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回顾分析选取的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资料,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及治疗预后。结果两类心绞痛的临床主要表现均是心前区阵发性胸痛,两者主要诱因是体力劳动和情绪激动激发,其中少数不稳定型心绞痛无明显诱因;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临床表现均是心前区阵发性胸痛,且多有诱因,经过治疗多数能康复。

  • 标签: 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吉替尼作为一种特异性较高的抗肿瘤靶向药物对在对NSCLC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吉替尼的一、二线治疗和维持治疗等方面的综述,旨在探讨其临床价值,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吉非替尼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治疗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吉替尼二线和三线方案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45例晚期NSCLC,予吉替尼250mg/天,口服,1个月为1个治疗周期,每个周期结束后评价疗效。有效者继续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毒副反应不能耐受。结果45例均可评价疗效,CR1例,PR16例,SD13例,PD15例,有效率为37.78%,疾病控制率为66.67%,中位生存期11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7.6个月,1年生存率41.5%,腺癌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鳞癌患者。主要毒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结论吉替尼二线和三线方案治疗晚期NSCLC疗效较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耐受性好。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吉替尼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选取3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临床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成每组各有15例患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吉替尼靶向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为80.0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优越,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吉替尼靶向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不良反应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吉非替尼 靶向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吉替尼靶向治疗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93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组均3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疗治疗,研究A组单独实施吉替尼靶向治疗,研究B组在化疗基础上加用吉替尼靶向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与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治疗后研究A、B组均优于对照组,研究B组治疗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35.48%、研究A组35.48%,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吉替尼靶向治疗,患者免疫功能明显得到改善,值得应用。

  • 标签: 吉非替尼 靶向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氨甲喋呤联合米司酮治疗破裂型宫外孕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3月~9月间破裂型宫外孕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氨甲喋呤药物肌注治疗,而治疗组患者采取氨甲喋呤联合米司酮药物肌注治疗,对两组患者疾病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中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96.43%高于对照组89.29%,且疾病治疗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给予破裂型宫外孕患者氨甲喋呤联合米司酮治疗有较好临床疗效,且临床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积极推广使用。

  • 标签: 氨甲喋呤 米非司酮 非破裂型宫外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吉替尼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6年10月我院接治的64例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7.50%、31.2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控制率为78.13%,高于对照组的53.1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血小板减少、贫血、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替尼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吉非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促进针灸药物镇痛疗法临床工作的开展。方法对10种疼痛病症171例患者,按“经之所过,病之所治”原则选取相应的经络及穴位进行1疗程为期10天的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83.1%,其中,急性软组织损伤有效率最高为95.5%,急性腰部扭伤次之为91.6%;而膝骨性关节炎疼痛治疗有效率最低为76.9%,膝关节滑膜炎疼痛次之为80%。结论针灸疗法可作为临床某些疼痛疾病药物镇痛的替代疗法。

  • 标签: 针灸 疼痛 非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不确定性肋骨骨折的CT表现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6例不确定性肋骨骨折CT表现。结果CT表现为①内外侧骨皮质隆起、内折或断裂(图1);②骨皮质部分断裂,裂隙间隙小,未发生明显移位(图2);③骨皮质断裂不明显,仅表现为一侧骨皮质隆起或内折(图3);④单侧细微骨皮质断裂翘起或凹陷(图4)。结论骨皮质部分断裂、内折是不确定性肋骨骨折最常见的CT表现,具有特异性。周围软组织肿胀,胸膜推移、增厚是不确定性肋骨骨折的重要辅助征象。在诊断的过程中应注意应用螺旋CT后处理技术加以甄别。

  • 标签: 不确定性 肋骨骨折 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吉替尼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已确诊为晚期小细胞肺癌的患者72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治疗药物厄洛替尼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吉替尼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疾病控制情况和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和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替尼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吉非替尼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厄洛替尼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替尼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毒副作用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住的34例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放化疗已无疗效,均已发生其他脏器转移。口服吉替尼250mg/次,每天1次,不限疗程,直至因出现严重毒副反应或死亡而终止。结果34例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3例,稳定(SD)5例,进展(PD)4例,全组有效率(CR+PR)为82.3%,临床获益率(CR+PR+SD)为88.2%。中位生存期15.6个月,1年生存率为75.3%(26/34)。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其发生率分别为为43.3%(15/34)、16.7%(6/34)。结论吉替尼对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临床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较轻,患者可以耐受。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