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改善药物的稳定,保证药物制剂的安全与有效,提高药品的经济效益;方法通过对影响药物稳定的诸多因素的了解,探讨改善药物稳定的方法;结果采用微囊化,制成包合物,改变晶型,薄膜包衣,冷冻干燥等方法对改善药物的稳定有很大帮助;结论通过对改善药物稳定方法的探讨,为合理设计药物,提高制剂质量提供了帮助。

  • 标签: 药物稳定性 微囊化 环糊精 多晶型 薄膜包衣 冷冻干燥
  • 简介:摘要药物制剂稳定是指药物制剂从制备到使用期间保持稳定的程度,通常指药物制剂的体外稳定。药物制剂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安全、有效、稳定。药物制剂在生产、贮存、使用过程中,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分解变质,从而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或副作用增加,有些药物甚至产生有毒物质,也可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药物制剂稳定的研究,考察影响药物制剂稳定的因素及增加稳定的各种措施,从而既能保证制剂产品的质量,又可减少由于制剂不稳定而导致的损失。

  • 标签: 药物制剂 稳定性
  • 简介:摘要动作稳定是射击心理选材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查阅国内射击运动员心理选材的相关文献,分析研究现状。

  • 标签: 射击运动员 心理选材 动作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溶液的稳定。方法考察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在五种溶媒中的稳定。结果在PH<7的酸性环境中奥美拉唑钠非常不稳定,而在PH=9左右的碱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以0.9%NaCl注射液为溶媒的情况下,样本的PH值以及外观、透明度以及色泽均无较大变化;而在以果糖为溶媒的情况下,颜色变化非常明显,在整个样本检测时间内呈现出逐渐加深的变化状况。在其他三种溶媒样本中,颜色变化从无色逐渐变为淡黄色。结论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溶液的稳定和溶媒的PH值、种类有着一定的关系。

  • 标签: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溶液 溶媒 PH值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他扎罗汀乳膏,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并探讨其稳定。方法以O/W乳剂基质为基质剂制备他扎罗汀乳膏,采用UV法测定他扎罗汀的含量,温度、湿度、光线及加速试验法考察制剂的稳定。结果制剂为乳白色细腻乳膏,他扎罗汀含量在2-8μg/ml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对热、湿、光稳定。结论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快捷,制剂稳定好。

  • 标签: 他扎罗汀 乳膏 制备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味野马追胶囊引湿性,为选择适合该制剂的包装材料提供依据;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药物引湿性试验指导原则进行试验,研究加味野马追胶囊的引湿性并以水分为考察项对该制剂进行了稳定考察;结果该制剂具引湿性,选用具铝薄封口的口服固体高密谋聚乙烯瓶作为包材,该制剂水分在考察期(12个月)内符合规定。

  • 标签: 加味野马追胶囊 引湿性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稳定心绞痛患者给予临床分组治疗,从而探讨尼可地尔对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高稳定心绞痛患者的疗效与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组与对照组稳定心绞痛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尼可地尔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醇酯药物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稳定心绞痛患者经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稳定心绞痛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79.49%,且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稳定心绞痛患者在临床治疗时使用尼可地尔药物,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尼可地尔 稳定性心绞痛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慢性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慢性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加用曲美他嗪片20mg,每日3次口服。治疗3个月后观察心绞痛发作的严重度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88.6%)优于对照组(74.3%),差异显著(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慢性稳定心绞痛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 标签: 稳定性心绞痛 心肌缺血 能量代谢 曲美他嗪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心脏急症和稳定冠心病治疗,观察临床用药和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12月收治ACS和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选择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各45例,共90例,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22例,分为稳定组和不稳定组,保守用药治疗。结果通过两组积极治疗后,不稳定组显效13(28.89%)例,好转18(40.00%)例,总有效率68.89%,稳定组显效20(44.44%)例,有效23(51.11%)组,无效2(4.44%)例,总有效率95.56%,差异显著。结论心脏急症与稳定冠心病患者治疗药物基本相同。对于治疗,心脏急症需要抓住窗口期治疗,促进转归,到稳定期后,要继续用药,注意稳定情绪、避免劳累、过度运动等诱因,都可以有效预防发作。

  • 标签: 心脏急症 稳定型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普妥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08年1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口服消心痛片治疗一个疗程,一天2次,每次20毫克,同时停用其它治疗该病的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立普妥一个疗程,一天一次,每次10毫克。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与对照组的治愈率相比较治疗组的治愈率(93.3%)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7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立普妥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有效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立普妥 不稳定性心绞痛 治疗 临床研究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3种样本管中血液葡萄糖稳定进行检测,比较其稳定。方法对于同一患者的血液标本放于3种样本管中(普通真空管、草酸钾-氟化钠真空管及带促凝剂分离胶真空管),分别测定不同时间点(2、4、6、8、12、24、48、72及96h)3种样本管中的血液葡萄糖含量,对其稳定进行比较。结果三种样本管稳定比较普通真空管中血液葡萄糖含量低于草酸钾-氟化钠真空管及带促凝剂分离胶真空管中葡萄糖含量,三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时间点普通真空管在6h时可见其中的葡萄糖含量下降,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8h以后,其中的葡萄糖含量明显下降,聚在统计学差异(P<0.05);草酸钾-氟化钠真空管中血清葡萄糖在72h时降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促凝剂分离胶真空中血清葡萄糖在96h内较为稳定,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中样本管中葡萄糖稳定不同,其中普通真空管中血液葡萄糖可以稳定存在8h,草酸钾-氟化钠真空管中血清葡萄糖可以稳定存在72h,而促凝剂分离胶真空中血清葡萄糖稳定最好,可以在96h内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采血管葡萄糖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两组均7天为1疗程。分别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的改变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66.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间期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安全有效,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低分子肝素钙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浓度变化,同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性状变化,并测定pH值。结果室温条件下8h内配伍液的外观浊状、pH值及左氧氟沙星与奥硝唑的质量浓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左氧氟沙星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可配伍使用,护理人员应充分掌握药品的药品性状和配伍禁忌,密切观察患者输液情况。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奥硝唑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丹参注射液对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94例,据用药情况分为对照组(A组30例)、低剂量丹参治疗组(B组25例)、高剂量丹参治疗组(C组3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低剂量丹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12ml静脉滴注治疗,高剂量丹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30ml静脉滴注治疗。分析各组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常规心电图ST改变、甘油三酯及胆固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三组临床总有效率随着丹参剂量增加而增加,但低剂量丹参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丹参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酯、胆固醇下降程度亦随着丹参剂量增加而增加,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电图改善程度亦随着丹参注射液剂量增加而增加,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丹参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并可改善心电图表现,可能对其治疗有益。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丹参 临床疗效 心电图改变 甘油三酯 胆固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Gamma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到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1例;B组22例各,A组采用Gamma钉治疗,B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术中与术后情况。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多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也长于对照组(P均<0.01),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mma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相似,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早,降低了老年患者术中与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

  • 标签: Gamma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在三种输液中的稳定,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峰面积,并考察外观、pH值与含量变化情况。结果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三种输液配伍后,4h内配伍液外观、含量及pH值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与三种输液配伍后,稳定较好,且不受氯离子影响。

  • 标签: 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 输液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国产与进口的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与临床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进行考察。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两种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与输液配伍后0至6h的含量变化,并同时测定pH值并观察药液的外观变化。结果两种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与常用输液配伍后含量及pH值变化不大。结论国产与进口的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与临床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基本近似。

  • 标签: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 配伍 稳定性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方法在室温25℃和37℃下,观察6小时内头孢哌酮钠与利巴韦林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紫外光谱的变化,采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分别考察上述两药配伍后不同时间各自的含量变化。结果在室温(25℃)和37℃条件下,两药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液6小时内的含量、pH值及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0~6小时内头孢哌酮钠与利巴韦林配伍稳定

  • 标签: 紫外分光光度法 头孢哌酮钠 利巴韦林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桡骨骨折(不稳定)治疗中使用不同钢板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6例桡骨骨折(不稳定)病例按照使用的钢板随机分为T型组(23例,T型钢板)和锁定组(23例,锁定钢板),观察腕关节功能。结果锁定组腕关节功能优于T型组(P<0.05),差异性明显。结论在桡骨骨折(不稳定)的治疗中应尽量使用锁定钢板。

  • 标签: 桡骨骨折 钢板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吉替尼二线和三线方案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45例晚期NSCLC,予吉替尼250mg/天,口服,1个月为1个治疗周期,每个周期结束后评价疗效。有效者继续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毒副反应不能耐受。结果45例均可评价疗效,CR1例,PR16例,SD13例,PD15例,有效率为37.78%,疾病控制率为66.67%,中位生存期11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7.6个月,1年生存率41.5%,腺癌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鳞癌患者。主要毒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结论吉替尼二线和三线方案治疗晚期NSCLC疗效较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耐受性好。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 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