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和多重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口咽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中的检测性能。方法采用HC2和多重荧光PCR检测31例口咽癌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情况,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在检测结果中的一致性。结果HC2和多重荧光PCR两种方法检测高危型HPV一致性较好,总符合率为90.32%,总一致性指数(Kappa指数)为0.7364。结论在口咽癌患者中应用HC2技术进行高危型HPV检测有可行性。

  • 标签: 杂交捕获 多重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口咽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 高危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萋-尼氏抗酸染色、金胺“O”荧光染色与结核菌快速液体培养在结核病诊断方法的差异。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2012年12月六个病区350例住院患者痰液标本进行调查,分别采用萋-尼氏抗酸染色法、金胺“O”荧光染色法、快速液体培养法。结果350例患者痰液标本中,抗酸染色阳性共94例,阳性率为26.86%,金胺“O”荧光染色阳性共138例,阳性率为39.43%,快速液体培养法培养阳性为183例,阳性率为52.29%。结论选择有效的实验检测方法是发现疾病的关键。

  • 标签: 结核病 结核杆菌 诊断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速率散射比浊法(NEM)和免疫荧光法(FIA)检测对全血C反应蛋白(CRP)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选取72例新鲜全血标本,在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两组各36例,观察组及对照组。取免疫荧光法(FIA)检测的是观察组,择速率散射比浊法(NEM)的是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检测患者C反应蛋白的阳性情况,并给予相应的记录;且需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两种检测方法的C反应蛋白的含量,并记录下来。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检测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69.44%,观察组患者经免疫荧光法(FIA)检测之后是72.22%,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无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86.3±20.2)mg/L,观察组患者检测之后的C反应蛋白的含量(85.8±19.3)mg/L差异不显著,无意义(P>0.05)。结论针对选取的72例新鲜全血标本,分别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NEM)和免疫荧光法(FIA)检测,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是针对感染性疾病而言,C反应蛋白的预后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应按照实际选择,两种方法具备各自的优缺点。

  • 标签: 可比性 全血C反应蛋白 速率散射比浊法 免疫荧光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技术筛查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价值,分析巨细胞感染与肝脏损害相关性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以2017年5月—2018年3月我院42例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为例,予以血生化和病毒DNA检测,并根据诊断结果对症治疗,观察诊断效果,评价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患儿尿液样本病毒DNA均呈阳性,准确率100%。经治疗,显效15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92.86%。患儿治疗后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是诊断小儿巨细胞感染的有效手段,本病可引起肝功能损害,基于肝功能指标检查结果予以小儿对症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巨细胞病毒感染 荧光定量PCR技术 肝脏损害 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