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产后短时间内双胎任娠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后短时间内双胎任娠2例患者资料,总结其治疗方法。结果病例1独立胎盘2个,为双卵双胎,胎盘胎膜无粘连,自然娩出完整,病例2于次日行剖宫取胎术,取出贰男暂活婴,“符合5月孕大小”,未描述胎儿体重及胎盘情况,无法确认是单卵双胎或双卵双胎。结论哺乳并不能更长时间的阻止排卵,不能靠哺乳达到避孕的目的。

  • 标签: 产后双胎妊娠月经复潮排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同步放疗在根治性治疗鼻咽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放射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多西他赛,对照组使用DF方案,比较两组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及咽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的比例及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结果随访1年,观察组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及咽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口腔黏膜损伤、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肺纤维化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能较好的提高局部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多西他赛 同步放疗 根治性治疗 鼻咽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同步换血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测意义。方法收集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同步换血治疗患儿43例,在换血治疗前后分别采集血液进行电解质、血常规、胆红素指标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经换血治疗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细胞、血小板、钾、钙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较治疗前有所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红蛋白、钠、氯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换血治疗是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检测数据。

  • 标签: 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电解质 血常规 同步换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中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临床疗效、生存率及毒副反应病人的耐受性。方法回顾分析46例首诊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中常规放射治疗30例,IMRT调强放射治疗16例。结果IMRT调强放射治疗组的近期疗效及生存率及毒副反应病人的耐受性优于常规放疗组。两者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鼻咽癌 同步放化疗 常规 放射治疗 IMRT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隐裂牙牙髓病采用冠修复和根管同步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82例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的隐裂牙牙髓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治疗,n=41)和治疗组(冠修复与根管同步治疗,n=41),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要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显著要高(P<0.05)。结论隐裂牙牙髓病采用冠修复与根管治疗同步治疗,疗效显著,且可简化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疗效 隐裂牙 冠修复 根管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紫杉醇用于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接受我院同步放化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70例,随机将其拆分成两组,对照组入选患者35例给予单纯放疗,治疗组入选患者35例给予紫杉醇联合治疗,比较其治疗的效果。结果对照组血液毒性发生率17.17%;胃肠道反应发生率14.28%;皮肤黏膜反应发生率8.57%;吻合口狭窄发生率2.85%,中位生存期3.1年,OS61.9%,总复发率14.28%。治疗组血液毒性发生率14.28%;胃肠道反应发生率2.85%;皮肤黏膜反应发生率2.85%;吻合口狭窄发生率0%,中位生存期1.6年,OS23.76%,总复发率5.7%。治疗组的疗效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紫杉醇用于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治疗中的临床价值高,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 标签: 紫杉醇 食管癌 同步放化疗 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晚期局部胃癌患者应用替吉奥化疗合并同步放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参研对象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诊治的20例晚期局部胃癌患者,遵从随机的分组标准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后者行放疗治疗,前者行替吉奥合并同步放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晚期局部胃癌患者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晚期局部胃癌患者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效果能够通过替吉奥合并同步放疗治疗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替吉奥 同步放疗 晚期局部胃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及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及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一般性健康指导。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制服药依从性调查表观察同步健康教育前后两组患者BPRS总分及服药依从性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评定。结果研究组在干预后8周的BPRS总分较对照组低,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同步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 标签: 健康教育 精神分裂症 服药依从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护理。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5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加强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护理。结果通过针对患者基础疾病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前后不同护理问题从生理、心理各方面实施周密的护理,有效促进患者身心的康复。结论心脏再同步治疗是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新方法,可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对食管癌的治疗疗效,以达到寻找到最佳的治疗食管癌的方法,减轻食管癌患者的痛苦的目的。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64例食管癌患者,将这64例患者随机分为序贯组及同期组,对两组患者均实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化疗方案,然后分别对其行序贯放化疗及同期放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有效率及由放射性食管炎或白细胞减少而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同步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1、2、3年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序贯组患者(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序贯组,但P>0.05。结论与序贯放化疗方案相比,同步放化疗方案更能提高食管癌患者生存率。

  • 标签: 食管癌 同步放化疗 序贯放化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是近年来内科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CRT通过恢复心脏的同步运动而发挥疗效,只有存在心脏运动不同步的患者,才能从CRT治疗中获益。超声心动图可通过M型超声心动图、脉冲多普勒、多普勒组织成像及其衍生技术、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心脏机械收缩同步性方面进行评价。因此,超声心动图有助于适合CRT治疗患者的筛选,指导左心室起搏电极位置的选择,以及在CRT治疗后进行术后AV、VV间期优化和患者的随访。本文就上述几种超声技术之间的优缺点及其相互结合在指导心衰患者行

  • 标签: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超声心动图 机械收缩同步性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新生儿溶血病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新生儿病房中收治的100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进行观察,对所有患儿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血清胆红素、血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换血后,患儿的血钙、血钾、血钠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可以迅速改善新生儿溶血现象,保护脑组织,改善患儿的预后。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 临床疗效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了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105例新生儿溶血症的病例资料。结果一次性换血成功87例,二次换血6例,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失败转为脐静脉换血5例,放弃治疗7例,换血前平均血清胆红素为457.6umol/L,换血后平均血清胆红素为178.3umol/L。结论通过及时的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可有效清除血清中的游离胆红素,降低游离胆红素水平,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促进患儿康复。

  • 标签: 换血疗法 新生儿溶血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蟾酥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9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n=45,同步放化疗+蟾酥注射液)、对照组(n=45,单纯同步放化疗)。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11%、68.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比对照组III度以上骨髓抑制的发生低(P<0.01);放射性胃粘膜反应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蟾酥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中晚期胃癌近期疗效,且能降低III度以上骨髓抑制,不增加放射性胃粘膜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胃癌同步放化疗蟾酥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改良血液灌流器传统时间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体会。方法选取从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5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分成常规灌流器与透析器串联方式的对照组(n=25),以及采用改良串联时间,在2小时后串联灌流器的观察组(n=25),比较两组凝血情况以及透析总用时。结果观察组无凝血患者共25例(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例(68.0%),P<0.05。此外观察组的透析总用时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采用2小时后串联灌流器的护理模式,能够显著缩短用时,减少凝血,值得推广。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透析 护理 改良时间 血液灌流器 串联
  • 简介:摘要目的治疗扁平疣用药物效果欠佳者300例,采用液氮冷冻,根据皮损情况采用不同时间和冻融次数,分次冷冻使疣体全部脱落,且无疤痕形成及色素改变。效果良好。

  • 标签: 扁平疣 液氮冷冻 疣体脱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腹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到2014年5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住院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对同一项标本同时放置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内,进行测定其生化指标。结果将标本放置1小时后和2小时后以及3小时后,放置2小时后和3小时后其血糖检测的结果相对于采血后1小时显著降低,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将标本放置3小时后,其氯检测结果相对于采血后1小时显著上升,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采血后标本放置2小时后和3小时后,钠、钾、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结果相对于1小时后有略微上升,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肌酐、尿素氮标本放置1小时后和2小时后以及3小时后,其检测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一名患者的血液标本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进行测定,检测结果差异较为明显,所以,血液标本采集后要立即送去检验,实验室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检验标准和要求,对标本进行及时检测,才可以保证标本最终检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 标签: 空腹静脉血 标本 放置时间 常规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体温对麻醉后苏醒及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10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手术病人,根据体温将患者分为A、B两组,分别为体温<35℃和>35℃,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苏醒和拔管时间。结果从停止用药至呼唤姓名患者能睁眼时间,A组患者为(59±14)分钟,B组患者为(44±20)分钟;停止给药到拔管时间,A组患者为(77±23)分钟,B组患者为(56±16)分钟。两组在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要明显长于B组患者。结论麻醉和手术过程中注意维护病人的体温不仅有助于麻醉后的苏醒,而且可以避免因体温下降给患者带来的危害。

  • 标签: 体温 麻醉 苏醒 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