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电针迎香穴对大鼠嗅觉功能和嗅黏膜成纤维生长因子(FGFs)的干预效应和作用通路。[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嗅觉功能障碍组、嗅觉功能障碍+眶下神经切断组、嗅觉功能障碍+针刺组、嗅觉功能障碍+眶下神经切断+针刺组5组,每组10只。采用TritonX-100鼻腔注射法复制大鼠嗅觉功能障碍动物模型和大鼠嗅觉功能障碍+眶下神经切断动物模型。通过电针迎香穴干预后,分析各组大鼠埋藏食物小球实验、嗅觉迷宫实验结果及ELISA法检测的FGFs含量。[结果]埋藏食物小球实验及嗅觉迷宫实验结果表明电针迎香穴可以显著缩短嗅觉功能障碍模型大鼠寻找食物小球的时间(P〈0.01),并且电针迎香穴干预后模型大鼠嗅黏膜组织中FGFs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电针迎香穴可显著提高嗅觉功能障碍模型大鼠嗅黏膜组织中FGFs含量,其作用与三叉神经通路的完整性有关。

  • 标签: 电针 迎香穴 嗅觉功能障碍 成纤维生长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临床复杂、疑难性疾病,是多种发病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化应激是其重要发病机制之一。研究团队以肺络构效失衡发病观,指导IPF发病规律、基本病机、基本证候及基础治法方药与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总结IPF基本病机为"肺虚络瘀"。因此,该文从肺络生理、病理及诊疗原则3个方面诠释IPF"肺虚络瘀"病机,并从肺络生理功能与氧化应激机制关键信号传导通路、肺虚络瘀病机理论演变与氧化应激病理进程、益气养阴活血通络防治IPF关键作用靶点与氧化应激作用机制存在相似性3个方面深入探究IPF肺虚络瘀病机理论与氧化应激病理机制的相关性,进一步全面诠释肺虚络瘀科学内涵,为IPF的治疗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案。

  • 标签: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肺虚络瘀 氧化应激 发病机制
  • 简介:为研究扶正化瘀方(主药:丹参、桃仁、人工虫草菌丝等)治疗肝纤维化的机理,60只Wistar雄性大鼠,除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52只大鼠腹腔注射0.5%对二甲基亚硝胺(共4周,每周3次,每次2ml/kg),造成肝纤维化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B,18只)、扶正化瘀方组(C,17只)、秋水仙碱组(D,17只),分别给予自来水以及相应中西药物灌胃,共4周.之后,处死大鼠取材检测各项指标.结果:C组大鼠Hyp和肝组织胶原分期下降,纤维化程度减轻;活化HSC减少,凋亡增加;肝组织MMP-2、MMP-9、TIMP-2表达下降.结论:促进活化HSC的凋亡、减少活化HSC的数量,并由此降低MMP-2、MMP-9、TIMP-2的表达、减轻肝纤维化程度,可能是扶正化瘀方的作用机理之一.

  • 标签: 肝纤维化 扶正化瘀方 中医药疗法 明胶酶 星状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隔药灸和电针对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肠纤维化大鼠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Ⅲ,PCⅢ)、Ⅳ型胶原(CollagenⅣ,CⅣ)的影响,探讨针灸抗CD大鼠肠纤维化的作用与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电针组和药物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制备大鼠CD模型,应用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结肠胶原纤维增生情况,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大鼠血清HA、PCⅢ、CⅣ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胶原纤维增生,血清HA、PCⅢ、CⅣ含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组、电针组及西药组胶原纤维表达减少,血清中HA、PCⅢ、CⅣ含量降低,与电针组、西药组比较,隔药灸组胶原纤维表达减少,血清CⅣ含量降低.结论:隔药灸和电针均可改善CD大鼠肠纤维化病理状态,降低血清HA、PCⅢ、CⅣ含量.

  • 标签: 间接灸 电针 克罗恩病 纤维化 血清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采用低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的效果。方法:监测对象为我院2023年7月-2024年3月期间结肠镜检查患者170例,选择随机字母表分组法分为实验组(n=85)和对照组(n=85),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麻醉方法,实验组麻醉药物采用低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方法,对比两组生命体征和麻醉效果。结果:T0时点下,组间患者各生命体征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1、T2、T3时点下,实验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高,且T1-T3时点区间,实验组的波动幅度更小,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同对照组比较,丙泊酚用量少,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率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痛结肠镜检查采用低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理想,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无痛结肠镜检查 丙泊酚 低剂量艾司氯胺酮 麻醉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艾灸对克罗恩病(CrohnDisease,CD)肠纤维化大鼠结肠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蛋白、Smad4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从TGF-β/Smads信号途径探讨针灸治疗CD肠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雄性清洁级SD大鼠建立CD肠纤维化模型,应用随机的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温和灸组、电针组、隔药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温和灸组、电针组、隔药灸组均取天枢、气海穴,分别施以温和灸、电针、隔药灸治疗。治疗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各组大鼠结肠TGF-β与Smad4蛋白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luorescenceQuantitativePolymeraseChainReaction,FQ-PCR)检测结肠Smad4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TGF-β蛋白、Smad4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P〈0.01)。经温和灸、电针、隔药灸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TGF-β蛋白、Smad4蛋白及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或P〈0.05)。结论:CD肠纤维化大鼠结肠TGF-β蛋白、Smad4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多,温和灸、电针、隔药灸天枢和气海穴均可下调CD肠纤维化大鼠结肠TGF-β蛋白、Smad4蛋白及mRNA的异常表达。

  • 标签: 灸法 电针 间接灸 克罗恩病 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