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前疾病不同中医证型中IL-1、IL-8、IL-10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方法:招募8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或胃息肉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抽取外周血作为检测样本,采用等位基因专一性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IL-1B-31C/T及IL-1B-511T/C、IL-8-251T/A、IL-10-592C/A及IL-10-1082A/G基因位点SNP并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基因分型在不同中医证型及健康对照中的分布差异,并评价各基因型与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IL-1B-31TT基因型和IL-10-1082AG基因型在脾胃湿热中较健康对照明显增多(P<0.05),IL-8-251AA基因型在肝胃不和证和脾胃虚弱证中较对照显著增高(P<0.05),而IL-1B-511T/C、IL-10-592C/A各基因型在各组及证型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胃癌前疾病中医证型IL-1、IL-8、IL-10基因型分布不尽相同,提示不同中医证型与基因多态性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携带有IL-1B-31TT和(或)IL-10-1082AG型基因的脾胃湿热证,或携带有IL-8-25AA型基因的肝胃不和及脾胃虚弱证胃癌前疾病患者可能患胃癌的风险增大。

  • 标签: 胃癌前疾病 中医证型 IL-1 IL-8 IL-10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探讨兔不完全性截瘫后损伤脊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免疫化阳性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脊髓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压迫法造成不完全截瘫模型,伤后6h、7d、15d、取损伤脊髓组织3mm,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并用彩色图象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脊髓损伤VEGF表达变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表达为最高峰值伤后6小时。第二阶段表达峰值为伤后15d。结论VEGF可为脊髓损伤的时间提供诊断依据:伤后6h为脊髓损伤的最高峰期主要是脊髓出血,炎细胞浸润,脊髓水肿时期,VEGF可为脊髓损伤提供治疗依据:15d时,VEGF增加血管通透性。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生殖与迁移,主要是保护作用.促进脊髓损伤的愈合,加快修复部位主要是灰质部位.治疗上可大量使用活血化淤药。

  • 标签: 兔不完全截瘫 VEGF阳性表达动态变化 脊髓神经损伤时间的诊断治疗依据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与配伍比例的黄芪、当归对药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IPF)小鼠生存率、体质量及组织修复相关基因c-kit原癌基因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growthfactor2,FGF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相互关系及保护机制。方法SPF级ICR雄性小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模型,以及6个中药治疗(大剂量黄芪50g当归10g、大剂量黄芪30g当归30g、大剂量黄芪10g当归50g、小剂量黄芪25g当归5g、小剂量黄芪15g当归15g、小剂量黄芪5g当归25g),除正常对照外,其余各组采用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5mg/kg)复制小鼠肺纤维化模型,于28天处死小鼠,采用realtime-PCR法检测组织修复相关基因c-kit、FGF2及VEGF表达水平,HE染色及武兆发简化Mallory氏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变化。结果HE染色及武兆发简化Mallory氏染色显示,6个中药治疗较模型均有所改善,其中中药治疗第1、6改善明显,肺泡结构已基本恢复。第28天时,与模型比较,各组小鼠体质量均呈上升的趋势,中药第1小鼠体质量上升趋势较大(P〈0.05)。28天死亡率,中药治疗小鼠的死亡率较模型降低,其中第1死亡率与模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c-kit、FGF2、VEGF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P〈0.05)。结论从小鼠的生存率与体质量变化及病理形态观察,大剂量黄芪当归5∶1能明显改善小鼠的生存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mRNA的表达水平,促进c-kit及FGF2mRNA的表达水平有关。

  • 标签: 肺纤维化 黄芪 当归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BCSG1-siRNA质粒对乳腺癌特异性基因BCSG1表达的影响及其对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分析各种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人体乳腺癌种植瘤模型和MCF-7乳癌细胞种植瘤模型建立成功的小鼠各30只,分别随机分为A、B、C、D、E、F6。分别给予BCSG1-siRNA纳米粒治疗、高低剂量X线放疗,设对照。所有小鼠于治疗结束后一周进行样本采集,将各组裸鼠处死,完整剥离肿瘤组织块。求出肿瘤近似体积(V),称取瘤重,计算肿瘤抑制率;通过RT-PCR实验检测BSCG1-mRNA表达定量;通过Westernblot实验检测BSCG1蛋白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1.治疗结束后根据抑瘤率、BCSG1-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量来评价治疗效果。两种种植瘤模型的治疗效果由大到小顺序均为A>B>E>C>D>F。2.人体乳腺癌种植瘤模型与MCF-7种植瘤模型的结果基本一致,同等条件下,MCF-7细胞种植瘤模型的效果要略微优于人体乳腺癌种植瘤模型。结论加入BCSG1-siRNA纳米粒治疗后进行放疗效果优于单独进行放疗,即BCSG1-siRNA纳米粒可以提高乳腺癌放疗的敏感性。两种种植瘤模型的治疗效果不具有显著性差异,需进行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乳腺癌 BCSG1 RNAi 种植瘤模型 放疗敏感性
  • 简介:目的:观察H22肝癌小鼠早期邪毒证和气虚证对甲状腺Tg等11个基因转录及激素水平影响。方法:采用标准化诊法技术筛选出邪毒证、气虚证H22肿瘤小鼠,RTqPCR检测激素生成相关Tshr等11个基因转录水平,同时ELISA法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T3和T4水平。结果:(1)甲状腺激素水平在肿瘤发生后下降,且邪毒证甚于气虚证;(2)Tg等11个基因,转录水平变化总体趋势与激素水平类似。结论:肿瘤发生后,小鼠甲状腺机能受到抑制,其中邪毒壅盛证尤甚。

  • 标签: 肝癌 小鼠 邪毒证 气虚证 甲状腺 基因表达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中医治法对大鼠肝癌UBE2D2表达的调控差异,以及UBE2D2在人肝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DEN诱发大鼠肝癌,分别经中药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治疗后,Mfy—metrixrat230AGeneChiparrays检测肝癌组织UBE2D2表达的差异;设计2个人UBE2D2基因siRNA靶点,将重组质粒经脂质体转入SMMC-7721人肝癌细胞株,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情况、Realtime—PCR检测该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芯片结果显示,UBE2D2基因在大鼠肝癌形成后表达显著增加,不同中医治法对其具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作用,其中健脾理气法下凋作用较明显;采用MTT法筛选到1个UBE2D2基因RNA干扰有效靶序列,转染6d后细胞的生长增殖得到了明显的抑制(与阴性对照相比,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转染6d后该基因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UBE2D2基因的高表达与肝癌细胞恶性增殖有关,而中药健脾理气治法对其具有下调作用。

  • 标签: 肝癌 UBE2D2 基因芯片 RNA干扰 治法
  • 简介:目的:探讨电针结合中频治疗腰神经根压迫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假手术、模型、电针、中频、电针结合中频,每组12只。通过手术建立大鼠腰神经根压迫症模型。造模成功,经治疗14天后,取受压迫局部神经根组织,测定磷脂酶A2(PLA2)、组织胺含量。结果:造模后,压迫神经根组织内PLA2、组织胺含量均明显升高;电针治疗、电针结合中频治疗14天后均能显著降低压迫神经根组织内PLA2、组织胺含量,与模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电针结合中频脉冲对压迫神经根组织内PLA2、组织胺含量的改善作用可能是其治疗腰神经根压迫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神经根压迫症 电针结合中频 磷脂酶A2 组织胺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益智温胆颗粒对APP/PS1(B6)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学、脑组织病理形态及Aβ的影响。方法选用APP/PS1(B6)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益智温胆和多奈哌齐,将同系背景小鼠作为空白。益智温胆、多奈哌齐以相应药物灌胃,模型和空白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90天。采用Morris迷宫测试、跳台测试评估APP/PS1(B6)小鼠行为学;HE染色观察APP/PS1(B6)小鼠海马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APP/PS1(B6)小鼠海马Aβ含量。结果Morris水迷宫测试:与空白比较,模型小鼠发现平台时间显著延长(P〈0.01),且游泳总路程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比较,给药小鼠发现平台时间均缩短(P〈0.01),且游泳总路程均减少(P〈0.01)。跳台测试:与空白比较,模型小鼠出错次数明显增加(P〈0.01),且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与模型比较,给药小鼠出错次数明显减少(P〈0.01),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海马组织形态:模型有明显的脑神经元变性,可见到淀粉样蛋白斑块沉积;多奈哌齐可看到神经元数量增多且细胞结构排列较整齐;益智温胆空泡变性和细胞核增大有所改善,神经细胞排列和细胞形态较好。海马Aβ含量:与空白比较,模型小鼠海马Aβ_(1-42)和Aβ_(1-40)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比较,益智温胆和多奈哌齐小鼠海马组织中的Aβ_(1-42)和Aβ_(1-40)含量明显下降(P〈0.01);与多奈哌齐比较,益智温胆小鼠海马组织中Aβ_(1-42)和Aβ_(1-40)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智温胆颗粒有助于提高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是通过保护海马神经细胞,降低β样淀粉蛋白沉积实现。

  • 标签: 益智温胆颗粒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 行为学 病理形态 β样淀粉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人群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白血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收集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评价筛选、异质性检验,应用RevMan51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合并,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CI,并利用漏斗图评估发表性偏倚。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6篇,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694例,对照747例。Meta分析结果示合并OR=106,95%CI=061~185。结论中国人群CYP1A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白血病易感性之间无关联。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细胞色素P4501A1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Asn118AsnC→T,rs11615多态性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对奥沙利铂为主方案一线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108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静脉血提取DNA,以real-timePCR法对ERCC1基因进行SNP分型。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为主方案化疗,观察疾病有效率(CR+PR)及肿瘤进展时间(TTP),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其有效率的关系。结果108例入患者总有效率为565%(61/108),其中ERCC1基因进行SNP分型,纯合基因型(C/C)与杂合基因型(C/T+T/T)在疾病有效和无效之间分布有统计学意义(χ2=7959,P=0005)。入患者总中位TTP为6个月,C/T+T/T基因型患者中位TTP为6个月,与C/C中位TTP7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47P=0039)。结论ERCC1Asn118Asn基因多态性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为主方案一线化疗的临床疗效有相关性,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 标签: 晚期结直肠癌 基因多态性 ERCC1 奥沙利铂Research on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treated with oxaliplatin influenced by ERCC1 gene polymorphism in peripheral blood
  • 简介:目的探讨养阴活胃合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lymphoma-2,Bcl-2)和三叶因子1(trefoilfactor1,TFF1)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模型、中药低、中、高剂量及阳性药物对照,每组16只。除空白对照常规饲养、自由进食水外,均采用2g水杨酸钠加入100mL的30%乙醇溶液中给大鼠灌胃,每天1次,每次3mL,配合隔日喂食不禁水法造成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分别运用中药低、中、高剂量及维酶素治疗,采用免疫化法检测大鼠胃黏膜Bcl-2及TFF1表达阳性细胞数,光镜观察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中的LSD法。与空白对照(18.08%)比较,各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43.41%)比较,应用养阴活胃合剂治疗后,中药高、中剂量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95.66%)比较,各组TFF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降低(P〈0.05),除中药高剂量TFF1蛋白阳性表达率接近于空白对照外(P〉0.05);与模型(84%)比较,中药高、中剂量TFF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养阴活胃合剂对CAG大鼠模型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够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病理形态,提示养阴活胃合剂可能通过下调Bcl-2的表达,上调TFF1表达起到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养阴活胃合剂 B淋巴细胞瘤-2基因 三叶因子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因启动子区rs522616(-709A/G)多态性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年龄≥65岁的动脉粥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2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214例,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MMP-3rs522616基因型。结果MMP-3基因rs522616多态性在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和正常对照组人群中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309)。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因rs522616多态性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卒中 基质金属蛋白酶3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 动脉粥样硬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