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观察和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采用肠外营养(TPN)联合胃动力荆吗叮啉和西沙比利治疗1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对病情观察和治疗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结果:本组11例采用TPN联合胃动力剂治疗,经过心理护理、基础护理、有效胃肠减压后,胃肠功能均恢复。结论:TPN联合胃动力剂治疗胃排空障碍效果可靠,胃排空障碍患者能否顺利康复与护理观察工作密切相关。

  • 标签: 肠外营养 胃动力剂 胃排空障碍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脏腑图点穴法对胃肠动力障碍大鼠Cajal间质细胞(ICC)及NO、NOS的影响,探究脏腑图点穴法影响胃肠动力的可能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点穴组、药物组。除空白组外,均用多因素联合造模法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予相应干预,持续14天。测量各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并取胃窦组织检测c-kit受体表达、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脏腑图点穴法可以降低FD大鼠胃内残留率(P〈0.05);提高c-kit蛋白的表达(P〈0.05);降低抑制性神经递质合成酶诱导型NOS(iNOS)活性(P〈0.05)。组织总NOS(tNOS)活性及NO含量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脏腑图点穴法可调节FD大鼠胃肠动力,该作用可能与其改变抑制性神经元上NOS活性及NO释放,进而促使ICC修复有关。

  • 标签: 脏腑图点穴法 胃肠动力障碍 CAJAL间质细胞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 简介:目的:运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运动性膝关节损伤,观察其疗效并探讨分析其对膝关节周围肌肉功能及其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门诊、住院部收治的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别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予康复训练,2组均在4周治疗后,在等速向心肌力测试下,测定其在角速度分别为60°/s及180°/s时,患侧膝关节的峰力矩、做功量及股后肌群的向心峰值力矩与四头肌的向心峰值力矩的比值(H/Q),同时测定角速度分别为60°/s时,相关肌群的表面肌电情况,并进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1)在4周的治疗后,观察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较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角速度为60°/s及180°/s测试时2组峰力矩、作功量及H/Q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角速度60°/S时,观察组的屈伸肌群的sEMG改善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伸肌及屈肌肌力均较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改善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的症状,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其机制主要是通过提高膝关节周围肌肉肌力水平和改善其参与膝关节活动的生物力学

  • 标签: 针刺 康复训练 运动性膝关节损伤 组织构建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介绍一种新的骶髂关节半脱位的检查方法——6秒检查试验,在急性骶髂关节半脱位诊断中的临床实验研究及生物力学机制探讨。结果86位急性骶髂关节半脱位患者中有77.9%的患者抬单腿时腰骶部无不适感,而抬双腿时却诱发出不适感或无法抬起双腿;有18.6%的患者抬单侧腿和抬双腿时均有不适感,但抬双腿时这种不适感比抬单侧腿时明显加重。以上两种情况视为6秒检查试验阳性,阳性率约96.5%(标准姿势);经条件优化,患者足自然体位阳性率为74.4%,低于双足尖朝上的标准姿势,屈膝位时阳性率仅41.9%,远低于膝伸直位的标准姿势。结论6秒检查试验是一种基于生物力学杠杆原理的骶髂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方法,灵敏度高。该方法与目前临床常用的骶髂关节半脱位检查试验的诊断思路完全不同。

  • 标签: 6秒检查试验 诊断 临床实验 条件优化 生物力学 杠杆原理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肠动力、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片口服;观察组患者则加用胃肠安丸联合治疗。通过观察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胃肠激素浓度、血清一氧化氮(NO)、P物质(SP)水平变化及胃排空监测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统计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以观察组的评分下降程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NO水平显著降低,SP、胃肠激素GAS、MOT浓度及胃排空率均显著升高,以观察组的变化程度更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效果理想,能通过调控胃肠激素GAS、MOT浓度及血清NO、SP水平而促进胃肠动力,提高胃排空率,减轻临床症状,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肠安丸 多潘立酮片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治疗宫颈HPV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0例女性宫颈拭子PCR-HPV6、11、16、18检测阳性患者外敷10%的5-氨基酮戊酸(ALA)于宫颈处;3h后照光。每周1次,共3次,同时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隔日一次,连用3月。治疗结束后连续3个月每个月,进行一次宫颈拭子PCR-HPV检查,总结病毒清除率。结果病毒清除率达82%;患者照光局部轻度红斑、肿胀、灼痛、未予治疗自行消退。结论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方法简单,高效,不良反应轻微,能有效清除宫颈HPV隐患。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有限切口动力髋钢板加松质骨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进行康复训练以提高患肢功能恢复。方法对我院骨科2010年~2012年收治的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有限切口动力髋钢板加平行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同时进行早期的康复干预[1],术后严格按照康复计划进行早、中、晚期的功能锻炼。结果68例患者术后或随访24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示骨折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股四头肌肌力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少,最大限度的恢复了患肢的功能。按Harris标准进行评估显示优49例,良17例,可2例,优良率达971%。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有助于骨折治疗疗效的提高,减少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 标签: 康复训练动力 髋钢板松质骨 螺钉骨折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穿孔疾病采用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治疗后,分析其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患者为对象,均确诊为胃穿孔疾病,根据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每组35例,分析组行腹腔镜修补术,比照组行开腹修补术。记录并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分析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均低于比照组数据;分析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清促胃液素水平均高于比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性。结论:腹腔镜修补术治疗后患者胃肠动力恢复较快,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胃穿孔 胃肠动力恢复
  • 简介:目的观察辛开苦降法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及酸反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门诊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予辛开苦降方免煎剂口服,安慰剂组予中药安慰剂口服,疗程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高分辨食管测压指标、24小时pH监测指标及血清胃肠激素水平,评估辛开苦降法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及酸反流的影响。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中血清胃泌紊、胃动素、P物质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明显下降,且与安慰剂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酸反流总次数、pH〈4的反流时间百分比、反流时间〉5分钟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DeMeester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及远端收缩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7.8%,安慰剂组总有效率43.9%,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开苦降法明显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患者反流症状,调节血清胃肠激素水平,促进食管蠕动,减少酸反流。

  • 标签: 辛开苦降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动力 酸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