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2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对胸部创伤急性疼痛的临床效果,为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对胸部创伤急性疼痛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35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引导下进行胸椎旁间隙置管,使用药物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对患者进行止痛,口服塞来昔布进行治疗,分析患者阻滞前后不同时间段的心压和心率变化情况,分析患者不同时间段静息和咳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情况。结果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等情况在阻滞前与阻阻滞后5min、阻滞后10min、阻滞后15min、阻滞后30min和阻滞后60min的变化情况差异不明显,阻滞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静息状况下,阻滞后的疼痛病况明显要好于阻滞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状态下,阻滞后的疼痛病况明显要好于阻滞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当天与出院1月和3月之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对胸部创伤急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显著,置管安全性高,药物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复合治疗镇痛效果极佳,有效的控制了患者的疼痛,临床上值得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胸椎旁阻滞 胸部创伤急性疼痛 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对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本院中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间医治的60例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作为实验对象,采纳计算机排列法进行分组,组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有30例患者。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实验组在传统护理基本上添加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饮食医治顺从性。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休克恢复时间、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恢复吸氧时间均长于实验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有效的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急诊护理路径,能够使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对于疾病有正确的认知,急诊护理路径在开展过程中能够帮助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具体护理方案,那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设置时,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整,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短时间内的康复,具有可推广价值。

  • 标签: 急诊护理路径干预 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 抢救效果 护理方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术后康复护理以及功能锻炼在骨创伤手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68例骨创伤手术病人进行课题研究。随机将68例病人分为普通组和讨论组,每组34例。在术后护理中,普通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讨论组采用康复护理以及功能锻炼。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并比较其护理效果。结果:讨论组护理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普通组的67.65%,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在骨创伤手术病人护理中应用康复护理以及功能锻炼,有助于促进骨创伤愈合,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值得推广与借鉴。

  • 标签: 康复护理 功能锻炼 骨创伤手术 临床护理 应用效果 评价分析
  • 简介:近日,日本东北大学高山真副教授研究小组表示,已确认汉方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对PTSD症(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有效。“柴胡桂枝干姜汤”由桂皮及甘草等7种生药组成。之前常用于改善自主神经失调症及更年期综合症等疾病的症状。

  • 标签: 日本东北大学 心理障碍 创伤后 汉方药 压力 柴胡桂枝干姜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骨科创伤和感染创面的临床治疗中应用VSD(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共计40例,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进行常规引流,观察组患者则在治疗中结合VSD进行引流,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75.0%,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15.89天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1.93天,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结论在骨科创伤及创面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VSD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创伤面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促进创面愈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科创伤 创面感染 VSD技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了解真实世界鹿瓜多肽注射液对创伤人群的临床用药特征。方法:收集26家医院使用鹿瓜多肽的住院患者,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使用Climentine12.0进行关联分析,分析其临床中西药物联合应用特征。结果: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的创伤人群中男性(1481例,70.12%)多于女性(631例,29.88%),以46~65岁年龄段最多(1025例,46.07%);入院科室主要集中在骨科(72.4%);剂量范围在说明书范围内8~12mL者占多数(1076例,52.08%);用药天数分布最多的是1~3天(1527例,73.91%)。临床上联合中成药常与补肾壮骨剂+活血化瘀剂(规则支持度11.49%)合用,西药常与镇痛药十抗生素(54.0%)合用;两种常用中西药联合用药组合分别是接骨七厘片+血栓通注射液(规则支持度3.06%,置信度41.5%)、苯巴比妥钠+头孢唑啉(规则支持度13.33%,置信度72.4%)。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I临床用药以中老年患者为主,临床合并频数最多的西医诊断是骨折,联合使用中西药类别最多的是活血化瘀剂、补肾壮骨剂和头孢唑啉、利多卡因注射液,有助于创伤患者的恢复。

  • 标签: 鹿瓜多肽注射液 用药特征 联合用药 医院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