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肾上腺静脉采血是通过导管选择性插至肾上腺静脉内采取血样的一种介入检查方法,主要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鉴别诊断。 主要的难点在右侧肾上腺静脉取血,通过充分认识肾上腺静脉解剖及变异、术前充分利用CT影像学手段、正确识别右侧肾上腺静脉的术中影像特点、改良操作技术,必要时进行床旁快速皮质醇测定可提高右侧肾上腺取血成功率。

  • 标签: 右侧肾上腺静脉取血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取血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管控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危害药品各流程管理的应用和效果。方法:根据各相关规章制度,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涉及的危害药品的库存管理、加药混合调配、成品运输、医疗废物管理以及危害药品溢出处理等环节进行规范化管控。结果: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自2011年建科以来,未发生1起与危害药品相关的职业暴露危险和环境污染。结论: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危害药品各环节进行规范化管控,可有效控制与危害药品相关的职业暴露危险和环境污染的发生。

  • 标签: 危害药品 规范化管控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对应用中长导管开展静脉输液的危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挑选了本医院内危重收治的60例应用中长导管开展静脉输液的危重病人当作主要分析对象。把此类病人随机划分成常规护理组(UC组)以及综合护理组(CN组)。在应用中长导管对2组病人开展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对UC组以及CN组病人依次开展常规以及综合护理,之后深入对比2组病人置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和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水平。结果:通过护理,CN组病人置管并发症的发病率显著低于UC组病人,其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显著超过了UC组病人,P

  • 标签: 中长导管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儿童重症监护室中小儿静脉留置针维护的护理效果。方法 计入6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重症监护室2020年6月-2021年7月收治患儿;入组65例患儿均行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针对患儿最终穿刺情况展开观察。结果 入组65例患儿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93.85%,置管时间均值为均值(5.52±2.53)d,期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小儿静脉留置针维护在儿童重症监护室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建议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小儿 静脉留置针维护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采取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式,对于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后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将其作为检查金标准,观察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结果:超声检查诊断与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之间准确率以及误诊率差距较小(P>0.05)。结论:对于患有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采取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式,具有诊断准确率较高的特点。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高频超声 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全静脉营养在危重新生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20年5月~2021年12月期间接诊的78例危重新生儿开展研究,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9例,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n=39例,全静脉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恢复出生时体重时间较对照组减短(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68%较对照组25.64%低(P<0.05)。结论 全静脉营养支持的作用效果更理想,可满足患儿营养需求,促进健康成长,以及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优选。

  • 标签: 危重新生儿 全静脉营养 治疗效果
  • 简介:一、病史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 PICC 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为危重症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尽管它为患者提供了相对安全的静脉通路,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PICC置管后极易引发静脉血栓。本文对 PICC 置管后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相应的预防与护理措施,以提高我国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认知与重视,预防并减少 PICC 置管后静脉血栓的发生。

  • 标签: 综述 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PICC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早期综合护理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在各项工作开展前,于2017年06月至2020年05月时间段内,对长期卧床老年共计100例患者予以选取,随机做分组处理,对照组在此过程中,对所纳入的50例运用本科室日常工作中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过程中,对所纳入的50例运用早期综合护理,就各项护理措施开展前后,两组所呈现出的护理满意度评估值、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评估值、凝血功能评估值展开细致观测,并对比。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评估结果4.00%相较对照组评估结果22.00%居更低水平,P<0.05。相较对照组所纳入患者评定出的满意度值,观察组评估值居更高水平,P<0.05。观察组凝血功能评估值相较对照组评估值更具优势,P<0.05。结论:在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通过予以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风险性降低,凝血功能明显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水平。

  • 标签: 早期综合护理 长期卧床 下肢静脉血栓 满意度 凝血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输液港植入后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90例患者研究并分组(研究组、常规组),各组45例,实施对应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更低,为2.22%(1/45),明显低于常规组15.56%(7/45)(P<0.05,²=4.010);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更好(P<0.05,t=6.125;4.218)。结论:静脉输液港植入要采取预防性、针对性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风险。

  • 标签: 静脉输液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静脉血管管腔内血液异常凝结,形成血栓而使血管完全或部分阻塞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由此导致的一系列相关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疾病。VTE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妊娠期VTE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具有潜在致死性的妊娠并发症。VTE是可预防性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避免VTE严重后果的重要原则。对妇产科患者利用VTE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评估,可科学、有效、及时鉴别诊断VTE高危患者,而对其及时采取个性化预防措施,可降低女性患者VTE发生率。目前在妇产科领域研究和应用较为广泛的VTE风险评估模型包括:Caprini、Rogers、Autar及Khorana风险评估模型等。笔者分别拟就妇科与产科领域常用VTE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妇产科医师对VTE高危患者的评估提供参考。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静脉血栓形成 妊娠期及产褥期血栓栓塞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研究对象共选取了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选取时间在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这些患者接受随机分组后在术后分别配合预防性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指标均明显更好。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骨科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预防对策
  • 简介:摘 要: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较多,主要原因为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由于上述三种致病原因多为其他疾病的病理表现或由手术应激所致,故下肢深静脉血栓多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或术后并发症,发病后应尽早接受诊治,以减轻患者对患者原发疾病预后的影响。因此,本文将分析妇科肿瘤术后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 标签: 妇科肿瘤术后 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为了规范PIVAS药品管理,提高药品质量安全,降低药品使用差错,我们针对性地建立了PIVAS药品管理模式并应用。药品管理模式的启用,使PIVAS药品管理趋于规范化与系统化,便捷了临床医师开方用药,增强了药学人员专业素养,提升了患者就诊满意率。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药品管理模式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8-2021.8年收治的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n=54)分为对照组(n=27)和研究组(n=27)。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脑梗死 静脉溶栓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静脉输液护理中应用个性化输液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研究时间起于2021年2月,止于2022年8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我院开展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而后分组,指导原则为:随机抽签法,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2组静脉输液患者病例数为76,各组中收纳样本数为38;其中,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实验组在静脉输液护理中应用个性化输液护理,就2组护理效果展开比较。结果:静脉输液患者护理差错和纠纷发生率,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输液护理中应用个性化输液护理,可以减少护理差错和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个性化输液护理 静脉输液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危重早产儿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静脉营养支持疗法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危重早产儿中抽取50例作为研究样本,经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25例,实验组早产儿接受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参照组早产儿接受常规补液治疗,对两组早产儿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并发症发生率(胆汁淤积、高血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进行展开分析与讨论。结果:实验组相比于参照组肝功能指标变化、胆汁淤积、高血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发生率无增高。结论:在危重早产儿的治疗中予以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显著,促进早产儿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营养支持 危重早产儿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理护理干预在检验科静脉采血患者中的实践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对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我院检验科静脉采血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各有100例患者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采血前的焦虑评分、晕针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检验科 静脉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大隐静脉曲张采用不同微创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7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临床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传统手术方式)、透光旋切组38例、血管腔内射频消融组38例,对比三组的临床围手术期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复发率情况等。结果 透光旋切组和射频消融组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等临床围手术期指标变化中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不同微创手术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