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费县男男性接触者(MSM)性行为现况及其艾滋病相关知识,为制定有效的MSM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向抽样(滚雪球)法,对费县所有符合要求的MSM人群开展知情同意的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MSM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现况、AIDS的知识态度及对相关服务的需求等。结果182名MSM平均年龄(30.31±8.02)岁。性取向只有男性者占45.05%(82/182),双性者占54.95%(100/182)。首次与男性发生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21.86±4.00)岁。近半年男性性伴数平均为6.53人。保持1个异性性伴者占73%(73/100),2~3个占13%(13/100),4~6个占9%(9/100),7个以上占5%(5/100)。近半年与同性性交时从未用和偶尔用安全套者占63.19%,与异性性交从未用和偶尔用安全套者占70.00%。29.67%曾做过HIV检测。结论MSM作为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高危人群,是今后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人群,应根据该人群的高危行为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艾滋病防控措施。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同性恋 男性 健康知识 态度 实践
  • 简介:知识-态度-行为理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是膳食营养教育中常用的一种理论模型,现就国内中小学生膳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综述。我国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欠缺,营养态度积极乐观;食物摄入不足、食物摄入过量、不良的饮食习惯、三餐比例不合理、多种营养素摄入不足等行为广泛存在于中小学生中。

  • 标签: 膳食营养 知识 态度 行为 学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重庆市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相关态度及需求,为针对城市和农村居民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分别在市区及农村抽取15~59岁的居民各400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居民较城市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低,他们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均存在错误的认识。农村居民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较单一,而城市居民获取知识的渠道较多。结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针对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文化背景、需求状况,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的宣传作用,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材料,切实提高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

  • 标签: 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 艾滋病 知识 态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对情感双相障碍患者自知力与治疗态度的影响。方法:66例情感双相障碍患者,对照(常规护理)、观察组(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各33例均是随机分配。结果:经干预,观察组ITAQ评分较高,CMAI评分较低(P<0.05)。结论: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应用于情感双相障碍,能够改善患者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控制激越行为,加速患者康复。

  • 标签: 自我角色认同护理 情感双相障碍 自知力 治疗态度 影响
  • 简介:选择已开展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的三个县(区),通过定性研究和关键知情人深入访谈的方法,了解中国TB/HIV双重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处理效果并进一步完善机制;评价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和探索有效措施。研究发现,各机构负责不良反应监测处理,医生主动监测优于患者自我监测,监测项目和范围有限、患者吸毒行为、流动性大等不能保证监测处理效果。同时,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经济困难、吸毒行为、艾滋病的社会歧视等都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目前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处理需加强机构间沟通和参与,加强主动监测方式,扩大不良反应筛查项目和范围等。加强治疗初期督导、采取减免医药费用等使用提醒方式等可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 标签: TB/HIV双重感染 不良反应监测处理 依从性
  • 简介:海珠区正常人群HBV标志物与HCV双重感染的调查朱月娥,曾德荣,源柏定,曾莲香广东是乙肝高发区,为了解区辖内健康体检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双重感染情况,我们对部分HBV阳性血清进行HCV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

  • 标签: HBV标志物 双重感染 正常人群 肝炎病毒 海珠区 感染标志物
  • 简介:目的开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结核分枝杆菌(HIV/MTB)双重感染病例分子分型及变异重组和流行特征研究,分析其传染源、变异性及其在人群中的传播特点和地区分布特征,为HIV/MTB双重感染病例的管理与临床精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4—2015年采集到的江西、广东、云南3省部分HIV/MTB双重感染173例患者115份确证的HIV阳性样本和105份鉴定的MTB菌株,分别用巢氏PCR方法和24位点MIRU-VNTR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结果显示,HIV/MTB双重感染病例以男性为主,年龄以中青年(18~59岁)为主,职业以农民、无业、务工/商人为主,传播途径以性传播和肺部感染为主,其感染顺序为先感染HIV后感染MTB占95%。分子分型结果显示,HIV/MTB双重感染病例样本中115份HIV阳性样本成功扩增分型85份,共发现8种HIV亚型/重组型;HIV/MTB双重感染病例中105份MTB样本成功扩增分型100份,结核分枝杆菌分为5个基因群(Ⅰ群、Ⅱ群、Ⅲ群、Ⅳ群、Ⅴ群),共95个基因型。结论我国南方3省HIV/MTB双重感染病例中HIV主要流行亚型为CRF01_AE和CRF07_BC重组型;MTB主要流行株以I群和Ⅱ群为主,与单纯感染HIV和单纯感染MTB的流行株类型一致。HIV与MTB主要流行亚型之间是否存在相互易感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人结核分枝杆菌 基因分型 双重感染 分子特征
  • 简介:摘要总结了骨关节患者手腕带佩戴依从性的现状。患者手腕带佩戴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包括医务人员未严格执行腕带双重查对制度、患者对腕带身份标识认知不足、佩戴不方便不舒适等。骨关节患者佩戴腕带依从性较差,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加强医护人员和患者对腕带身份识别的宣教,必须严格执行腕带双重查对制度、采用安全舒适腕带、改进佩戴方法、握手法核对等措施,提高患者佩戴的依从性,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 标签: 腕带 佩戴 双重核对 依从性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采用双重滤过血浆净化后配合相关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分为双重滤过血浆净化+护理的研究组(n=30)和常规治疗参照组(n=30),统计结果并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和护理前血清各项指标(IgA、IgG、IgM、白蛋白、C3、C4)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其中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临床治疗效果的优良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采用双重滤过血浆净化治疗及相关护理,能够改善其血清指标,促进治疗效果提高。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双重滤过 血液净化 护理 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利益相关者对药物经济学的认知、态度和实践(KAP)方面的情况。方法:设计KAP调查问卷,选择政府、企业、医院及科研机构的专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结论:被调查对象为专业领域内较为资深的工作者,获得药物经济学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工作培训,研究选题方面主要是考虑决策的需要,成果的展示和转化以文章发表为主,转化为政策较难。建议提高药物经济学研究质量,加强政策制定者的药物经济学知识培训,促进我国药物经济学学科发展。

  • 标签: 药物经济学 知识 态度 实践 横断面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专生性观念及性行为现状,为学校及社会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400名在校三年级医学中专生的性观念及两性交往中拥抱、接吻、性交、发生性行为年龄、非愿意妊娠等进行匿名调查。结果45%的男生与43%的女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肯定态度,性别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婚外性行为持肯定态度的男生占31.50%,女性占22.00%性别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在两性交往中男生主动接吻的百分率(44.00%)高于女生(30.50%),P<0.01,而在拥抱、婚前性行为(男7.50%,女4.50%)、至女方非愿意妊娠各项男女生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发生性行为平均年龄男生为18、87岁,女生为17、40岁,性别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青少年性观念在日益开放,性行为及非意愿妊娠也在逐渐增加,其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全社会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以减少性失误发生。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控烟有关的知识态度,为开展公共场所有效控烟工作提供信息。方法2009年10月,方便抽取北京市通州区洗浴、歌厅、网吧、餐饮4类公共场所共45家,随机无记名对507名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0%以上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知道吸烟或被动吸烟会引起肺癌和气管炎,但对吸烟或被动吸烟会引发心脑血管等疾病的认知较差,43.2%不清楚妇女被动吸烟易患何种疾病,烟草所致疾病知识知晓率仅为11.4%。《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中完全禁烟场所知识知晓率为75.1%。90.9%的从业人员支持其工作场所禁烟,40.7%支持完全禁烟。从业人员愿意在其工作场所开展完全禁烟的主要原因是有利于健康。结论4类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控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完全禁烟的支持率较低,公共场所实施完全禁烟主、客观上存有一定的难度。

  • 标签: 控烟相关知识与态度 从业人员 公共场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xx地区城乡围绝经妇女更年期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方法对XX地区城乡12000名42~56岁妇女中,选取城市以及乡镇共240例42~56岁妇女,采取问卷形式方式进行调查,对一个月身体状况进行询问,以了解更年期保健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城乡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城乡更年期开始年龄合计为80(33.9%),城乡更年期终止年龄合计45(19.1%),预防措施中合理饮食人数合计为78(33.1%)例,锻炼人数合计为44例(18.6%),定期体检人数合计为24例(10.2%)例,城乡心情舒畅合计人数为96(40.7%)例。结论大多数围绝经妇女缺乏更年期保健意识,城市妇女保健意识强于城乡妇女,但是仍需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进一步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围绝经妇女 更年期 保健知识 态度
  • 简介:笔者于1994年3月至1995年4月采用匿名自填问卷方式对前往泰国旅游的290名旅行者进行了有关AIDS的知识、态度、信念及行为调查。结果表明,旅行者对实际自我保护知识的掌握远比一般知识更好;部分人对HIV传播途径、高危人群、预防措施存在错误认识。有18.6%的人不知道静脉毒者是高危人群,73.3%的人认为HIV感染者一定会有症状,30.2%的人不知道避孕套可以预防AIDS;希望拥有多性伴的旅行者占18.3%,62.5%的人认为使用避孕套会减少性乐趣;自述有多个性伴者有15人(5.2%);87.2%的人认为为减少感染HIV的机会,他们能够改变或控制自己行为,自述听说AIDS后行为有所改变的人占38.4%。旅行者中AIDS知识不平衡,答对率随年龄的增长及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P<0.05),希望拥有多性伴者及自述多性伴者答对率明显低于其他人(P<0.01);希望拥有多性伴者自述多性伴行为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人(P<0.01);赞成避孕套能预防AIDS的人经常使用避孕套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人P<0.01。本文指出应加强对"泰国游"旅行者的AIDS知识宣传教育,告诫旅行者尽量避免多性伴行为,使用避孕套,防止通过性接触而感染AIDS,艾滋病监测网应对"泰国游"人群保持高度的警惕。

  • 标签: 国际旅行 艾滋病 KABP
  • 简介:目的了解城乡居民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状,探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有效模式。方法采用多级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宁德市4个居委会,8个行政村作为调查点,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18~60岁的城乡居民736名做问卷调查。结果宁德市91.3%城乡居民听说过艾滋病,但对艾滋病仍缺乏系统、全面、深刻的了解。大部分人对艾滋病患者表示同情和关心,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恐惧及歧视心理。艾滋病病毒检测知晓率低及检测率极低(5.9%);仅有5.0%的人在性生活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上均差于城市居民。结论加强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同时重视加强人群对艾滋病病人的人文关怀教育,加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及安全套的推广工作,加强农村的健康教育工作,对影响城市和农村居民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城乡居民 艾滋病 知识 信念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新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婴幼儿抚养人喂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探索社区营养干预的效果,为指导婴幼儿的科学喂养和进行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新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8月婴幼儿及其抚养人,对一条街婴幼儿抚养人进行营养教育,教育开展前后进行喂养KAP的问卷调查和婴幼儿体格发育测查。结果①两组抚养人研究开始时喂养知识的平均得分在60.0%左右,营养教育后教育组KAP得分显著性高于营养教育前和对照组(P<0.05);②抚养人与婴幼儿身长、体重存在明显正相关。结论在社区进行营养教育可提高抚养人KAP分,从而对婴幼儿体格发育起促进作用。

  • 标签: 知识 态度 行为 营养教育 婴幼儿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情绪及寻求心理帮助态度的影响。方法对广州某医科大学3144名一年级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心理健康课,课程前后选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量表(ATSPPH)、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量表(PANAS)进行测评,并采用心理健康课程调查表进行课程满意度及效果评价。结果面对心理困惑时,75.72%大学生选择向朋友倾诉,只有3.39%会求助于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师;大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总体满意度较高,70%以上大学生能从课程中获取心理学相关知识,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并逐步促进自我人格完善;课程后,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出现频率从29.06%上升到3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4,P〈0.01),而消极情绪的出现频率无显著性差异(t=0.57,P=0.572〉0.05);大学生寻求心理帮助态度的总分及各维度因子分均显著提高(t值分别为-22.45、-23.44、-7.12、-7.24、-19.96,P均〈0.01)。结论心理健康课程可增加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并改善其寻求心理帮助的态度

  • 标签: 心理健康课程 积极情绪 消极情绪 寻求心理帮助的态度 大学生
  • 简介:目的了解太和县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态度与行为现况,为更好地开展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太和县4所学校共800名初、高中学生的艾滋病疾病知识、态度与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中学生艾滋病总知晓率仅为55.0%,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高于女生(χ2=12.30,P〈0.001),高中生高于初中生(χ2=52.55,P〈0.001);48.8%的中学生愿意与艾滋病人交往,男生与女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7,P=0.321),高中与初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7,P〈0.001),中学生主要从电视媒体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结论太和县中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获取艾滋病知识渠道狭窄,不能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存在着明显的歧视倾向。

  • 标签: 中学生 知识 态度 行为
  • 简介:目的了解陇南市武都区中年农村妇女宫颈癌及筛查方法的认知程度和相关影响因素,为宫颈癌防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2个乡镇,年龄30~49岁的妇女,对其宫颈癌、筛查方法的认知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自制问卷调查。结果2052例调查对象中,仅有22.22%听说过宫颈癌,1.61%知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有关,98.68%不知道目前宫颈癌检查的方法,33.38%不了解宫颈癌治疗的方法,有61.01%和80.12%的人选择即便自费也会检查和治疗;不同人群对宫颈癌的认知程度不同。结论尽管武都区中年妇女对宫颈癌及HPV的知晓率普遍较低,尤其是年龄〉45岁、未受教育者和月收入〈500元以上者,但这些妇女对检查和治疗的接受意愿均较强烈。

  • 标签: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认知 武都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