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HBV携带的中医正虚邪恋型和肝组织病理改变以及HBV-DNA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对52例慢性HBV携带(均无症状)进行慢性HBV携带辨证分型为正虚邪恋型,并且所有病例均行肝穿刺病理检查确定分极、分期。结果正虚邪恋型的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G)分布中G1占明显优势,纤维化程度(S)S0-S1为主。HBV-DNA复制水平与免疫组化HbcAg的检出率呈正相关。结论正虚邪恋型慢性HBV携带均有不同程度肝组织炎症,但病理损害较轻,大多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低,应早期治疗。HBV-DNA载量越高的,免疫组化HBcAg检出率也越高,验证了正虚邪恋。

  • 标签: 慢性HBV携带者 正虚邪恋型 病理改变 HBV-DNA
  • 简介:【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常见的、高发的传染性疾病。也是严重危害人身体健康的顽症之一。临床上常用保肝、降酶、增强机体抵抗力为主要的治疗措施。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的整体护理,保证了患者在用药期间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整体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替比夫定阻断高病毒载量乙肝携带孕妇母婴垂直传播效果,探讨妊娠期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阻断意义和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我院门诊检查HBsAg阳性孕妇测定其血清HBV-DNA含量均在106拷贝/ml以上的病例2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2例于妊娠28周至分娩期间一直服用替比夫定600mg,1次/天,对照组8例不用药物干预。观察所有孕妇孕期和分娩前HBV-DNA含量、HBV血清标志物情况。检测分娩后新生儿脐血中HBV-DNA含量、HBV标志物情况。结果20例乙肝病毒携带的孕妇中,实验组11例未检出HBV-DNA(<5×102拷贝/ml),1例HBV-DNA降至103拷贝/ml,对照组8例检出HBV-DNA仍维持在106拷贝/ml以上,所有新生儿均发育正常,实验组12例新生儿脐血中HBV-DNA<5×102拷贝/ml,HBsAg呈阴性。对照组仅1例新生儿脐血中HBV-DNA<5×102拷贝/ml,HBsAg呈阴性。结论替比夫定可以显著降低HBV-DNA载量,降低新生儿宫内感染几率,对阻断母婴HBV垂直传播有效。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替比夫定 母婴垂直传播 hBV-DNA
  • 简介:乙型肝炎特异性转移因子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及HBsAg携带近期疗效观察罗庆洪,陈志强,杨志涌,吴惠芬,吴石均,林晓初,胡建南,朱丽莲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的传染病。尤其是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B)病程长、预后差.相当部份病例发展成肝硬化.甚...

  • 标签: 转移因子 性乙型肝炎 近期疗效观察 慢性活动性肝炎 携带者 HBsAg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在长期用药环境下,心理干预以及健康教育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选取128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就诊的顺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4例,采用CHB用药知识测试表对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用药知识进行统计。入院就诊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医院常规治疗护理,研究组患者则以心理干预为主要切入点进行乙肝的相关知识宣教,对其进行乙肝相关知识的讲解和个人心理辅导,10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心理健康状况与用药知识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心理干预10个月后,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用药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长期用药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以心理干预为主的健康教育、知识普及,能够有效加强患者的用药知识,使患者对乙肝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了解,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痊愈率,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慢性乙肝 长期用药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分别应用一线抗乙肝病毒药物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初始治疗,比较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于 2016年 12月起 ~2018年 11月毕,在我院选取 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匀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0例,在对照组患者中应用替诺福韦,观察组应用恩替卡韦。 结果:在两组患者之间,治疗总有效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天津市蚊虫携带西尼罗病毒(WNV)情况。方法以灯诱法进行蚊虫采集,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WNV进行检测。结果天津市有候鸟栖息的湖泊、洼地周边主要蚊种为淡色库蚊(占93.68%),同时存在凶小库蚊和三带喙库蚊。对1091只蚊虫进行西尼罗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本次调查未发现蚊虫携带WNV,为预防和控制WNV传人及可能发生的流行,有必要开展对媒介蚊虫及WNV的长期监测。

  • 标签: 蚊虫 西尼罗病毒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分别应用一线抗乙肝病毒药物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初始治疗,比较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于2016年12月起~2018年11月毕,在我院选取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匀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在对照组患者中应用替诺福韦,观察组应用恩替卡韦。结果在两组患者之间,治疗总有效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98.00%,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初始治疗时采用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均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药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生活影响及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50人和43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用药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用药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加之心理干预的治疗,治疗后分别对两组病例进行统计,比较出两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结果表明观察组的病人不仅可以保证其治疗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程度上给心理干预治疗,他们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区别相对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上有着大大的提升,有明显提高和影响乙肝人的康复的效果,应在医护人员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 慢性乙型肝炎 生活质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肝患临床检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乙型肝炎的40例病患,设其为研究组;择取同期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受检,设其为对照组。为两组受检对象检验血清免疫球蛋白并对比其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的IgA、IgG、IgM检验结果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研究组的IgA、IgG、IgM检验结果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检验可以有效实现对乙肝的诊断以及对乙肝情的有效鉴别。

  • 标签: 乙肝病患 血清免疫球蛋白 临床检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社区内慢性乙肝人开展健康教育的方法,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慢性乙肝患者68例进行分组教育,干预组34例,采用全程的规范化健康知识教育;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疾病知识讲解。对两组教育效果采用相关知识问卷考核的方式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34例中,15例为掌握,16例为了解,3例为不了解,总知晓率达91.2%;对照组34例中,4例为掌握,7例为了解,23例为不了解,总知晓率仅32.35%。干预组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转诊至社区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全程的规范化健康知识教育,可让患者充分了解并掌握有关该病的基础知识。一方面可促使患者积极参与社区康复,主动接受护理指导,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另一方面使患者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自觉的避免那些不利于本病的因素,以预防复发,从而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乙肝 健康教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护理方式。方法观察和访谈乙肝住院病人,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增强乙肝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发现80%以上的乙肝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些病人的心理问题相当严重,经过心理护理提高了疾病的治疗效果。结论对乙肝人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临床护理工作者在做好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还应当特别重视乙肝人的心理护理,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采取相应措施,减轻病人心理障碍,促进康复。

  • 标签: 乙肝病人心理问题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对乙肝合并脂肪性肝病患者采用降脂疏肝方治疗,并探究对其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乙肝合并脂肪性肝住院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且在所有患者知情自愿的前提下,平均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降脂疏肝方治疗组,每组60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就降脂疏肝方对于住院患者是否有效及做出相关研究。结果:采用降脂疏肝方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5(91.6%)人,采用基础治疗方法总有效率人数为38(63.3%)人。结论:将降脂疏肝方应用于乙肝合并脂肪性肝病患者治疗中,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健康,有利于患者康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改善医患关系。

  • 标签: 降脂疏肝方 乙肝合并脂肪性肝病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对乙肝合并脂肪性肝病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法治疗,并探究对其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间收治的48例乙肝合并脂肪性肝住院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且在所有患者知情自愿的前提下,平均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中医治疗观察组,每组24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就中医治疗方法对于住院患者是否有效及做出相关研究。结果:采用中医方法治疗的观察组,显效18例,占比75.00%、有效3例,占比12.50%,无效3例,占比12.50%,总有效率87.50%,采用基础治疗方法的对照组,显效1例,占比4.17%、有效12例,占比50.00%,无效11例,占比45.85%,总有效率54.17%,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医治疗 乙肝合并脂肪性肝病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日照平原地区鼠类种群、分布及鼠类携带汉坦病毒情况,指导当地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工作。方法2014年5月—2015年4月,在日照平原区域选择8个监测点,采用夹夜法和笼夜法调查,对捕获的鼠类进行鼠种鉴定,用RT-PCR方法检测鼠类携带汉坦病毒核酸。结果共捕获鼠类167只,包括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黑线仓鼠和臭鼩5个鼠种。野外区域平均鼠密度为1.12%,6-8月份达高峰。捕获的5个鼠种均检测到汉坦病毒核酸,存在汉城型和汉滩型混合感染情况。居民区平均鼠密度为0.11%,7-8月份达高峰,捕获的2个鼠种未检出汉坦病毒核酸。结论日照平原野外区域鼠密度高,鼠类存在感染两个汉坦病毒型别的情况,应加强监测。

  • 标签: 汉坦病毒 日照 汉城型 汉滩型
  • 简介:对健康人群进行肠道病毒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能主动地开展预防工作。韶关市卫生防疫站已在这方面作出安排,唯因取材时间和对象关系,部分肠道病毒检出率可能与服苗有关,又未能通过相应的试验区别脊灰炎病毒的野毒株和疫苗株,难以据此予以分析评价。谨作简要报道,供参考。

  • 标签: 肠道病毒 病毒检出率 携带状况 脊灰炎 卫生防疫站 疫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