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2 个结果
  • 简介:一九八二年七月,万载文物普查队在城西60华里的大桥公社泉塘大队清理了一座东汉墓。该墓位于泉塘大队西北部150米处的曾家湾黄土岗上,当地群众取土盖房时挖出了该墓的甬道,普查队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清理。曾家湾古墓座西朝东,系券拱砖室墓,

  • 标签: 东汉墓 曾家湾 砖室墓 文物普查 墓葬群 于泉
  • 简介:高台地埂坡M4出土墓葬壁画中绘制有一幅精美的祥瑞图,主要绘制一条后爪屈跪身体直立前爪捧盘献物的龙,两边绘制有形似鹿有一角身上长翼的神兽。经过我们的详细考证,中间绘制的是河图洛书,两边是麒麟,即河图洛书麒麟双臻图。

  • 标签: 河西高台 河图洛书 麒麟 艺术考古
  • 简介:<正>1986年元月7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四开乡社员吉布拉格和尔古吉且二位同志,在地名为“赫丁”的一个陡坡上离地表约10厘米处掘得十七方铜印。出土时十七枚印重叠在一起,保存较好。这批印章的形制均为鼻形钮方印,印面为正方形,印通高1.8厘米,印文面长宽均为2.6厘米,厚度及重量不一。“军司马印”厚0.8厘米,重61克;“军假候印”厚0.795厘米,重59.5克;“军假司马”印厚0.7厘米,重51克;印面

  • 标签: 四开 出土 昭觉 彝族自治州 凉山 后汉书
  • 简介:山西交城的一座元代石室墓商彤流解光启(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交城文管所)1993年7月初,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交城文管所在交城洪相乡裴家山村西侧山崖旁,清理了一座元代石砌八角叠涩顶单室墓。墓已被盗,扰土中遗有零星骨骸,虽仅出土一件褐绿釉瓷罐,但完...

  • 标签: 交城县 山西 考古研究所 石室墓 人物形象 宋金以来
  • 简介:分布于重庆龙河(古代南宾河)沿岸的丰都、石柱两的崖棺葬,其墓葬形态主要是长方形横穴式、这种形制的崖棺葬,是来自于渝东南、黔东北、湘西、鄂西南地区的古代五溪蛮中的某支民族北迁至龙河流域后所留下的文化遗存,是中国境内行崖棺葬民族埋葬习俗的重要见证。

  • 标签: 墓葬 文化遗存 形制 东南 石柱 民族
  • 简介:2009年,在淅川下寨遗址发掘出一批灰坑。这批灰坑分布相对集中,时代为西周中期至晚期,出土遗物具有早期楚文化的特征,属于“过风楼类型”。

  • 标签: 淅川 下寨遗址 西周中晚期
  • 简介:<正>1967年,和林格尔新红乡头八号村农民在该村东北一古代村落遗址内挖出一黑釉瓷瓮,内装有瓷器20余件、古钱币20余枚及料珠20余颗。1986年8月,乌盟文物站,和林格尔文物管理所联合对该县进行文物普查时,将现存14件瓷器和1枚“大观通宝”钱全部征集。这批瓷器有罐、盆、瓶、壶、碗等;釉色有白釉、黑釉及青釉,其中以白釉为主。现介绍如下:瓮1件.直口微向内收,圆唇,长圆腹,近底急收,小平底。外壁近底有七道凹弦纹。胎质较粗,内外壁均施黑釉,口部

  • 标签: 和林格尔 瓷器 文物 村落遗址 黑釉瓷 白釉
  • 简介: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额济纳旗的居延海。处于大漠之中的额济纳旗,在黑河水、居延海的滋润下,形成了3万余平方公里的绿洲。大漠、绿洲,黑河、居延海,胡杨、红柳,居延汉简、黑城文书,土尔扈特蒙古部落,共同组成了额济纳旗独特的文化符号。

  • 标签: 居延 遮虏障 居延都尉府 居延县
  • 简介:小双古城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岱海南岸,墓地面积3000平方米。2003年8月发掘墓葬15座,墓葬形制流行偏洞室墓,仅M2为竖穴土坑墓。15座墓葬中,11座为正式发掘的,正式发掘的11座墓葬中皆或多或少的存有殉牲。

  • 标签: 小双古城墓地 殉牲与人种 殉牲与墓主人性别和年龄
  • 简介:近日,万年齐埠乡大坂村琵琶山出士一方南宋末年李妙静夫人墓志,此墓碑上圆下方,青石质地,长72厘米,宽42厘米,厚1.2厘米,志文行楷,除题款“夫人李君圹记”横刻外,均自右向左竖书阴刻,共16行,502字。

  • 标签: 万年县 墓志 江西 墓碑 志文 文物考古
  • 简介:<正>河南商水西南29公里程刘村的新安故城,发现新莽时期盘式铜“货泉”范母一件。铜范母为八边形,有边栏。边栏高0.3、宽0.3厘米,八边形边栏长、短不一,长边5厘米,短边3厘米,相对两边长度相同。短边中部向里0.3厘米处,有阴阳间错铆钉各

  • 标签: 新莽时期 边栏 八边形 新安 发现 阴阳
  • 简介:蒲江出土的窖藏铁钱,经过清理,种类较为丰富。本文介绍了这批铁钱,并对相关问题作了探讨。

  • 标签: 南宋窖藏 铁钱 年号钱 钱监
  • 简介:1988年4月,三河错桥村农民将取土中发现的铁质农具、工具、车器等交文保所收藏。市县文物部门对遗物出土现场进行了调查,并对出土铁器进行了整理,现简报如下:现场情况:错桥村位于沟河的西岸,调查时发现村西地表暴露有较多的泥质灰陶罐、瓮、钵、筒瓦等遗物,器表多为素面或局部饰有细绳纹和弦纹,分析当为一处汉代遗址。铁器出土地点在遗址的东南部,土坑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18平方米,距地表深约0.5米发现铁器,坑深约0.8米,铁器摆放无一定次序,均为使用过的旧器。应为与遗址时代相同的窖藏遗迹。

  • 标签: 三河县 汉代铁器 坑深 出土地点 弦纹 车器
  • 简介:2008~2009年,考古工作者对河南淅川赵杰娃山头的汉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了一批墓葬。其中Ⅲ区42号基为单室砖基,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基室采用大量花纹砖和画像砖构筑,并出土有八角形陶制空心画像立柱和“山”字形空心画像建筑构件,该基年代为西汉晚期。

  • 标签: 浙川县 赵杰娃山头 42号墓 画像砖 西汉晚期
  • 简介:1998年5月至9月间,为配合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清水河王桂窑乡岔河口村进行考古发掘期间,对九辅岩村的一处聚落遗址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简报如下:

  • 标签: 岩遗址 清水河县辅 调查简报
  • 简介:新发现的汉中平五年雒阳男子□□卿买地铅券是冥世的土地私有权凭证和早期道教实施镇墓安魂、驱鬼解谪活动的遗物。买地铅券的实质是镇墓文,它袭用阳世土地买卖契约的格式,注入了冥间隔断死生、厌镇鬼神的内容。

  • 标签: 铅券 冢田 解谪 洛阳 道教 东汉
  • 简介:199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博物馆收藏了一批汉代文物。这批文物分为铜器和陶器两类,铜器主要是“五铢”铜币,另有个别铜镜等。器类相对较少。陶器相对较为丰富,类型多样,突出反映了盐池地区汉代时期独特的历史文化面貌。现将这批陶器作以简略摘录。

  • 标签: 宁夏回族自治区 汉代时期 盐池县 博物馆 陶器 收藏
  • 简介:重庆丰都火地湾、林口墓地2012年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丰富了峡江地区东汉时期墓葬考古材料。特别是林口墓地2号墓,随葬品丰富,出土的陶戏楼、各类俑、鎏金铜牌饰及龙虎饰、辟邪摇钱树座等,对研究该地区这一时期的丧葬习俗、升仙思想等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三峡地区 火地湾墓地 林口墓地 汉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