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钱币学,是研究钱币形制铭文及其制作特点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科。这门学科,在我国是包括在金石学范围之内的。金石学创始于北宋,而钱币学的产生,比金石学早得多,已有一千五百年左右的历史。一枚古代钱币,或多或少总会反映出其时的货币政策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史影,而钱币本身的艺术造型和铭文,对研究当时的工艺水平、文字、民俗以至验证历代年号等方面,有时还会提供在史书上找不到的可贵资料,

  • 标签: 金石学 古代钱币 钱币学 铭文 币文 存佚
  • 简介:斯里兰卡在古代被希腊人、罗马、阿拉伯等地区的人称为TaprobanePalesimundumSerendib或Sinhaladipa,另外,斯里兰卡在一些文献记载中还被称为狮子国,Siketiao,fichengbuguo.(VadimeElisseeff:2000),Ssu-Cheng—Pu,Sinhadipa,和狮子岛。它位于亚洲海上运输的中心航线上,在印度洋的航海、贸易、商业和宗教传播等活动中具有战略地位。它的港口在对外交往和相关活动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 标签: 斯里兰卡 古代中国 文献记载 文物 海上运输 宗教传播
  • 简介:根据《法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敦煌藏文文献》记载,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中有十六篇有关观音的经文。这些经文中有显宗经文,也有密宗陀罗尼明咒文,有些经文名称与藏文《大藏经》中的藏文佛经的名称完全相同。此文通过对法藏敦煌藏文文献中的观音经卷内容分析比较,探讨吐蕃观音信仰形态特征。

  • 标签: 敦煌藏文文献 吐蕃 观音信仰
  • 简介:王国维先生倡导以传世文献与地下出土材料相印证,提出的“二重证据法”,已成为上古中国研究之圭臬。近年来,简牍文献的整理与发表,为早期儒家经典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或能校订旧说,或能补缺去伪,有价值的成果颇多,蔚为大观。最近,武汉大学徐少华先生的新作《简帛文献与早期儒家学说探论》(下文简称《探论》,商务印书馆2015年5月版)出版,收录了他十余年间关于早期儒家学说的重要成果,文章尔雅,颇能比异析疑,

  • 标签: 儒家学说 简帛 简牍文献 民之父母 传世文献 郭店楚简
  • 简介:前言在陶瓷史的研究中,除了考古学的实证资料以外,古代文献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再根据传世品和发掘出土的实物资料,我们可以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推测,比如当时陶瓷工艺的用料、流传等问题。在韩国文献中,关于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中国明代陶瓷的记载并不是很多,所以《朝鲜王朝实录》(即中日习称的《李朝实录》)与《慵斋丛话》与中国瓷器有关的记载便成为极为重要的文献。本文即通过这些记载来探讨两国朝贡贸易瓷器的情况及禁止在朝鲜境内使用中国

  • 标签: 中韩国 国瓷器 文献中韩
  • 简介:<正>德国四次中亚探险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携到柏林的吐鲁番文献残卷中大约有6000件汉文文书残卷。与轰动一时的吐火罗语文献,梵文文献,回鹘文文献以及伊朗文献所不同的是,这些汉文文献在当时并没有引起柏林吐鲁番研究小组的足够重视.后来探险队决定,由柏林普鲁士科学院东方事务委员会负责监管和处理这批文献。我们从这个委员会当时所写的年度报告中获悉,最初有一位名叫王印察(音译)的中国学者担任了这批汉文手稿残卷的编目工作,在他之后,由一位叫Kimm-Chung-Se(金重泽)的朝鲜学者

  • 标签: 残卷 佛教文献 回鹘文文献 吐火罗语 摩尼教 文书
  • 简介:文献信息的搜集、收藏、利用和保管,对于各行各业来说,都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在博物馆的信息资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指除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和民俗文物以外的图书文献资料,它同青铜器、陶瓷器、石器、木器、古字画等文物藏品一样,蕴涵着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对于各类馆藏文物的搜集、鉴定、研究、陈列、保管、讲解等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信息资料作为一个专业部室,已成为博物馆的一个专业信息场所,

  • 标签: 馆藏文献信息 博物馆 工作职能 资料室 优化 历史文物
  • 简介:敦煌文献P.2977记载了中国十九座阿育王塔的情况,内容可与唐代文献有关记栽相印证,并可弥补传世文献记栽之不足。以之为据,结合20世纪以来的考古资料,并参稽佛教典籍及地方史志的有关记载,十九座阿育王塔的地理方位、兴建年代、演变历史及保存现状等,大都可以稽考。十九塔中,除曾经存在于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崇教寺塔、敦煌市西大乘寺塔、武威姑臧寺塔及四川崇州怀远镇晋原县塔失考外,其余十五座都有遗迹可寻。这些塔据说都是根据印度阿育王塔原型仿制的。根据敦煌石窟壁画、云冈石窟雕塑,尤其是郧县阿育王寺阿育王塔及近期于南京长干寺地宫出土的鎏金七宝阿育王塔,结合历史文献的记载,可以看出,阿育王塔的原型应为宝箧印塔。

  • 标签: 敦煌文献 舍利塔 阿育王塔 佛教 考古
  • 简介:学科体系混乱是目前困扰文献学及历史文献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因而加快这些学科体系的规范化建设便成为文献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冯浩菲先生的文章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见和认识,认为文献学及历史文献学的体系结构和教材建设应分别由这些学科的性质、任务和研究的对象、范围等来确定,而不能取决于个人的主观因素。

  • 标签: 文献学 学科体系 历史文献学体系 教材建设
  • 简介:敦煌文献P.4064《将军论》残卷是敦煌文书中保存的数种兵书之一,通过对其进行考释,可以为我们了解古代军事提供新的材料。

  • 标签: P.4064 《将军论》 兵书 敦煌 军事
  • 简介:S.5639《蚕延愿文》是以“蚕农称意”为祈愿目的斋文。从民俗学的角度对文中列出的10位蚕神进行考察,从中探究敦煌佛教信仰民俗化的发生模式,即敦煌佛教信仰的民俗化是以佛教思维方法来解读中国传统文化。

  • 标签: 敦煌文献 民俗 蚕神 斋会 祈愿文
  • 简介:<正>自十九世纪后半以来,在今中国新疆地区发现的各种语言文字写成的资料,已经成为明了中亚文化基础的贵重材料;它如实地反映着印度、波斯、中国诸文明以及在天山山脉以北向广阔草原东西展开的文化的影响。

  • 标签: 吐鲁番 历史博物馆 文书 古文献 图版 考古研究
  • 简介:《英国图书馆藏敦煌汉文非佛教文献残卷目录(S.6981—S.13624)》评介白化文作为《香港研究吐鲁番研究丛刊之四).这部书已经在1994年7月由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了。作者是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的青年学者荣新江教授。评介这部书,可能是在作一件...

  • 标签: 英国图书馆 佛教文献 卷目录 敦煌文献 敦煌佛教 敦煌学
  • 简介:<正>近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敦煌五台山文献校录研究》是兰州大学历史系杜斗城副教授继《敦煌本<佛说十王经>校录研究》后的又一新作。其书的主要特点是:一、校录了敦煌遗书中的有关五台山文献,为佛教圣地山西五台山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同时,也扩大了敦煌学研究的领域。二、对敦煌遗书中的《五台山赞》进行了分类,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方便。同时,又对《五台山赞》和《五台山曲子》的创作年代提出了与著名敦煌学家任二北先生的不同观点。

  • 标签: 五台山崇拜 敦煌遗书 敦煌莫高窟 佛教圣地 敦煌本 山西五台
  • 简介:清抄本《京兆翁氏族谱》收录有7件与晚唐河西历史密切相关的重要文献。这些文献可与敦煌文献、传世文献及其他谱牒文献相互印证,充分证明其内容是真实可信的。本文以《京兆翁氏族谱》为底本,并结合《翁氏宗谱》等相关资料,对族谱所收的晚唐河西文献进行校注,希望能为学界提供最为可靠的文本。

  • 标签: 《京兆翁氏族谱》 晚唐 河西 校注
  • 简介:文献中汪汉地区存在“有南赤龙”与“有南之国”的传说,但没有受到学者充分的重视.近年来,叶家山、文峰塔墓地的重大考古发现,揭示出周代曾固与周代“南”氏、南土之间的关系.使得重新检视“有南之国”传说变得具有价值。分析传世文本,可见此传说内容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与南土有关,二是与商人有关。理解湖北地区两周时期的考古发现时,在充分重视曾国与西周王室之间的密切关系之外.还要注意这个地区的商要素。虽然还不太清楚其中的关系和机刺。但商要素在这个地区的存在和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本研究的文献主证是明清时期的晚期文献,这类文献如何在考古学中加以应用,目前的讨论不多,学者一般会弃而不用。但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多,文献方面的理论探索工作也应该有相应的推进。本文尝试以“有南”相关问题的文献利用为例,对考古学研究中晚期文献的“可信”与“可用”、适用性与使用路径等问题加以初步探讨。

  • 标签: 有南氏 有南赤龙 邓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