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促成了北伐战争的胜利。但大革命很快又失败了,史学界一般认为是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所致,笔者认为是共产国际操纵下的共产党与国民党所实行的“党内合作”政策所致。陈独秀在两党合作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由不赞成到共产国际压制下的默认,到...

  • 标签: 共产国际 陈独秀 中国国民党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国共产 中国革命
  • 简介:本文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向社会主义国家转变过程中面临的"三农"问题的实际含义出发,着重分析了毛泽东对于解决当时"三农"问题三个方面的重大历史贡献;扼要分析了他对"三农"问题的探索、思考,对于探索、解决今天中国"三农"问题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三农”问题 毛泽东 历史贡献 现实意义
  • 简介:<正>目前,全军第一届志书编纂进入收尾阶段,一些地方和单位已适时转入续志工作。军事志作为社会主义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续修任务历史性地落在军队各级领导和编纂人员的肩上。抓好这一军队系统的文化工程,必须有高的起点、高的标准。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

  • 标签: 军事志 续修工作 时代精神 军队建设 军事斗争
  • 简介:<正>毛主席在三十多年前写的《教授法》中,第一条就教导我们要“启发式(废止注入式)”。这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法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指示。我在学习主席的《教授法》时经常地考虑:为什么主席把启发式教学放在教授法的首要地位呢?为什么主席强调废止注入式呢?我认为,教学工作本来就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要想教与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师生双方都有高度的主动与积极性;仅仅教师一方面有了主动与积极性是不够的,还必须把学生的学习主动与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并能热练运用教师讲授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把知识真正学到手,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 标签: 历史教学 启发式教学 学习主动性 教学方法 基本技能 教学工作
  • 简介:地方志具有“存史、资治、教化”三大功能。存史,就是要保存真实的历史,如果史实不准,不仅存史没有意义,而且以讹传讹,贻害无穷。可以说,入志资料的准确是志书存史的根本所在。资料不准,就没有存史的价值,因此,在地方志编纂实践中,核准资料和史实极为重要。

  • 标签: 地方志 史料 编纂工作 中国 资料搜集 素质建设
  • 简介:<正>开拓史学研究新领域,改变多年来史学内容狭窄、风格单调的状况,建立更科学的史学体系,已成为当今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开展起来的社会史研究,正是适应这一需要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并迅速发展为史学研究中的热点,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1990年7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冯尔康、常建华所著的《清人社会生活》,是这项研究的重要成果.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社会史,其研究对象、范畴及其体系,尚在探索之中,在这方面,《清人社会生活》一书做了具有开创意义的尝试。作者曾对社会史研究的对象与范畴等问题做过专门论述,认为社会史是伤究历史上人们社会生活的运动体系,是以人们的群体生活与生活方式为研究对象,以社会结构、社会组织、

  • 标签: 清人 史学研究 清史研究 社会史研究 少数民族 社会生活
  • 简介: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夭折,中国革命处于低潮,广西的革命斗争更是处于艰难困苦时期。1929年,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邓小平受中共中央派遣前往广西。是年7月,邓小平化名邓斌,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抵达广西南宁,负责我党在广西的全盘工作。经积极努力,开创了广西革命斗争的崭新局面。

  • 标签: 邓小平 广西革命斗争 党建工作 中国共产党 统战工作 党的建设
  • 简介:在剑河县城东面50公里处的小广环龙庵前,有一座石碑,高1.43米、宽0.83米。碑文楷书阴刻。碑的背面无文字。碑眉从右到左为“永定风规”四个大字(7厘米见方),整个石面由上而下(自右至左)刻有1076字(含碑题四字),仅有几字较为模糊,但经过洗刷,仍清晰可辨.此碑系光绪十四年(1888年)七月,由小广、下敖(即今化敖)、谢寨的头人潘松乔等人为正风俗而立,距今已99年。立碑前,曾两次出示晓谕(布告),第一次是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距今170年;第二次是同治十二年(1873年),距今114年。第一次出示

  • 标签: 永定风规 婚姻习俗 阴刻 光绪十四年 同治十二年 剑河县
  • 简介:编纂地方综合年鉴为续修各级地方志书提供资料服务,这是客观的需要,应认真做好这项工作。从我省方志系统编纂的已出版的市县综合年鉴的内容来看,已为续修志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我们认为,采用编纂地方综合年鉴为续修志书提供资料是减少人力、财力的浪费,促进方志、年鉴事业同步发展的最佳管理方式。笔者最近粗读了由

  • 标签: 综合年鉴 续修志书 地方性 年鉴事业 提供资料 地方志书
  • 简介:广泛获取相关研究信息,是科学研究的前提,是学术规范的本质要求.诚实撰写研究论文之学术史,是实现学术规范的一项实质措施.在撰写学术史时,应以全面、客观为原则.对研究信息的获取,力求广泛;对前贤成果的评析,务求客观;对学术研究中的创新,也须指明.

  • 标签: 研究性论文 学术史 学术规范
  • 简介:在福州的鼓楼区。有一条古城的中轴线,俗称南街(今福州八一七北路)。在南街的西侧有一条与其平行的古街叫南后街,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就位于南后街的东两两侧:西边为“三坊”,东边为“七巷”,从北到南依次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富巷、吉庇巷,占地面积共40.2公顷。它是我国东南现存的最大的古民居街区,至今保留了明清时期的民居和园林建筑百余座.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其古老的坊巷格局又为国内仅存。然而,三坊七巷的意义,

  • 标签: 福州 互动理论 城市区位 阶层性 历史文化街区 古代
  • 简介: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学科的建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引进西方学科forklore的结果.近一个世纪以来,不少学者都介入民间文学的研究和学科建设之中,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时期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学术研究范式,并对民间文学的教学以及民间文学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学科现代性 《民间文学教程》
  • 简介:<正>继《清代赋役制度演变新探》之后,陈支平副教授又把他的《近500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奉献给了学术界和广大读者。全书共20万字,由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年5月出版问世。披览全书,我们认为它有如下几个值得肯定的优点和长处。一、该书是对中国家族史研究领域的新开创和新挖掘。谈到中国家族史的研究,大致也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历程,但其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作为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代表人物的潘光旦曾在廿年代关注及中国家族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并利用家谱和乡会试的硃卷、方志与征献录著成《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是书堪作中国家族史研究的开山作,其后零星出现过一些这方面的研究论著,伹卓有建树者却少。到五十年代。傅衣凌先生首先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家族史研究,这标志着家族史研究开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由此傅先生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研究创立了

  • 标签: 家族观念 文化研究 家族制度 家族史 福建 研究论著
  • 简介:本文从信息技术应用于古典文学研究着眼,分析了计算机在检索时代为人文科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人文学科研究的发展。提出当前信息技术在人文学科的应用方面进入了“分析时代”,信息技术不再是被动应答的信息提供者,而是可以主动地“指导”人文学科的学者从事学术研究。但是,这并不计算机完全取代了人的工作,也不是使人的研究范围变小了,而是更加拓展了人在人文学科研究领域的学术空间。

  • 标签: 数据分析 古典文学研究 开放性空间 信息化工程 互动 中国
  • 简介:2001年4月28日、29日,全国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同志率领国家民委办公厅主任王泉立、国家民委教育司副司长俸兰同志一行,前来视察我省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听取了辽宁省教育委员会主任李树森关于我省少数民族教育工作的详细汇报,并专程视察了抚顺市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及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先进典型李石寨朝鲜族小学和兴隆台锡伯族小学.

  • 标签: 辽宁 少数民族教育 李德洙 民族问题 民族团结 教育政策
  • 简介: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华北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东北扩展到华北.其吞并全中国的野心昭然若揭。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亡国灭种的大祸逼临全中国民众的头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变为民族矛盾,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提出“中国共产党目前最中心的任务是抗日的人民统一战线的创立”,并以此确定了肃清关门主义的“左”倾错误。尽可能利用公开合法斗争形式进行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 标签: 政治局 中国民众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 民族矛盾 人民